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石头里的世界 > 第151章 惊天之秘

第151章 惊天之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石头里的世界!

“徐丞相,你觉得皇上秘密羁押摄政王,能否顺利夺回兵权。”

陶伯侯,陶广义,乃是陶家家主,携时任礼部尚书的次子陶兴,在殿中站的有些乏累,凑到徐东升,徐丞相身边,悄声问了句。

他与武伯侯虽然在东都山区,联合开采灵石矿,但那是为了共同制衡皇室和摄政王的无奈之举,彼此之间并不和睦,为了居居五大家族之首的位置,一直是明争暗斗。

反倒是与徐东升相交甚欢,俩族自古就保持着联姻关系,是以二人闲暇时,也是经常在一起,谈天论地,议论国事。

徐丞相听出是陶伯侯的声音,原本闭目沉思的他,自是不敢怠慢这位老朋友,自己虽贵为丞相,女儿又是当今的国母皇后,但他毕竟是个文官,家族实力,远不及这位陶伯侯。

况且自从武家没落后,这陶家已然成为京都五大家族之首,两家的交情,不但要维持好,还需想办法再进一步才行,于是拱手施礼,和善一笑,回道:

“本相也是今日方知,摄政王被皇上秘密羁押的事,看摄政王府这段时间强硬的反应,实难预料其后果会如何,侯爷对此事是如何看的。”

徐丞相并未说谎,皇上今日将陶、武、徐、王四大家族和永安王,在毕朝后,全部滞留御书房,并宣布了这个惊天之秘,他委实吓了一跳,这是要与掌管兵权的摄政王府正面对决,他刚刚一直在暗自盘算两方实力,即便有他们四大家族的支持,皇上的胜算,也是微乎其微。

“哎…本侯乍闻此事,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摄政王受先皇遗命,掌全国兵马,还有着可上惩昏君,下诛佞臣的九龙令,可谓是实权在握,世间更无可杀他之剑,皇上如此冲动行事,必会后患无穷,实乃得不偿失之举。”

“侯爷所思,正是本相所忧,皇上让我等,在此统计族中可用之兵,本相细细算来,范家被灭,武家被袭,武王、武皇强者皆已损失殆尽,剩余我四家,可用的强者,不足千余,所能聚集的甲兵,也不过二十几万,即便加上皇室护卫军,也不足三十万,在数量上,都无法比肩京都守备军,又如何能与常年征战沙场的殷家军相抗衡?皇上的急功近利,实是将自身陷入险地之中,可谓不智之举。”

陶伯侯听后,摇摇头,对徐丞相之言,有些不置可否,微微笑道:

“徐丞相之忧,本侯到不甚担心,我们虽甲兵不足,但可智取,此非国战,需全民皆兵,只要派出几只劲旅,钳制住京都守备军,再集中所有强者,一举灭掉摄政王府,就可大获全胜。”

徐丞相微微颔首,对这位曾经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还是蛮信服的,只不过他没有那般乐观,遂道:

“侯爷所言,确是精妙,但据本相了解,那摄政王府,近几年在百宝阁丹药的支持下,半步武宗强者,就产生百余名,我方强者数量,令人堪忧呀。”

陶伯侯,却毫不在意,傲然一笑道:

“徐丞相,你忘了我陶家和武家的老祖吗?对付那些半步武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弹指可灭!”

徐丞相也只能暗叹陶伯侯过于托大,须知蝼蚁可杀死大象,武宗强者确实很强,但也架不住群殴呀,是而幽幽一叹,轻声道:

“武伯侯可知,摄政王府内机关重重,堪比迷宫,还有百宝阁为其布下的防御法阵守护,就连武宗强者都难以破开。”

武伯侯有些诧异的望了一眼徐丞相,这些早已在百姓口中沦为佳话,他自是清楚,但听徐丞相的语气,他知道的远比自己了解的要多,不禁轻声问道:

“徐丞相可还清楚摄政王府内,还有哪些隐秘?可有办法破去那些机关和防御法阵?”

