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天命水浒 > 第二十七章 返回梁山

第二十七章 返回梁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天命水浒!

政和五年(1115年)七月三十日。

晁盖一行返回梁山。

晁盖从六月初五穿越过来,用心谋划,经过一个月另二十五天的奋斗,终于打造了一块小小的基业。

原本历史上,晁盖事发狼狈逃窜,背负着劫匪罪名,以前积累的名望一朝丧尽,从此之后山东地界,只认黑宋江,不识晁天王。

现在的时空,自己掌握主动、占据大义,收割财富45万贯,却人人称颂,仗义疏财,义薄云天。

由此可见,掌握主动权,是多么重要。鲁迅先生说: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拼一拼,吉普变马丁。诚不欺我。

晁盖回山,梁山大摆接风宴。杀猪宰羊,好酒好肉,庆祝三天。

四千俘虏营得到休息一天;抓来的船匠和书生也得到了每人几十文赏钱。

林冲与鲁智深、曹正相见,述说过往,抱头痛哭,发誓终有一天将高俅父子捉拿,碎尸万段。

杨志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交谈,相逢一笑泯恩仇。

吕方、郭盛与武松、刘唐较量武艺,被一顿暴揍,感叹梁山武德充沛。

......

三天庆祝过后,晁盖决定对军队编制再次进行整编。

一支部队,如果有没有严肃的纪律和规矩,那必然沦为乌合之众。

这一支梁山义军是自己在这方天地中安身立命的本钱,下再大功夫也是值得的。

为了安抚鲁大师和杨志,晁盖为他们两个新增了两营的编制,顺便将他们带来的人马都打散了编入别的部队。信任归信任,该掺沙子还得掺沙子。

重新编制之后,共计6营5400正兵。

玄武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阮小二,教头阮小五,虞侯阮小七。

豹韬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林冲,教头吕方,虞侯郭盛。

虎贲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武松,教头空缺,虞侯空缺。

背巍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刘唐,教头陈威,虞侯空缺。

金刚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鲁达,教头郁保四,虞侯空缺。

苍狼营,下属三都,每都300人,共计900人。军侯杨志,教头空缺,虞侯曹正。

..........

郁保四不愿下放到营中练兵,只想跟在晁盖身后举旗。谁能拒绝这样一个丈高的巨人在自身边举旗助威呢?

但晁盖思虑再三,还是将他放到了鲁大师的金刚营。一是郁保四曾在东平府的天平军多年,有从军经历,这在梁山上为数不多,只局限在举旗上实在浪费;二是把他和鲁大师这样两个巨汉放在一起,这“金刚营”才名副其实嘛。

吕方、郭盛二人没有成为军事主官,但他们屈居在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麾下,也不算辱没了他们。将这三将放在一起,晁盖也是存着将来把豹韬营打造成骑兵营的打算。

所以把自己这六天来积累缴获的战马,全部交给豹韬营使用,让他们尽快开展骑兵训练。

缴获的几百张步弓,则全部交给杨志的苍狼营。诸将中,只有杨志出身将门,对弓箭比较在行。由他统领弓箭手,等练出一点眉目了,再分到其他营中当做种子培养。

以梁山如今的军力,已经不怕一般的厢军围剿了。

以现在梁山的兵力,任何一府的军兵到来,晁盖都不带怕的。

如果山东西路所有军州全军出动,晁盖大不小先躲躲,水泊天险,大船进不来,小船不够用,再多大军围剿,进不来也等于白搭。

目前,梁山军费五十余万贯,细粮10万石,粗粮30万石。

在消耗小的情况下,一个人每天大约消耗1斤粮食,一年消耗360斤粮。古语有云:够不够三百六,指的就是如此。

但士兵和重劳动人员每天大约消耗2斤粮食,一年消耗720斤粮。按照每石120计算,也就是6石。

如果外出作战,加上民夫和骡马的消耗就要成倍增加,综合起来供给一个士兵一天需消耗4斤粮,一年消耗1440斤,也就是12石粮。

所以,梁山现在五千多战兵,四千多俘虏劳役,加上一些杂役人员,不到一万人,这么算下来,一个月的消耗在5000石粮食左右,一年就是6万石。

梁山现在储存的40万石粮食,理论上可以让梁山坚守将近7年。

但也就是理论上而已。

实际上,梁山人口肯定会大幅增加,粮食消耗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另外就是宋代的储存技术,粮食最多存放三年。何况梁山还是水泊地带,水汽太大,对粮食储存影响更大,能存两年不坏就烧高香了。

