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女帝:我在大安搞基建的日子 > 第340章 意外来人

第340章 意外来人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女帝:我在大安搞基建的日子!

那句话是皇帝问的。

“这就是几位大人的事了。”安弘察笑着摊手,“毕竟儿臣向来是个只会指挥人的。”

一句话逗得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连皇帝都是笑吟吟的。

有太女殿下做斡旋,此后的议事便一直处于这般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等到聊完事,殿外天色已经渐黑。

殿下自然是要留下来同陛下一起用晚膳的,离开宣德殿往外走的又是这三人。

上回便是这三人从东宫回去。

两回相似的场景,心情却大不相同。

“我感觉?”李铁纳闷,“好像今日议事尤其得顺利?”

确实很顺利,尤其是陈平姚,他脚步轻快地都要跳起来了!

“有殿下从中斡旋,自然是要顺畅不少。”

这位殿下看似懒懒散散,但一个关键点都没放过,关键点果断接手协调,过后又及时脱身。

既一枝独秀,又不抢他人风头,这哪是太女,菩萨都没有这么体贴心肠!

陈平姚的这番彩虹屁吹得阮建安笑得眼都睁不开了:“倒也没有如此夸张。”

不过确实有几分意思。

“我胆子小。”陈平姚缩了缩头,“一看见陛下冷脸,我这心口就开始发疼。要是以后殿下能一直这般就好了。”

你怕不是做梦。

“殿下今日是殿下,日后是什么?”

是陛下。

军改的事情得了陛下的首肯,内委会又紧赶了几日,拿出了章程来。接着便是提报、批示、首肯。

武将们也很高兴。

他们一向不乐意听文臣们狗屁不通的歪理,觉得他们既没上过前线,又没吃过苦头,站在朝堂上为着些之乎者也唾沫星子满天飞,完全不顾千万将士们的死活。

这下可好了,那帮子文人再也没法过来指手画脚,武将们也有了军委会做头!

至于军饷,武将们的军饷难要也不是一日两日了,以往也不是没发生过开战在即,需要主将自行筹备粮草的事。

大不了就是效仿当年呗,再说了,内委会里有太女殿下坐镇、上头还有个陛下压着,文臣们就是翻了天,也得这两位点头。

说到文臣,文臣们也很高兴。

文臣这个词其实是个统称,他们包括六部干活的、御史台找茬的、翰林院编书的等等一堆人。

没了武将们哭天喊地抢钱的,他们手里的活计能争取到的银子就更多了,这也是件大好事啊!

甚至还有人来跟李铁打听,能不能也在各部搞个这什么预算,大伙各凭本事抢钱,也不用要一回吵一回了,被李铁笑骂着撵走了。

话是玩笑话,事情却在李铁心底挂了名。

是啊,军饷可以走预算,各部的开支为什么不可以?

这两本质上来说都是一回事,甚至内委会统筹起来更为便利。

安弘察很早就见识过他们举一反三的本事,对李铁拿着这事来问她毫不意外:“可以啊,李大人要是忙得过来,就一并上奏本。本宫也是看着军改活不少的份上,把此事往后押了押。”

此时此刻天真烂漫的李铁并没有意识到太女殿下嘴里那句“军改活不少”这五个字是半点虚词都没有,还在为自己与殿下志同道合沾沾自喜。

活之所以还没有压到内委会头上,是因为安弘察正在和他爹草拟军委会成员。

怎么说呢,和内委会相比,军委会这边就完全不够看的。

照安弘察的意思,那是按区选人,东南西北中都得占上,这样若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老将还能临危受命顶上一波。

皇帝对此也很是赞同,父女俩就开始满朝堂巴拉人选。

西北自然没问题,有赵捷在,不要说父女俩没有意见,满朝文武都没什么意见。

但要圈到其他地方,问题就出现了。

整个武将圈层里,也不是没有能征善战的好手,但是能和赵捷在一个层次上的,那真的是没有啊。

皇帝上任后陆陆续续启用了不少年轻武将,他们到现在大都是四十来岁的年纪,和萧成远相当。

选他们还不如选萧成远呢!

“要不你把盛逻让给朕吧,叫他来军委会给朕占个坑。”皇帝眉头紧锁,实在是找不到人了。

“父皇你清醒清醒。”安弘察还尚存理智,“叫盛逻去军委会,是生怕南诏日后不会叛变吗?”

“那怎么吧?”

无人可用,就是无人可用,皇帝也泄气。

“要不这样吧。”父皇提到盛逻,倒是点醒了安弘察,“像盛逻一样,选几个候补出来,军委会里历练几年,再外放,从中择优。”

“朕还以为候补的意思,是练上几年,便能回来接手呢。”

“那是父皇立儿臣,怎么能安在选人上。”安弘察无奈,“一个正职,后面起码得有三个副手能接;一个副手,后面又得有几个预备。如此这般,才算是稳妥。”

皇帝倒吸一口凉气:“要这么多吗?”

“那是自然。”安弘察还在看着名册,头都没抬,“这世上不是离了谁就不能转的。”

“朕看啊,这大安离了太女殿下就不能转了。”

“儿臣看,是父皇没了批奏本干活的人就不能转了吧。”

瞎说什么大实话,被戳中了心思,皇帝摸了摸鼻子,转移话题:“盛逻那边是不是快好了?能出海了?”

盛逻这边花钱如流水,进展也确实不小。

他抬头打量着停泊在码头的船,心中十分可惜。

若不是漳州离京城太远,真该请殿下过来看看。

他正寻思着要不找个画师来将这一艘艘大船画下来给小殿下送去,崔皓从远处走近,唤他:“盛大人,京城有东西送来。说是要大人亲自去接。”

京城送的东西,还要盛逻亲自去接?

“什么东西?谁送的?”

盛逻略一琢磨,难不成是顾勉送的?满朝文武,也就他与自己有些交情了。

崔皓摇头:“来人说见不到大人,任何人不得靠近。”

但并未回答盛逻的后一个问题。

“我去看看。”盛逻将手上的东西递给崔皓,迈着大步往回走。

府衙门口,确实有一队人在等他,领头的是个非常叫他意外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