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且隋 > 第24章 高句丽的风云传说

第24章 高句丽的风云传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且隋!

箕子,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贤侄纣王帝辛而大大有名。

箕子,姓子名胥余。

后裔包含在源于子的那些姓氏中,其中有人姓箕、姓鲜于等。

在中原大地,后裔姓鲜于演变成单姓为鲜氏、于氏、虞氏、舆氏,其中有的在唐朝被赐姓李。

在朝鲜半岛,后裔姓箕氏、韩氏、奇氏、鲜于氏,后迁入中原的的朝鲜族也有这些姓。

在日本诸岛,后裔姓箕田氏、箕山氏、箕川氏、箕户氏、箕岛氏、箕原氏、箕浦氏、箕尾氏。

做为大商末期的贵族,商纣王的叔父,上上任国王文丁的儿子,上任国王帝乙的弟弟,胥余当个像太师这样的高管,也不算什么大事。

因为老大人给他的封地在箕,所以连带着人们称他箕子,就是箕地的子姓爵爷。

他、微子(不是物理学上的那个)、比干(被小说和后世历代君王诬陷的美女妲己设谋取心肝脾肺肾的那位)三人,史称“殷末三贤”。

可惜,生不逢时啊,遇上纣王这么个有抱负、喜欢折腾、业务超强、东征西伐、惹遍联邦的主,也只会落个无可奈何花落去。

等那位自己的好贤侄被闹独立运动的武王姬发砍了脑袋,箕子只好悄悄地隐居山林。

已经开始用史册和传说鞭尸纣王的武王,很看好箕子胥余。

于是,派人招揽这位闲(贤)才。

可是,对于鞭尸狂人和亡国之敌,骄傲的子胥余那肯屈居?

他偷偷率领族人和遗老遗少,来了个千万里大长征。

看看,长征也是有历史的啊!

不单单阿布会,后世的领袖会,箕子也会。

所以,爱玩长征,咱有传承!

子胥余,带着大家伙儿去哪儿呢?

这五千余人的大队伍,竟然一路奔行,在胶洲湾登舟(我滴乖乖,这得多大的船、多少的船),扬帆远投隔海的族亲之地。

某一日,终于登上了彼岸。

因见山明水秀草连天、万事万物很新鲜,箕子便随口曰:

“朝鲜!”

从此,箕子和自己带领的五千余人便在那里定居下来。

周朝的大天子得知消息后,也没办法再追,于是顺水推舟,一道圣旨便将朝鲜封给了箕子胥余,并封他为朝鲜侯。

为显示亲亲之谊,特邀请子胥余回乡探望。

已经52岁的箕子,在朝见周天子姬发的途中,看到故都殷商废墟,以诗当哭。

乃作《麦秀歌》:

“麦秀渐渐兮,

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

不与我好兮!”

沧海桑田,世界变迁。

眼看着周亡了,春秋过去了,战国纷争了。

战国七雄中的燕国,也是一个狠角色。

全盛之时,攻取真番、朝鲜,让它们统统归属燕国,置官修堡。

可惜啊,还有比他更狠的,那就是秦国。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秦灭燕,朝鲜就成了孤悬辽东郡以外的边界国家。

虽然实际上是个县,但这个县地盘大啊!

接着,秦的高楼被奸猾之徒刘邦强拆之后,燕王卢绾竟然也想造个反试试当皇帝的滋味。

可惜,他干不过自己曾经的好兄弟,樊哙和周勃。

于是只好带着家人和臣子,如卫满等人,亡命匈奴!

卫满这人,比较多心眼。

他脱离大部队,带千余党徒万里突进朝鲜县。

左找右揽,卫满召集战国时齐、燕亡命之徒竟然成了一支敢战敢胜的大军。

这样,箕子胥余创立的箕子朝鲜的楼塌了。

卫满,即位称王,首都王险城,成立卫朝(卫满朝鲜)。

卫朝建立后,力控朝鲜半岛北部,与西汉燕地相邻。

此时,正值西汉惠帝时期。

汉廷与卫满相约:

“卫满为汉藩臣,替汉卫塞;塞外族领朝见及通商,不许阻扰。”

作为这些代价的回扣,卫满获得了来自故国兵力和物资上的援助。

有了资源、靠山和名分,卫满不断欺大压小、兼并侵吞。

卫氏政权,肚皮迅速膨胀,领地扩大到方圆千里。

元封二年,历史上第二狠的狠人,汉武帝发脾气了!

