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且隋 > 第231章 铠甲

第231章 铠甲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且隋!

“此事若成,二弟等人,可安平归来!”

“至于此策背后的意义,想必父王已经洞悉!”

李建成说完,便向李渊行了礼,慢慢退回武班。

世子的策谋,顿时让堂内的文武官员大开眼界。

并不是大家没有能力这么去想、去思谋,而是屁股决定脑袋,如此海阔天空的合纵大计,需要一定地位的人去拍板思谋。

因为这样的谋划,搞不好就会身败名裂、贻笑大方。

想一想,要和窦建德、李密,甚至是刘武周等这样的仇敌,去联合、去设计,的确只有李建成这样的人物提出来最合适。

当然,至于这样的大计是不是真出于李建成,这都一点儿也不重要。

只能说,世子手底下有高人,未来可期。

“大将军,世子大才,此策甚妙啊!”

刘文静抚掌大赞。

如何周全地尽快救出二郎,刘文静左思右想也没有个好办法。

李建成的此策,天马行空,视野开阔,所图深远,实乃上好的大策。

“我们给了他李密好处、道路、承诺,自然可以消除两家恶斗之患,更能够让其分担南下途中的耗损风险。”

“至于谁如能先入主大兴为天下至尊,我们已有郡主的娘子军在三辅之地,自然能够抢得先手!”

“妙,实在是妙啊!”

“属下不才,原意充当信使,为大将军玉成此事!”

刘文静果然是李二的铁杆盟友,为了尽快救出李二,主动请命入虎穴、以身犯险。

当即,又有长孙顺德和盛彦师等人,请命同往。

李渊出言嘉许,并没有当堂决定,而是又和众人商议一番达成此事的具体代价和细节。

末了,告诉大家不日将公布具体人事和诸事安排。

至于攻打获益的战役,也就因为此事暂时停了下来。

大军即日退回汾西,与霍邑的官军遥相对峙起来。

讨回来的李元吉,被李渊夺取了一切职务,成了跟随在李渊身边的富贵闲人。

“这样,挺好!”

“待在父王身边,再也不会担惊受怕了!”

看着恨铁不成钢的师傅宇文歆,李元吉倒是想得很开。

从此,李元吉和窦抗的儿子、表哥窦诞一起,经常穿上便装,到处乱逛,寻欢作乐,好不快活!

这孩子,无心大事,放飞了自我。

宇文歆对此异常不满,于是向李渊连续进谏,处置窦诞。

然而,做为自己的妻弟,李渊又能如何?

窦抗,可是全力支持自己造反呢?

所以好言宽慰宇文歆一番,并解除了他做为李元吉老师的身份,任右卫将军,留在自己的帐下听用。

未几天,北上使者团新鲜出炉。

长孙顺德、刘文静,为正副大使。

随行的,除了两万精兵,其他的就是紧急调集的无数粮食、财物……

李二跌倒,李密吃饱!

做为首功之将,殇也赚得盆满钵满。

殇要的,并不多,但很重要。

什么东西?

那些缴获的精致玄甲,突厥战马!

当然,也不可能全部占有,而是按照殇黑骑军足额编制数目的缺损情况得以补充。

李密,当然是无有不许。

大方地在战事结束后,让殇骑自行挑选!

这,是他和殇之间通过长期合作、征战,养成的彼此默契。

坦率来说,李密能做到这个程度,并不跟和他对殇的偏心与否有多大关系。

为啥?

因为在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军队的铠甲装具,大都是有士兵卒自己负责。

而殇的黑甲骑所有装具,也是毫不例外,全都得由殇和自己的属下一手搞定!

这也是当今天下许许多多反王的手下将军,基本上都算是拥有私军的根本原因。

那李密做为一军之主,会不会怀疑殇骑那些造价不菲的圈套装具来源,进而而怀疑殇这个大将军?

这,也多虑了!

李密,高兴还来不及呢!

为啥呢?

这,和这个时代的官军、造反军的供养特质有关。

那,就是根源于这个时代的府兵制、效仿于这个时代的府兵制武备自筹特性!

