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再造汉明 > 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再造汉明!

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刘云雷离开后,朱慈烺又问刘文柄:“南京方面还说了什么?”

刘文柄说道:“南京方面说,自十月一日在南直隶、浙江销售国债后,各府已销售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但扬州府、淮安府的盐商、盐帮中却没几个人来购买债券。”

朱慈烺心想,才一个多月南直隶、浙江就售卖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说明两地的地主、富商还是能踊跃购买国债的,这样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不过,扬州府、淮安府境内的盐商、盐帮富可敌国,却对购买国债反响平平,正说明有人在串通,准备筹措资金闹事,于是问刘文柄:“你的人还在监视徐允爵、徐文爵吗?”

“我的人一直在监视着徐家。”

“福王有啥举动?”

“南京的电文上没说。”

“你给手下去电,让他们监视福王,一旦有异动,立即来报。”

“是。”

刘文炳离开后,朱慈烺问刘云龙:“本月将在福建、广东销售国债,你估计到年底能卖出多少?”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如福建巡抚张肯堂、广东巡抚沈犹龙能在两地做好宣传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

“嗯,南直隶、浙江能卖出5千万两,福建、广东也卖出5千万两的话,仅四地就能卖出一亿两债券,再加上江西、湖广、广西、云南等地销售的债券以及年底收缴的秋赋,明年朝廷就有足够的财力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了。”

“陛下,即使明年平定了天下,也别忘了继续执行新政。”

“只要我在,我一定继续推行新政。”

“你还得保证你的子孙能持续执行新政,随时进行改革。”

“今后还要改革?”

“当然。比如现在我们还主要是农业国,田赋在国家税收中还占有极大的比例,今后成了工业国,工商税将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到那时,就得给农民减负,允许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我们现在执行的户籍‘黄册’制就得改革,否则农民会被约束在土地上,无法解放生产力。”

“照你这么说的话,确实得不断地进行改革。还有吗?”

“还得以法律约束皇室成员的行为。”

“我们不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那还不够,要是你犯了法,谁来追究你的责任?”

“你的意思是说,做皇帝的也不能犯法?”

“对,皇帝做事也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这叫‘王在法下’。”

“那谁来监督我呢?”

“问得好。朝廷应成立议会,这个议会没有行政权力,但有权监督皇帝的日常工作,议会成员可以由各布政司选派3-5人组成,选派的人可以是藩王、地主、商人,也可以是农民、工人、军人、书生,他们每一届的任期可规定是3-5年,任期满后由各布政司另外选派。”

“这和朝廷的言官有啥区别?”

“朝廷的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部院的给事中,他们身在宫内,尽管能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但得罪皇帝或大臣后,会被治罪。而议会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熟悉各地的民情,一旦皇帝推出某一政策时,他们就会知道皇帝有没有与民夺利,即使得罪了皇帝和大臣,皇帝也不能拿他们怎么办,除非他们的任期满了,或他们自己本身触犯了法律。”

“那也得用法律文本规范皇帝、大臣、议会成员的行为呀。”

“起草一部《大明宪法》,把它作为朝廷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使《大明律》也不得与《大明宪法》有冲突。”

“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这事得慢慢来,等我回南京后,再慢慢说服各位大臣。”

“王在法下”并不是刘云龙的首创,其实在原始社会时,各部落就有长老院来约束部落首领的权力,只是后来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国王、皇帝声称“君权神授”、“皇权至尊”,才使得没人敢约束皇权。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就制定了《大宪章》来确立了“王在法下”的重要原则,也为后来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铺平了道路,使得英国在历史上成了自西班牙、荷兰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

刘云龙的意图不仅要解放生产力,也要约束皇权,免得将来发生腥风血雨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他知道这些事情确实得慢慢来,于是说道:“行。”然后提醒朱慈烺:“皇上,现在已是十一月了,你要参加考试的话,得赶紧回南京了。”

“离考试不是还有2个月吗?”

“你总得复习一下功课,不然考得不好的话,会被别人说闲话的。”

“说我不学无术?”

“那倒不至于,不过他们会说东宫讲师没把你教好。”

“方以智的学识没你渊博,怎么可能教我那么多?要不,你亲自辅导我?”

“我还要去日本京都呢,哪有时间给你讲课?不过你放心,考试不会涉及很多现代知识,不然大家都交了白卷,苏州大学堂还怎么招生?”

