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萝莉一米五,双手插兜无对手 > 第25章 母亲来电

第25章 母亲来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萝莉一米五,双手插兜无对手!

陈乐的奶奶有些局促,下意识双手在围裙上搓动。

做家务的女人,总是喜欢在衣服外栓一块围裙,用来遮挡随时可能会沾染的各种污渍。

同时,围裙也会用来及时擦手使用,所以才形成了这种小动作。

“她……是不读书了……”

奶奶属于纯粹的家庭主妇,一辈子都是与人为善的类型,不擅长说什么重话。

“也好,也好……

姑娘家嘛,长大了都是别家的,读那么多书也没什么用。”

这女人,阴阳怪气的,在陈乐眼里总有种高高在上的味道。

不过现在这年月,她家的确是附近的有钱人之一,家里存款不说多了,几万块是有的,的确有资格看不起人。

因为这年月,附近的大多数人家里,有个上万的存款,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就像陈乐家,在附近十里八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还欠着外债呢,别说存款了。

这女人就这德性,记得上辈子她老了,陈乐大了,她家的猪肉铺也开了一辈子。

但是那时候,竞争者也出现了,而且还不是一家,所以他们家也赚不到钱了。

那时候她低声下气的让陈乐在她家买肉,陈乐根本就不搭理。

就连陈乐父母,买肉也从来不在她家买。

估摸着,也有她嘴欠的原因。

现在大家都在她家接电话,她算是高高在上。

以后时代变幻,她卖一辈子猪肉,她老公开摩托车。

虽然说不算穷吧,也从十里八乡前十左右的富裕人家,直接掉到了中下游,啥都不是。

“我是不读书了,不过我可没吃白饭,我现在学医!

镇卫生院的唐医生你认识吗?

他是我师兄!”

不蒸馒头争口气,奶奶忍了,陈乐可不会忍。

别说这家人一辈子没发大财,也就这年月走在了前边。

就算是往后发大财了又如何,医生这个行业,越厉害的医生,越是没人敢得罪。

毕竟是关系到自己小命的事情,谁也不会乱来。

“啊,你和唐医生学医呀?”

女人一声惊叫,真的惊住了!

她也是一样,下意识的反应,就是陈乐跟唐德清学医。

陈乐给了她个白眼,让她自己体会,没有做任何解释,因为没有必要。

就在这时,座机电话响了。

不用说,肯定是陈乐她妈妈打来的。

因为电话费的昂贵,就算很大一片都打电话到她这里来,不过一天能有三五个电话就不错了,有时候几天都没一个。

她家装这个电话,主要是方便做生意的,方便邻里反而是次要的。

她先去接了起来,发现的确是陈乐家的电话,回了一句已经来了,就把话筒递给奶奶。

奶奶基本上都是在回答,因为电话费很昂贵,现在打电话一般都不会拉家常。

大概过了一分钟,奶奶看了陈乐一眼,然后回答道:“今年只怕不行了,乐乐在跟唐医生学医呢,她不想读书了,不过也应该不会去她外公家,学医要紧。”

陈乐恍然明白,看来应该是说到自己了。

果然,这辈子还是一样的,一放假自己就被送外公家去。

这时候,奶奶又说:“是真的,她爷爷去问过,唐医生承认了的。

乐乐她已经开始赚钱了,具体多少啊,这个你们回来就知道了。”

虽然奶奶没文化,但财不露白的道理,是很清楚的。

“嗯……,反正有点多!

乐乐来了,在旁边呢。

我让她给你说,具体的我也不是太清楚……”

奶奶说着,把话筒递给陈乐。

陈乐接过话筒,撇了一眼旁边板凳上偷听的女人,冲着话筒叫了一声妈。

一般而言,孩子有没有进入叛逆期,或者说有没有认为自己长大了,听孩子叫母亲是叫妈妈还是叫妈大约就知道。

小孩子喜欢叫妈妈,长大了就会叫妈。

当然,这也分情况,需要结合小孩子小时候的叫法来看。

“乐乐啊,你跟唐医生学医了?”

听着那头熟悉又陌生,但感觉年轻很多的母亲的声音,陈乐鼻子一酸,差点落泪。

上辈子活到那个岁数,陈乐已经是孤家寡人了!

深吸一口气,陈乐回应道:“妈,我给你说一个手机号码,你用笔记下来,等会你给这个手机号码打个电话,到时候我给你细说!”

“手机号码,谁的手机号码?”

陈乐重申道:“等下再说,总之一切等下再说,赶紧拿纸和笔记下来!”

“行行行,等下!”

等母亲记下号码, 念了一遍没有错后,陈乐打个招呼就挂断了电话。

就杨老四婆娘这种大嘴巴,要是把自己有手机的事情说出去,只怕很快就传得到处都是,搞不好还要遭强盗。

挂断电话后,陈乐对奶奶说:“奶奶,走,回家!”

奶奶点点头,递给女人五毛钱,跟陈乐一起走了。

接电话也是要钱的,算是喊人接电话的费用。

通话本身,接电话这边是不收费的。

回到家后,等母亲那边再次来电话,打到唐德清送的那个手机上,陈乐才把一切都交代了。

包括自己赚了一千块,包括自己和唐德清是师兄妹关系,包括唐德清送自己的手机。

可以预见,母亲在电话那头,只怕是嘴巴都合不上了。

要是把手机算成钱,他们两口子打工到现在,不吃不喝都没挣到那么多。

因为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所以母亲表示,要和父亲尽快回来一趟。

两口子现在还没去太远的地方打工,就是在市里而已。

刚刚再次成为直辖市的渝市,现在正在搞大开发,到处都是机遇。

这种机遇,对打工者而言就是工作好找。

比方说父母没文化,父亲能用力,就做工地。

现在没那么多大型机械,修高楼大多还靠人工,混凝土还要人工来搅拌,就连石头水泥都还要肩挑,到处都需要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