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 第84章 重回母亲的怀抱

第84章 重回母亲的怀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三塘村的风流往事!

冬天,熙风带着几个儿子将柴米油盐、大件家具等先搬下了山,然后选了一个搬家过火的好日子,准备重返三塘村居住生活。

临行前一天,熙风却变得惆怅起来。

他站在高岭山顶,眺望着远处的天空。

思绪此起彼伏,自当年搬上来,至今已经十年,时间过得真快,十年真是如弹指一挥,不知不觉他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

十年之中,邵田离家成为一名军人,有了庆田、庸田、枫田、棉红,娶了儿媳妇,生了孙女,家里人丁越来越旺。

十年的高岭生活有太多的经历和回忆,在他脑袋里是千头万绪,使他不知从何想起,全部堵在了他的胸口,使他思潮涌起又降落、降落又涌起。

当天晚上,熙风拿出新酿出的糯米酒,这点酒是他特意留在山上的,他本想喝个痛快,渌云却提醒他明天早上要早起搬家,他不得不将酒又拿了起来。

与当年搬上山一样,第二天凌晨两点多,熙风和渌云把孩子们全部叫了起来。

等收拾停当,渌云抱着棉红走最前面,旬田牵着枫田,庆田和庸田紧着。

熙风仍然放了一挂鞭炮,然后挑着放有盘子和火盆的担子走在最后面。

与上山时候不一样的是,搬家队伍的人员不同。

熙风和渌云虽然一直在队伍中,但岁月在他们脸上和身上无情的留下了痕迹。

高岭山的冬夜依旧静谧的很,天空高挂的月亮显得有点苍凉,熙风一家借着月光在崎岖弯折的山路上走着,谁也不说话。

熙风和渌云对高岭山是有感情的,他们在这住了十年。

孩子们就更不必说,出生就在高岭山,童年的记忆都在这里。

深田开门点燃一挂鞭炮迎接他们。

张左英在后厅烧好了一盆很旺的棍子火,她接过渌云怀里睡得正香的棉红,带着孩子们到火盆边烤火。

熙风将担子放在前厅左边的墙脚处,渌云忙着整理好担子里的东西后和熙风一起到后厅烤火。

熙风和渌云又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温馨,就连呼吸都变得舒畅随意。

高岭山还是没有这里亲切可爱,他们回来才有这种感觉,他们在这十年好像只不过在外面旅游了一趟,现在终于回到了家里,一切都感觉是那么的轻松舒服,真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之前所有的一切惆怅与迷茫在他们感受到这火盆温度的一刻瞬间化为乌有。

孩子们在火盆旁边打起了瞌睡,一大早的奔波,他们也实在是困了。

旬田和庆田索性扑到渌云腿上睡,熙风将庸田和枫田揽入怀中。火光映照在他们身上,一派祥和温馨的气象……

窗外的天色渐渐明朗,但是太阳还没出来。

晨风卷裹着空气中蒙蒙的水珠从窗户飘进来。

张左英带着棉红回房间睡觉,熙风把睡得正香的庸田和枫田一起放到母亲床上睡。

早晨的空气是最清新的,熙风顾不得整理刚搬下来的尚乱糟糟的家,紧了紧衣裳向大门外走去。

他抬脚跨出门槛,冷气立马向他侵袭而来,感觉鼻尖一股清凉,但觉心旷神怡。

外面漫天大雾,能见度不足十米,他脚踩在满是枯黄小草的村路上,路面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泥土被霜冻的不轻。

