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一品赘婿 > 第33章 临江夜宴

第33章 临江夜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一品赘婿!

第33章 临江夜宴

临江楼序一出,全场静默。

哪怕是对刘贺的裁断不满的学子,此时也都已经纷纷偃旗息鼓,不再与其争辩。

今天受邀来到此处的,不仅仅是临江城中的达官显贵之子,同时也都是饱学诗书之人。

像是张仲卿那样的粗鄙之徒,根本没有资格参与这场盛会。

在宣布了诗魁人选之后,这场几年难得一见的青山诗会便就此落下了帷幕。

虽然学子们还不尽兴,可是诗魁既然已经角逐出来,那按照往年的惯例,诗会也就应该落幕了。

只是今年的青山诗会与以往有所不同。

往年的青山诗会往往会从早晨进行到晚间。

诗魁夺魁之后,依照青山书院的惯例,将会将诗魁夺魁的词摘录到临江楼的墙壁上。

今年与往年的不同之处是,今年虽然也只角逐出了一名诗魁,可是夺魁的诗词却有两首。

除去李秋远的那首望临江楼赠宋院长之外,还有他刚刚改编的这首临江楼序。

而且临江楼序不仅要被抄录到临江楼的墙壁上,以供后人瞻仰。

院长宋清辉更是决定将这首序词纳入到青山书院的教材里。

他要让日后的学员们都看看,天下第一才子的才学究竟有多惊艳!

青山诗会虽然已经落幕,可是这些参与者却并未离开。

一来是临江楼序已经公开,他们可以自行抄录,并慢慢拜读。

二来则是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场诗会,同时也是一场宴会。

凡是今天来到此处的参与者都可以在临江楼饮宴。

他们留在这里,也是为了尝尝传说中的青山私宴!

青山诗会落幕以后,临江刺史姜林峰和临江司马王怀文便匆匆告辞,离开了临江楼。

他们今天之所以会放下公务,来此赴会,主要也是为了给宋清辉这个面子。

而李秋远今天的惊艳表现,也让两人觉得找到了宝贝。

如果真能将此人推举到朝廷,那不仅仅能让龙心大悦,更能让他们两人的前程变得一片开阔。

待二人离开以后,宋清辉便将李秋远请到了二楼。

今天来参加青山诗会的宾客全都在一楼饮宴。

只有受到邀约的几人才有资格上到二楼。

而这几人中,除去李秋远,陈晴墨之外。

还有宋渊明和李铭权。

众人坐在一起洽谈一番,李秋远这才知道,宋渊明竟然是宋清辉的侄子,而李铭权,则也是青山书院的学子。

之前见面三人还能以兄弟相称,可现在再度见面,宋渊明和李铭权却要称李秋远为先生了。

众人畅谈一番之后,李铭权起身鞠躬道:“先生所着的临江楼序当真惊艳绝伦,我虽然已经拜入青山学院多年,可自问文采却与先生相差千里!”

听到李铭权的恭维,李秋远连忙摇头道:“李公子不必客气,你我年龄相差无几,不如就还是像之前那样以兄弟相称吧!”

“这怎么行,既然三位院长一致决定聘请先生到青山书院任教,那李先生自然就是我们的老师了,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竟然没有看出先生的大才,这才言语冒犯了先生,还请先生见谅才是!”

对于双方之间的称呼,李秋远其实并不在意。

他现在占据的虽然是一个年轻人的身体,可是他的灵魂毕竟是一个中年人。

就算对方真要叫自己一声老师,他李秋远也担得起。

他唯一的顾虑就是陈家和李家的合作关系。

如果真的因为这个身份而使得两方疏远,那日后的合作恐怕就不是太好展开了。

李秋远并未否决,而是点头笑道:“既然如此,那就按李公子的意思来吧!”

“先生,学生还有一个不情之请!”

“李公子有话,但说无妨!”

“临江楼序是千古难得一见的文章,学生不才,斗胆向先生请命,希望先生能让我亲自主笔,为您誊抄这首临江楼序上墙,如此一来,我的笔墨便也能借着先生的光彩万古流芳了!”

李秋远之前还一直以为李铭权也是一个纨绔子弟。

可从对方的这番话来看,这李铭权似乎也是一个书痴。

对于诗词之事,李秋远并不看重。

既然李铭权已经提出了这个请求,那他自然不会拒绝。

“既然李公子有此雅兴,那就拜托您来替我抄录了!”

“多谢先生成全!”

得到李秋远的首肯,李铭权变得十分兴奋。

他甚至顾不上参加宴会,直接便让手下搬来梯子,取来毛笔,亲自在一面空出的墙壁上行书。

不得不说,身为镇远镖局少东家的李铭权,就连字体也有几分铁画银钩的气息。

李铭权字体狂放,笔力遒劲,不仅蕴含侠义之气,更带走几分狂傲不羁的风采。

在誊抄锦江楼序的过程中,李铭权逐渐深陷其中。

哪怕是宋清辉等人叫他赴宴,他也是充耳未闻。

无奈之下,几人只能提前开宴,至于沉醉其中的李铭权,则只能随他去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宋清辉老脸驼红,拉着李秋远的手不住地说着话。

白翁趴在桌子上已经沉沉睡去。

至于刘贺,则在在一旁拉着宋渊明的胳膊灌酒。

看着这三位院长的窘态,陈晴墨也是满脸无奈。

她原本只是想来走个过场,毕竟大房那边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

却没想到这青山诗会的程序竟然如此复杂,不仅需要吟诗作对,还要在此参加宴会。

宋清辉拉着李秋远的手,语重心长的对他说道:“秋远啊,我们强行将你留在临江,你会不会怪我们啊?”

“院长,您说什么呢,您都已经聘请我做青山书院的先生了,我又怎敢怪您!”

“可是姜大人都已经要引荐你到朝廷做官了,在青山书院做一个小小的教书先生,又岂能对得起你的宏伟心愿?”

“宋院长,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况且做一名教书先生,教书育人,日后让学生们报效国家,这不也是一件美事吗?”

“您三位一直守着青山书院,可是您三位的学生却遍布于整个大晋,您三位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岂不比一个小小的官吏更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