这也是古代农民每亩多打了三五斗粮食,为何不自己存起来吃,非要贱价卖掉的原因。普通农户根本没有长久储存粮食的技术和条件,存贮不超过一年就会发霉烂掉。也就是那些豪强富户、贩粮商贾有钱有资本去建造储存两三年的大型粮仓。

即便到了千年之后,中华官方的粮仓储技术才提升到4至5年。再久的话,就只能拿去喂猪或酿酒了。

无论如何,现在梁山兵马充足,钱粮不缺,正是苦练内功之时。

晁盖对军纪、军风、军容、训练、战功裁定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划。

军纪方面:

八条军法!

第一条:不听号令者斩!

第二条:临阵脱逃者斩!

第三条:祸乱军心者斩!

第四条:凌虐百姓者斩!

第五条:逼淫妇女者斩!

第六条:抢夺军功者斩!

第七条:私藏缴获者斩!

第八条:探听军机者斩!

有了这八条军纪,简单好记,不管是谁,只要犯错绝不容情。

军风方面:

清晨起床之后,进行内务卫生、被褥整理。这是我军改良军风的重要法宝。

每天早晨训练之前,集合唱三首歌,分别是《秦风》、《破阵》、《将军令》。

每天早、中、晚三餐前需要唱三首歌,分别是《军纪》、《无衣》、《男儿行》。

晚饭之后,讲古、论史、听演义。

军容方面:主要是军礼、军服、军旗。

军礼是:

长身直立,代表士兵的尊严永不屈服;

左手握持兵器,代表兵不离身时刻警惕;

右手握拳拍在心口,代表献出自己的忠诚。

军服是:

士兵着装统一为蓝色麻衣。蓝色染料最便宜,又耐脏又经洗,是平民的颜色。正好跟大宋的深红色、辽国的墨绿色、金国的深黑色区别开来。

伙长、什长装备皮甲;队长、都头装备铁甲;军侯、教头、虞侯一身鱼鳞甲,外罩蓝色金边披风。

军旗是:

主旗是一杆四丈替天行道杏黄旗。

玄武营,一杆三丈玄武镇海旗

豹韬营,一杆三丈豹子摇尾旗。

虎贲营,一杆三丈猛虎狂奔旗。

背巍营,一杆三丈力士巨盾旗。

金刚营,一杆三丈咆哮金刚旗。

苍狼营,一杆三丈苍狼白鹿旗。

训练方面:

第一要练行伍。包括站队排列、分伍分组、分清同伴、进退站卧等常识。然后是列队、报数、走动、跑步、转弯、敬礼。

第二步要练习武艺。由都头或教头督促士兵练习一些简单的招式,枪兵三招,刀盾兵三招,弓兵集体齐射,运用的熟练,同样威力不小。

军功方面:

讲究赏罚分明。

第一,鼓励勇战。斩甲士1人,算1点军功。俘虏无甲兵卒1人,算0.5军功,俘虏甲士1人,算1.5军功。

第二,不得浪战。战场上,什中战死者大于军功数,什长撤职;队中战死者大于军功数,队长撤职;都中战死者大于军功数,都头撤职;营中战死者大于军功数,军侯撤职。

第三,注重巧战。都头、军侯临阵指挥,可享受属下军功十分之一奖励。

第四,军功对应待遇

0点军功,为新兵,只管衣食,没有俸禄。

1点军功,管衣食,每月钱1贯。

2点军功,管衣食,每月钱2贯。可担任伙长,可穿皮甲;

4点军功,管衣食,每月钱3贯。可担任什长,可穿扎甲;

8点军功,管衣食,每月钱4贯。可担任队长,可穿铁甲;

10点军功,管衣食,每月钱5贯。可随时退役。俸禄一次性发放3年。

亦可申请考核,成为军官,担任都头,可穿披风。

士兵伤残者,按相应等级发放俸禄十年;士兵战死者,一次性给家属发放补偿一百贯。

10点以后的军功,暂时没有必要制定,10点军功,已经是很多人军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功劳。而且梁山军事编制还太小,没有更多让士兵们上升的渠道。

新的军纪、军风、军容、训练、战功裁定实行之后,极大的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荣誉感,部队从乌合之众,逐渐向正规军转化。