他虽然离开这片土地十年,但是对她的感情没有减少一分,反而变得更加浓烈。

熙风就那么轻松的在小路上走着,不用像高岭山那样,随时要警惕豺狼的出现。

三塘村的变化不大,晒谷场没有原来那么大了,因为有人在上面做了一栋土坯房子。

原来靠近土围墙的两栋残破倒塌的房子如今焕然一新,那是熙水和熙火在老基上新建的房子。

土围墙倒是在风雨侵蚀下掉下很多土坯块,显得老了很多。

熙风一路走,不经意间来到了大江塘边上,他抬头往塘中心看去,想看看那块带脚印的鹅蛋石是否出现在那里,可惜,雾太大,只能看到几米远的塘面,看不到塘中心。

大江塘的水依旧是那么的清澈,可以看见附着生长在塘底的绿色藻类生物,塘岸临水处则长着一些青苔。

塘岸上泥土松软,牛踏在上面踩出许多脚印,不晓得谁在脚印里面填了一些烂瓦片和石子,看上去倒像是牛蹄形的盘子盛着瓦片和石子的一大桌菜肴。

熙风不禁为生出这种孩子般的想法莞尔,然后继续往前走。

刚走两步,听到前面有脚步声,他抬头看过去,可是来人隔的还远,被大雾遮住,看不清。待走进一看,原来是他的昔年好友南瓜佬。

两人再次相见,当年的稚气已完全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世事带给他们的沧桑,唯一不变的是两人之间的亲切感。

两人没有过多的交流,有的只是简单寒暄,他们彼此了解,各自作为掌家人,生活会带给他们什么,不需要多费唇舌。

熙风经过搭在仙女河上的桥板,背对着大江塘站在桥上看着仙女河。

仙女河河道从上游往下游渐渐收紧,奔腾的河水变成了涓涓细流,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气势。

自上游白龙门水库和高岭水库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原先流入仙女河的水在上游被截流,再经水库集中调配后流入各地直接通往农田的水渠与河道。

从此,仙女河就像一个不受母亲疼爱的孩子,很少得到足量水源的滋养。

在对待仙女河上,农民也成了“忘恩负义者”,农民的眼睛习惯于盯着那些直接灌溉的河流渠道,当仙女河的这个功用显得不足为道时,便失去了对她的照顾,每年一次的疏浚工作从此停止,河道因此收窄。

青山焕颜,日月升降,随着时间的推移,仙女河正在慢慢失去她本来的面目。

“哎!”熙风一声感叹,向左转身往老樟树走去。

老樟树依然枝繁叶茂,大雾凝结在树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将树叶压得低了头。

老樟树长成现在这般粗壮,不晓得经历了多少岁月,但给熙风的印象完全不似老态龙钟的样子,而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刚强少年。

老樟树下的老井,井水似乎永远都是那么满,不因干旱而枯竭,也不因洪水而外溢。

它永远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样子,仿佛世事永远无法在它脸上留下半点痕迹。

熙风在老樟树下徘徊良久,直到一滴露珠滴下,正中他的眉心。

他收起自己的思绪,踱步往三江塘方向走去。

经过大江塘与中间塘的时候,发现两汪水塘之间的塘堤长满了杂草,堤上的路已消失在杂草丛中,堤岸两边的树枝交错在一起,拦住了任何想穿杂草而过的人。

三江塘的荷叶随着冬季的到来已全部枯萎,不过一根根站立的荷杆像在为下一代荷叶守护位置的战士,倒是另外一番景致。

当年他和刘雨正被洪水冲走的地方,想是不会再发生类似垮堤的事故,因为堤岸下的农田田床已经抬高很多,基本上跟三江塘的水面齐平。

一股细流从塘口流出,经过“大象鼻子”土梁下的渠道,滋养了土梁上那一排枫树的根须后,进入前头江。

土梁上那排枫树,像一队严守岗位的坚强守护者,他们见证了三塘村所有人的喜怒哀乐,但他们从来不跟任何人交流,只默默的守护着三塘村的子子孙孙。

“熙风!熙风……”渌云的声音从村口的方向传来。

熙风晃晃脑袋,醒过神来,感觉鼻头有点冷,他从口袋伸出双手,在自己的脸上搓一把,然后转身往家里走去,重回三塘村的生活开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