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 楔子 困雁门君臣丧胆 劫虏营龙虎同心

楔子 困雁门君臣丧胆 劫虏营龙虎同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贞观魂之一统山河!

楔子困雁门君臣丧胆劫虏营龙虎同心

隋大业十一年九月,边关重镇雁门城黑云压城,杀气冲天。数十万突厥武士在他们的杰出领袖始毕可汗的指挥下,正向雁门城发起一轮接一轮的猛烈攻势。只见阵阵箭矢抛石铺天盖地射向城头,压得守军几乎无法抬头。随着始毕一声令下,全副武装的突厥武士挥动着大刀长矟,口中发出狼嚎般瘆人的呐喊冲向城头。他们冲到城下,有的借助云梯直接攻向城头,有的干脆顺着城墙徒手攀附而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群蚂蚁密密麻麻地附在城墙上快速的蠕动。不用说他们是剽悍无敌的突厥武士,仅仅是这阵势,就足以让人魂飞胆裂了。

然而,城上的守军却并未被敌人所吓倒,或许是为了保卫皇上,或许是因为他们更清楚只有击退进攻者自己才能活命,他们似乎忘记生死,用一阵阵箭矢,用滚木礌石,用刀枪棍棒,用拳脚,甚至用牙齿阻击着汹涌而上的进攻者。敌人一片片的横尸城下,他们自己也不断倒在城头或栽落城下。到处都是尸体,有隋军的,也有突厥的。人类最珍贵的生命在这里似乎分文不值却又重于泰山。在守军的英勇抵抗下,突厥人的攻势又一次被击退了。

大约在一个月前,隋朝那位野心勃勃、多才多艺的风流天子杨广在巡视北方边境时,忽然接到已下嫁突厥为可敦的义成公主的密信,说突厥始毕可汗要偷袭御驾。杨广闻讯大惊,急率扈从逃往雁门郡。次日,始毕可汗便亲率二十万大军杀入隋境,以横扫千军之势席卷整个雁门郡。铁骑踏过,雁门郡四十一城中仅有雁门城与崞县还在隋朝掌握,其他三十九城都陷落于突厥人之手了。八月十二日,杨广率队刚刚进入雁门城,始毕可汗便率领突厥铁骑尾随追至。而此时雁门城内的军队仅有不足二万人,可谓众寡悬殊。更要命的是雁门城内粮草本就匮乏,杨广的到来,又使得城内陡然增加了万余人。因此,城内并没有足够的粮草供应军中将士。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平时整日围着杨广拍马屁的“贤臣谋士”们却一个个吓得只是两腿打颤,哪还有什么主意了。当然,也有几个“出类拔萃”的壮着胆子献上“奇谋”,有的建议将城中财帛尽数交给始毕可汗,与之谈判约和;有的建议率军突围逃离雁门城。最后,还是内史侍郎、国舅萧瑀献计道:“始毕狼子野心,岂肯与我约和?陛下万金之躯,更不可冒险出城以求侥幸。依臣之见,莫若坚守城池,悬重赏以挫突厥之锐,并征四方之兵马速来勤王。突厥风俗,可敦颇预国事,今义成公主在突厥为可敦,何不遣使告之,使其设法招始毕归国?纵使事不能成,亦无所损。”

到了这时,一向喜欢统率大军四处耀武扬威的杨广已失去了往日的专横跋扈,变成了从谏如流的“明君”。他立即接受了萧瑀的建议,亲自到军中鼓舞将士斗志,当众承诺自己脱离险境后,凡守城立功者无官直接授六品官,赐绢帛百匹,原本有官位者依次加赠。与此同时,降诏令各地兵马到雁门郡勤王,并派人到突厥国内联络可敦义成公主。然而,派往突厥的使者至今未返,而勤王兵马虽已陆续赶到雁门城附近,却因惧怕突厥而不敢直接来到城下勤王,他们大多停留在忻州境内的忻口寨等待他路援军。但此时的突厥大军却不断发动着一次比一次更猛烈的进攻,雁门城内却已是粮草乏绝,危在旦夕了。