汉武大帝,终于忍不住对时任卫朝县官右渠王的不满,再加上右渠王发兵挑衅并擅杀使臣涉何,于是派大军和卫朝开始了一年多的摩擦摩擦。

然后,朝鲜右渠王的脑袋,被主和的臣属搞没了。

王险城陷。

一年后,卫氏朝鲜灭!

汉武大帝灭了卫氏朝鲜后,一口气在其地先后设置了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历史上称其为“汉四郡”。

玄菟郡治所,初在夫租,后因受貊所侵而迁往高句骊西北,管辖高句骊、扶余等族。

时间,再次推移。

转眼之间,来到了汉宣帝刘询病已的时代。

他是老几?

汉宣帝,姓刘名询,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汉武帝刘彻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的儿子。

幼遭巫蛊之祸,生长民间。

霍光废昌邑王刘贺后,让刘询捡了个漏,当上了皇帝。

这小刘,也继承了他曾祖的狠劲。

终于,将专政不知道回还的霍光干掉了。

并且,还来了个漂亮的“孝宣之治”,成为西汉王朝仅有的四位拥有庙号的皇帝之一。

神爵,是汉宣帝的第四个年号,这个年号一共四年。

神爵三年,东扶余王解慕漱的老婆柳花夫人,为他生下了一个王子。

这王子名字,很多。

东明、邹蒙、邹华、邹牟、众解、仲牟、象解、都慕等。

但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叫朱蒙,朱蒙。

(筑梦?他妈妈真会取名)

关于他出生的传说 ,很多。

梳理一下,大致就是他妈妈柳花,与人爱爱不小心怀上了小bb。

然后,被东扶余王在徒泰山南边的优渤水遇上了,又被爱上。

柳花夫人,常常晒太阳,终于生下了一卵。

(懂得养生的妈妈,怎么生下了个蛋?)

这个卵蛋,可不一般。

走兽相避,禽鸟却爱护,刀不能破。

(估计没有阿布的锰钢刀)

最后,最后,一名男baby自卵蛋中就破壳而出了。

(对,竟然不是小鸟,可长着JJ啊)

是的,这就是朱蒙的降生!

朱蒙,自然因为出处的缘故,而饱受歧视。

(血统的认定,看来很严格啊)

但是,祸兮福所倚。

卑贱的出身,反而帮他避免了与其他嫡系王子,争王抢位的烦恼!

这家伙,天生异秉,骨骼惊奇,力大无穷,又好骑射读书。

因为不贪政务权柄(主要是贪不上,不贪是个八),这些就成了他的日常消磨时光的爱好!

天长日久,朱蒙竟然练就了一身好本领,能文能武。

看看,多好的种子选手!

有一日,扶余王进山围猎,朱蒙也随行前去。

哪想到,战果出来,却是吓人一跳。

其他王子,加起来也只打了一只鹿。

而朱蒙一个人,就打了十多只!

这死孩子,还是年轻,不懂得藏拙啊!

于是乎,朱蒙的鹿和狍子不见了。

他自己,也被赤身露体地绑在一棵大大的树上晾晒。

这朱蒙,天生神力啊!

他来了个鲁智深拔杨柳,便拖着大大树施施然回宫里来了。

可是啊,虽然捆他的大树根被拔起,但王子们仇恨的根被永远种下了!

优秀,就是王子争雄王位的原罪。

嫡长子带素,向扶余王吹风说:

“朱蒙这野种,智勇无双,后有反骨,早不除掉,恐患父王大位呀!”

“本是亲骨肉(这心得多大),相煎何太急?”

扶余王,久久不下了决心杀害高朱蒙,只是贬他当了弼马温!

一计不成二计生,秋围林中射朱蒙。

朱蒙负伤绕道逃,策马扬鞭回宫中。

经此一难,朱蒙终于明白了,在扶余多待一日,便靠近死亡一日。

当晚,月黑雁飞高。

朱蒙带着追随者和柳花妈妈递给他的盘缠,夜遁南逃!

几经兄弟们追杀的朱蒙,历尽艰难险阻,最终逃到了卒本川。

高句骊,迎来的了它的一代传奇王者!

卒本川,玄菟郡管辖下的高句骊县属地也。

在历代汉官吏的治理之下,繁荣富饶,物产充足。

好客的高句骊县的人们,接待了这个远方逃亡而来的王子。

朱蒙的大才,终于要发挥光芒。

立稳脚跟后,小朱蒙就开始忙乎了。

立旗号为,“卒本扶余”。

先杀熟,笼络当地扶余坐地户。

再顾旧,团结过去扶余旧部下。

汉人,是他招揽的重中之重,但也没忘了其他各族的友好之徒。

当然,小朱蒙同志已非吴下阿蒙。

这一切,都是在玄菟郡首和中央汉王朝的允诺之下进行的!