无论官军,还是反贼,其士卒所用甲兵马具,皆需自理!

主要需要自筹自理的,就是随身七事,再加大部分食粮。

食粮,就是自己的干粮,牲口的草料。

七事,指服、被、资、物、弓箭、鞍辔、器仗。

此外,最为贵重的可保护生命的铠甲呢?

对不起,还是自备!

铠甲,可不是个便宜的东西,更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拥有的东!

除了用于进攻的武器,冷兵器战争的一个重要装备,就是起防护性作用的铠甲。

这玩意儿,才是战场上出现是古代成就万人敌的最核心因素。

因为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常理,就是人多力量大。

但恰恰是因为盔甲,让杀人的作业成本成倍增长,轻松之间就将这种常理给打破了!

所以,非战之时的铠甲,一旦流散民间,则意味着对抗、反叛、斗争、动乱!

大隋一统天下之后,沿袭历代禁武制度,执行力了严厉的武器铠甲管理制度。

除了在一些世袭的府兵家中,可拥有登记造册后的刀剑矛戈盾等常规武器,以及少量的铠甲。

像硬弓、弩,多件盔甲等重特武备,被严厉控制和禁止私藏。

私造、私营、私藏铠甲,重罪!

两件及以下,判徒刑,三件及以上,死罪!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

三件甲胄,绝对是大隋时代的顶级奢侈品,比拥有一匹宝马驹珍贵多了。

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而且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代表。

战场上,武器可以掉,但铠甲绝对要仔细保护。

到了隋朝,铁甲比皮甲更加流行,也当然更加昂贵。

募兵,武器甲胄由军队统一派发,属于国家财产,非战丢失便受惩罚。

府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甲胄武器,皆需自备,打完仗了也可带回家,属于传家宝。

李二的玄甲军,输入募兵,每人全身“三属”甲胄,即躯干、腰胯、腿部三部甲。

这支满员五千的特种部队,几乎掏空了李二的全部家当,要不是李渊掏一点、自己老婆家的长孙顺德等人支援一点,那简直撑不住!

可惜,这样一支移动的银行,生生陷落在李密的设计之中。

殇的主力,就是骑兵。

此次大战李二,自然折损不少,补充是自然的。

人还容易,可那些在战斗中丢失的裙甲、兜鍪,可是价值不菲、也极难补充。

李二的玄甲军装备,虽然比不上粟末地的科技,但还是很贵重的。

这几年,为了笼络殇,也为了保持这支精锐骑兵的战斗力,李密也是煞费苦心。

虽然也是论功行赏,但只要殇参加并获胜的战斗,都是优先在财物和缴获上向殇倾斜。

虽然李二的玄甲他也很眼馋,但李密绝对不干眼皮子浅的事情。

春秋大位比之这些冰冷的铠甲财物,更具有吸引力。

殇也不贪心,只要刚好补充完自己的编额,一点儿也不多要!

他,只要齐装满员!

久而久之,当时让李密的亲卫营和百营的兄弟们,更生敬重!

殇,是大魏军中的一面大旗!

忠,信,严,勇,智!

对那些眼馋盔甲的属下们,李密也不藏着掖着,尽量做到公平……

能分到数量不多、但防护力十足的铠甲,即使是破的,即使是一件,也会让人心情愉悦、眉开眼笑……

战后分甲,是所有军队,战后最开心的事情!

此时,李密除了给手下们瓜分战争胜利的遗产,就是坐等李渊送上大礼。

李渊即将派使者来访的信使,已经到了。

他果断地停下里了战争的脚步,就在新得的和顺城中,进行休整。

通过这次大战,李密不仅得到了李二、李孝基的全部东征人马,而且顺势占据了平城、乐平。

太原郡三分之一的地区,尽归其手。

由此,通往两京的路线彻底像李密打开。

笔直南下,可过上当、长平、河内,直达洛阳。

王西南而进,可与李渊一样,挥师大兴城。

对于究竟选那条路走,大魏朝堂上的争议非常巨大……

李密,也没有想好,到底如何。

李二和他的那些重要下属们,全都被好吃好喝供着,并没有受半点委屈。

除了没有兵甲武器和人身自由,其他权贵公子们该有的,全都有!