此时,杨广正龟缩在雁门城官衙瑟瑟发抖,往日的万丈雄心早已化作懦夫鼠胆,外面那壮烈的战争场面,丝毫也无法引起他昔日讨伐四方时的诗意。虽然他曾多次统率数十万大军驰骋沙场,虽然曾有无数将士就在他面前倒下,但他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战争会死人,更没有想过战争会威胁到他本人的生命。可现在,他终于意识到了战争的可怕,也意识到以前他所以喜欢战争,只是因为在战争中失去健康、亲人乃至生命的不是他本人。几天来,他一直在担惊受怕中暗自饮泣,那哭肿的双眼虽然紧闭着,但泪水却依旧夺眶而落。此时此刻,只有一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反复萦绕:“我为什么要来巡视北边!为什么!”他悔恨,他遗憾,但他悔恨和遗憾的仅仅是一时冲动导致了自己身临险境,却从未意识到自己还有什么其他过错和缺点。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只不过是智者之千虑一失。而这也就意味着,他个人的厄运不会结束,因而大隋王朝和天下百姓的噩梦也只是刚刚开始。

天近傍晚,突厥人终于在连续五轮猛烈进攻失败后,撤军回寨了。此时的雁门城,残阳如血,阵阵微风吹来,裹挟着缕缕刺鼻的血腥。看着满地的尸体,城内将士又一次感受到了鏖战后的战栗。“援军何时才能到来?”他们暗自发问,心中塞满了绝望。

深夜,月亮怯生生地躲在云层的背后,不再发出她那原本就不太明亮的光芒,雁门城内外被无边黑暗所笼罩,绵延百里的突厥大寨一片寂静。偶尔会有一阵巡逻游哨杂沓的马蹄声响起,但很快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了。此时此刻,没有人注意到一支约有百人的铁骑疾行在夜幕之下。他们人人身穿皂衣,臂缠白布,胯下战马尽皆衔枚裹足,犹如一柄利剑,直插向突厥大营。来到大营前,他们迅速砍倒寨栅,随即便犹如一阵疾风,横扫而入。宁静的突厥大营顿时炸开了锅,刺耳的报警号角声,突厥武士的喧闹声,马蹄杂沓声,被砍杀的突厥武士的哀嚎声连成一片。还在梦中的突厥武士一个个揉着惺忪的睡眼,提着兵刃奔出营帐,乱纷纷加入战斗。满寨都是奔跑的身影,整个突厥大营顿时变成了混乱的地狱。

袭营隋军飞一般地深入寨内,在他们的身后,留下的是横七竖八的遍地尸体和伤兵。在这支铁骑之中,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身高八尺五六,宽肩膀,细腰身,一张国字脸因风吹日晒而略显微黑,两道剑眉含威,一双星目溢慧,虽然乳气尚未褪尽,却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冲天英气,让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头戴黄金盔,身着黄金甲,胯下一匹纯白战马,背后插着两把宝刀,了事环上挂着一杆铁枪,足有六七十斤重。手中挽着宝雕弓,不断从箭壶中抽出大羽箭,那箭大小轻重足足超过寻常箭矢一倍,从他手中频频射出,转眼间早有十几名突厥武士应弦身亡。待杀到近处时,他又插弓摘枪,把一杆枪舞得漫天寒彻。枪到之处,血光飞溅,惨叫之声不绝,面前的突厥军马就如同劲风伏草,一片片倒地身亡。直杀得突厥武士口中叫着“大隋娃娃厉害!”四散奔逃。

此人正是当朝贵胄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原来这李渊一族,乃是北方大贵族,世代官爵显赫,尤其是李渊祖父李虎更可谓南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早在西魏时,便以佐命之功与后来的北周创建者宇文泰等并称“八柱国”。周朝建国后追封唐国公,隋文帝篡周称帝后,李氏封号不改,继续为本朝显族。如今李渊官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驻守河东。突厥兵围雁门后,各地纷纷派兵勤王,李渊正在河东剿讨贼寇,不得脱身,故此特派世民率军随大将云定兴前来勤王。但当他临近雁门时,却发现诸路勤王兵马并不敢杀到雁门城下救驾,而是在离雁门不远的忻口寨驻扎下来。大帅卫文昇几番聚众商议退敌之计,众将皆畏缩不敢向前。世民便出列献计:将寨中军马夜出昼返,使突厥以为隋军勤王之师日至,因而心生畏惧,自行退去。但七八天过去了,却仍不见突厥撤军,世民又自请率铁骑百人,夜袭敌营,以便进一步震慑敌军。卫文昇等别无良计,只好令世民前来劫寨。

