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 第九十七章 两镇叛乱

第九十七章 两镇叛乱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乱世烽烟:大石山房正说五代十国!

第98章 两镇叛乱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跟安重荣同姓,安从进这个人以前出现过,当年李从珂造反,一路向京师进发,在路上他放出风来,说:除了朱弘昭和冯赟,其他人一概赦免。朱弘昭就自杀了。当时就是这个安从进,立刻跑到朱弘昭家里,把朱弘昭的头砍下来,然后又顺便去杀了冯赟全家,派人去向李从珂投降。

李从珂后来就封了安从进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一直到现在。这家伙现在也心有异志,安重荣于是就暗中和他联络,两个人互为表里,约好了一起搞事情。

石敬瑭现在是既担心安重荣,又得防着安从进,于是就派人去跟安从进说:“青州节度使王建立来朝,说想要回老家去,我已经答应了他,特地留着青州给你,你要是愿意去,我立马下调令。”结果人家安从进回答说:“你把青州移到汉江以南,我就去赴任。”

石敬瑭听他出言不逊,非常生气,但是又怕这俩人一起造反,只好忍着。安从进的儿子叫安弘超,在京城担任宫苑副使,安从进请皇帝批准儿子回来探家,石敬瑭也答应了,安弘超离开京城,刚走到襄州,安从进就已经下了决心造反。

天福六年,就是公元941年冬季,石敬瑭想起了桑维翰的话,打算去邺都巡视。这时候学士和凝已经升任同平章事了,他独自入朝,面奏皇帝说:“陛下北行,安从进必反,所以应该预先布置啊。”

石敬瑭说:“朕已经留下郑王镇守大梁,你还有别的事吗?”

和凝说:“兵法有言,先人才能夺人,陛下这趟出去,京中之事恐怕难以兼顾,希望您留下空白圣旨三十道,秘密交给郑王,一旦有变,郑王马上就可以调动将领前去讨伐,这样才不至于贻误战机。”

石敬瑭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就答应了,留下养子石重贵镇守京师,自己就去邺都了。

石敬瑭到了邺都,邺都留守刘知远已经派亲信将领郭威去跟吐谷浑的酋长白承福说,让他迁到内地,好翦去安重荣的羽翼,然后就专等皇帝的命令,随时准备发兵。石敬瑭因为安重荣虽然有反意,但是毕竟还没有真的行动,就派杜重威担任天平节度使,马全节担任安国节度使,让他们秘密调集兵马军械,防范安重荣。

安重荣写信给安从进,让他马上起事,不要再拖了,趁着现在大梁空虚,立马前去偷袭。安从进于是立刻举兵造反,进攻邓州。郑王安重贵得到报告,立马用石敬瑭预先留下的空白圣旨下诏,命令西京留守高行周担任南面行营都部署,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做他的副手,宣徽南院使张从恩担任监军,让他们带兵讨伐安从进。

邓州节度使名叫安审晖,他一面闭城拒守,一面派人飞马去见高行周,催他尽快赶去支援。高行周命武德使焦继勳、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右厢都监陈思让等人,率领精兵一万,前去支援邓州。

安从进得到探马来报,说朝廷派的援兵马上就要到了,非常惊诧,说:“皇帝还没回去,是何人在调兵派将,怎么来得这般迅速呢?”于是退到了唐州,驻扎在花山,列营待战。后晋的军队杀到,大将陈思让是一员猛将,一生之中没打过败仗,可以说是个常胜将军,他虽然是个武将,但是扬名天下的原因却是不喜欢打仗杀人,所以人称“陈佛子”,后来他还和赵匡胤攀上了亲戚。他跃马前来,挺枪冲锋,焦继勳、郭金海二将挥兵跟进,一下子冲进了安从进阵中。安从进不防来将如此勇猛,吓得步步倒退。他这个主将一动,士卒马上就乱了,被陈思让等人一阵冲杀,一万多人立马就溃散了。襄州指挥使安弘义马失前蹄,被人家给活捉了,安从进一个人跑了,连自己那个节度使的印信都搞丢了。他返回襄州,慌忙集合手下的部卒守御。高行周、宋彦筠、张从恩等人陆续带兵赶到襄州,把襄州四面围住。

安从进这边现在非常危急,安重荣那还不知道呢,他集和了境内的好几万饥民,向邺都进发,声称要去求见皇帝。石敬瑭知道他使诈,就命令杜重威、马全节带兵讨伐,又派前贝州节度使王周担任马步都虞侯,跟随部队一起行动。杜重威率兵西进,来到了宗城西南,正好跟安重荣遇上。安重荣列阵布防,杜重威一再挑战,都被强弩给射退了。杜重威不禁颇有惧色,就想退兵。

杜重威手下的指挥使王重胤说:“兵家有进无退,镇州的精兵全都在中军,请你把咱们的精兵分为两队,攻击他左右两翼。我愿意直冲中军,他一定难以兼顾,必败无疑。”

杜重威采纳了他的建议,分兵前去攻击,王重胤身先士卒,闯入中军。敌军果然招架不住,开始向后退,杜重威和马全节见前军已经得手了,于是也麾兵齐进,追杀敌军。

安重荣手下一名将领,名叫赵彦之,他在阵前卷旗倒戈,就地投降了晋军。晋军那些士兵见他身上的铠甲和马的鞍辔上面都用白银装饰,非常的豪华,不由的起了贪心,也不问来由,立即把他乱刀分尸,首级扔给敌军,所有的铠甲鞍辔等物,当场大家就给分了。

