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叶落离木生 > 第56章 奶娘下毒

第56章 奶娘下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叶落离木生!

医侍来看过世子,说是有些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叶黎安皱着眉头一脸疑惑的看着医侍。从前世带来的对医者的尊重让她没有开口询问,但疑虑都写在了脸上。

她让医侍解释一下什么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医侍有些发懵,来之前谁也没说还有一场考试啊!可他哪儿敢叽歪?别说现在人心惶惶的时刻,就是平时也不敢多说什么。

于是他仔仔细细得跟王妃解释了一遍,埋藏着小小的得意:看!我医术多高明。

叶黎安最终才听懂,孩子这是营养不良了。她问孩子不爱吃奶得的营养不良,还是因为乳母奶水营养不足导致的营养不良。

医侍支吾着说不出个所以然,他一句话可能就让谁人头落地了。

没有万分把握的事,他不敢开口。如,世子殿下微微中毒的脉象,但世子太过幼小,他对切脉的结果不是很确定。于是没有开口说。但若是真的,那世子殿下体内的毒素可就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了。再这么下去,最多一年……

就算有把握,有些事能不说便不说吧,息事宁人,远离是非的好!就如刚刚王妃的问题:乳母怎么会奶水不好?婴儿怎么可能不爱吃奶?肯定是这几日饿过不少次。

叶黎安让医侍回去,看着孩子圆圆的脸上小小的眼睛鼻子嘴巴,是那么可爱。

叶黎安突然就想给自己一个大耳光。她真是太自私了,既然穿到了一个母亲身上,再怎么说也该好好照看孩子,尽好母亲之职才行,怎么能光顾着自己开心,这一个多月来竟然只是看望几次就算了。她连那两个奶娘叫什么、哪里人、什么时候来的,都不知道。

真是可恨!

又可笑!明明前世那么想要孩子。虽然他不是嘟嘟,虽然不是自己生的,但这个孩子确确实实是从这具身体而来。她既然占着这具身体,那自然是他的妈妈。

况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哪能要完了报酬就翻脸不办事儿的?

叶黎安心里真的很自责。

她想了想,叫来孙嬷嬷,让她选一处适合她和世子一起住的院子,主要是要安全、宽敞,不能近水、不能有假山一类,要有书房,净室还得像在桐香院那么好。

孙嬷嬷好奇问,为什么不回桐乡院?

叶黎安借口离湖水太近,便不说了。

孙嬷嬷也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离湖近,但还是领命下去张罗了。

叶黎安是想着找个能和世子一起住到少年时期的院子。而且,世子还得起个名字,不能她也世子世子的叫着呀。这地方都是等小孩儿满一岁才起名,满三岁了皇亲贵胄才封王赐邑,世家豪族的才上族谱,老百姓才会祭告天神和祖先。叶黎安怀疑这地方医疗水平不咋地。

叶黎安这头儿开始抱着宝宝想着他的名字睡着了。

那头却是人人自危。

晋王召来侍卫,在院中站了几排。他开口让无关之人回去,碧清先站起来带着婢女走了。端方起来要走,晋王却把她留了下来。

外面站着的都是世子院中当值或轮休的仆婢,或相关的大小管家,无甚别的院落里跑来看热闹打听消息的仆婢。

院门在碧清主仆后缓缓关上。

碧清想了想,没去叶黎安那里,随便找了个没有去过的地方游玩去了。

晋王坐在上首,合上双眼。端方仍坐在远处,惴惴不安。杨良人和奶娘跪在下面,此刻那奶娘也不喊了,杨良人的手也得了自由。

一切全是青松在做主断案。此刻的青松与平时有些不同,铁面无私,几近冷酷。对昔日聊得来的熟人,也毫不留情。

他早已让人问了那梅奶娘和环儿佩儿的口供,大致对得上。但细节详处还没来得及问。

他去看了世子爷的寝室,发现床上并无痕迹。柜子里的小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并不似杨良人所言。