此时,在世民身后还紧随着三员猛将,一人手舞一杆宣花巨斧,一人手中一杆大刀重三十余斤,一人手使双刀、背插弓箭。这三人各摆兵刃,奋勇冲杀,所向披靡。原来这使斧的唤作马三宝,使大刀的唤作杨六才,使双刀的唤作钱九陇。这三人原本都是唐国公府中的家奴,跟随李渊多年,忠心耿耿,武艺高强,被李渊视为心腹。自李渊成为封强大吏后,便将他们提拔为军中将领。此番世民从军勤王,李渊担心他初上战场,又生性不知道个怕字,深恐他一时逞强,有个闪失,故特让此三人随行。却不知世民初到战场,就如猛虎上山,蛟龙入海,立时大显神威,哪里还用得着三人保护!三人只好努力紧随其后,以防万一。一行人奋勇冲杀,直把个突厥大营搅得翻江倒海一般。

然而,突厥人毕竟以骁勇强悍着称,他们很快便从最初的惊慌中镇定下来,纷纷冲出营帐加入战斗。但世民哪肯将这些蝼蚁般角色放在眼里,只管向人多处直杀过去,麾下百名铁骑在他的率领之下,就如同虎入羊群在敌军中横冲直撞,乱杀乱砍,所到之处,莫不人仰马翻。转眼之间,已连闯数座敌营。正杀得性起之际,忽见前方有一支队伍呐喊着杀了过来。为首的四员大将,乃是阿史那四兄弟:阿史那古、阿史那力、阿史那裴、阿史那罗。此四人都是突厥勇将,曾随突厥启民可汗东西征杀,多立战功。此时见有隋军劫寨,未及披挂,便携带兵器聚集数十将士前来迎战。当他们发现劫寨隋军也不过百十来人时,登时胆气益壮,便上前拦住世民。大哥阿史那古首先纵马上前,高声叫道:“甚人不知死活,敢来劫我突厥大营?”世民也不答话,拍马向前,抖枪便刺。阿史那古摆矟招架,两般兵器刚一相交,阿史那古顿觉两臂发麻。后面的三兄弟见世民来势凶猛,一拥而上,围斗世民。世民身后杨六才、钱九陇见状,哪里肯让世民独斗四兄弟,当即也飞马上前,与四兄弟杀作一团。战至四五个回合,世民突然抬枪奋力一拨,那阿史那古手中矟登时脱手飞出,随手又是一枪,刺中阿史那古咽喉,挑落马下。顺势又将长枪横扫,直取阿史那力。阿史那力一时不及躲闪,头颅早被扫去半边。阿史那裴一见大哥二哥阵亡,不禁内心慌乱,刀法大乱,被杨六才一刀砍于马下。阿史那罗自知大势已去,转身就逃,被钱九陇取下弓箭,一箭射中后心,仰身栽落马下。突厥武士见四员主将身亡,立即一哄散去。

世民杀散敌军,回身却不见了马三宝。世民知他天性粗豪,一旦来到战场,便一心要杀敌争功,哪还记得要保护主子,必是早已当先深入敌营去了。他举目四望,但见前方的邻寨正杀气四起,料定马三宝必在那里,于是手中大枪一挥,将士们便冲杀了过去。

刚来到这座营寨,世民便发现此寨与之前的敌寨不同,不仅规模宏大,而且队伍整齐,衣甲鲜明,并不甚混乱。原来突厥人扎寨,一向是将可汗所在的牙帐置于大寨中央,四周设四座核心营寨,各核心营寨四周又设四座大营,大寨周围又有无数小营。寨中有寨,寨寨相连。马三宝此时杀入的营寨乃是一座大营,故此与之前的营寨气象不同。

