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德的森林 > 第22章 万事开头难

第22章 万事开头难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德的森林!

二十二

万事开头难

金大妈一共来了十二天,但是每天干活都在磨洋工,还经常迟到早退。

金大妈干活的时候还尽说荤话。插科打诨把恶毒当做有趣。

她问刘有禄离婚这么多年有没有想男人。

刘有禄气的要打她。

被其他人劝住了。

只要金大妈干这样活,刘有禄就去做另一样活,不跟她面对面。

鉴于金大妈的表现,秦建国以后都不打算再请她了。

因为金大妈迟到早退磨洋工,秦建国要扣金大妈两天,只给她算十天。

金大妈不干了。

她说:“凭啥你给刘有禄加一天,给我减两天。你这不是欺负人吗?仗着你们都是秦家的人吗?你要是给我少算一天,我就去把你家的菌料袋戳破。”

金大妈说起狠话来也是无所顾忌。

秦建国说:“就十天工钱,你爱要不要。你要是敢在我这里搞破坏,我让我弟弟秦家建设按破坏生产罪把你抓起来。”

金大妈欺软怕恶惯了。如果是刘有禄家,她倒是可以欺负一下。村长秦建设她是惹不起的。

虽然刚刚她色厉内荏的说了狠话,但是在秦建国面前,她还不敢造次。

金大妈拿了30元工钱灰溜溜的走了。

刘有禄看到金大妈针对自己,就主动给秦建国要求,按实际天数给她算,不用给她加那一天。

就这样,刘有禄给秦建国帮了几个季的木耳种植,已经熟练掌握了种植技术。现在她就是苦于没有本钱。

她在想自己怎么才能把木耳种植搞起来?

眼见村里其他家陆陆续续都在搞木耳种植了,包括张慧芳家。

刘有禄有点着急了。

这一天,她对刘江说,等他放学的时候能不能把他班主任张桂芳请到家里来。

看看张桂芳能不能想办法帮她贷到款。

放学后,张桂芳骑着自行车驮着刘江过来。

刘江坐在张老师后座上显得格外的拘谨。

回到家里,刘江就主动去写作业。

刘有禄招呼张老师坐下后,就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张老师,前年您鼓励我种植木耳,当时我没技术、没钱也没有胆。但是现在我们村都好几户都在种了。我也已经学到木耳种植技术了。就是没有本钱。”

“您之前说的可以给我做计划,向信用社贷款。现在可不可以再帮我筹划一下。”

张桂芳问:“你现在还差多少钱?”

“我也不知道需要多少钱。我家现在有三头大肥猪可以卖。今年种木耳的人家多了,养猪的人少了,今年的猪价格还可以。三头肥猪可以卖六、七百左右。这七百我再添点钱就可以做一个小一点的高温灶。”

“其他材料我估算了一下,再怎么省至少还需要一千元。现在种木耳的人家多了,原材料价格也涨了点。”

张桂芳听后沉默了。

她想了想说道:“其实我现在倒不建议你种木耳了。现在种的人家多了,以后木耳价格肯定会越来越便宜。你投入产出就不划算了。”

“你说不种木耳了?那您看我们这样的家庭能干嘛?田地不多,种的粮食不够吃。其他技术和门路又没有。”

“你跟王红梅不是朋友吗?你可以种他们家的橘子树啊。你也种果树,肯定可以的。”

刘有禄说:“这恐怕不行,我家只有三分自留地,一亩二分水田,五分山地。水田是标准农田,不能种果树。再说这地也太少了。”

“你承包别人的山地试试。”

“唉,张老师,种果树行不通的。我们这个山,为啥叫金山?就是因为这个山的后山产一种矿子石。太阳落坡的时候照在矿石上发出金色的光来,所以叫金山。我听说好像麻柳坡下面的筒子村已经有人在挖这种矿子石卖去烧石灰了。”

“前山这地块又很黏,是一种黏土,有人挖来烧青砖青瓦。”

“金山的土质不好,种点土豆什么的都很低产。所以我们这里的人都很穷。种果树是肯定不行的。”

“哦,是这样啊,我倒是不太了解。你也知道,我是毕业要跟秦大山一起才要求分到你们这里的。”

“如果你实在是想种木耳的话,我给你想办法贷款,最终信用社能给你批贷多少,要等款下来了才知道。”

“那就麻烦你了张老师。”

刘有禄要留张老师吃饭,张老师没有答应。她说她要去妹妹张慧芳家去吃。

其实她是找了一个借口走了。

因为崇德寺乡种植木耳的人家越来越多,乡里专门开辟了帮扶贷款通道。所以刘有禄这样的家庭,尽管没有抵押物,但是她和张老师一起,拿着张老师写好的木耳种植计划书,张老师再给她担保,信用社也放贷了。

最终,信用社给刘有禄批贷了一千元钱。她把养的猪,鸭子也都拉去卖了开始凑钱。

她又把一直放在衣柜抽屉里,回金山村来一直务农也无法带的手表,就是之前开培训班被查封时好不容易偷偷保留下来的孔雀牌手表,也拿出来卖了。

如果还差钱只有再想办法解决。

先让人把高温灶建起来。

湿温棚需要的竹子,她不用买就自己去楠竹林砍一点是一点。接种箱就去洋沙村买别人更新升级,淘汰下来不要的二手货,拉回来自己再整改一下。

菌种就去秦建国那里分一点,需要的生产材料也是在秦建国和张慧芳那里一家分一点。钱先欠着,等木耳种起来卖了木耳再给。

但是碳厂的煤炭不能赊账,都是现款才给煤。并且需要一箩筐一箩筐的自己去挑回来。

家里也没钱请人帮工,于是刘东和刘江也用将起来。他们两个帮着装料袋也是一把好手。

一家人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自己动手把木耳种植干了起来。

夜里高温灶蒸料袋的时候,刘东跟刘江他们第二天还要上学,他们就守前半夜,后半夜再把妈妈喊起来看灶。

接种是刘有禄一个人完成的,她接完一边,再去接另一边。

一个多月后,从恒温室里长满白色菌丝的菌料袋,终于挂在了湿温棚的竹架上。开始等待着珍贵的木耳长出来。

每天早晚,刘东和刘江都要轮流着去三沟河担水来浇泼菌料袋。

木耳一点点冒出来,一天天长大起来。一家人都累并快乐着,看着木耳长出来都很开心。

第一批木耳长出来,刘有禄等不到把它们晒干,就摘下来挑到街上去卖生木耳。

她挨家挨铺问有没有需要木耳菜的。街上的人家都做生意的,也有钱。平时吃惯了泡发干木耳,也愿意尝鲜。

她也送馆子里。

她要先卖点钱出来周转使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