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八十三章 上表劝退

第八十三章 上表劝退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84章 上表劝退

李崧和吕琦来见张丞相,这位张丞相就是张延朗,就是安重诲那个亲家。明宗李嗣源在位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三司使,李从珂登基以后,任命他担任吏部尚书,兼同平章事,仍然掌管着三司,他听说李崧和吕琦来见,赶忙出来迎接,李崧把吕琦的想法说了一遍,张延朗说:“如吕学士所言,不但足以遏制河东,还可以节省戍边的费用,如果皇上真的能这么做,国家自然可以稍安,给契丹的钱币嘛,这事我来办,定然可以筹措到,请两位尽快启奏陛下。”

二人一听大喜,辞别了张延朗,第二天就进宫,密奏李从珂,李从珂觉得是个好办法,于是就让他们俩秘密起草国书给契丹。

二人领命退出,李从珂又召来枢密直学士薛文遇,跟他商议此事,薛文遇说:“堂堂天子,如果屈身于夷狄,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何况胡虏贪得无厌,以后如果又要和亲公主,您如何拒绝?汉成帝的时候让昭君出塞,后悔无穷,后人写昭君的诗里边说‘安危托妇人’。这件事怎么能做?”李从珂一听,不禁失声道:“要不是你提醒,几乎误事。”

第二天,李从珂急召李崧和吕琦进宫,他们俩还以为皇帝是要问国书写好了没有,于是就带着稿子来了。不料李从珂坐在那,满面怒容,二人行了礼,李从珂便斥责二人,说:“你们应该顾全大体,辅佐承平,怎么能想出这么个和亲的下策,我只有一个女儿,年龄还小,你们就想把她送到沙漠去,而且人家并没有跟我们要钱,你们却想把我们养兵的财物献给胡人,试问二位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这两人一听,给搞糊涂了,昨天我们只说给契丹点钱,怎么闹出个和亲来?这唱的是哪出啊?

李崧赶紧跪下,不停地磕头,吕琦拜了两拜,就停住了,李从珂瞪着眼睛,说:“吕琦你脖子很硬啊,还当我是皇帝吗?”

吕琦顶嘴说:“我们出的主意不好,但请陛下治罪,如果多磕几个头就能没事了,那要国法还有什么用。”

李从珂被他这一怼,反而不那么生气了,就让二人起来,赐酒给他们压惊。

俩人跪着喝了酒,拜谢退出。

不久皇帝调吕琦为御史中丞,朝臣们揣度皇帝的心思,哪里还再敢说和亲的事。

忽然河东呈入奏章,原来是石敬瑭说自己病重,求皇帝让他交出兵权,或者把自己调到其他地方去。李从珂看了奏章,明知道这不是石敬瑭的真心话,但是既然是他自己要求的,也就乐得依从,于是便打算让石敬瑭去镇守郓州。李崧、吕琦又上表劝阻,枢密使房暠也说这样不行。只有薛文遇说:“这件事应该陛下自己拿主意,群臣都是为自己着想,臣料想河东,你调他他也要反,不调他他也要反,所以必须得先有所防备。”李从珂听了很高兴,说:“卿所言正合朕意,前天有术士说我今年会得贤臣辅佐,谋定天下,看来这预言就应在你身上了。”立即让学士院起草诏书,调石敬瑭担任天平节度使,催促石敬瑭尽快去郓州赴任,命马军都指挥使宋审虔去河东接替他,又任命张敬达为西北蕃汉马步都部署。

其实石敬瑭上的这道表章,就是想试探一下李从珂的态度,谁知道竟然弄假成真了,皇帝竟然颁下了这道诏命,真的要把自己调到其他地方去。这河东可是自己的大本营啊,我没事跑郓州干嘛去?于是慌忙召集手下,跟他们商量说:“我再来河东的时候,皇上曾经许诺,让我终生在此,不再换人接替,现在忽然下了这道诏命,这跟千春节的时候他跟公主说的话一样,都是猜忌我呀,我难道就这样等死吗?”

石敬瑭的幕僚段希尧、节度判官赵莹、观察判官薛融等人都劝石敬瑭,让他暂且忍耐,就先去郓州。突然旁边一位将军说道:“不可不可,明公如果现在去郓州,那就是所谓的迁乔入谷了,您想想,明公在河东,兵强马壮,如果要率兵举事,那帝业可成,怎么能因为这一纸诏书,甘心投入虎口呢?”

石敬瑭举目一看,说话的人乃是都押牙刘知远,他正要回答呢,又有一个人说:“皇帝刚继位的时候,您曾经入京朝见,他难道不知道蛟龙不该放回大海吗,却把河东给了您,这就是天意呀,人谋也无法改变。如今的皇上是明宗的养子,名不正,言不顺,您是明宗的女婿,如今反而招人猜忌,如果不早做打算,后悔无及了。”

石敬瑭一看,这次说话的是掌书记桑维翰。于是他向这俩人拱了拱手,说:“二位所说都很对,但是恐怕我只有河东一镇,难以抵制朝廷。”

桑维翰又说:“从前契丹皇帝,和明宗结为兄弟,如今契丹兵马在西北出没,明公如果能诚心屈身服侍契丹,万一有变,契丹兵朝呼夕至,还怕事情不成吗?”

石敬瑭听了桑维翰的话,于是打定主意,决定发难,他就让桑维翰起草表文,请李从珂让位。

桑维翰很快就把表文写好了,上面是这么说的:

臣河东节度使石敬瑭顿首上言:古代帝王传位都是传给嫡子长子,这是古今不变的办法。晋献公因为骊姬的原因,废了太子,立了奚齐,结果晋国乱了几十年,秦始皇不早立储君,杀了长子扶苏,立了小儿子胡亥,最终导致亡国,唐朝的天下乃是明宗的天下,明宗皇帝金戈铁马,麦饭豆粥,持三尺剑,马上得了天下,居功至伟,如今明宗驾崩,宋王登基,陛下您以一个养子的身份继承皇位,天下忠义之士都为之扼腕叹息。大家都觉得你不应该这么做呀。臣下愚鲁,希望陛下能够退位,让位给许王,这样您既可以面对明宗皇帝的在天之灵,也可以让天下的忠臣义士们心服,您要是不答应,我可就要兴兵问罪了,那样一来,徒然流血,生灵涂炭,到那个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臣冒昧上言,请您裁夺。

............

知识卡片:

桑维翰劝李从珂退位,里边说了两个得位不当的例子,第一个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的晋献公废长立幼的事情。晋献公有个宠妾,名字叫骊姬,她给晋献公生了个儿子,就是奚齐,骊姬这个女人不简单,用了各种招数,取得了晋献公信任,参与朝政。还把太子申生逼得上吊了,公子重耳和夷吾逃到了国外。

晋献公临死前决定把骊姬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他把奚齐托付给了晋国的老臣荀息,不久晋献公就死了。

在荀息的安排下,奚齐登上了王位。但是,正当骊姬以为大事已定的时候,晋国大将里克突然站了出来,安排手下直接杀了奚齐,晋国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托孤大臣荀息看到奚齐的尸体后,本来想要自杀谢罪,其他的大臣们阻止了他,并且劝他改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卓子,于是大家又把年仅九岁的卓子扶上了王位。

卓子即位以后不久,里克再次动手,把卓子也给杀了。荀息于是选择了自杀。随后,公子夷吾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惠公,惠公死了以后,他儿子继位,就是晋怀公,不久公子重耳回国,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最后也被重耳派人给杀了。

所以说古代得位不正,往往会后患无穷。因此古人往往要想办法把自己这个王位或者皇位弄得来路清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