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弃后为妃:腹黑皇叔心尖宠 > 第384章 武阳侯出征南明

第384章 武阳侯出征南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弃后为妃:腹黑皇叔心尖宠!

古月王见退走了宇文耀星,立时就找来了丞相。

开门见山:“丞相,你明日再入雁门,此番,定要见到邀月我儿。”

丞相人老成精,如何不明白古月王言外之意?

说到底,他也是支持宇文邀月的,眼下这个朝堂上下寄予众望的大王子落在雁门,说难听点,那就是朝不保夕。

见一面,也是安心。

恭敬应声:“老臣谨遵我王旨意。”

古月王信任丞相,也知道他的办事能力,否则,也不会派遣他去雁门交涉。

可在邀月王子一事上,古月王却是横竖不放心,再次叮嘱:“记住,不管雁门负责人如何说辞,你定要坚持,不见邀月,誓不罢休!”

老脸一瞬肃穆的丞相抱拳,深深一礼:“老臣明白,老臣定不负我王重托。”

“丞相请起。”古月王抬手虚扶了扶,转了话题:“幽州内讧一事,丞相怎么看?”

关键是,如何看待靖王爷和程将军齐齐离开雁门,身赴幽州之举?

丞相浸淫朝堂多年,说是老油条都不为过,其心智手段自然更非泛泛之辈。

闻言,顺了顺颌下白须分析:“此事依老臣看来,怕非是实情,我王对靖王该是了解的,他顿非泛泛之辈,绝不可能为了一个女子,置雁门十数万军民,乃至天宸安危于不顾。”

“此举,怕是别有深意。那女子,想来只是一个幌子,一个说辞。”

至于其背后的目的和布局,怕只有龙啸尘自己明白。

这个男人的行事手段,难猜也难缠。

一不小心,怕不是就落了他的局中?

古月王闻言,深以为然:“丞相所言不无道理,孤也是思虑再三,多有踌躇,否则,早就应了耀星出兵雁门的提议。”

“如今也算是退而求其次,求个稳妥!”

“旁的,等丞相见过邀月再作计较!”

丞相一下抓住古月王话中重点,嘴里咀嚼,话就问出了口:“我王之意是,去见大王子是二皇子提出的?”

他怎么不知道,二皇子什么时候有这个脑子了?

又是什么时候同大王子的兄弟情深到如斯地步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二皇子此举,怕是别有目的。

古月王不知丞相存了别的心思,闻言颔首:“是,耀星方才来见孤王,提议加快同雁门交涉,以免夜长梦多,多生变数。”

“且不说幽州城之事是真是假,但龙啸尘和程将军不在雁门却是千真万确,若然雁门兵变,我儿邀月确是有性命之忧。”

丞相当着古月王的面,自然不会无凭无据的猜测宇文耀星的用心。古月王担忧邀月王子安危,他又何尝放心得下?

眼下,只能是按照古月王旨意走一趟雁门,至于旁的,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了。

恭恭敬敬的,一一都应下,急吼吼出了御书房,回府准备雁门之行。

……

天宸今日的朝堂,几分暗潮涌动,起因皆是因着一封来自雁门的八百里加急文件。

文帝阅罢,怎么也不相信,他倚重的御弟,一向持重低调的靖王龙啸尘,会做出撇下雁门,带着程将军奔赴幽州,只为了一个女子的举动。

可这白纸黑字,却是写的明明白白。

如今,南明乘机攻打雁门,陆晨风带着陆家军和雁门铁骑迎战,虽说一时无忧是没问题,可谁也不能保证古月王会不会突然反水,加入围攻雁门之战?

雁门一旦有失,那就将是不可预估的危机。

而因着靖安侯手下军师安排的信使被截杀,南宫骏不知幽州城中事,眼见着文帝沉吟,出列说道:“父皇,南明攻打雁门,古月态度不好揣测,目下算来局势不明,儿臣愿领兵,助少将军一臂之力,保我雁门万无一失。”

刘国公整了整官服出列,义正言辞:“老臣不才,请旨带领北军为陛下分忧!”

南宫辰和武阳侯心下着急,却是谨记陆昭华临行之言,两人稳住情绪,恭恭敬敬的俯身敛眸,不言不语。

没办法,南宫辰堪堪回归朝堂,一切只能是求稳,而武阳侯推辞了虎符,才算是解了文帝的猜疑。

眼下,哪里敢随意冒头徒惹帝心猜疑?

朝堂众臣,也是各说各的,支持南宫骏和刘国公者占了多数,文帝也是感慨:“国公爷老当益壮,忠心耿耿,朕心甚慰。”

又夸奖了一番南宫骏这个素日就青眼有加的三皇子,思忖着派不派兵,派谁领兵前往雁门助战?

陆大将军稳不住了,出列请旨:“陛下,老臣愿领兵出战。”

按道理说,陆大将军所带领的陆家军,无疑是出征雁门的最佳选择。但文帝和皇太后怕陆家功劳过大,惹来嫉妒,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再则,文帝倚重陆琰和陆家军,留他们固守帝都,文帝比谁都放心。

自然不会答应陆琰大将军的请求,思忖里,眸光扫过双鬓染霜的武阳侯张尚明,心思翻转过后,终究是下了决心:“大将军留守京中,出兵雁门便交由南军。”

武阳侯心跳如雷里,文帝掷地有声的嗓音再起:“武阳侯何在?”

张尚明精神一阵,铿锵应声:“微臣在。”

“朕封你为征南元帅,领兵十万出兵南明。”

南宫辰暗呼陆昭华这个公子算无遗策,张尚明恭敬跪地,接过了福公公递来的虎符。

在南宫骏和刘国公的咬牙切齿中领兵出征。

文帝制衡术自然是玩的溜,让武阳侯应对南明的突然发难,却是让南宫骏任了南军的副都统,暂时接管南军。

虽无多大实权,却也算是高升,多少安抚了刘国公慧妃。

只是慧妃一直去不掉身上异味,文帝已然月余不曾去过永和宫了。

倒是中宫和翊坤宫的宁皇贵妃愈发的得文帝青眼,处处的压了永和宫一头,慧妃日日咬碎一口银牙,日日都在算计着如何将皇后和皇贵妃拉下马。

这左右里还没想出个靠谱的计策,就有眼线探测到一条石破天惊的消息:宁皇贵妃极有可能有喜了。

慧妃闻言,只差来一个原地爆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