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情祭天涯自由花 > 第36章 崂山道士

第36章 崂山道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情祭天涯自由花!

虔士元一听,小道士能说会道,就不再多言,一笑作别:“替我拜上七峰道长,虔某就不去打扰了,改日再去唠叨。”

言毕闪身而去,须臾不见踪影。

“恩公……恩公!”

留求君臣连呼‘恩公’数声,却哪里找得到人影,随即叹息两声问道:“多谢两位大师善意,我等感激不尽!”

这君臣二人此前、从未见过道士,也不知该如何称呼,好在小道士也不以为意。

“不必……不必!”小道士一边说,一边很客气地上前搀扶。

天孙龙华身子骨无大碍、尚能行走,不过体内有些小痛而已,因而朝沙滩外的山坡、走了几步拾起金剑,仔细看了一下,王剑竟然毫发无损,留求王大喜,推剑入鞘,抬起头看见微生忠承、挣扎意欲站立,却是一副很吃力的样子。

天孙龙华知他骨骼刚刚复原,目下绝难行走,故而对这两个小道士说道:

“两位大师见谅,我这兄弟伤势较重,恐怕要做一副担架抬着才行。”

“那你呢?”

“我不碍事……走走无妨。”

“可这里离道观颇远,再去找担架来回、只怕费时太多,不如现做一副简易担架,你看如何?”

“这样也好!这是我的佩剑,你们拿去一用。”

天孙龙华估计,他俩抬着微生忠承上山最是稳妥,起码忠承要少受罪,而且恢复也快捷些。

哪知小道士回答很干脆:“不必,这等粗活、用不着刀剑……”

小道士话未说完,三步两跃,上了附近矮坡,挥掌便截断四、五根胳膊粗细的小树。

两道士就近取材,剥离树皮树枝,然后左右拉扯起来。

忙碌不到一炷香工夫,一副木架已经成形,随后两人抬起微生忠承,轻轻放入担架,即刻招呼留求王,四人一并向山上进发。

虽然一路是爬山石阶,但小道士走的极是稳便,丝毫没有上下震荡响声,看得出小道士功夫不差。

走了一小段山路,两人回头一看,天孙龙华落在后面颇远,便停下来稍等。

两人心道,他一定伤的也不轻,照此下去,午时也上不了山,于是两道士对望一眼,不谋而合歇下担架,索性一起决定做个大点的担架,将留求君臣一并抬走。

两道士说干就干,等留求王走到近前,超大结实的简易担架、已经做好。

天孙龙华望着眼前一切、有些惊奇,但即刻也就明白怎么回事,脸色微微一红说道:“一再劳烦两位大师,龙华实在惭愧!”

“这是崂山,我等是道家弟子,贵客无需客气,此乃理所当然,何况两位有伤在身。”

一路上,几人言语颇多,尤其是中原之事,让留求王久久无语,小道士以为这主仆二人,旅途劳累,伤重倦怠所致,也就轻轻悄悄抬上了山。

之后,君臣二人被扶上木榻,很快送来茶水饮食,这时已近午时。

崂山的道士闻听远道海客,倒是对两人格外好奇关心,七峰道长也亲自看过两人的伤,经虔岛主施治已无问题,只需调养几日即可。

六天后,君臣二人都已能动,唯忠承之伤体,崂山道士再三关照、暂不宜大动,即便习武练功,也要一月以后。

天孙龙华将原先、准备赠予天朝的礼品,那是他主仆二人特制的一袋木鱼,就聊作心意、敬献给了七峰道长,道长含笑收下没有拒绝,并询问其来日有何打算。

君臣在崂山修养观瞻了数日,耳闻目睹七峰道长一派仙风道骨,其弟子也是个个身手不凡。

留求君臣遂心生仰慕,有心留下、学一些神妙之术,以便克制如源为朝此等恶贼,故而天孙龙华直言欲拜其为师。

七峰道长点头答允,然后反问二人:

“尊客路途遥远,难道不想早日、与家人团聚?况修炼道家阴阳之气,耗时费日,绝非一蹴而就,甚至一生无成,尊客可有心理准备?”

这一问让天孙龙华悲从中来,竟无语凝噎,道长大惊正待追问,却见旁边的微生忠承对答:

“道长有所不知,我主乃是留求之王,受天朝恩赐、富甲一方,因遭海贼追杀,国破家亡,流落中土天朝,今若不能斩杀源氏海贼,则如何拯救留求子民、于水深火热?那源氏数人武功高强,擅长隐身之术,我小小留求国,无人成其对手,只得任其肆意屠戮……,今观道长神仙风范,若是能教授我主仆玄妙之术,将那源贼碎尸万段,方不辜负万千臣民之厚望,藉以续传我留求国天孙一脉。”

“原来二位远客、有着如此凄惨的身世,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只是我崂山、乃是修道之地,那有什么玄妙之术,唯有一些吐纳养生之法,不过是修身养性,纵然有拳脚伸缩之技,不过是为舒筋活血、强身保命而已,只怕未必能如你所愿。观君之意是为求除暴安良、克敌制胜之武术,这样吧!我介绍一个去处,你们去试试,兴许能有所收获。”

“多谢道长指点迷津,小王感激不尽!”

在崂山许多日,君臣二人已粗略窥探出、天下气数和江湖形势,大唐帝国已不复存在,十国割据一方自立为皇,网罗武林义士,勾心斗角、连连征战,哪有心思顾及海外的弱小藩主之得失,除了寻找异人习练奇技,再渡海杀贼报仇复国,其别无他法也。

“由此往西在青、齐、兖一带,有文天教与众不同,仁义文明知书识礼,教徒遍布中原各地,教主书海是我族弟,智勇过人,武艺堪称齐鲁之冠,也算得上中原一绝,我修书一封,你去兖州尼山找他,以你目下修为,十年后或有建树,远胜于在老道身边蹉跎岁月。”

后来,这留求君臣二人痊愈下山,持七峰道长书信历尽坎坷,风尘仆仆,终于找到文天教教主书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