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且隋 > 第22章 冰雪上的身姿,很帅

第22章 冰雪上的身姿,很帅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且隋!

河流,开始冻上了。

疾风把河面上的雪刮走,光溜溜的异常光滑。

在河上行军,要十分小心,大家都用粗棒子边走边敲敲冰面……

休整了四天后,队伍离开了山窝子,开始沿着一条大河继续溯流而行。

河口,宽达三丈有余。

河床,深陷两岸的高岭之间。

两边的尖峰,仿佛都是一个个沉默的武士,安静的注视着这样一群奇特的行人。

冬季山谷间行军,是严厉禁止发出任何喧闹和声响。

否则,雷霆般奔泻而下的雪山,就会立马教你重新做人。

左边的河岸,是年代久远的砾岩,仿佛被大火燎烤过一般。

而右手边,则是板状的花岗岩。

一堆堆风倒木,突兀地露出冰面,大家都得小心的绕着它们在冰面上前行。

白青,显得矫健而轻松,在河道的天空中盘旋前进……

就这样小心的一路蹒跚,当天色变得有点暗沉的时候,终于到达了大河河口。

左岸一处高地平缓的坡地,被设置为今晚的宿营地。

冷冽的风,吹扰着一堆堆篝火。

细碎的火星,盘旋而起,最后消失在无尽的天空和四野里。

一个个用雪砖垒起来的,像蜗牛一样的白色小屋,有序的排列在四周。

因为浇上了河水,所以在火光的反射下,变得熠熠生辉。

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底,河面已经冻的非常结实。

平滑的冰面,十分透澈,冰面下面能够清楚地看到水草、圆石、沉木、游鱼。

趁着天还亮,营地里炊事班的高手们。一个个开始凿冰捕鱼。

只见他们在冰面上开凿了四五个冰窟窿,又在上面支起一个个小小的帐篷,每个小帐篷里呆着一个拿着鱼叉的人。

帐篷周围的人,开始大声的跑,他们是在撵鱼。

惊慌失措的鱼们,一跑到冰窟窿跟前,就被一把钻入窟窿的锋利鱼叉叉住。

徒泰山中的大马哈鱼,非常肥美……

阿布盘腿坐在中央,周围是一众幕僚。

“沿着冰冻的河面走,的确很省力。但是,也拖慢我们的速度!”

阿布环顾一圈,端起奶茶喝了一口。

“布帅,河面太过平滑,无法借力,走不快啊!”

周孝安伸出手,烤烤火,搓了搓。

王安石跟着周孝安话,说道:

“兄弟们在脚底绑上皮索、穿上了树别子,可还是走不快!”

“身上的背囊,又大又沉,也走不稳啊!”

一边给大家倒茶,胡图鲁也沉声说道。

图,手里捧着一沓硝制好的薄薄羊皮。

那,是一路行来,按照阿布的指点,绘制好的行军路线图。

他有点担忧地说:

“接下来的一段路程,大部分都是沿着河流行进。距离白头峰越来越近,河流也会越来越多。”

“路,也越来越光滑难行了!”

周孝安接过话头,在地上连续划了几条线,向阿布解说道:

“我们下面的行军,将是继续沿着这些小河一路向北而行,最终找到白头峰下的粟末河源头。”

“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路沿着粟末河,尽快到达柳城。”

狐听完周孝安的话,也点点头,汇报道:

“根据最近招募的附近猎户向导说,大约再有四天左右的路程,我们将会到达白云峰山脚。”

“这些猎户还说,每年这个时候,那边的大河有可能还没有完全封上。”

“我估计,到时再利用冰河面行军,还是有点麻烦和危险!”

阿布点点头。

“这个暂且不用担心,你且让突前的灰影,注意重点搜集粟末水那边沿岸的渔船情报!”

……

阿布见大家说完,思索片刻,又道:

“看来,我们还要在行军的方式、方法上下多下点功夫!”

见大家不解,于是接着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行军,也一样。”

“山林有山行之法,草地有草地行法,沼泽、雪地、冰面、水上,甚至是高崖、天空。”

“大家,还记不记得前天我们碰到的那乃人驯鹿人?”

见众人点点头,便又笑道:

“那乃人驯鹿是一把好手,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那些奇奇怪怪的工具?”

“难道是那个驯鹿拖着的大车架?”

周孝安心里一动,不由脱口道。

“是啊,就是那个没有轮子、没有厢板的像大车架的东西!”

阿布赞赏的向这位自己的左参谋长点点头。

“不过,还有一样东西,注意到没有?”

大家半天没说话,想不起来还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胡图鲁,把那些东西拿上来!”

很快,胡图鲁就捧着一堆长短不一的东西,走了进来。

“这不是浆把子吗?不对,这两头怎么翘起来?”

“中间的皮索是干什么的?”

“这一面全是光板皮呀!”

“这两根杆子,是干啥的呀?”

“这么小巧的车架子,这可比那乃人的小多了。”

“咦,这么轻巧呀!”

“这不是一双没有帮子的木靴子吗?”