此时,世民担心马三宝有失,也无心留意寨内形势,只顾向喊杀处杀去。到了近前,却见马三宝正被一员敌酋死死缠住。只见这员敌酋身材粗壮,相貌凶恶,手中一杆厚背大刀,足有五六十斤重,被他舞得劲风乱刮,直杀得马三宝左支右绌,狼狈不堪。世民急纵马上前,来救三宝。马三宝正处于命悬一线之际,忽见世民一马杀到,就如同凭空捡了条命一般,大喜过望,便高声大呼:“二郎救我!”一时分心,被敌将一刀砍落头盔。这敌将一招得手,立即又举起大刀再次砍向马三宝。李世民眼见马三宝危险,又来不及上前营救,情急之中,起手将手中枪猛地掷向敌将。敌将一时躲闪不及,被那枪从后背直透前胸,登时翻身落马。那突厥众武士一见世民杀了敌将,竟然不敢再战,一哄而散。原来这员敌将正是本寨主将迭力失,乃突厥名将,在突厥的着名的八大杀神中排名第七,曾久随始毕可汗父亲启民可汗及始毕两父子定内乱、平西域,东征西讨,屡立战功,威名素着。故此突厥将士一见世民杀了迭力失,无不登时丧胆,哪还敢来战世民。

马三宝死里逃生,不由得胆落心惊。急忙催马来到世民面前道:“番狗果然厉害,我等不如尽早回归本寨。”

世民看了看遍地的尸体和四处逃窜的突厥武士,不觉微微点头。正要下令撤走,不料恰在此时,却见雁门城西门方向的敌寨内又响起了喊杀之声。世民道:“必是卫大帅乘我等劫营,又派人杀入城内护驾了。我等休要突围,且在此冲杀一阵,也好助其入城。”

说罢,也不去寻取自己那杆长枪,只抽出背后双刀,继续率军在敌营中横冲直撞,直杀得突厥武士抱头鼠窜。

突厥中军牙寨之中,人喊马嘶,一片混乱。一队队突厥武士纷纷涌向牙帐来保卫他们的大可汗。只见一位大汉披挂整齐,稳步走出大帐。他大约四十一二的年岁,身高八尺,体形粗壮,一张方脸,面色黧黑,浓眉鹰目,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是突厥大可汗始毕。始毕本名咄吉,始毕只是他作为可汗的尊号。可以说,始毕是突厥历史上一位极为杰出的领袖。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深谋远虑,志向高远。早在其父启民可汗在世时,他便辅佐父亲东征西杀,平内乱,服西域,屡立战功。启民所以能中兴突厥,虽然离不开隋朝的支持,但始毕的辅助,无疑同样具有决定性作用。自从继承了汗位以来,他更是励精图治,为汗国拓土开疆,使得汗国国势蒸蒸日上,这也就使得他在突厥诸部落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步出营帐后,始毕冷静四处观望,想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恰在此时,却见远处有一支人马赶来。为首一人约有四十岁上下,身高不足七尺,体态瘦弱,眉目倒也清秀,只是面色黑黄,有似病夫,目光阴鸷,给人以神秘莫测之感。此人正是突厥第一智囊、始毕的心腹谋臣大军师史蜀胡悉。虽然此人看似弱不禁风,其实不仅深谙韬略,而且武艺高强,在突厥八大杀神之中名列第二。此次始毕所以起兵反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杨广君臣因知史蜀胡悉足智多谋、将来恐为心腹之患而设计要除掉史蜀胡悉。当时隋朝正要与突厥互市,故此特地要求史蜀胡悉到隋境洽谈相关事宜。史蜀胡悉料知其中必定有诈,便找了一位与自己相貌相似者前往隋朝。结果,隋朝果然杀了这位替身,还声称他要背叛始毕。始毕因而一怒之下发兵袭击杨广,兵围雁门。由此足见此人在始毕心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

始毕见到史蜀胡悉,便果断开口道:“必是汉奴前来劫营,你可传令各寨,各自严守寨栅,不得妄动。待众寨既定,然后方可整军破敌。”

这时,又见一位酋长匆匆赶来,对始毕道:“近来忻口隋营日日有大军赶到,莫非乘夜来与我决战?”

