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 第34章 大舅朋友

第34章 大舅朋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退亲后,我携千亿物资穿古代荒年!

没一会儿,沈清又见沈信中领着沈策一起出来了。

沈清挑了下眉,加快步子走了过去。

沈信中发现了沈清,又忙对沈清招招手,那表情还有点兴奋的样子。

待沈清走近了,沈信中跟那男人介绍道:“这俩娃就是沈瑞和王氏的二子和小闺女。”

说着他又跟沈策、沈清解释:“这位常小兄弟是你们大舅的朋友,特意来看望你们的。”

沈策茫然眨眨眼,接着和沈清对视了一眼。

沈清再次抬眸打量了男人一眼。

男人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容貌虽不扬,可其身形高大精壮,下盘稳健,一看就是个练家子,且是个高手。

再则此人的精神面貌和站姿能明显与普通人区分开来,沈清初步判断,此人非兵即将,或许还不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兵。

沈清打量男人的同时,常远也低头看向沈策和沈清。

两个小孩都带着兔皮小帽,可看起来日子并不太好过。

一来是两个小孩太瘦,二来是这小女娃还穿着男娃的旧衣,难怪王先生会担心这三孩子日子不好过。

常远露出一抹笑来,尽量使自己看起来和善些:“你们还有位兄长呢?我受王先生所托来给你们送点东西。”

沈清思索了下,自个家也没啥值得这样的人物惦记的,便仰脸冲他笑笑:“常叔,我大哥在家,跟我来。”

她领着男人往新家走去。

沈策见沈清带的路不是回家方向,疑惑问:“小妹,咱去哪儿啊?”

沈清:“哦,咱搬家了,在族长的新宅那。”

沈策瞪圆了眼睛:“啥?搬家了?我咋不知道呢?”

沈清:“大哥先前送粮给族长不就是买房呢吗。”

沈策:……

这么大个事,为啥子都没个人告诉他呢?

沈策抑郁了。

一旁常远倒有些诧异。

这家人还有粮买房呢?

沈进还在新宅忙进忙出,看到二弟和小妹带着个陌生男人回来,那男人还牵着马佩着剑,忙走上前把弟弟妹妹往身后护,眼含警惕地看向常远:“您是?”

常远打量了沈进一眼,笑道:“你便是沈进吧?我是你们大舅的朋友,姓常。”

沈进一怔,旋即惊喜道:“您是我大舅的朋友?”

跟沈策和沈清不同,十三岁的沈进对自个大舅的印象还是挺深刻的,且他跟大舅的感情还很好。

这么多年不见,沈进还挺想大舅的。

常远含笑点头。

沈进忙问:“我大舅如今在哪儿呢?他还好吗?”

常远笑道:“王先生一切都好。”

一旁沈清眸光微闪,这人为何要回避‘大舅在哪儿’这个问题?

沈进却没多想,得知大舅一切都好,他便放心了,又忙道:“常叔,您快里头坐着歇会。”

说着上前牵上常远的马,绑在一旁的柱子上,又把常远迎进堂屋。

这会儿沈福、周氏和沈桃还在帮二房收拾新宅,听说常远是受王升所托来给仨孩子送东西的,也就没多打扰,周氏给常远倒上一碗热水,便又退了出去。

新宅也没啥好东西能招待人的,也还好之前周氏从老宅拎了壶开水过来,不然连热水都让人喝不上一口。

常远抿了口水,也没多耽搁时间,把他带来的包裹递给沈进:“这是王先生让我带给你们的。”

沈进忙上前接过,这包裹看起来没装多少东西,一掂却还有些分量,关键里头还有金属碰撞的声音,他疑惑道:“这是?”

常远解释:“是王先生让我转交给你们的银子,王先生还让我给你们带句话,若太原乱了,你们先到马举人家避避难,马举人那头我会去交代,他会收留你们的。”

说完他便站起身:“话和东西都已带到,我便先告辞了。”

沈进有些诧异:“常叔,您这便急着走?不留下用顿饭吗?”

常远:“不了,职务在身,不便久留。”

沈进闻言只好罢了。

沈清眸光微闪,忙道:“常叔,您能告诉我们,大舅如今在哪儿吗?”

常远步子微顿,但还是回了句:“幽州。”

沈清垂了垂眸。

幸亏她这几日没少看书,且专看‘三礼’了。

应试书籍说是四书五经,其实不止四书五经,要学礼,除了要读《礼记》,还要读《周礼》、《仪礼》,此三经并称‘三礼’,春秋经亦是‘三传’合并,上次沈老头给沈策买回来的书籍,正经来说是儒家十三经。

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

此地临近北关,再北就是异族领地了。

沈清很快抬起眸子:“大舅在幽州何地?”

常远多看了眼沈清,道:“蓟县。”

沈清又问:“我大舅是在蓟县从军?”

这次常远抿唇默了半会,才说了句似是而非的话:“王先生旷世之才,从军可惜了。”

沈清心知自己再问这男人也不会多说,只好一脸天真无辜的看着常远,装作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常远看着小女娃懵懂无知的模样,也未多想,抬步走了,沈进又忙去送。

送走了常远,沈进一回来就见小妹坐在椅子上,歪着小脑袋沉思,他顿时好笑道:“小妹,想啥呢?”

沈清看向他:“大哥,你知道蓟县在哪吗?”

沈进想了想:“我倒是听爹说过,蓟县乃幽州治所,还挺繁盛的。”

沈清:“那蓟县离北关远吗?”

沈进摇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

沈清:“那蓟县太平吗?”

沈进:“太平吧,咱爹还去过几趟蓟县呢。”

“那就怪了。”沈清蹙起清秀眉头。

沈进奇道:“怎么怪?”

沈清摇摇头,也没回话。

她只是奇怪便宜大舅怎会跑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从军。

要从军,只有去有暴乱的地方才可能快速立功升级。

难不成便宜大舅去从军,是为了在安全地带当咸鱼的?

按说便宜大舅那么聪明的一个人,该没道理跑去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地儿啊。

还有刚刚那男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便宜大舅让他们有事躲到马家去,到底是以防万一,还是知道太原一定会乱?

那男人又是什么身份?

听其口气,似乎一点不把马文会那个大乡绅放在眼里。

沈清正想着,沈进却似想起什么,又说:“对了,据说那大名鼎鼎的宁王,就住在蓟县。”

沈清眨了眨眼:“宁王?”

原主倒是听沈昌在家吹牛皮的时候,提起过这个人物。

据说宁王是上上任皇帝的六子,当今圣上都得尊其一声‘六叔’。

当今的王爷,没有哪位盖得过宁王的风头,有这位王镇守着北关,22年来从未有异族敢来进犯,可谓是战功赫赫。

甚至还有人传,上上任皇帝,原是有心把皇位传给这位老六的,这其中似乎还有一段纠葛。

沈清抹了把脸,心中隐隐有股不祥的预感。

便宜大舅可别不是去从军了,而是去‘傍大款’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