比如,火盆,皮裘,酒肉,乐舞,营伎……

比起他们慷慨送给大魏军的武器、铠甲、俘虏、粮草、城池,这些待遇实在是显得微不足道。

“想开点,不就打了个败仗嘛?”

“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还能是常胜将军?”

“放宽心,我李法主再凶,也绝不会杀你们哥几个!”

“老二,别垂头丧气的,多大的事?”

“哥哥我再怎样,你不会让你受啥委屈,一笔写不出两个李,是不是?”

“该吃吃,该喝喝,大家都是世家子弟!”

“把该有的风度、气派,拿出来!”

“你们那边已经来话了,相信过不了多久,唐国公会将公子接回去的!”

……

李密战后,见了李二他们一次,并说了上述言语。

这些话,说得李二直翻白眼,睚眦欲裂。

李孝基,则一个劲的在旁边赔笑,生怕这个闻名天下的枭雄突然翻脸。

其他的人,如柴绍、唐俭、侯君集等,则黑着脸低头不语……

自始至终,殇都没有和李二见过面。

对于自家少主眼中的军事天才,他已经在战场上见识过了。

所以,他就没兴趣了……

他的兴趣,就是溜溜达达地去看那些被分割成一群一群的普通俘虏。

特别是一些身材高大结实、背景清白低微的汉子。

“你叫什么名字?”

“哪里人?”

“家里干啥的?”

“都有什么人?”

“为啥干咱这一行?”

“多久了?”

“识字不?”

“来,走两步,跑两步,跳一跳,嗯,不错!”

“灰熊,试试他的身手……会骑马不?好,也试试!”

……

“愿不愿意跟我混?”

“放心,我这儿都有响,包吃包住……如果你小子够猛,我送你一副铠甲!”

“呵呵,可不是你们以前见过的那种,来看看,摸摸,明光铠!”

“对,能照见你娃的眼屎!”

“嗯,有眼力嘛,轻薄结实耐操!”

……

“啥?你娃看来是个有见识的,你说得对!”

“我这副铠甲,既不是狗官府的那种,也不是李渊老头的那种,而是专门从东北订做的!”

……

“想来?好。”

“那咱们说好了,跟了我,就得守我规矩,咱得发毒誓。”

“怎么整?别急,去,跟着那个白白的胖子走,让他告诉你……”

……

殇骑的长史魏征,昂首阔步,意气奋发,领着殇亲自挑选出来的为数不多的一批人,向自家的营地内走去……

这些人,在寒冷的北风中,身无傍物。

他们,只着一件薄薄的破烂衣衫,忐忑如狗,抖如糠筛……

或许,他们真的会获得一部或一套甲,命运从此不同?

这时候的兵,绝大多数是无甲的!

简称,无甲士!

像杨子灿领的骁果卫,这种吃穿住用行都要官方提供的募兵,自西魏至隋朝,实在是非常罕见的兵种!

在大隋占九成以上的广大府兵之中,有甲者不过四成,而全甲的人也就不足两成。

铠甲,对用亦农亦兵的府兵来说,负担实在过于沉重!

普通五口之家,三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一套质量中等铁甲。

而要求披甲超过七成的骁果卫,那就只能必须依靠大隋财政和制造机构来支撑了。

一副上好的铠甲,据说需要一个成熟工匠三年之功!

当然,流水作业之后,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杨广直属,杨子灿统领的骁果卫,目前已经是大隋朝廷财政支出中,一项非常重的负担!

十五万骁果卫,占大隋去年收入的百分之八。

要不是做为皇帝直属部队,皇家内府还会支持一些,估计民部尚书韦津都要上吊了!

那用于骁果卫的钱粮,花得哗哗直响!

大兴城的太仓,越来越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