史蜀胡悉冷冷一笑道:“我观望形势,唯东南处喊杀之声最盛,余者虽有喧闹,却未见杀气,必是闻知有人劫寨,惊慌自乱。我料来劫寨之隋军,必不甚多。可往各寨传大可汗之令:各守本寨,不得妄动,只令大叶护赶往东南各寨,斩杀劫寨汉奴。”

始毕立即道:“就依大军师之言而行。”

那酋长得令,慌忙率人到各寨传令去了。不料恰在此时,却见西北方向又响起一片喊杀之声。始毕忙又传令各寨莫要惊慌,然后登高观望,发现只有西北与东南两个方向有隋军杀入。便回头对史蜀胡悉道:“汉奴似以声东击西之计,派人杀入城内护驾。岂不知其城内人马越多,粮草耗竭越快。你可随我前去雁门城西门,任其军马入城,只需截断其粮草。”

他料定运粮车马沉重,必不会迅速进城,故此并不急于去阻击劫寨隋军,而是从容聚齐人马,方才赶往雁门城下。可当他们到达城下时,却发现隋军已经进入城内了。始毕大惊:“隋军何得这般神速。”

有人答道:“闯营汉奴皆是骑兵,约有二千人左右,各载粮袋入城。唯有二十来骑向东南方向杀去。”

始毕与史蜀胡悉闻言,顿时大惊失色。连忙一同沿着隋军来路察看,只见沿途稀稀拉拉撒了一地粮米,还有十来个米袋丢在地上。始毕忍不住长叹一声:“汉奴已运粮入城了。”

史蜀胡悉道:“汉奴行动如此神速,恐所带粮米必不甚多。”

一旁小酋道:“大军师神算,汉奴所携粮米都不足半袋。”

史蜀胡悉点头道:“这便对了。只是这二千战马入城,城中便可杀马食肉,足使汉奴坚守半月了。”

始毕闻言,不禁咬牙切齿道:“我不能擒杨广以雪心头之恨了。”

却说世民率军在敌营中纵横冲杀一阵,眼看西面杀声渐弱,料知护驾军马已经入城,方才传令:“撤军回寨。”

正要突围而出,忽听得前面敌军中响起阵阵欢呼之声:“大叶护来了。”

“大叶护来了。”

紧接着便见敌军停止了奔逃,向两边分开。在人群中涌出十几位彪形武士簇拥着一位突厥酋长直奔军前。只见这酋长三十五六的年纪,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浓眉大眼,相貌堂堂,衣着不似突厥,反倒穿一身中原盔甲。那身宝甲上自颈项,下至脚面,将全身护裹。手提一柄开山巨斧,斧柄粗若酒盅,斧头巨大如斗,足有百斤之重。胯下一匹日行千里的汗血追风宝马,浑身上下犹如火炭般赤红,无一根杂毛,神骏无双,更使其主人显得威风凛凛,气势夺人。此人正是突厥第一勇士、八大杀神之首阿史德贺鲁。阿史德贺鲁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会用兵。从十五六岁开始,他便随启民、始毕两代可汗征战四方,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威震漠北。虽然他早已官任突厥二十八等级官员中最高一等的叶护之职,但将士们却仍觉得不足以显示其崇高威望,因而都称他为大叶护。他胯下那匹宝马也是产自西域的神骏,名唤火麒麟。

原来贺鲁得知有人来劫寨,立即披挂出帐,聚齐亲兵卫队。恰在此时,有人传始毕命令,要他去迎战劫营隋军。他便率军赶来,恰与世民一行迎面相遇。贺鲁见世民浑身如血染一般,声音中却透着稚气,不由得心生三分爱惜之意。上前问道:“何处娃娃,斗胆包天,敢闯我汗国大营?”