“啊呀,这木底子上怎么还安着一块骨头?”

“还有棱子?这怎么穿?”

……

大家一个个传阅着仔细端详这些物件,充满了好奇。

阿布也不说话,笑嘻嘻的看着众人。

前世,他在阿尔比斯雪地生存训练营学习的时候,结识了一个挪威小姑娘。

她曾经傲娇地说,他们挪威人是全世界滑雪项目的祖宗。

阿布问为啥。

姑娘说,因为在挪威境内北极圈附近,曾发现4000年以前的一块石刻。

上面,刻有两人滑雪的图形。

不成想,阿布反驳的话,一下子让美丽的雀斑少女憋红了脸。

华夏,有着世界上最早的滑雪文字记载。

《山海经?海内经》云,“北海之内,有钉灵之国。其民从膝已下有毛,马蹄,善走。”

华夏,也有世界上最早的滑雪岩画记录。

2005年,在新疆阿勒泰,发现了一处距今约1万年左右的岩画。

上面,是一群脚穿滑雪板、手持滑雪杖,进行英勇狩猎的人。

现在,阿布是将前世自己在冰雪环境中,最为熟悉的追逃工具——滑雪橇、滑雪板、冰刀鞋、滑雪杖,带给了自己的军队!

其实,他自己并不知道,在这个时代的华夏北庭北海南的拔悉弥人,早已普遍会穿着滑雪板,在雪原上追逐猎物。

他们的滑雪板,是一块前端翘起的长条形木板,下面用顺毛的马皮包住。

下坡时,速度可快过奔跑的驯鹿。

而上坡时,就把滑雪板解下,用手拿着前行。

“国多雪,恒以木为马,雪上逐鹿。其状似楯而头高,其下以马皮顺毛衣之,令毛着雪而滑,如着屧屐,缚之足下。屧,先叶反。屐,巨戟反。若下阪,走过奔鹿;若平地履雪,即以杖刺地而走,如船焉;上阪,即手持之而登。”

当然,还有现在于徒泰山中遇到的那乃人……

这玩意,有人叫它“肯骨愣”,有人叫它“基恩勒”,有人叫它“亲那”。

这种雪地速行的工具,就像青贮之法,现在还只是极少数北方冰雪地生活的人便利之用。

其在冰川雪原环境中存在的巨大战略性价值,尚没有被人加以深入挖掘和利用。

“是时候让它大规模出现,并为我的部队率先所用的时候啦!”

阿布同志,对于这种赤裸裸的剽窃,一点都不难堪。

“况且,我们先辈早在万年以前,早就发明此物了的。”

“先辈们泉下有知,还应该庆幸遇上我这成器的后辈,让他们的发明尽早发扬光大了。”

阿布为此,很有些自得!

他这个后人,成器!

滑雪板,取材于遍地的红松、桦树,宽约手掌,厚约三指,长六尺。

前端翘起,中间略厚,有绑脚的皮带,卡鞋子的挡木,用动物皮毛包裹底面。

冰刀鞋,材质相同,比靴子稍大,前后也有卡靴子的挡木,前中后各有三道绑紧用的皮带。

鞋底,抠出来一道深巢,深巢中镶着一块凸棱的长骨头或铁刀,甚是锋利。

雪橇,却是一个简易的人拉版!

其实,按照减轻负重的原则,阿布是直接想利用两支滑雪板,并在一起捆起来,就可以是最简单地雪橇。

拖拉背囊、食物就够了。

“先等等,让他们自己熟悉这些工具之后,自己再去创造吧,军中一定不缺聪明人!”

阿布看大家研究的差不多了,朝雪屋门口外边看看。

天色,还好。

“随我出去,让你们看看这些东西,到底有啥惊奇之处!”

……

于是,在高低起伏的雪野里,一道道白线,将围观自己年轻主帅进行雪上滑行表演的将士们,惊得目瞪口呆。

娃嗮!

接着,在宽阔的河口冰面上,一圈圈冰痕,同样震惊了所有人。

娃烤!

当阿布拉着装满背囊、武器的雪橇,完成雪地、冰面上快速行进之后,欢声雷动。

突然爆发的巨大欢呼声,将高空中白青吓得接连忽闪了好几下翅膀

“咕-嚟嚟……”

她不满地朝着洋洋自得的阿布,发泄着不满!

在她不远处的低处天空,是一群群惊起的飞鸟,嘎嘎乱叫着盘旋在森林上空,久久不敢落下。

冰雪上的身姿,很帅!

一场七百多人的冰雪运动学习,开始了。

从此而往,在无法骑马的雪原冰川上,重影将是飞翔在地面上的王!

……

连续的大风,终于吹散了笼罩多日的阴云。

少见的一轮圆月亮,慢慢的升上夜空。

银子般的光辉,撒遍了河口冰面、两岸的山石、森林、雪屋。

松枝、枯草、石罅,在夜风中发出呜呜沙沙声。

宿营地上的篝火,呼呼闪闪的,将火光投射周围,在月光中显得红影斑驳。

极远之处,黑魆魆的白云峰,已经依稀可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