徐丞相没有正面回答陶伯侯,不成想自己无意识的感言,却引起了陶伯侯的怀疑,在摄政王府埋有眼线之事,他还不想暴露,唯恐牵出他族中的秘密。

他徐家虽然武力偏弱,但在几代人的经营下,这情报功夫,可是冠绝天下,燕国无出其右,大到皇城宫苑,小到市井店铺,皆有为他徐家提供情报的眼线,他可不想在陶伯侯面前漏了底,全当没有听明白,凝眉道:

“武宗强者,摄政王府也是有的,那位神出鬼没,修为深不见底的麒麟战神,不就经常出面护卫着王府吗,侯爷还是莫要大意才好。”

徐丞相的提醒之言,让武伯侯陷入沉思,这个信息他也接到过手下的禀报,那个突然冒出的麒麟战神,是个极大的隐患,就连在整片大陆上谈之变色的地煞门,都不是其敌手,自家老祖即便是与武家老祖联手,恐都非敌手。

“皇上驾到…!”

正思索间,太监那尖利的声音响起,众人赶紧退回原位,恭敬站好。

身穿龙袍的皇上,在声音落下之后,迈着方步已步入御书房,众人齐齐跪拜,高声吟唱:

“皇上万安!”

皇上殷泊宇,满是阴沉的走到皇位之上坐好,身后跟随的两位头发花白,神情矍铄的老者,也在众人的参拜声中进入御书房,在皇上落座之后,默不出声的坐于永安王那座位旁边的官帽椅之上,那是武家与陶家两位老祖,地位自是非同一般,可免于参拜。

“哼…气煞孤也,那个又臭又硬的摄政王,孤早晚将他扒皮抽筋,丢入鼎中,炖熟喂狗。”

皇上没有理会跪地的那些臣子,坐下后,手掌重重的一拍面前的书案,恨恨的说了句。

“皇上莫气坏了身子,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徐丞相就知道没皇上说的那般简单,那摄政王的秉性,他多少还是清楚的。

“众卿家平身。”

皇上听到徐丞相的话语,神色也略微缓和了些,他清楚这是在提醒自己,此时不是发作的时候,见众大臣起身,继续问道:

“众位卿家,可统计出可用之兵。”

徐丞相见众人都闭口不言,便拱手道:

“老臣与各位大人商议过,在各封地之中,能聚甲兵二十三万!”

皇上闻言眉头紧锁,语带薄怒的道:

“徐、武、陶三家封地,百姓数以亿计,怎会有如此少的兵马?”

“回皇上,常年征战,人口锐减,够年岁的男丁本就不多,况摄政王推行新政,早前参军的甲兵,并未归还,实在凑不出皇上所要的五十万之数。”徐丞相回道。

皇上那原本阴沉的面孔,闻言后更显阴翳,怒道:

“难道你就不会放宽征兵政策,将年纪放低吗?过十五岁者皆可招募。”

“这……”

徐丞相被皇上骂的一怔,将征兵年纪放到十五岁,这是燕国自建都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很可能会引起百姓的不满情绪,从而引发暴乱。

“怎么,各位可有异议?”

皇上看着徐丞相那满脸的为难,又看看陶武两家家主那凝重神色,双眸一眯,沉声问了句。

“皇上此法不妥,会让百姓产生抵触情绪,各家封地内更会因此动荡不安。”

说话的是武家老祖,此刻他不得不出声阻止,他武氏主家,惨遭偷袭,儿孙辈悉数战死,仅剩家主武越皓和武烈、武霸两位太上长老存活,如若,武氏分家与封地再出乱子,那他武家的千年基业,可就会不复存在,他还不想为这个,一心只想褫夺兵权,已经处在疯狂边缘的皇上,断送掉整个武家。

“还请皇上收回成命,武老祖之言,我陶家也赞同。”

陶家老祖也跟着开口,在此事之上,他与这个暗斗多年的武家老祖,是不谋而合,他陶家已然成为燕国五大家族之首,没必要自毁根基,替这位有名无实的皇上去卖命。

他今日之所以能来,完全是为了照顾他皇上的头衔,否则以他的身份,就连先皇见了都要尊称一声老祖,岂会任人差遣。

只是他万没想到,这皇上如此的胆大包天,居然暗自羁押摄政王。

且不说那摄政王手握重兵,战功赫赫,一声命下,朝中武将,无不誓死效命,这些年更是变卖田产,出资赈灾,救燕国百姓于水火之中,哪位百姓,不是打心眼里的流漏出无限崇敬和衷心的爱戴。