世民也不答话,催马便欲向前迎战。却见杨六才抢先上前,舞刀直取贺鲁,却早被贺鲁一斧直砍下来。杨六才横刀奋力向上拦挡,只听得“咔嚓”一声,手中刀杆已断成两截。那巨斧却余势不减,直劈下来,杨六才登时身作两段。可怜他一世豪杰,竟死得如此悲惨。

世民一见杨六才被斩,不由得怒火上撞,血红着两眼直取贺鲁。贺鲁也不招架,反手起一斧抢先劈向世民。世民只得举双刀架住,顿觉两臂酸麻,方知贺鲁厉害,忙以攻为守,双刀疾风骤雨般接连砍向贺鲁。双方一场恶战,但见刀光漫天,斧影乱闪,只把两边将士看得目瞪口呆。初时是不敢向前助战,到了后来竟忘了厮杀,只顾一旁观战。钱九陇忍不住对马三宝道:“不想二郎如此勇猛。”

二人大战五六十合,未分胜负。贺鲁心中不免暗暗称奇。要知道,贺鲁纵横沙场二十年,所遇敌将无数,能与他斗上十合者寥寥无几。而眼前这位娃娃,竟在自己手下斗了许久仍不分胜败,这让他感到有失颜面。恼怒之余,不觉手上加力,使出浑身解数,将那杆大斧愈发雨点般砍下。世民虽是骁勇,毕竟头一次身临战场,又眼见敌军越围越多,不由得心中暗自发慌。故此又战了三十余回合,便刀法渐渐散乱,被贺鲁抓住破绽,一斧砍来,世民慌乱中举双刀相迎,刀斧相交,世民只觉得两臂一麻,左手把握不住,单刀突然脱手飞出。久经沙场的阿史那贺鲁那肯错失良机,反手一斧再次劈向世民。马三宝、钱九陇见了,登时心头一凉,将两眼一闭:“二郎休矣!”

眼见巨斧劈落,世民性命不保,却忽听一道劲风响处,早有一箭飞至,正中斧面。贺鲁只觉得两臂一荡,手中开山巨斧瞬间偏离方向,一斧砍空。阿史那贺鲁登时心头一凛,急忙兜转马头转回身来。他身边十几位武士立即扑向世民,护住贺鲁。只见一员隋将如飞而至。阿史那贺鲁定睛观瞧,但见来者约有四十四五的年纪,身高九尺有余,体形矫健,紫巍巍一张长方脸膛略显清癯,宽阔的额头下两道浓眉几乎及鬓,浓眉下一双慧眼深邃似海,鼻隆口正,颔下一部长须飘然。头戴赤金盔,身着黄铜甲,内衬红色战袍,手中一杆精钢打造的大枪,身后横七竖八地倒着百十名突厥武士。阿史那贺鲁身经百战,可谓虎胆包天,可一见此人,却只觉得一片杀气透骨夺魄山一般压将过来,竟然心头一颤。却听得来将口中高喊:“休伤小将军,三原李靖在此!”

列为读者,你道李靖究竟是何人,竟在此时突然杀到?原来李靖也是将门之后,其父虽官位不显,但李靖本人却在朝野之间颇有声望。相传李靖年轻时,一度常出入宰相杨素府中,而每次二人见面后,杨素都忍不住拍着自己的座位感叹:“这里早晚是你的位子!”李靖的舅舅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次与这位外甥交谈,都会大发感慨:“我阅人无数,只有此子堪与讨论兵法!”因此李靖虽然官位不显,却朝野知名。如今任职马邑丞,随马邑太守王仁恭前来勤王,昨日傍晚方才到达忻口唐寨。李靖得知了世民要去劫突厥大营的消息,立即与王仁恭前去求见卫文昇道:“始毕胆敢久围雁门不去,只因城内粮草乏绝,旦夕可下也。今李公子既去劫虏营,大帅何不乘虏军混乱之际,运粮入城。虏知城内粮足,必不战而去,则雁门之围自解。”

卫文昇不以为然:“今虏军将雁门围得铁桶一般,如何能运粮入城?”

