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大理寺小郎君 > 第71章 李代桃僵

第71章 李代桃僵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大理寺小郎君!

师徒二人回到大理寺没多久,京城中的各大显眼处便开始张贴皇榜。

不外乎是要公布处斩上官锦和流放其族人的消息。

同时,吴恭作为杀害太傅的凶手,也紧跟在上官锦之后要被处决。

而对于另外两位,太师和太保的死,皇榜中却是提及甚少,将罪过都归结于吴恭一人身上。

这是元博一早就和皇帝定好的策略,先将罪责都归于吴恭,再暗中彻查军械私铸和这两人被杀的原因。

而监斩官就是元博和萧天云。

皇榜的传播速度极快,很快便全城皆知。

当中,自然就包括上官玉清。

大小姐得知此事后,瞬间哀伤起来,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一时间忘却了昨夜失身于元博这茬事。

九族之人都被流放,这在古时算是除去斩刑之后,最严厉的惩罚。

上官玉清空有焦急,却也无力营救。

她想到了慕容覃东,以慕容覃东的能力即便救不了她的族人,或许还能帮忙打点一下。

但太傅府刚遭大变,慕容覃东正忙于太傅的丧事,上官玉清倒也不好去麻烦。

大小姐便又想到了元博,于是便急匆匆地跑向大理寺。

元博是监刑官,在上官玉清想来,即便不能在刑场上救下上官锦,倒也还能疏通关系,让其族人在流放过程中免受一些苦难。

而她如此光明正大的找去,便也已经打算与元博正面表露身份。

寺丞室中。

元博正苦恼不已,看到大小姐一脸肃然地走进来时,似乎预感到了什么,脸上不由一愣。

他知道,上官玉清在“侍女”人格状态下,是不会用这种近似乎怨毒的目光看自己,而她现在这副状态,怕是已经恢复了本来的神智。

一旁的崔三左右看着二人,却也不敢贸然说话。

稍微稳定了一下思绪后,元博起身,将崔三拉到一边神秘的耳语几句后,崔三随即快步离去。

元博将房门关起,而后直面上官玉清,轻声道:“大小姐此来必是为了魏公之事,便请直言吧!”

见到元博直呼她“大小姐”,上官玉清不免错愕了一下,虽然经过与“侍女”人格记忆的融合,她已经得知身份暴露,但此时两人直面摊牌,还是难免让她心头一颤。

“皇榜说,朝廷要流放我上官家九族,并三日后处斩吾父,是不是你搞的鬼?”

她满脸气愤道。

元博道:“大小姐自诩聪慧,当也知道如果元某想要加害,魏公此时便不能活着留在诏狱。我甚至可以想出不下于一百种方法,让他在行刑之前死于狱中。”

上官玉清语塞:“你...”

元博这话,让她无从反驳。

以元博手中的缉拿之权,确实可以做到如他所说,暗中先杀死上官锦,并伪装成畏罪自杀的假象。

但元博并没有选择这么做,甚至还保护上官锦免受右丞的迫害。

换言之,他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狡诈奸逆?

大小姐莫名其妙地想到。

而且经过与“侍女”人格的记忆融合,受到“侍女”的思维影响,或多或少还对元博产生了一丝别样的感觉...

见到上官玉清沉默,元博接道:“大小姐此来,是想问朝廷本来只是要诛连上官家三族,因何现在变成了九族,对吧?”

上官玉清沉默,但她此时的脸色却肯定了这点。

“陛下诛连你们九族,乃是因为离王的缘故。而离王之所以要针对上官家,你便要去问问柳无情。而魏公这次斩刑,是必然要受的,就连皇后也阻止不了。大小姐与其在此责问元博有没有暗中加害,还不如想想该如何安置你上官家九族之人。”

“哼!莫要说得与你没有半点关系,若非你在我府中搜到了公主和龙袍,吾父岂会落难?你敢说栽赃之事,你一无所知?”

“此事,元博自会给你交代,大小姐眼下可以先放下成见。还记得当日在梧桐小院,你搬来的那口箱子吗?”

“你提此事干嘛?”

“你九族流放,被贬入贱籍,今日便会起程去云州,又有离王监管。若无钱银打点,他们恐怕会过得生不如死。那口箱中的五百两金子,元某分文未动,便转手给你,用于打点云州事务。我已让崔三去取东西,你去找他吧!”

闻言,上官玉清微微色变,想不到她的那次栽赃,元博竟没有趁机将金子据为己有,且还愿意拿出来救助上官族人。

微感惊讶之余,大小姐倒也有些惊喜。

元博此言不假,云州乃是北部边陲,环境恶劣,又时常有战事发生,谓之虎狼之地,也并不为过。

此去,上官家倾覆,再无钱银打点关系,其九族之人必会折损大半。

元博如此安排,倒是无形中给了上官家极大的恩惠。

但大小姐对元博怨念极深,加上昨夜那“春宵一刻”失身于他,倒是没有因此对之改观太多,转而冷声道:“哼!那些金子本就是东郎为本小姐筹来的,与你没有半点关系,你拿出来也理所应当。”

元博却笑道:“哦?这么说来,大小姐是自己承认当日栽赃我收受贿赂之事,慕容覃东也有份参与?那...此事若说到寺卿那里...”