“那林丹汗的察汗浩特城就不去看了,去看看皇太极的都尔鼻城,再到沈阳去看看,然后直接回南京。”

察汗浩特城也称查干浩特城,译作汉语也即今天的白城,它位于科尔沁草原的阿巴嘎山南麓,是林丹汗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在辽代所建城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察汗浩特城建成后,林丹汗将它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是蒙古帝国自哈拉和林、元上都(位于察哈尔正蓝旗,即今锡林郭勒上都镇)、元大都(即北京)、克鲁伦巴尔和屯(今温都尔汗)后的最后一个都城。

朱慈烺原定的计划中,除了要去看看忽必烈建造的元上都外,还想去看看林丹汗建造的察汗浩特城,后来取消了察哈尔正蓝旗之行后,只能退其次,看看察汗浩特城了。现在急着要赶回南京,又不得不取消了白城之行。

3天后朱慈烺来到了300公里外东土默特左旗境内的都尔鼻山(也称杜尔鼻山,即今彰武县城西4.5公里的高山台山)。

都尔鼻山呈南北走向,蜿蜒起伏,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又像一只俯卧的猛虎,不过它的海拔仅为175米,只能算作一座小山。正统七年(1442年),明军广宁卫在山顶筑有烽火台,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边墙外路台之一。烽火台为方形,地基用三合土夯筑,外围包有青砖,是附近边墙中最高最大的烽火台。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看中了都尔鼻山的风水,就在山脚下修筑了都尔鼻城,这个城不大,也呈正方形,周长在1里左右,城墙高三丈,东、西各设一个门,东门为“安边门”,西门为“广边门”。皇太极建了“都尔鼻城”后,将此视为南征大明、北征蒙古的“全辽管钥”。

参观完后,刘文炳问朱慈烺:“陛下,要把它炸了吗?”

朱慈烺说道:“炸它干嘛?留着吧,说不定今后还是个不错的景点。”

刘云龙也说道:“几十年后,山上的烽火台、山下的都尔鼻城就是个不错的文物,可以供游人参观。”

离开都尔鼻山后,大家往沈阳而去。途中,朱慈烺望着大片大片的平地,问刘云龙:“这附近有什么矿产?”

刘云龙告诉朱慈烺:“本地区最多的矿产就是煤炭、泥炭、石油、石英砂,在西边15公里的地方就能勘察到大型煤矿(今雷家煤矿)、油田(今双庙油井),煤炭储量在1.5亿吨左右,煤质为长焰煤,可以配焦,石油储量在3000万吨左右;在北部40公里科尔沁左翼前旗的章古台地区有近亿吨储量的石英砂、泥炭。另外,附近还有数千万吨的膨润土、陶土、珍珠岩。”

“章古台是什么意思?”

“章古台是蒙语,意思是那里长着很多‘苍耳子’。”

“草原上有很多地方都长有苍耳子,岂不是都叫章古台?”

“是的,与‘黄花沟’一样,草原上有很多地方叫‘章古台’。为区别各地的‘章古台’,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章古台称作白城的‘章古台’。”

“明年在这里安置个几十万难民,让他们开荒种地,开矿办厂。”

“完全可以。不过,章古台以北地区有很多盐碱地,还是少搞农业开发为好。”

朱慈烺一听就知道刘云龙在提醒他,别把科尔沁草原搞成科尔沁沙地,于是说道:“我回南京后,让大臣们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草原,这行了吧?”

“陛下圣明。”

向东南方向走了100多公里后,大家来到了沈阳。

辽东总督冯元飚、沈阳总兵兼沈阳知府张罗彦、沈阳卫指挥使路天晟在永昌门外恭候着。在永昌门恭候朱慈烺的还有金堉、金尚宪、崔鸣吉。

冯元飚是得知朱慈烺要到沈阳后,特意从旅顺赶到沈阳的。

路天晟原是常州卫千总,曾与铁血军千总王继超一起攻下了沈阳城。沈阳府成立沈阳卫后,路天晟就升任了指挥使。

金堉在参观了旅顺、牛庄、海州后,在辽阳一带参观,他听说大明国皇帝要到沈阳后,就立即赶到了沈阳。他来到沈阳后,见到了在沈阳的金尚宪、崔鸣吉,于是抱头痛哭,随后三个人跟着冯元飚来到西门迎接大明义兴帝朱慈烺。

