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重生之福运嫡妻 > 第41章 木兰围场的政治意义

第41章 木兰围场的政治意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重生之福运嫡妻!

因着跟魏昊的约定,麦芽儿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都非常的乖顺。她安安心心地在家努力学说话,练走路。

家里后来有知道魏昊和麦芽儿约定的,纷纷惊叹小姑娘的早慧。只有武安世子夫人陈清韵十分担忧,怕秋狩那几日,吵闹的环境会惊吓到麦芽儿。毕竟,她还是个不满四岁的孩子。

可既然约定,便不可作废。未来的天子,一样是金口玉言,轻易毁诺,非大家所为。陈清韵思量数日,轻叹一口气,早早地安排底下人,准备福安郡主明年要出行的一系列用具。

《周礼》中记载君王四季田猎,分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田猎是作为礼仪被统治者沿袭下来的,我国历史在战国前,狩猎是军事大典,为综合演习之用。

但麦芽儿胎穿的大魏朝,是她那个历史上没有的时代,大魏朝的四季礼仪精简为“春耕”、“秋狩”两季。

夏苗,是指猎杀捕残害庄稼的禽兽——大魏是造反起家,最早陪高祖造反的一群人便是泥地里打滚的庄稼汉子,夏天大家伙儿都忙,大太阳底下除草,夏天野兽也不是什么大家伙,黄鼠狼、田鼠一类的,村子里七八岁的猴小子儿自己就抓抓掉了,就不搞那什么劳什子俗礼了——因此夏苗在高祖登基第三年就取消了,当然圣旨上写的是:朕初登大宝,思前朝奢靡祸国,观四季田猎,恐劳民生财,遂精简礼仪,去夏苗之礼,以为百姓休养生息之用。

冬狩是因大魏都城建邺地势极高,靠近极北之地,冬天大雪绵绵,冬狩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宜举国重臣精兵出行,秋天跟冬天挨得近,两个凑一个,给国家省点钱,于是,冬狩在高祖晚年就大刀阔斧地取消了,融合为秋狩。

大魏朝秋狩一般是在大魏与女真部落交界处的木兰围场。“木兰”是北方女真部落的俚语,意为“哨鹿”,是大魏北境大部分部落的传统猎鹿方式。

女真部是大魏边境的北方大部,整个部落男女皆兵,若是为敌怕是北地一大隐患,幸而女真部的可汗仰慕儒家文化,年少曾来大魏游学,并在京郊的松山书院求学,当时他用了汝真的化名,跟微服出巡的明光帝(当时还是太子)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

后来,两国建交,还是女真王子的汝真在国宴上见到明光太子。两人愣神后,相视一笑,建立了长久而良好的外交关系:两国开通互市,通嫁娶,是友好邻邦。

木兰秋狝日,大魏帝王会带领京城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及家眷,到木兰围场狩猎。北方边境的部落首领,也会带着本族的勇士前来。几方人马,白日进行摔跤、骑马、射箭等武力赛事,晚上各族围着篝火,唱歌跳舞,喝烈酒,好不热闹——属于大型秋猎和外交活动。

大魏朝秋狩为期七天,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礼仪和规划,不能擅自破坏。

第一天为明光帝与各部落首领相聚饮宴的时间,这一天基本上就是商业互吹阶段,没有多少你来我往,剑拔弩张的谈判环节,也可以解读为休整。毕竟,从京都一路大批人马来到木兰围场,大概也需要三日时间,对于女眷来说是相当劳累的。

第二天类似于开幕式,由明光帝向天空连射三支冲天箭,各族勇士追着这三支御箭策马进入木兰围场外围,预示着大魏朝一年一度的秋狩正式开始。

第二天至第三天都是围猎阶段,是不能进入围场中央位置的。而围场深处,将由猎场虞侯安排两百多名步兵进入密林里布围——因为林深处草高树密不适合马匹活动,平日里囤在围场操练的步兵此时就派上了用场,他们将会在头三天进密林深处做些除杂草,清理路障和驱赶猛兽的杂活,再把围场边缘的的猛禽都驱赶到密林深处的小包围圈里,以待第四天权贵们进来狩猎。

从第四天开始,就是木兰秋狩的重头戏。

因为从这天到第六天申时末(晚上六点前)为止,无论男女都可以进入围场密林中进行野猎活动。这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都是年满十三岁以上的熟练猎手才可以进入;十三岁以下的孩童需要四五个成年人陪伴;十岁以下是禁止进入木兰围场密林的。能来这里的都非富即贵,秋狩也不仅仅是打猎玩乐,更重要的是它的政治意义,不能太任性。

最后一天,是颁奖典礼。

由虞侯统计这五天之内的猎物数量,按照猎物大小凶猛程度和数量依次算,选出前十名积分最多的人,获得积分最多者为魁首。大魏天子将授予秋狩冠军勇士称号,并赐一套黄金弓箭,第二名赐金马鞍,第三名赐黄金匕首;剩余七人,赐依次不等的银钱布匹,猎物则拿来大宴诸侯。

秋狩只有七天,最后一天,大家吃完中午饭,就代表着秋狩仪式落幕。

各部落首领因为住的近,就相互告辞带着各族勇士回部落。大魏这边有急事的人,报备后可以先走,到了当天晚上整个围场就清静不少。明光帝的帝王仪仗,会先休整一晚,第八天大清早再开拔回京。

是有些匆忙,但大家身上都挂着差事,不能耽搁太久:秋狩七天,路上来回已经去了六天,若风天气不好,刮风下雨的,还要在天黑之前安营扎寨。这又会耽误些时日,这样满打满算,就半个月过去了,京里许多事却耽误不得。

明光十一年七月初,明光帝于大朝会上宣布了,今年重阳节的木兰秋狩事宜。

八月十五中秋宴过后,各家各户都开始在收拾行李。武侯世子夫人足足装了满满三大马车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小女麦芽儿平日的吃穿所需,日常所用。

麦英仁看得一脸无语,劝道“东西太多,恐遭言官参奏”。陈清韵才忍痛删删减减,改为一车半。

明光十一年九月初一,万事皆宜,晴 。

年满四岁(虚岁)的麦芽儿,坐着豪华四轮大马车,依偎在父母亲温暖的怀抱里,浩浩荡荡向木兰围场出发啦!她娘生怕伺候的人不够,带了一群的丫鬟婆子。随行的仆从,都被敲打过了,生怕怠慢小郡主,各个殷勤无比。因而,麦芽儿自出门起,就被舒舒服服伺候着。

出城了,福安小郡主从车窗中探出头,望着朝阳中于官道排成一线的京都秋狩大部队,对自己异世界的新生,充满了期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