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闲适生活在古代 > 第29章 围山林

第29章 围山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闲适生活在古代!

早晨大家起床,蔡婆子把早饭端上来说“今天的粥是小姐亲自熬的,我起来的时候都熬好了。”

全家震惊,“青青,你怎么起这么早,没睡好吗?”苏伯源问。

“青青,你这孩子怎么自己熬粥?烫着了可怎么好?想吃什么跟蔡娘子说就好”叶秋云说。

“妹妹,有没有伤着?”苏建章问。

苏青感受着大家关心,心里很温暖,“我没事,我还要跟蔡大娘学做饭呢,我用的是小灶,这不是想着哥哥这几天遭了罪,给哥哥炖个养生粥。”

苏建章一听,眼睛都红了,“我妹妹真好,疼哥哥,不过以后不要做了,烫到了可怎么办。”

苏青安慰,“哥哥,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快尝尝这粥怎么样,蔡大娘,你们也去吃吧,看看我的粥做的好不好喝。”

“好的好的,谢谢小姐。”蔡大娘应。

苏家开始吃早餐,苏青喝了一口,很香甜,除了口感之外,身体也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原来这就是灵米温养的感觉,好神奇。”苏青想着。

“妹妹,这粥真好喝,而且有种很奇怪的感觉,好像身体轻松了些。”苏建章说。

苏父苏母庞妈妈也点头,看来感觉差不多。

苏青笑着说,“因为这粥不一般啊。”

“放了什么?”苏建章好奇。

苏青神秘兮兮,“这米据说是灵米,需要特殊环境才能种出来,可以补身养气的,是我机缘巧合下认识的人送的。”

“要一直吃吗?”苏伯源问。

“不能一直吃,吃个三天就行,一直吃也没那么多灵米啊,偶尔吃一次就不错啦”苏青说。

“要不这个给蔡娘子,让她来熬吧,你不要起早了,小孩子睡得少长不高。”叶秋云道。

“知道啦,米已经给蔡大娘了,全家吃三天的量,明天我就不早起了”苏青也不喜欢起早。

“娘,我今天跟蔡大娘说好了要跟她学做菜呢。”苏青说。

“好,想学就学吧,不想学也可以,再不济会熬粥那以后也饿不到自己。”苏伯源说。

嗯,这老爹对女儿要求真心不高。

苏建章在家里修整了几天就回学院继续上课了,而他默出的文章给夫子看,夫子认为答的很可以。

春耕已经开始,山上也准备打理了。这几天段大郎住在长工那边,每天在山里转,规划花草树木排布和数量。

小溪附近规划了一个果园,可以种上苹果树和葡萄,阳光好水源够,果子一定能甜。

靠近山脚也预留了一片地,准备栽种皂荚树,实用。这两块地上原本的杂树处理掉,虽然没有成材,但晒干了可以当柴,完全没浪费。

在果林这片用栅栏围起来,可以放养些鸡鸭鹅,既能除虫,还能下蛋,鹅能看家,和鸡鸭一起养就不担心鸡鸭被黄鼠狼,狐狸啥的给叼走了,又邻着小溪,鸭子还能游个泳吃点小鱼虾啥的,方便!

整座山外围也得围起来,一个是告诉别人这是有主的,另一个防止就是山里养的家禽跑出养殖范围,会丢掉,两层栅栏跑不出去。

外围的栅栏再种上一圈刺梅,好看又能把栅栏包住,没有了栅栏的缝隙,动物就更跑不出去了,外人也不容易转进来。

段大郎估算了下所需要的树苗种类、用量,苏伯源正好趁着送工匠去京都,可以顺道把树苗买回来。

“爹,橘子、梨等那些北方见不到的果树也弄回来几颗苗,还有漂亮的花花草草,咱家不是要弄暖房嘛,试试看能不能种活呗”苏青嘱咐。

苏伯源回“放心,我家闺女要的爹爹都放在心里,会寻摸的。”

这边安排差不多了,苏伯源带着一组垒炕工匠走了。

山头的整理,区域安排,作业进度等都会报到叶秋云这里,苏青就跟在母亲身边帮着跑腿传话,别说,运动量上来了身高也窜出了不少。

段家和长工们辛苦了半个多月把山地整理好,按照树间距把坑也挖好了,就等树苗了。

果树林附近的空地上用石头垒了一排养殖的小屋,每个窝里铺了都一层稻草,又给每个窝都装上了木板门,防止有黄鼠狼钻进去。

庞妈妈联系了几家养殖大户,送来了一百只小鸡,五十只鸭子,三十只小鹅,现在小就先放在一个窝里,等长大了再分窝,一群毛茸茸的小东西挤在一起叽叽喳喳热闹的很。

孩子们很喜欢,以后这些也都归他们养。

苏青定下了规矩,鸡窝每天稻草要换,清理完粪便后用草木灰杀菌,鸡鸭的吃食需要孩子们自己负责。

这里距离长工房子不远,冬天可以把它们带回长工房子里去过冬。

庞妈妈问那些孩子会不会看种蛋,还真有几个会看的,买了这一批以后小鸡小鸭就不用再买了。

苏青告诉大强,养好的家禽其中两成是他们的,一定要好好照顾,大强很高兴,保证一定做好。

苏青回去把进度报给了叶秋云后工作就告一段落了,剩下的就需要等爹回来了。

苏伯源还没等回来,倒先等来了苏建章考上了童生的消息。

苏家没有大肆操办,叶秋云只让苏建章在酒楼宴请同窗,毕竟男主人不在家女眷不方便在家设宴。

而在苏伯源离家的这段日子,牙行徐掌柜来了一次,说是苏家附近又有个三进的院子在出售。

这家是州府通判的私宅,前段时间致仕,迁回原籍,这处宅子就要出售。

徐掌柜不知道苏家会不会想买,毕竟这处宅子是真的好,因为通判家人口相对简单,而通判本人是江南人,有些文人的情调。

四合院被整改了不少,后罩房位置是个小花园,夏天景色很好,东厢位置是个花房,用琉璃盖成的,四季都有鲜花,在幽州城是独一份,偶尔宴请同僚都不需要去租园子,很是上档次。

叶秋云想着苏建章以后宴请同窗,这出宅子也合适,就带着苏青去看房子,那宅子距离苏宅步行不过半刻钟,距离合适。

进了院子,苏青一眼就看上那个花房,真是花团锦簇,漂亮的不得了。

叶秋云问“徐掌柜,那花房里的花也跟着宅子留下吗?”

徐掌柜笑“我就知道夫人一定喜欢,是的,花房是通判夫人亲自打理的,这次不打算带走,也想新的主人是喜爱花草之人。”

就因为花房,这处宅子就被买下来了,作价450两,虽然贵了点,但母女俩都很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