汉元帝建昭二年,朱蒙,被立为高句骊侯初代,都纥升骨城,候国号高句丽。

(终于把马字旁去掉了)

并,赐以高为姓,时年22岁。

(开创性原始国候,好鲜嫩啊,妥妥一枚小鲜肉)

此时,高句丽还比较弱小。

首领高朱蒙,没有取得“王”的称号,只是“侯”。

高句丽人,接受玄菟郡的统治,户口就报在玄菟郡下面的高句丽县。

这一年,美女王昭君应招入宫,为历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希律王重修耶路撒冷第二圣殿,为历史上有名的“哭墙”奠定了基础。

高朱蒙立候国后,先灭掉了荇人国,接着又统一了沸流国,最后灭掉了北沃沮。

至此,高句丽侯国初具规模。

高句丽,近七个世纪的漫长历史,由此展开。

野心,像乱草一样疯长。

小高,有点飘了!

小高运气很不好,遇上了被号称穿越者的二杆子王莽。

王大侠见高朱蒙越来越不听话,于是就派兵诛杀!

结果就是,高朱蒙的脑袋瓜,被严尤传到长安城示众。

高句丽,被王莽改成了下句丽!

这场与中原王朝的军事冲突,以高朱蒙的授首而告终。

下句丽,元气大伤!

如何在群狼环伺的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了高朱蒙之后,历代高句丽后人永久的面对难题!

汉光武帝建武八年,第二任高句丽候高儒留谴使,向新成立的东汉王朝朝贡。

光武帝,多大气的人?

一笔,就将下句丽改回高句丽,并封高儒留为王。

赐号高儒留为琉璃明王,为初代高姓王!

至此,高句丽正式成为王国。

高句丽,开始了全面向东汉政治靠拢和学习的历程!

朝鲜半岛第一个封建政权,也就此建立并得到巩固。

高句丽,开始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移。

在此后六七个世纪里,高句丽政权一直是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一颗明灭耀眼的星宿,放射着它独属的光芒。

至高姓第十一任王——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其子长寿王,也延续了其父继续傍大款猛扩张的政策。

王国版图,扩至高句丽历史上的最大!

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

俗话说,好运不长久。

国家,也一样!

顺风顺水的高句丽,在达到鼎盛后,便开始走下坡路。

帮派林立,争权夺势。

高姓第十四任王安藏王,被刺杀。

其兄安原王,继位。

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对王位的继承权继续进行争斗。

最后,年仅8岁的高姓第十六任王,阳原王,登基!

可内部权力的争夺,并没有停止。

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私建军队,实控各自领地。

同时,外部周边疆域的摩擦,也开始加剧。

北部游牧民族,开始攻袭高句丽。

半岛末端的百济和新罗联军,也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战争。

战争的结果,很出乎意料。

高句丽,丢失了极具战略意义的肥沃的汉江流域。

联军主战者百济,被战争耗尽精血。

新罗,以帮衬的名义,偷了百济的雀雀!

最后,不仅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又将愤怒而兴师讨伐的百济圣王擒住了!

他,砍了脑袋。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高句丽高姓第十七代王平阳王(平原王),联合黑水和白山等部靺鞨人,突然攻击辽西军事驻地。

但是,这突袭却被营州总管韦冲意外打断。

并且,他还率领柳城粟末部渠长大屋作开展迎截击。

开皇十八年,隋文帝命儿子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陆两路进攻高句丽。

汉王杨谅,率陆路隋军出临渝关,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断绝,食物缺乏,又遭遇疫病。

水路隋军,由周罗喉率领。

自东莱出海,方向直趋平壤城!

不想,豪华战舰却在海上遭遇飓风,船几多沉没。

九月下旬,大隋水陆两路大军迫退。

但是隋军折损,非常惊人。

三十万征夫,最后回到洛阳的 仅仅几千人。

大量的未亡兵丁,海量的武器装备,失散在行军沿途……

勉强集结在辽河边上的隋军,败局已定,去意已决!

高姓第十八代王婴阳王高元,可是个头脑灵活的。

他已经见识到了隋军的赫赫威势,于是立马自污。

上表,自称为“辽东粪土臣元”。

隋文帝,顺势罢兵,对待高句丽也一时如故,不再计较。

这一年,阿布契郎六岁,李世民李二哥一岁,高大粪土元三十三岁。

大业三年,丁卯。

阿布契郎,死了又活,时年十五岁!

李二哥,也到了十岁!

粪土元,四十二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