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皇家闺史:弃女不认命 > 第37章 百姓的迁怒

第37章 百姓的迁怒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皇家闺史:弃女不认命!

故事里的杏儿、桃儿行事作风,实在太像当年害她的人,引起了她的共鸣,她觉得小姐没主见可恨,可害人的侍女更可恶。

妇人指着杏儿道:“老娘就是被你们这种贱人给害得流落风尘,只可怜老娘是死契,只能任由主家贱卖!”

她挽了一下衣袖,就要冲过去打杏儿。

杏儿吓了一跳,嘴里发出一阵刺耳的尖叫声。

“溅人就是溅人,挑拨是非,害人的本事不是厉害得紧,怎么,现在怕了?害了人,还好意思给人赔礼,谁给的脸面?”

“不要脸啊!”

百姓们围在周围,对着李翠芳、杏儿指指点点,有的骂,有的不屑,有的更是直接的轻视。

“难怪这么恶毒,挑唆了小姐离家出走?”

“李太太怎的将这等恶婢留在李小姐身边?”

“小姐没有主见,被丫头利用、摆布,这样的小姐还不如死了算了。”

“要是我家女儿这般,我直接溺死她算了,免得丢人现眼。”

李翠芳知道这一次是引起公愤了,陈留百姓也知道那故事,不是应该在蜀地的,他们如何知道?

完了,这一次是计划失算。

既然已经如此,索性往大里闹,她扯开嗓子:“嫡郡主,我是李翠芳,我是特意来赔礼道歉的。嫡郡主——”

最后三个字,喊得震破喉咙。

司马纲很是气恼,起身出了屋,站在驿馆内大喝:“还不将人送往官衙。”

李翠芳一听又是官衙,当即道:“你们送我入官衙,我就咬舌自尽,我真是来赔礼道歉的。”

她的嗓门太大,也至正在小憩的苏晴亦听到了,还以为是幻听,现在听到外头的动静,真是李翠芳来了。

她的胆子不小,是自己逃出来的,还是有人护送她来?

李翠芳推开身边的侍卫,继续大声道:“嫡郡主,我真是来赔礼道歉的,过往是我错了,可是你自己不也说了,若你未卖身入李家,你会平安长大?

李家令你痛苦,可丁家却是狼穴、虎窝,更是一家子的狼心狗肺。我是责罚你、打骂你、刁难你,可多是受了桃儿、杏儿的挑唆,听信她们谗言。”

苏晴能熬出头,就在她懂忍耐,识进退,不露锋芒。苏晴能做到的,她李翠芳也可以,只要她忍辱负重,就能嫁一个更合心的贵公子为夫婿。

她不甘嫁给牛长南这样的下九流狱头之子,那会是什么好人,母亲听了二弟的话,真当是好的,母亲原就靠不住,是个没主见的女人。

而今,父亲厌弃了母亲,觉得是她未识出苏晴这枚国之明珠来。若是母亲一早发现,他若收其为义女,李家前程似锦。为了填补李家的亏空,父亲必须得娶武小姐过门,婚期已定,母亲拒绝不了。

父亲还说,母亲可携三弟李青柏一同回家乡,父亲在两个嫡子里,选了李青松,只因长子更有读书天赋,他要大力培养长子。

就连她的婚事、她未来的嫁妆,父亲言下之意也要交给小太太武氏。

武氏过门要掌管仁和县后宅大小事务,当家作主。母亲只需安心收拾行李,只待过完年节就回家乡。

父亲说了,若她听话,就在他的任上静待出阁,若是不听,就随谭氏、李青柏一起回家乡。

李青松想留下李青柏,但父亲拒绝了,原因是李青柏不满父亲迎娶新人过门。

她看不上牛长南,她想嫁龙子凤孙,当今天下最优秀的男儿,而这些人,都聚在京城,聚在宫中太学。

苏晴道:“兰姑姑出去与她说,我曾说过,昨日种种昨日逝,今后种种今日生,她的赔礼道歉我知道了,请她不必再纠缠。她奉父母之命,与一位才子订亲,我祝她夫妇和睦,百年好合。”她唤了声“萱姑姑”,“从我钱匣子里取二十两银子,她从蜀地来陈留,就为了一个赔礼,这是我赠她的路资,她早日回蜀地仁和县,莫让父母担心。”

兰姑姑接了一包银子,来到大门外,看到李翠芳,道:“李小姐,我们郡主说,‘昨日种种昨日逝,今后种种今日生’,在她离开仁和县之后,她不忘自己身份。你的赔礼道歉她知道了。”

李翠芳忙道:“她原谅我了吗?”

杏儿心事重重:小姐的胆儿太大了,一听说老爷要娶利州武小姐为平妻,十月初六就要娶人过门,太太都未说话,可小姐就与老爷大吵,还被老爷下令关进杂房,不许给她饭菜吃。

关了三天后,小姐嘴上服软,却在休养两日后,带着她连夜收拾细软逃出仁和县,一路上直说往京城。

若是嫡郡主收下她们还好,万一不收,她们都不知道何处寻得退路。

兰姑姑道:“郡主听说,你奉父母之命与一位才订亲,她诚心祝你夫妇和睦,百年好合。”

她真的知道了,晓得李翠芳与一个下九流的狱头之子订亲之事。

这是她李翠芳此生最大的耻辱,她怎么能嫁这样的人,她不甘心,既然上苍不给她良缘,她自己谋划。

周倩儿不就是哄得苏晴高兴,让苏晴许诺选她做陪读么,她也可以的,她比周倩儿认识苏晴更早,亦比周倩儿更了解苏晴。

兰姑姑捧着一包银子,“郡主让我送来路资,李小姐带着丫头还是早日回家,你这次出来是悄悄儿的吧?莫让家人太担心。”

李翠芳不要银子,她要去京城,她要做苏晴的陪读,她要借着这一根枝,爬上高枝儿,她一声高呼:“嫡郡主,你还是不肯原谅我对不对?我是诚心赔礼道歉,我真是诚心的啊……”

她不能接银子,一旦接了,就得回家。

这二十多天,她风餐露宿,不敢生病,就是为了追上嫡郡主的步伐,见到她,留在她的身边,大不了,她往后捧着她,只要能主她攀高枝,让她做什么都可以。

人群里,有人混入其中,时不时注意着外头,还以为没有机会下手,一旦嫡郡主出来,这机会自然就来了。

李翠芳重新跪下,“嫡郡主,我知道错了。古人云,知错就改,善莫大焉。臣女没有别的所求,只求当面与郡主赔罪。”

城中的百姓听说故事里、话本子里的人出现了,李小姐跪在驿馆外头不走,说要赔罪,就连李小姐身边的杏儿也出现了。

有瞧热闹的,有好事的,皆往这一边云聚过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