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日行一善系统,今天你签到了吗? > 第11章 有所求

第11章 有所求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日行一善系统,今天你签到了吗?!

古月将一贯钱分给丫头,又数了十个铜板给何大山。

两人都是吓了一跳,连忙拒绝。

丫头一脸正气地提醒:“姐姐,上次咱们就说好了,你的小米和黄豆是我向你借的,我摘草药还你。你忘了?”

何大山正惊讶山上随处可见的草,就这么一车,竟然卖出了两贯钱。

要知道,村民在地里刨食,扣除官府抽的税收后,剩下的只是够温饱而已。

想要有多余的钱,那是要养鸡养鸭或者打零工才有的。

平时买一点盐扯一块布,都要再三思量,才能下得去手的。

看着塞进手里的十个铜钱,何大山的心火热了起来。

要是这个古月肯传授怎么摘草药,那村里人想过上好日子,那是迟早的事啊!

他将手里的铜钱退还给古月,说道:“古姑娘,本来就说好了,今天是我没事,顺手帮忙的。你要这么做,那就见外了。”

古月看着又回到自己手上的铜钱,心里再次感慨着草头村淳朴的民风。

“那行,回头我割点肉,我们今天吃顿好的。”古月也不再纠结,爽快地说道。

丫头悄悄咽了一口口水,感觉她最近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

不光她爹的病治好了,现在家里每天能吃三顿饭,而且这时候古月姐还说要请她吃肉?

何大山听了则是另一种滋味:这古月毕竟年纪小,不懂得持家。手里刚有了一点钱就乱花,买什么肉啊,真是浪费钱喔!

有了两贯钱,古月买起东西比上回大方多了。

她先去肉摊割了两斤肉,接着去买了面粉,小米,黄豆。

除了自己需要的厨具,剩下的钱还给丫头扯了块粗布。

捧着古月给自己买的布,丫头眼睛都湿润了。

自从她娘过世,她爹生病,她身上的衣服都是大补丁摞小补丁,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添过新衣裳了。

看着她的眼泪,古月手忙脚乱地哄着:“小妹,姐姐不会缝衣服,只能给你买块布了。这块布你要是不喜欢,等下次卖了草药,姐姐再重新帮你买一块,好不好?你别哭了啊!”

系统突然跳了出来,为古月热心解释:“你好好看看,她不是伤心,她这明明是感动好不好。”

原来不是伤心,是感动啊?

古月放下心来,也不计较系统现在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以前系统一口一个“亲爱的宿主”,现在直接连称呼都省略了。

看来她这个宿主当得真是没半点威严。

想到小孩子都爱吃糖,古月又从系统那里兑了一颗水果糖,塞进丫头手里。

看着丫头破涕为笑,几人这才重新拉起板车,打道回府。

路上古月同何大山打听起村里的泥水匠,表示想把破败的厢房修一修。

何大山听完,脸上却露出几分为难。

这山神庙虽然谁都可以来临时落个脚,但它毕竟是村里的财产,古月如果想要在里面长期居住,恐怕和村民说不过去。

只是他现在有求于古月,这个问题,说不得要努力帮她解决一下。

回到村里,已经是中午时分,正是太阳毒辣的时候。

古月将东西搬了下来,何大山接着将古月给何守义家的粮食给他送了过去。

顾不上休息,古月舀出两斤面粉,加入一点点细盐,用冷水和成面团。

接着把猪肉切了一半,剁成肉末,加入丫头洗好的野菜,拌入盐和五香粉、葱姜末调味。

何大山和何守义相携而来的时候,古月已经将水饺包好,正在下锅。

拿出今天刚买的粗瓷碗,又调了一点酱汁,古月将水饺捞了出来,每人一碗。

几人看着过年过节都少见的水饺,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顿饭,在他们眼中,实在是太隆重了。

没有桌椅,几个人各自端了一碗坐在台阶上。

蘸着酱汁,吃着美味的水饺,何大山越发想同古月打好交道。

何守义胃肠还没恢复,他不敢贪嘴多吃,只吃了二十个水饺就将碗收了起来。

剩下的,大半进了何大山的肚子,另一半,古月和丫头平分了。

吃过饭,丫头勤快地将碗筷收去清洗,何大山扭捏了好一会,终于开口说出来意。

看着何大山一脸通红的难为情模样,古月还以为是什么为难的事。

摘草药而已,对她来说,不过几个积分的事。

没想到一把年纪的大老爷们,为了这一点点小要求,竟然踌躇了两天,古月微微有些心酸。

都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真的是现实啊!

“您稍等一下。”

古月从怀里掏出让系统做旧的几张草药图纸,“这几种药,是现在这个季节可以采摘的。您也知道,草药得按照季节摘才有效果。我初来乍到,多亏村里收留了我,我才有了容身之地。这个,就当是我的一点心意。”

接过古月递到面前的图纸,何大山没想到她这么好说话,连一点推托都没有,比一个男人都爽快,一时竟说不出感谢的话。

“古姑娘,你放心,回头我就让人来把这山神庙修理好,你就安心在这我们草头村住着吧!”

何大山拍着胸脯向古月保证着。

“嗯嗯,那我先谢过何村正啦!”古月笑得眉眼弯弯。

这喜悦,不光是来自何大山的保证,还有系统的积分到账提示。

乖乖,不过给了几张纸出去,这次的积分竟然还挺大方。

何大山拿着几张草药图纸,急急忙忙地就去喊人了。

这四张纸,全村发动起来,一个月下来,不说多的,每家有个一贯钱的进账也是好的。

草头村一共三十二户,人喊人,不过一刻钟,每家每户都派了一个人来集议。

村里集议的地方,是在一棵有了年头的老榕树下。

看着或蹲或站的三十人,何大山清了清喉咙,也不废话,拿出捏在手里的几张纸,在众人面前亮了亮,高声说道:“今天,我同守义家的丫头,还有最近在咱们村落脚的古月姑娘,去了一趟镇里。”

早上出门时,他拉的板车,后面跟着两个小姑娘,很多人都看到了。

这时听到何大山提起,众人都是莫名其妙。

“知道我拉的那车草药,卖了多少钱吗?”

何大山停顿了一下,看着面前的村民。下面的人顿时交头接耳起来。

“那车东西竟然是草药?那不就是平时薅来点火的吗?”

“听族长这意思,那草药一定卖了不老少,不然他不会巴巴地喊咱们来集议。”

“古月姑娘是谁家的亲戚,你们知道吗?该不会是族长那边的吧?”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