他又让侍卫搜查证物,但院子不小,搜查下来需要点时间。

他又回到正屋在端方对面坐下,无视端方惊怒的眼神,更无视下人讶异的神情。

青松开始盘问起口供来,屋内犹如公堂,肃穆庄重,让人不敢轻视。他在这头问一句,就有小侍卫跑去偏房问一句。

此刻,竹安几经犹豫后还是觉得世子爷身子更重要,想来王妃不会怪她,于是叫醒了叶黎安,告诉她:李太医来了。

叶黎安稍微整理了一下,抱着孩子出门,来到堂屋。青松带着李太医进来,李太医一看孩子脸色便有些凝重起来。

他专注得望闻问切,又拿了根银针问都没问叶黎安就扎在孩子的身上。

孩子一下惊醒,叶黎安有些不悦,但没开口说什么,哄着孩子。

李太医将针拿到阳光下仔细分辨,又回来看孩子的嘴、眼睛,甚至将他眼泪沾下来闻了闻,舔了舔。

叶黎安看得莫名其妙,但看李太医脸色凝重,不敢随意打扰。

过了许久,李太医终于长出一口气,皱着眉头,有些颓废坐在椅子上,眼珠在地板上随意跳着,不知在想什么。

叶黎安心中不安,青松一看便知事态严重。刚要出门去请王爷,李太医便像下了决心般开口说:“麻烦这位小哥去请王爷前来!”想了想又说:“还有,不要声张。”

青松点点头,看了一眼孙嬷嬷。孙嬷嬷进门,招呼竹安和小莲她们端茶倒水。李太医毫不关心,只是低着头,心中闪过无数想法,他又想置身事外,又可怜年幼的婴儿,想到家中的妻儿,又心生退意。

叶黎安看着他变幻不定的神色,感觉不妙,只盼晋王快来。

青松到了世子院外,并未从大门进去,而是拿了一方巾子,蒙住半张脸,翻上了院墙旁的大树上隐着。

此时屋内正审得胶着,青松看着那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端坐在那里颇有几分青天老爷的味道,切一声嘲笑了一下。

晋王立时睁开眼睛和屋内的青松对了一眼。

院中树上传来两声雀鸣,又传来两声鸦叫。可这会儿院子里的众人谁都没有心情注意这些小鸟。

晋王突然起身说对屋内的青松说:“这里交给你了,一切由你做主。审完便送过去吧,别在府里耽搁。”

青松站起身,抱拳称是。

端方站起来想说什么,看晋王径直出去,无暇顾及,又坐了下去。

晋王独自出了门,院门在其后又关上。他直直往叶黎安院落走去。半路青松跟上,跟他汇报情况。

李太医看着进来的晋王并未起身,脸色凝重的看着青松说:“这里留王爷王妃就好,你们都先出去吧。”

青松和孙嬷嬷一起看向晋王。晋王点点头,他们出去关了门,青松跃上墙头坐着,孙嬷嬷站在院中,其他婢女也都颇有章法的各占一角守着堂屋。

晋王并未对李太医的喧宾夺主多说什么,只是问:“李太医,有何不妥?”

李太医缓了缓,脸色灰败,咽了咽唾沫,眼珠转着。

晋王看出事情严重,而李太医心存顾虑,板了下脸色缓声说:“李太医,事已至此,说不说可……”

“是青竹蛇之毒。”李太医打断他的话说道。

晋王夫妇一时没有理解,问道:“什么?”

“世子殿下中的是青竹蛇之毒。”

叶黎安惊呼:“李太医,王爷请您来应该是为了看世子殿下是不是中了迷药。这跟什么青竹毒有什么关系?”

“王妃娘娘。并非青竹毒,是天下奇毒——青竹蛇之毒。”他看着脸色凝重起来的晋王继续说道:“世子殿下体内是有迷药痕迹,但是下毒之人应是很小心或者下的次数少。迷药还未侵入经脉,目前不足为虑。但此人其心可诛。对如此幼小的孩童用迷药不外乎为了让他多睡一会儿,可长此以往可要上了肝经和肾经,很容易演变成弱症。幸亏发现得早。”

他看着脸色苍白紧紧抱着孩子的王妃愠怒道:“可世子殿下体内的青竹蛇之毒却不同。此人下毒就是为了无声无息间要了他的命。如此幼儿只吃乳汁,那下药必得经过奶娘。下臣认为要么这奶娘下毒,要么她自身也中毒已久。”