李靖道:“此乃兵机,不可先言。大帅若肯与李靖马军二千,李靖自会运粮入城。”

卫文昇沉吟良久,自思别无良计,又素知李靖之名,便拨给了他二千骑兵。李靖点齐二千骑兵,令他们各携带粮袋一条,却只令十人将粮袋装成半满,其余的都塞入干草,也只是半满,都驮在战马上。王仁恭虽不知他何意,但因素来敬服李靖,故此也未多问。当夜李靖待世民出发后,也率军伏于城旁,眼见李世民搅乱突厥大寨,便乘势率军直闯入去。他一杆大枪,鬼神莫测,谁能拦住,二千轻骑骑怒马轻行,随后跟进。一路上,李靖故意令人划破米袋,淌出一地米粮,并将所携带的米袋丢在伤马身旁。转眼杀到雁门城下,城内见是隋军,立即放入城内。李靖本人却并未入城,他遥望东南方向,只见那里犹自杀气甚盛。便料定李世民尚未撤走,恐他有失,便仅率十八名贴身卫士杀过来援助。恰遇贺鲁要伤世民性命,李靖身不及至,急忙摘弓发箭救了世民,随即又飞马赶上前来。

此时,贺鲁一见李靖,知道是遇到了劲敌,便欲先下手为强,纵马上前挥斧砍向李靖。却不料李靖一杆大枪后发先至,早刺到面前,只得摆斧招架。两般兵器相交,贺鲁只觉得两臂一颤,不由得心头暗惊。这边李靖也顿感贺鲁斧势沉重,不敢轻忽。二人战不三合,李靖便料知难以速胜贺鲁,而此时自己与世民身陷重围,敌军越聚越多,久战下去,必难脱身。想到此处,他毅然暗运内功,将浑身之力瞬间逼至枪头,向着正砍过来的大斧看似仅轻轻一拨,贺鲁手中巨斧竟倏忽飞脱左手,斧头触地。李靖顺势将手一抖,那精钢打造的大枪竟被他抖出万朵枪花,直射向贺鲁。原来这一招正是李靖生平绝技“幻影追魂枪”。贺鲁但见漫天枪头扑面而来,回斧招架已是不及,意欲躲避,又不知这枪究竟刺向何处。情急之中,一个滚鞍翻身,跌落马下。只落得个盔歪甲斜,好不狼狈。然而,此举虽让贺鲁大失颜面,却是破解“幻影追魂枪”的唯一招数。

书到此处,需做一交代:李靖本是隋唐之际绝顶高手,“幻影追魂枪”又是其生平绝技,但阿史那贺鲁却以人人都能做到的一个滚鞍落马即逃得了性命,这“幻影追魂枪”还如何称得上天下绝技?其实其中有三条原因:第一,阿史那贺鲁本人即是绝顶高手,他的一躲之疾,常人如何能及?第二,突厥是马上民族,其人从小便与马打交道,马已成为其身体的一部分,因此,突厥人可以说各个都是马术高手。而阿史德贺鲁更是早已做到了人马合一,他骑马征杀时从不用马镫,这也使他在滚鞍落马时更加便捷。第三,就是贺鲁所穿铠甲乃是稀世宝甲,此甲坚韧无比,一般的箭矢都无法穿透,而李靖这一枪虽有万钧之力,但宝甲还是对其起到了阻滞作用。这才使得阿史德贺鲁成了“幻影追魂枪”下活命的第一人。然而纵是如此,李靖这一枪还是透甲划破了贺鲁的脖颈,渗出殷殷鲜血。

不过,贺鲁虽躲过了一枪,但危机尚未结束,“幻影追魂枪”还有后续一招。几乎就在贺鲁倒身落地的同时,李靖已经催马前冲,挺枪刺向贺鲁。眼见得贺鲁性命难逃,不料就在此时,却出现了一幅出人意料的画面。贺鲁的坐骑火麒麟竟然突然人立而起,跃身挡在了李靖与贺鲁之间——这头“牲畜”竟然要舍身救主。

