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还债1 > 第33章 难得回来一趟 请你喝瓶水

第33章 难得回来一趟 请你喝瓶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还债1!

我需要给姐夫一点时间,毕竟所有的长远打算都是建立在有把握的前提之下,他认为像我这样靠自己想象,也就是期望天上掉馅饼的事,发生的机率等于零。

通往县城的这点路,县里都没钱修,那海面上的跨海大桥,岂不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嘛。

且不说滩涂上建厂的难度有多高,建好以后如何招商进来,这都是后话。

第一步,把滩涂买下来,划归到私人所有,也是不可能的事。这片滩涂的所有权归在村里,尽管它荒凉没用,但是一旦某个人要用它,村里的懒人闲汉们肯定一百个不同意,这就是人性,

我不好你也不好,我们可以好好相处,我甚至可以给你一个拥抱表示同情,但是我不好,你好了那不可以,我怎么着也得拖着你跟我一起吃糠咽菜。

姐夫太了解村民,这是他办厂十几年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我跟姐夫回到村里,已近到了傍晚时分,很多村民饭后积聚在村中央的唯一的一个小卖部门口,大部分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其中也有年轻人和小孩,年轻人总是目的性很强的低着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便匆匆离开,小孩子围在老人身边,听她们讲一些自己听不懂的、却依然可以跟她们一起哈哈大笑的事情,直到发现新来的小朋友,便一个眼神就跟着他们跑开了。

老人们们没有刷手机上网的习惯,她们的习惯是每天饭后准时到小卖部前报到。这里是整个村里的政治文化中心,所有的大事小事,新闻丑闻都会以这里为起点,向整个村里扩散。

我跟姐夫经过小卖部引起一阵骚动,村头的四叔首先看见了大姐夫:

“厂长啊,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复工呢,你看,这闲的。”他的话引来一阵附和。

“我们家儿子也闲在家里好久了,天天睡大觉,跟头猪似的,这样下去,去哪找媳妇去。”

“这也不怪厂长啊,听说开山的钱啊被领导们私吞了,这路修不出来,生产出来的鞋子卖不出去,也没办法啊。”还是有体谅的人。

大姐夫脸色有点苍白,没有底气的回答到:“我一直在跑,等上面的消息,路一开通,我们就恢复生产。”

我到小卖部里拿了两瓶矿泉水,递给姐夫。然后把5块钱放在柜台上。

小卖部的主人广明把钱塞回我的手里,嬉笑着说到:“难得回来一趟,请你喝。”

我了解广明,这家伙猴精,算盘打的贼厉害,从不做亏本生意,他爸爸以前是来我们村里的买货郎,来多了几回,跟他妈妈看对了眼,就留了下来,在村里摆起了长期地摊,后来,他接过了他爸的生意,我记得他跟我说,我要把我爸的事业发扬光大,以后把这地摊摆到县城去。

他靠着他的精打细算,逐步的向他的理想靠近,他先是把地摊改成了棚户,后来又建成了现在的水泥平房,当然,这一砖一瓦,都是他为了三毛钱追着小孩满村跑,全球唯一一家不赊账的小卖部的名声攒下的,不过,任凭他如何尖酸刻薄,如何不近人情,村民们依然按时按点的聚集在他的门口,因为这是唯一的一个娱乐场所,他们别无选择,同时,也习惯了他的铁算盘。

刚才,他竟然把到手的钱退给了我,我有点不习惯。

我把钱给他扔进抽屉,我说:“你也生病了?”

我姐夫听后忍不住笑起来,今天大半天的,姐夫难得露出笑脸。

广明没反应过来我的话的意思,他退钱给我也只是装一个样子而已,钱丢进去了,他也就当没看见,反正人情他是给了,我知道他是有事要跟我说:

“邪呀,义乌生意好做呗?你说我去那边开个小卖部怎么样?”看来他的梦想也是越来越大,不甘于去县城开小卖部了。

“可以啊,你是我们村里最聪明的人,到哪里都吃的开。”

“你可别哄我,你才是我们村里最聪明的人呢,听说,杭州都买房了?”

阿忠的嘴巴从来都没让人失望过,他准确的把消息带到了小卖部,当然等于是带到了全村。

“买套房算不了什么,要跟你这样有想法,把小卖部开到县城去,开到义乌去,然后开连锁,这样才了不起。”

“连锁?什么是连锁?”这个全村最精明的人也懵了。我说秃噜了嘴,嘴巴快过了脑子。

“哦,就是你一个人把几家店,几个人锁在一起,赚的钱归你一个人。”

“这个不错哎,是不是就跟你爷爷一样,请几个长工,管几亩地,自己做在家里吸烟管,钱就自己进来了?”

“要不,怎么说你是全村最聪明的人呢,一点就通。”

瞎聊了一会,姐夫说跟我回去看看奶奶,我们就跟村民们打着招呼离开了,我走的时候,广明还在身后叫,你说的那个连锁,我们再聊一会啊。

我们走进院子,我跟姐夫说:“白天给你讲的事你一下子消化不了,这里还有一件你可以立即消化的事你可以做。”

“你说。”姐夫一项来对于我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哪怕是混蛋要求,你们还记得我上述我带着姐夫去若楠工厂看样的事情么,为了追求若楠,我让姐夫即刻在若楠的工厂下单,那一单,姐夫多付了不少钱。

白天讲的事主要是太超出他的认知范畴了,他理应不答应,但心里却还是觉得对不住我,所有当我说有另一件事时,他没问就先应了。

我掏出手机,我用的是自动对焦的“松下p505is”,刚上市的可以拍照的的手机,买的时候有的小贵,不过我是打算卖给若楠的,我觉得她值得用所有美好的东西。

我手把机当成礼物送给她时,她又把手机转赠给了我,她说,你经常在外面跑,多拍些照回来给女儿看,买房子时我拍了好多小区里的图片,还没来的极给丫丫看,这不,直接回了老家。

我一张张翻给大姐夫看,一边给他解释:

“你看啊,这是我在杭州买房子的小区,这里是儿童游乐区,这里是老人健身区,这里年轻人的健身跑道,一应具全。”

我拿出一张有一个老人在慢跑机上跑步的照片,告诉姐夫,这个老人在健身时我问她,年纪这么大了,这上面健身,不怕摔着?

“你知道她怎么说吗?”我问姐夫,他摇头,说我们这里的人没见过这东西。

我记得当时老太太满面红光的对我说:“这东西好,设计的很安全,年轻人都忙,不再家,没人帮忙捶下捏下,自己出来活动活动,拉拉劲,扭扭腰,还能跟老伙计们聊聊天,比闷在家里强多了。”

“我当时就想到了我妈,让老妈离开这里她是不会同意的,所以我打算买个两台给她装在院子里,让她平时锻炼锻炼,也感受一下城里人的生活方式。”

“这个好,我赞成。” 就知道姐夫会赞成。

“可刚刚在小买部时,我看到那么一大群老人坐在那里,我的想法有了一点变化,器械照买,数量增加,不过不装在我们院子里。”

“装哪?”

“小卖部边上,那里有一块空地,把它整出来做一个小操场,装上健身器材,挂上秋千,弄个滑滑梯,一个村里的人都可以用。”

“想法是好的,可那的多少钱?这钱谁出?”

“我!”我看到姐夫再次睁大了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