朱慈烺见过金尚宪、崔鸣吉,经冯元飚介绍后,朱慈烺才认识金堉,知道他是朝0鲜国的兵曹参议,前一阵子率军进攻鸭绿江,被铁血军俘虏。

进城后,朱慈烺见到沈阳城完好无损,百姓安居乐业,高兴地对张罗彦说道:“你是好样的,在保定时就率领军民抵御贼寇,誓不降贼。到了辽东后,率部占领了海州、辽阳、沈阳,又配合陈子龙拿下了广宁、锦州。漠南还缺个总督,你就去归化城就任归化总督吧,统辖漠南军民。”

张罗彦一听,忙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可是我才疏学浅,恐怕难当重任。”

“谁说你才疏学浅?我说你行你就行。”

“遵命。”

朱慈烺又对路天晟说道:“去天津的很多千总大多升任总兵了,让你留在沈阳做指挥使有点亏待你了。这样吧,你跟着张总督去归化城,担任归化总兵。”

路天晟也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

朱慈烺又问冯元飚:“张罗彦、路天晟离开后,你看谁来接替他俩的位子?”

冯元飚想了一下,说道:“原保定府同知邵宗元可出任沈阳府知府。原苏州卫骑兵营千总杨大业可出任沈阳总兵,杨大业的副手柳占义可出任沈阳卫指挥使。”

“准了。”

“皇上,我一个人管的地方太大了,南起辽东半岛,北至黑龙江,东起鸭绿江,西至辽河,能不能给我配二个助手?”

“这样吧,设立沈阳抚衙、吉林抚衙,你有推荐人选吗?”

冯元飚一听,忙说道:“原陕西巡按金毓峒、原兵部职方司主事凌駉来辽东后,一直在我总督府做事,他俩可以出任巡抚。”

“那就让金毓峒担任沈阳巡抚,凌駉担任吉林巡抚。”

“谢陛下。”

“你也从旅顺搬到沈阳来吧。”

“遵命。”

朱慈烺这才对金堉、金尚宪、崔鸣吉说道:“你们也参观了不少地方,有啥感想?”

金堉说道:“我从旅顺、海州、辽阳,一路来到了沈阳,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天国。在圣上治下,天国必定能很快平定内乱,重振雄风。”

金尚宪、崔鸣吉也说道:“天国定将重现汉唐盛世。”

“你们也别胡乱捧我,没有百姓的支持,我也孤掌难鸣。”然后,朱慈烺说道:“你们回去后,问问绫阳君李倧,该不该断绝与建奴的关系?”

金尚宪看了一眼崔鸣吉,说道:“当初我就反对与皇太极讲和。我回去后,一定劝说殿下断绝与清廷的一切关系。”

崔鸣吉说道:“我当初主张与皇太极讲和也是迫于形势,现在有天国做后盾,我回去后也劝说殿下与清廷断交。”

金堉问道:“陛下,我们与清廷断交后,你们能解除对我们的封锁吗?”

“解不解除封锁,让绫阳君到南京来谈。”

“明白。”

朱慈烺在沈阳视察了2天后,与冯元飚告别,坐船顺着浑河来到辽河口的牛庄。林庆业率渤海水师在牛庄迎接朱慈烺。来到牛庄的还有朱焕炳、康建勇率领的铁血军“汉光武号”、“唐高祖号”铁甲舰。

“唐高祖号”铁甲舰的排水量为600吨,原舷号是“唐太宗号”,原舰长是王宗庆。大华公司下水了几艘1200吨级的铁甲舰后,“唐太宗号”就给了1200吨级的军舰,王宗庆继续担任“唐太宗号”舰长。这艘600吨级的军舰舷号就换成了“唐高祖号”,由王宗庆的副手康建勇担任舰长。

金堉、金尚宪、崔鸣吉与林庆业见面后,才知道林庆业真的没有死。

随后,朱慈烺、刘文炳坐上林庆业的舰船,金堉、金尚宪、崔鸣吉与刘云龙坐上了“汉光武号”。

舰队进入黄海后,林庆业率部南下。朱慈烺将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山换乘庙湾水师的舰船继续南下,然后再换乘太仓水师的舰船回南京。

“汉光武号”、“唐高祖号”继续向东,刘云龙将把金堉、金尚宪、崔鸣吉送回朝0鲜后,去日本京都访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