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崇德的森林 > 第26章 买菌种

第26章 买菌种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崇德的森林!

二十六

买菌种

在事实面前,阿果不得不交代他们互相掩护,制造拥挤在菜市场偷别人钱的违法事实。

失主说一共丢了120块钱,还有100块钱呢?

阿果竹筒倒豆子般统统都交代了。“给了饭店老板20。我们每次得手给他20,在他那里聚集。出工之前聚会商议怎么搞,在哪里搞钱。收工之后就在他那里分钱。”

“还有三十给了阿布,他负责组织人,出事后捞人或者善后。”

“给饭店老板的是每次固定20块,给阿布的是每次得手不管多少钱,除开饭店老板的20,剩下的30%给他。再剩下的钱其他人平分。其他人偷来的钱也是按照这样分配的。”

“谁是阿布?他在没在抓回来的人里面?”

“他不在。”

邓国庆又叫人去把饭店老板给抓回来。

来到饭店抓他的时候,店老板还以为没他什么事,还在店里做着生意。

公安抓他的时候他还问:“抓我干啥?我犯啥事了?”

“你干了啥事自己不知道?还在这跟我装无辜。”

“带走。”

审讯的时候,邓国庆问店老板:“阿布呢?”

“他今天没来。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

其实在邓国庆他们第一次来店里带走那五个人的时候,阿布就在店外面远远的看见了。

所以他早就溜了。

接着,邓国庆就安排阿果他们和店老板退脏。他对他们说,要想从轻处罚,就必须要把脏款退出来。邓国庆知道这些钱对刘有禄很重要,所以他没有按照程序来。

店老板只肯退20。邓国庆说:“就数你的问题最大,你那个店就是贼窝,你是容留犯罪算是罪魁祸首。”说的老板都怕了。就多拿了些钱出来。

几个人凑齐了钱,交给邓国庆。

邓国庆马上把钱还给刘有禄。

刘有禄万分感谢邓所长。她要把之前邓国庆给她的车票钱还给邓国庆。她说:“既然我的钱已经追回来了,我就不能占国家的便宜。”

邓国庆说:“小刘,你就放心收下吧。这钱其实是我给你拿的。要申请救助哪有那么快,得走程序。”

刘有禄太感激了,坚持不收。两个人就来回推让。

茉莉接过钱塞在刘有禄手里说:“刘妹妹,你就拿着。这点车钱也不多,就当是我买车票去看孩子们。你就代我问候小东和小江。我们在锦城也没有亲人,他们也当得是我的侄子。”

刘有禄推辞不了,就收下了。她给茉莉留下联系地址,希望以后能写信联系。

然后她就去省农科院买菌种去了。她要赶紧过去,耽搁这么久,生怕农科院下班了。

看着茉莉送走刘有禄,邓国庆回头办好手续。他把抓回来的几个人送去拘留。这几人退脏态度好,就只拘留三天。店老板拘留五天,并勒令他关门整顿。

在送去拘留所之前邓国庆给他们说:“记住,以后别在我的辖区犯案,不然照抓不误。再犯的话就是累犯,就不是关几天那么简单了。”

刘有禄匆匆忙忙坐上39路公交车,赶到农科院的时候。农科院都快下班了。

守门的大爷不让刘有禄进去,让她明天再来。

刘有禄说:“叔,你就让我进去吧,我是买菌种的,买了就走。我从天蓬县大老远来的。”

“不行,里面快下班了。”

“不是还有半个小时吗?叔你就让我进去吧。我买了菌种晚上还要赶回去呢,我两个孩子还在家里等我呢,我不能明天再来。”

“这么晚班车都收了,你怎么回去?小同志,撒谎是不对的。”

“我没有撒谎。”

这个时候,刘有禄只好撒一个谎来掩饰自己,她说:“我们村的拖拉机就在营门口农机配件厂等我。我等下坐拖拉机回去。”

“你们什么村?”

“天蓬县崇德寺乡洋沙村。”刘有禄只好搬出洋沙村的招牌来。

“洋沙村?”看门大爷似乎听过这个村。确实,这个村买菌种的多。

“那你登个记进去吧。”

刘有禄登好记,不过她写的是崇德寺乡刘有禄,没有写洋沙村。

农科院刘有禄是第一次来,她找不到在哪里可以买菌种。她不敢问门卫,登好记后,她只好硬着头皮往里走。

这时陆陆续续有人推着自行车出来了。刘有禄知道是人们下班了,她很着急。害怕人都下班了今天就买不着菌种要耽搁到明天。

她迎头走上去,问其中一个推着自行车戴着眼镜的的年轻人说:“请问我想买菌种,在哪个部门?怎么走?”

“买菌种要到菌类研究所,你往那边去。”年青人给她指了方向。

“谢谢,谢谢!”刘有禄嘴里说着谢谢然后加快脚步跑了过去。

来到一个房子前面,门前挂着菌类研究所的牌子。

就是这里了。

里面的门大部分都关了,只有一扇门还开着。刘有禄就走过去问道:“里面有人吗?我要买菌种。”

这时,里面传来一个声音:“怎么又有人来买菌种,都要下班了。”

又有另一个声音说道:“同志,马上就好,耽误不了您多少时间。”

“还不是你一直在挑来挑去,拖拉时间耽误了我下班。我要不看你经常来买菌种,我就让你明天再来了。你看,又来人了。这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下班了。”里面那位工作人员看到刘有禄说道。

“对不起啊同志,我很快的。我就买两种菌种,一种黑木耳,一种白口蘑。”刘有禄快步走进去说道。

“小刘!”另外一个人跟刘有禄喊道:“怎么是你?”

“杨大哥。”

原来这个人是买过她竹子的杨大哥。洋沙村黄淑芬的老公,人称杨百万的杨万才。

刘有禄回答道:“我来买菌种。你也是吗?”

“你们两别聊天了,赶紧买了我要下班。”

“只有试管,没有玻璃瓶,试管要几只?”菌类研究所的同志打断他们的寒暄说道。

“口蘑试管多少钱一只?黑木耳又多少钱一只呢?”

“白口蘑十五,黑木耳十二。”

刘有禄盘算着兜里的钱,120用来买菌种,邓国庆给的车钱用来做路费。

“同志,我就带了120,可不可以卖给我5支口蘑试管,4支黑木耳试管?”

“不行!”那位同志口算了一下说道:“你这还差3块钱呢。只能给你3支黑木耳试管。剩9块钱的话能买一支黄木耳或者平菇试管。”

杨万才说:“要不我借你三块钱?”

“不用了,谢谢杨大哥。”刘有禄又对那位同志说:“那就给我拿一支平菇试管吧。”

5只口蘑,3只黑木耳,1只平菇试管。刘有禄用棉布仔细地包含试管。

那位同志叮嘱他们要低温保存。接种的时候才能扒开试管的棉花塞,要防止感染。

他们说:“知道的。”

这个天气还很冷,刚好可以长途拿回去不怕菌丝变质。

杨万才早就包好了菌种,他等到刘有禄一起出来。

刘有禄一看杨万才买的菌种比较多,一大包。也不知道他买了哪些种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