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女配跑路了 > 第36章 七零女配选择种地13

第36章 七零女配选择种地13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女配跑路了!

简单会面过后,其他大佬没有停留,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此时研究所里就只剩下了雷锦黎、李红星和张璟三人。

研究所很大,地方比较偏,拥有足够多的试验田,早在确定雷锦黎资料的真实性后,就立项申请了相应的试验田。

雷锦黎的年纪太轻,所以上面的领导班子质疑声很多,哪怕她履历简单清白,雷家上一辈更是英烈白骨无数,但这不足以让他们相信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娃有这么大的能力。

虽然她是从小喜欢鼓捣各种农作物,但种地的老农民那么多,经验比起雷锦黎来说丰富了不知道多少倍,也没见谁因此把产量翻了好几倍的。

要说天赋,李红星的天赋也不低,之前的几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所有投入的精力和经费都打了水漂。

是张璟经过研究,用他的身份和专业担保,引经据典,说服了上面,才最终确定组成以雷锦黎为主的实验组。

而之前的会面就是对雷锦黎最后的考察,也或者说是尘埃落定后的一次确认,总之,雷锦黎最终能站在这里,张璟可以说是主要推动人。

作为早期出国留学过的那一批人,张璟天赋、见识样样不少,甚至在后来从 政,心机手腕儿也不比任何人差,正因如此,他更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总有那么一些人,是老天爷赏饭吃的,不能以世俗常理去揣度。

此时,张璟才第一次和雷锦黎对话。

“雷同志,欢迎加入我们农科所,我正式邀请你为我们研究所的特聘研究员,实验中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们所里会尽量满足的。”

“不胜荣幸,绝不会辜负组织的信任。”

经开会研究决定,雷锦黎负责一组实验,由李红星负责另一组对照实验,初步确定好流程和分工,才开始考虑样本问题。

本来已经做好打持久战的张璟,没想到雷锦黎给了他又一个惊喜。

“关于粮种,我这里有优化过几代的种子,我们可以直接使用。”

张璟惊喜道:“数量如何,之前的资料来看,产量稳定,如果数量足够的话,明年就可以直接试种了。”

雷锦黎将详细资料交给张璟,不同于之前给的资料,这是完整的几种作物的种植记录,由稚嫩到成熟,历经五年,而且无一例外,每种作物都实现了稳定高产。

最神奇的是,几乎没有病变,不管是出芽率还是成活率都前所未有的高。

见猎心喜的张璟招呼李红星一起看,但是这不是一时半刻可以搞定的事情。

“锦黎,你先休整几天,等我和红星看过资料再说。”

说罢,也不离开办公室,就和李红星一起研究起来,间或会问雷锦黎一些小问题,当天晚上,两个人就差点没有休息,还是雷锦黎劝说后才小睡了三四个小时。

两天后,这份资料就被二人过了一遍,出于专业和直觉,张璟十分确信真实性,实验计划也因此做出调整。

土豆、玉米、红薯、水稻和小麦,现在是绝大部分人家餐桌上的主食,可以说是饱腹感最强的食物,在现在人口激增的华国,人们没有饿死,全凭它们。

由于雷锦黎实验的作物,都更耐旱,也更适合北方种植,再加上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初步试种的地点就确定在了西北。

由于雷锦黎完整的试验资料,还有这些年真实的产量支撑,张璟运作过后,实验直接就进行到了试种阶段。

不提张璟这边怎么努力运作,雷锦黎准备了足够多的粮种出来,农科所上下也在为一些事先需要育苗的作物忙的不可开交。

消息传到地方后,不说S省农科所的反应,只说有可能确定试种的几个公社就热闹的不行,吵吵嚷嚷的没个定论。

巧了不是,其中一个试种公社就叫红星公社。

红星公社下辖的几个大队,都是出了名的贫困,把个公社书记的头发都愁的掉成地中海了,这年头即使大多数人营养不良,导致头发稀疏泛黄,但秃头的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公社书记姓刘,叫刘云,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以说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了,自从上位后就一直琢磨着改变这里的贫困现状,折腾了各种副业都因条件不足没有展开,这次的试种消息一出,他的心思就活泛起来了。

为了改变现状,他第一个响应号召,公社里还没有下种的地,准备全部用新粮种,搏一把今年丰收的机会。

不得不说这是个改变这里吃不饱现状的一个机会,但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本就低产,再出了岔子,公社的人非饿死不可。

然而,这都是后话,他比其他人更加了解大队上农民们的思想,保守顽固,求稳不求变,让他们同意试种,难度不比研究高产作物小多少。

不出刘云书记所料,几个大队上,社员们几乎都不赞成,他们也还不知道公社书记已经第一个同意了试种,仅仅是可能试种的消息就已经吵翻天了。

红星公社李石窑大队正为这事儿热闹着呢。

刘云让各个大队的大队长做队员的思想工作,李石窑大队的大队长是个急性子,收到通知后,就急冲冲召开了村民大会。

出于重视,除了娃子们,队员们不论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了大队队委的空地上。

和其他大队不同,西北多山,所以大部分的村子里并不平坦,为了住的好点,村民们住的也就分散,李石窑大队虽然也是山村,但却是难得的有块儿不小的平坦地方,村里百十户人家都住在平坦的大山坳中,耕地则是散落在在四周的小山丘上。

按说这种地势,村民们不适合种太低,潮湿不说,就怕洪涝,但是李石窑不同,住的地方不靠水,水源都在附近耕地的小山山涧里,所以吃水很不方便,打一回水,来回就要两个小时,要不说贫困呢,喝水都难。

所以这会儿娃子们看家的看家,玩儿的也都满山跑去了,捡柴挑水的半大娃子们也开始忙活,留下劳动力们吵吵嚷嚷,惊得路过的麻雀往山上飞,燕子也不在村里的大树上停留,三三两两盘旋着飞走了。

李石窑的大队长李建国舔了舔干起皮的嘴唇,黝黑粗糙的脸上带着烦躁之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