上官玉清猛然一惊,赶紧捂住自己的嘴巴。

她即便头脑再简单,也知道了元博此话的意思。

慕容覃东为上官玉清提供钱财,用以构陷元博收取脏银,便相当于同犯。

若元博捅出此事,恐怕慕容覃东这个新任左少卿的位置,便会马上不保,甚至还可能下狱。

上官玉清意识到自己的失言,赶紧圆回来:“你胡说...本小姐刚才骗你的,此事无关他人...”

元博笑了笑,也没再逗她,转而道:“行了,崔三会在我府中等你,并安排你在城外三十处,与你族人相见。快去吧!”

上官玉清哼了一声,便要转身开门离去,却又蓦然回头:“你...莫要以为帮了我上官家一次,本小姐就会对你改观...昨夜你辱我清白...我必杀你...”

她虽扬言杀人,但语气已然较之以前少了一丝尖锐。

元博苦笑,望着她背影离去,幽然一叹。

因为司空小小的毒药作用,他与大小姐的纠葛便更难理清。

...

三日后。

午门,刑场上。

禁卫军已然将此处围了起来,木制搭起的行刑台上,两名刽子手分立左右,手中屠刀森然,面前赫然就是断头台。

行刑台正对面,有一处高起的亭子,便是监斩官的位置。

元博与萧天云共同监斩,理论上也该由两人共同验明正身。

距离午时还有些时间,只需在行刑前一刻钟验明死囚的身份即可,萧天云甚至还没有出现。

元博坐在监斩台的主位之上,侧过头小声对崔三说道:“事情办得怎么样?”

崔三回道:“替身已经准备好,但要想瞒过离王并不容易...”

元博顿了顿首:“无妨!只要皇后能请来那道旨意,我们便可偷龙转凤。”

片刻后,萧天云赶到,元博碍于身份之差,让出了监斩台的主位。

而萧天云正襟危坐,却是肃然,一语不发。

元博站在身侧,能隐隐感受到他此时身上冷冷的杀气。

午时前一刻,到了验明正身的时候。

上官锦在两名白羽兵的押解下,来到了监斩台前,而元博口中所谓的那道旨意,却仍未见踪影,不觉让元博有些担忧起来。

萧天云冷漠地望着面前的上官锦,眼神冷冽,“上官锦!本王问你一句,当年柳无情杀我家眷,是不是你主使?”

上官锦一身镣铐,难以自持,见到萧天云明显惊愕。

但面对对方的质问,却是选择了避讳,只是吞吐道:“离王殿下...我...”

既未否认,也未肯定的模糊态度。

作为当朝一等公爵,上官锦对这位离王殿下倒也不会陌生。

萧天云却道:“你不说也没关系,本王便当你已经承认。或许你还不知道吧?你九族流放,本王有监管之权。一去云州,你九族之人皆在本王鼓掌。本王会让他们受尽屈辱而死,然后再与你九泉相见。哼!”

说完,便一挥袖,命人将上官锦拖上行刑台。

正在这时,却忽听一声“圣旨到”。

一名掌印太监手持圣旨而来,说是皇帝念及上官家祖上功绩,允许上官锦“围帐处斩”。

围帐处斩的意思,便是允许死囚在被斩首时,在行刑台上围上一圈黑布,使之不至于在众目睽睽下人头落地,也算是一种较为体面的死法。

元博闻言,心中一喜,行刑台围起黑布的间隙,萧天云视线受阻,崔三便能伺机将上官锦的替身送上台,李代桃僵。

而行刑台底下,死囚替身已经被迷晕,负责砍头的两名刽子手也已经被皇后收买,一切都在按元博的计划进行着。

等到替身被斩首,简单的查验过后,刽子手便会收尸。

那时候,躲在行刑台底下的上官锦便会躺在尸体的担架上,以死尸压着,送至乱葬岗,再设法转回城中。

很快围帐便被拉起,而由始至终,萧天云虽看似严谨的事事监察,倒也不见有任何怀疑的迹象。

“行刑!”

随着一名传令官高喊。

围帐之内,手起刀落,哐当一声,便听到人头落地的声音传来。

萧天云随后走过去,拉开黑布,远远望过去一眼,见到刽子手拿着上官锦的人头向他展示,微微顿首后,便转身离去。

元博赶紧踢了身边的崔三一脚,崔三便悄然钻入围帐之中...

行刑台离地两尺,与地面相隔一层空间,此时被换走的上官锦便趴在地上,藏于台下。

崔三进去后,敲了敲行刑台的地板,向上官锦发出信号。

负责收尸的刽子手也是“自己人”,自然不会暴露。

上官锦钻出来后,身上盖着死囚的尸体,被抬上板车,出城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