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快穿之你要的人设我都有 > 第20章 愿为手中剑(20)

第20章 愿为手中剑(20)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快穿之你要的人设我都有!

有了贺文耀的到来,谢卿终于恢复了往常的样子。

伺候小公子久了,明明他面上没什么变化,翠云却会微妙地察觉小公子的情绪。

看小公子连喝药时的眉头都皱的不如前几天紧了,翠云得出了以上结论。

时间一晃而过,等到谢卿也十五岁的时候,太子已经过了三年孝期,被指了太子妃。

是皇上极为看重的李太师之女,李文萱。

李文萱比太子小了一岁,在京城很有美名,德艺双馨。

预定今年八月完婚。

谢卿已经从尚书房结课,还记得前世谢将军大败的那场安岭战役,给谢将军写信表明想要前往从军。

正值盛夏,谢卿的信才送出去,就下了一场大雨。

大雨停歇了不到一天,就又迎来了连绵不断的细雨。

看着天边的乌云,谢卿只觉得难得气闷,一种不好的预感从心底升起。

——源河决堤了!

这是商铺传来的消息,递来的信封上潦草几句,似乎还能从中看出泛红的血迹。

这么久谢卿所得的前世记忆早已经模糊,模糊到面对这种天灾他是如此被动。

他能得到的消息圣上自然也得到了。

*

谢卿也不知道事件怎么发展到了这种地步。

看着在自己前面骑马的太子殿下,谢卿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不就是因为前世发生水灾不断,怀疑这次赈灾修堤坝留下了隐患,给太子殿下写信时提了几句吗?

太子殿下就自请前去,改变了前世的走向。

并且还带上了他。

似乎注意到身后之人慢下来的速度,马上的太子回头,因为运动而显得精神奕奕的面容看到谢卿后带上一抹笑意。

“卿弟,累了吗?”太子朗声问道。

谢卿回过神来,摇了摇被泥泞坑洼的小路颠的发晕的头脑,驱马向前。

“哥,我还行。”谢卿笑着回答道,一口小白牙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刚刚要出远门前往抚州赈灾的激动早被遥远的路途给消磨了,周围一成不变的风景也很是无聊。

本来没人说话还不觉得,一有人开口,再安静下来就觉得不适应了。

谢卿一边骑马,一边找话道,“哥,你回京就要娶妻了。”

太子侧头看了一下,见谢卿脸上带着几分艳羡,心里觉得好笑,到底还是年纪小啊。

想到卿弟自己一个人在将军府,怕是没人教导他这些事,便关心道。

“卿弟羡慕?话说卿弟也到了知人事的年纪了,府里没有人?”

官家子弟到了十五岁一般便会有了通房丫头,在有了身体躁动时,便让他们了解体验下情事,好避免过于好奇自己闹出什么事来。

得到的便不稀奇了,也防止这些未来的朝廷大臣往后过于沉迷这些儿女情事。

太子殿下一举一动都有人盯着,守孝期间虽然没有做过什么,但也算了解。

谢卿挑眉,带着少年风流意气,“羡慕?我当然不会。哥,你是不知道,辞月兄带我见过的美人无数,个个都是绝妙的美人,又有风骨又有才情。”

太子殿下闻言,心里有些微妙的不悦。

他心里不想和卿弟谈论这些,于是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抚州偏远,从京城骑马而来需要个五天左右,快马加鞭的话能缩短到三天。

太子殿下到了抚州边界,留下一个暗卫做自己的替身,在随行官员欲哭无泪的表情下,便带了些人先一步入城了。

他们脚程极快,路过汤汤河水,行经寂寂荒山,夜幕垂下后便见了城门。

洪水已经褪去,留下的是倒塌的房屋、损毁的农田以及无处可归的流民。

太子殿下自称为皇上钦派的巡抚大人,守门的兵士很快报到了洲牧府上。

虽然有些疑惑为何来得如此之快,但做到一洲之长的李大人还是从饭桌上起来,很快安排吩咐下去,亲自来迎。

巡抚受命于中央,虽然在地方呆不长久,但回宫后的一言两语便能对地方官有很大影响。这样的人,李大人还是不愿意怠慢的。

李州牧穿着官袍,脸上的皱纹都刻着劳累与慈祥,看到穿着便装的太子殿下后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惊叹竟有如此年轻的君王重臣。

警惕心不禁又提上了一层。

然后俯身便拜,“见过巡抚大人!年纪轻轻便如此受当今器重,大人真是前途似锦啊!”

太子殿下收起了浑身的气势,压迫感不怎么严重了,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温和,此刻微微一笑,拱手道。

“李大人客气了,本官年纪尚小,前年科举入朝,初入朝堂不久,有幸得圣上重用,还是要多多学习。”

看他如此好说话,李州牧放下一点戒心道,“巡抚大人来得很快,本官没有准备好,是我的不对了。”

太子殿下笑着摇头,“李大人不必自责,是我担心这里的情况,急着来看一眼好放心,剩下的人随后就到。”

李大人貌似不经意地接着道,“大人看过后,感觉如何?”

回想起刚入城门时看到的一众流民,太子殿下道,“放心多了,没有设想中的情况糟糕。”

李大人点了点头,像是随口一问,便接着其他话题聊了起来。

谢卿跟在身后,低着头,充当巡抚大人沉默寡言的得力助手。

二人一路客套,到了州牧府中。

扫了眼府中奢华低调的器具,太子殿下的眸光微闪,步入正题问水患的具体事情。

源河水患发生在十几天前,一夜之间便冲毁了大片家园,死在睡梦中的百姓数不胜数。

但也有更多的人逃了出来,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民。

依照李州牧口中所说,本来只有两个县上报了水灾之事,也就按照惯例拨了银子,派人前去救治。

却没想到流民不断,堆积在城门外,早就超过了以往普通水患的数量。

李州牧心中忧虑不安,派人查下去,却发现不知一地水患,抚州下竟然有多数地区受到这等天灾。

这才觉得事情无法控制,加急禀报朝廷,希望派人来助。

李州牧讲述这些时老泪纵横,满脸对百姓的忧心,看起来十分自责自己的疏忽,造成事情的恶化。

太子殿下听李州牧讲完话,眯了眯眼睛,遮住了神情,豁然笑道,“李大人心系民众,实乃抚州之幸啊!大人年纪已高,还是要好好看重自己的身体,切勿太过操劳。”

李州牧一边表示自己难得这种称赞,一边试着问道,“巡抚大人接下来有何打算?”

太子殿下笑道,“这些事还是先用晚膳再说,还请李大人安排一下。”

李州牧笑着抚了下胡须,“这是当然,巡抚大人不必客气。”

心里却给这位年轻的巡抚大人打下了标签。

年轻气盛、莽撞青涩的书生。

不足为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