尤其是战功裁定,在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士兵们清清楚楚的知道了自己该如何去获得富贵。

退伍、伤残、战死都有相应的安排,没有了后顾之忧。山上的义军士兵虽然大都是光棍汉,可山下毕竟还有亲人存在。若是自己能立了军功,得了钱财,也能接济穷苦的亲人,就算自己战死了,也能为家乡的亲人创一笔财富。

而士官和军官们则多少感觉到了一些压力,若是自己的部队,一场战斗中,战死者数量太多,自己就要免职,太过丢人。

10点军功对于普通士兵,也许是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数字,可对于林冲、武松、鲁达、刘唐这个级别的武将,那几乎就是一场战斗就可完成的任务,区别只在于,谁最先完成!

军事安排妥当,众营都摩拳擦掌,开始刻苦训练。期待着下一场战斗的到来,想要看看谁在下次战斗中获得的军功更高。

而晁盖也忙里偷闲,跟着吴用、公孙胜一起视察了一圈梁山各种设施建设。

有着四千俘虏营青壮的免费劳动,开山、修路、平地、建屋速度都非常快。

人多力量大,那群体劳动的画面很有冲击力,可不是说说而已。

杜千作为营造司首领,掌管四千俘虏营,现在颇有些春风得意。他不善战斗,可对管理很有些心得,四千俘虏营在他的分化拉拢,小恩小惠之下,一直平安无事,干活卖力。他也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吴用给他安排的营造任务,完成的很出色。

宋万作为迎宾司的首领,也算是兢兢业业。梁山这一个多月不断打胜仗,他组织了好几次庆功宴,都没有出过差错。最近,江湖上许多其他寨主、好汉前来拜山,他也应对自如,底气越来越足。

武大郎作为商业司的首领,和财伯互相配合,采买牛羊、布匹、铁器、木材等物资,颇有成效,造船厂也已开工,正在打造第一艘三百石商船,作为以后远行的工具。只可惜,现在梁山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一直处于采购的逆差之中。

朱贵作为情报司的首领,已经完全接手公孙胜买下的酒楼、客栈、茶肆,手下一批精干的小厮,负责打探周边消息。

半山腰的平地已经打好地基,准备建设民政、内务、财务、营造、迎宾、商业、情报、治安等有司官署,以后就是梁山的政治中心。

山顶的聚义厅正在拆除,晁盖嫌弃聚义厅太过狭小,这里将来会是自己朝会之所,随着将领越来越多,聚义厅里能摆几把交椅?干脆拆了,重新建成高大宽敞的新殿。

三人继续向后山走,在相对平缓的南坡,有刚平整出来的一块空地。那儿一块巨大的石头矗立,有石匠正在雕刻。正是晁盖承诺建立的烈士陵园纪念碑。

空地边缘,搭建了一座茅屋,冒着炊烟,显然有人在生火做饭。

晁盖三人走过去一看,见是白日鼠白胜和他的婆娘二人正在给雕刻师傅煮粥。

“天王!两位军师,你们怎么来啦!”

白胜见到晁盖和吴用、公孙胜过来,吃了一惊,急忙拉着婆娘磕头。

“快快请起,白兄弟,你怎么在这儿安居?”

晁盖连忙将他们夫妻二人拉起来,好奇的问道。

“是我自己要求的。天王带我发财,后来又救我性命。一直白吃白住在山上,感觉实在惭愧,后来听说后山要为战死烈士建陵园,我就向军师请命,主动来这里拔草平地,打扫墓碑,为雕刻师傅做饭洗衣。总之,感觉自己也不算是个废人了。”

一起劫取生辰纲的八人,其他人都做了统领,唯有白胜没有得到官职,但他如今庇护在天王麾下,即便存有万贯财富也没人打他的主意,已无所求,只想着和婆娘平安生活,报答天王救命和庇护之恩。

晁盖点了点头,欣慰道:“你能这样想很好。每个人能力不同,有的人擅长冲锋陷阵,有的人擅长居后谋划,有的人擅长后方管理。以后烈士陵园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交给你管理,我放心。”

晁盖说完拍了拍白胜的肩膀。

“是,天王,我一定将这里管好,让烈士在地下享受香火不绝。”

白胜听到晁盖将他当做自己人,顿感热泪盈眶。他一介泼皮混混,何德何能让名满天下的天王如此看重,唯有誓死为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