叶黎安定了定神,问道:“会不会是奶娘无意间沾染的?”她不愿意看到这么小的孩子身边有如此心思歹毒之人,更要紧的是自己竟然没发现。

李太医摇摇头:“此乃西南山区瘴气丛生的竹林中生活的毒蛇之毒。找到此蛇很不容易,此毒猛烈,一旦被咬几息之间便能去了性命,因此取用更不易。而且,此毒对温度十分敏感,遇冷便极其不稳定,需要特殊的存放容器。一旦暴露在空气中,药性便很容易分解。除非直接滴进嘴里,就是要放到温热的饭食中才有效。”

叶黎安忽然发现了什么,高兴道:“既如此猛烈,怎么孩子还没事?是不是您看错了?”

李太医看着她天真的样子有些头疼:这是多么复杂又危险的局面,这个王妃怎么回事?

不过这倒是让他没了原先的情绪,耐着性子解释道:“此毒虽猛,但微小剂量并不会致命。下官认为应是小剂量滴进嘴里,或者给乳母长期下微小剂量,直到在她体内堆积了毒素,就能通过乳汁传给世子。”他说着说着站起来,神思慢慢陷进下毒者的视角,有些得意道:“如此,世子殿下这般的婴儿顶多能撑到两岁,乳母最多再撑一年也得跟着去了。不对!”他忽然有些癫狂得笑起来:“不对!乳母照料不周,定会被责杀。如此便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都除掉了。真是巧思,佩服佩服!”

说完,他才发现晋王夫妇,恢复了理智。

晋王随便坐在离刚进门站定的位置最近的位置,脸上虽还挂着一丝笑意,却时而透着凄凉,时而又透着狠戾。

叶黎安抱着孩子手指微微发颤,但她也算活了快一百年的灵魂,危机之下,慢慢镇定下来,露出从不曾有过的从容而智慧的一面来。

她想了想问:“那李太医能看出,世子这毒是被下了多久吗?”

李太医刚才对下毒者有多佩服,现在就有多想与他一较高下。自他学成拜别师父之后,好久没遇到这样有趣擅医的人了。他真想见一见,亲自切磋一下。

听到叶黎安询问,立刻道:“当然。下官刚刚以银针探入血脉,发现针尖上带出的血虽是红色,却闪着华彩。世子应是已中毒有三个月到一百天之久。若那位奶娘也中了毒,应是从照料世子殿下不久后就开始了。毒素在其体内堆积了五个月之久,堆积完成后毒素便由乳汁进入世子体内。眼下已深入血液,再有半年便要深入骨髓。若那时才发现,就算能救得性命,也要伤其五脏留下顽症了。”

叶黎安惊喜道:“听您的意思,这孩子是有救了?”

李太医颇有些自得的负手而立:“那是自然。”他又嗤笑了一声:“倒要感谢那位下迷药的奶娘。她要是没被抓,世子殿下恐怕危矣!”

屋内三人同时想到每日请平安脉的医侍。要么医术平庸,要么心思不善。就算不是他下毒,但若诊出了问题却不说,只想着置身事外,那留这样的人在身边有何用?

晋王听到李太医有办法,放了大半个心。李太医的本事他还是清楚的。他说有办法,那世子肯定无虞。

但他还想到另一个问题。他以为将晋王府和效忠自己的人都掌管得如铁桶一般,才胆敢想不能想之事。但今天的事接二连三的告诉他,可能他还是缺了点手段或者经营。

他看着叶黎安想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是得要好好自查一番了。不然,功亏一篑之日将有多少人因为他的不察和疏忽掉了脑袋?首当其冲的就是那对母子。

晋王带着叶黎安恭恭敬敬鞠躬拜谢了李太医,吓得李太医慌忙跪下,表示自己一定会将世子体内的毒素清干净。

晋王今日在坤宁宫心绪大动,回来之后听到杨良人与奶娘一事本是怒不可遏,想着一查出来就将那人斩了头。但现在忽感危机,竟又恢复了平日的稳定的心态,杂乱的千头万绪在脑中次第排列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