安重荣见全军失利,已经是心惊肉跳了,又听说赵彦之投降还被杀了,更是战栗不安。于是藏在辎重中飞奔而去。部下的二万多人马一半被杀,一半逃散。

这年的冬季特别寒冷,逃兵们饥寒交迫,安重荣仅率领着十几个人逃回了镇州。然后就驱赶老百姓守城,用牛皮和马皮做盔甲,闹得全城不得安宁。杜重威兵至城下,镇州的一名牙将从西城水碾门放晋军进了城,晋军冲进来,把守城的老百姓杀了二万多人,城中立刻就乱了。

安重荣又退守到牙城,但是随后牙城再次被晋军攻破,这下没处跑了,只好束手就擒。晋军直接砍了他脑袋,送往邺都。石敬瑭命手下用油漆保存好安重荣的首级,然后献给了辽国皇帝耶律德光。接着又改镇州成德军为恒州顺国军,任命杜重威为顺国节度使,让他就在这镇守。

以前,耶律德光听说安重荣擅自抓了自己的使臣,就已经派人去向晋朝朝廷问罪了,石敬瑭怕他派兵来进犯中原,就派了安国军节度使杨彦珣为使者,前往辽国谢罪。耶律德光怒气冲冲地接见了使者,杨彦珣很从容,说:“这就像是家中出了逆子,父母管不住他,所以也是没办法。”

耶律德光听了,稍微消了消气,但是扣住杨彦珣,不让他回去。等到安重容造反,他才相信了杨彦珣的话,抓契丹使者那些事确实都是安重荣自作主张搞出来的,跟晋朝朝廷没关系,于是也就放杨彦珣回去了。石敬瑭把安重荣的首级送给契丹以后,晋朝上下都觉得,这应该可以交代过去了,谁知道辽国再次派了使者前来问责,说你们为什么要招纳吐谷浑?石敬瑭回答说,吐谷浑酋长跟安重荣暗中勾结,所以我不得已才让他们迁到内地。辽国使者说,那好,那你把吐谷浑酋长白承福的脑袋拿来。这件事石敬瑭可没法答应,心中郁闷,于是就渐渐生起病来,而且病势越来越重。

转眼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942年,高行周攻克了襄州,安从进自焚而死,安从进的儿子安弘超以及手下将佐四十三人都被抓了,送到了大梁。此时的石敬瑭还在邺都,已经病的起不来了,他虽然得到了捷报,却已经无法回到京城去了,一番欷歔叹息之后,就一命呜呼了。石敬瑭一共在位七年,死的时候只有五十一岁,被葬于显陵,庙号晋高祖。

..........

知识卡片:

石敬瑭的事情我们说了不少了,他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让中原政权失去了山脉天险的保护,对中原的危害延续了好几百年。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说石敬瑭是沙陀贵族,他爸叫臬捩机,为啥他姓石,这个就没人知道了。《旧五代史》说他是汉朝宰相石奋的后代,要是这样的话,那他就是汉族了。

石敬瑭生于公元892年,也就是朱温四十岁那年出生的,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从小很喜欢看书,他的偶像是战国时候的赵国大将李牧,还有汉朝的周亚夫。

石敬瑭作战非常勇猛,而且很有头脑,打仗很聪明,所以后唐明宗李嗣源非常喜欢他,把女儿嫁给了他,他就成了明宗的心腹大将,他曾经两次拼死救下李嗣源。石敬瑭因为性格比较闷,沉默寡言,没有参与过官场上的那些争斗。

石敬瑭一生中主要的大事咱们前面已经说的差不多了,他的历史地位也早有定论,咱们就不多说了,这就说两件他治理地方的小事吧。

石敬瑭在当河东节度使的时候,有一次他手下的一名士卒和一个民间妇女起了争执,那个妇女说这个士兵的战马吃了她家的粮食,两个人争执不下,官司打到了石敬瑭那。石敬瑭说,这事要想取证很简单,把马肚子剖开一看就知道了。马要是吃了粮食我就杀军士,要是没吃就杀了你这个妇人,这就等于是签了生死状了。后来他真的把马杀了,一检查,发现马肚子里根本就没有粮食。于是石敬瑭就杀了这个妇女,等于给马偿命了。这件事就被后人诟病,说石敬瑭很残忍。我也觉得这件事确实做的太过分了,你可以把她打一顿、罚款、叛她服劳役,惩罚的办法有很多,直接杀人实在是太过分了,这事说不定就是个误会,哪怕就是那个女人存心诬陷,也罪不至死嘛。

还有一件事,说石敬瑭在镇守常山的时候,有一对兄弟因为买卖土地发生了纠纷,弟弟想卖地,哥哥想买,但是价格给的很低,弟弟就卖给了外人,买地的人怕以后哥哥找事,就想让哥哥也在卖地的文书上签个字,哥哥当然不给他签,这事就闹到了石敬瑭那儿。石敬瑭认为弟弟高价卖地,追求利益无可厚非,哥哥不愿意多出钱,还阻挠弟弟卖地,这就不讲道理了,拖出去打了几棍子。这事要是放到现在看,处理得也不合适,你俩买卖土地,做哥哥的本来就没有帮你签字画押的义务,打人家打的没道理。

从以上两点看来,石敬瑭带兵打仗没问题,但是要说治理地方,确实没什么水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