难怪摄政王府敢借护驾之名,围困皇城,摄政王被囚禁皇城地底密室的消息,一旦被放出,即便是摄政王府不出兵救援,全城那数亿百姓都不会同意,届时燕国必是一番腥风血雨,举国震荡,这个皇上的下场,可想而知,必死无疑。

当他见到摄政王被皇上打的遍体鳞伤之时,他更心惊皇上的很辣心毒,对自己的亲哥哥都能施以酷刑,如果被这种人得势,又岂会对他陶家感恩戴德,有史以来,有多少惨死的开国元勋和忠臣良将。

因此他暗下决心,他陶家两不相帮,绝不能卷入这场皇室权力的争夺战之内。

面色阴翳的皇上,听完陶、武两家老祖之言,面色更是阴沉到能滴出水来,努力压制住心中的怒气,语气尽量显得和缓的道:

“摄政王,功高震主,摄政王府更是私自调兵,围困皇城,谋反之意,已昭然若揭,孤,只能用兵将其剿灭,难道众爱卿可还有别的计谋不成。”

皇上话落,众大臣心思各异,低头不语,明显这是皇上一意孤行,造成的后果,他们又怎会有破解之法。

皇上微眯着眸子,扫视着面前那几位朝中重臣,心中怒火中烧,他抓摄政王的计划,本是天衣无缝,不成想半道杀出个麒麟战神,将他完美的计划,破坏的支离破碎。

他更没想到,长久隐藏的身份,会被那该死的殷王妃认出,摄政王府的反击,来得如此的强烈,又如此迅猛,搞的他有些措手不及,非常被动。

在没有拿到还兵于朝的诏书和兵符之前,那个摄政王,简直成了他的鸡肋,杀也不是,放也不是,他连同整个皇宫,就如同被人架到火上炙烤般,已然到了生与死的紧要关头。

无奈之下,才不得不向实力雄厚的几大世家公开此事,将他们与自己绑在同一条船上,迫使他们出兵平乱。

但是见这四家的反应,明显是在皮里阳秋的应付于他,没一个肯真心相助的。

如果不能在短期之内,组织起一只数十万大军,即便他修为在高,也是徒劳,不能剿灭摄政王府,那他的皇位,将岌岌可危。

“陶伯侯,停战这五年来,孤下旨赈灾,你封地的那些流民,早已回归故土,安居复耕,难道你就征不到三十万甲兵吗?”

皇上见没人开口,只能点名,用皇权迫使他们尽力办事。

陶伯侯被点名,心中不禁暗骂这无耻的皇上,何曾救过百姓,不过就是在摄政王的授意下,出过一道允许摄政王府赈灾的圣旨而已,此时拿来逼他陶氏就范,还真是用心险恶,死不要脸,于是踏前一步回道:

“禀皇上,那些回归的流民,妇孺居多,壮丁稀少,即便是放松征兵标准,也凑不足三十万之数,勉强能征五万之兵。”

“陶伯侯,孤对你陶家不薄,就连属于朝廷的灵矿,都批给你陶家开采,你将灵石矿暂且搁置,那些旷工用以扩军,二十万之数应该能凑足吧。”

皇上暗暗舒了口气,压制下即将爆发的怒气,此刻还没到用武力逼迫的程度,他也想看看平日里对他溜须拍马的这些人,到底有几分衷心。

“禀皇上,臣到有一法,或可解皇上之忧。”

武伯侯突然开口,他清楚,如果陶伯侯顶不住皇上的逼迫,那他武家旷工,也会受到波及,而且,皇上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他武家封地内的兵源,迫使他急中生智,想到一策。

“噢?…武伯侯有何计策,说与孤听听。”

皇上不禁一喜,面色也缓和了许多,暗道这武伯侯倒是识时务,如果所呈之策,真能解他燃眉之急,也可以作为收拢这四大家族的突破口。

………………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