李靖见此情景,不仅心头蓦然一热,急忙撤手收枪,使枪尖将及马腹之际,陡然而停。借此机会,阿史那贺鲁一个滚身脱离了险境,十几位贴身卫士呼啦一下上前将他拦在了身后。李靖眼见得良机已经错过,更不迟疑,兜马回身便杀向敌军。只见他一杆大枪舞得漫天寒影,转眼间便有几十名突厥将士跌落马下。这些突厥将士眼见李靖险些杀死了他们心中的战神阿史那贺鲁,早已是魂飞魄散,此时又见他如此凶猛,哪还敢上前送死?那李靖在敌军之中,犹如蛟龙破浪,所向披靡,突厥将士纷纷向两边溃散下去。李世民见了,急忙挥军随后杀到李靖身边,与他并马突围。

此时,火麒麟正伸长脖颈望着李靖的背影,好一阵才似乎很艰难地调头缓缓迈向阿史那贺鲁。一步……两步……当其迈出第三步后,又停住了脚步,眼睛望着贺鲁,蓦然留下了两行清泪。少顷,它又回头朝李靖的方向望了望,再回头投给贺鲁一个无比依恋的眼神,突然调转身形,向李靖的方向狂奔而去。转眼来到李靖的身边,与他并排冲向敌军。作为战神阿史那贺鲁的坐骑,火麒麟无疑具有军中明星的地位,突厥将士有谁不认识它?又有哪个人敢伤害它?因而火麒麟竟成了李靖等人的贴身护卫,使他们转瞬间便突围而去。

眼看着火麒麟背叛了自己,成了李靖和李世民的“帮凶”,阿史那贺鲁不由得心火上撞,脱口喊出:“好你个畜生,竟敢背主,给我……”他本想下令杀掉火麒麟,可话到嘴边却停了下来。随即又几次呶了呶嘴,但却终于没有发出杀掉火麒麟的命令。最后竟眼看着它与隋军一路突围离去,才咬牙切齿地返身到牙帐交令去了。

且说李世民一行离开突厥大寨二十余里后,见追兵渐远,方才放马缓行。回身看时,百名铁骑除了杨六才外都还在。世民便令众人先行,自己却下马对李靖拜道:“世民谢恩公救命之恩……”

李靖连忙下马俯身托住世民:“公子切莫如此,你我同阵杀敌,理当相互救助,何须多礼!”

李世民抬眼再看李靖时,但觉他一身杀气早已褪尽,神色坚毅果决,举止沉稳平和,给人以慈祥却不失威严之感。世民一向心高气傲,不肯服人,此刻望着李靖,心中却有一种依赖之情油然而生。而李靖漂泊半生,阅人无数,其中如杨素、韩擒虎乃至李渊等虽皆人中龙凤,但在他眼中,却与寻常人无异。唯独对眼前这位娃娃,却一见而生敬畏之情。虽然不过是萍水相逢,李靖内心却莫名其妙地产生了一种感觉,面前这位娃娃就是自己要一生辅佐的真命天子。

二人一路并马而行,言谈之际,渐渐推心置腹,各有相见恨晚之感。不知不觉便回到忻口隋寨。李世民直将李靖送至马邑军寨门前,方才满脸不舍道:“依恩公之言,北虏当不日解围归国。那时我等各回本郡,不知何日再能相见。”李靖闻言,内心不禁也涌起一阵留恋之情。他放眼四望,见附近只有火麒麟跟随,便开口道:“老夫有一言,要对公子讲。”

“请恩公不吝指教。”

“老夫料定雁门之围虽解,日后天下必乱。公子才略胆识,千古一人。他日必能定乱御侮,拯民于水火。还望公子为天下人惜身,独闯敌营,身犯险境,实乃偏裨之事,公子日后切不可轻为。”

“世民多承恩公厚爱。然则恩公既有此心,何不与世民同归河东,共成大业?”

李靖摇头道:“时机未到,且待来日。”

“如此,悉从恩公之便。只望恩公早来河东,以便世民朝夕受教,共成大事。”世民讲话之际,目光中溢出无限的真诚与渴望。

“公子只管放心,老夫若欲出世建功立业,必当投奔公子,断不会依附他人。”李靖眼中同样闪烁着无比的真诚。

说着,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过了好一阵,李靖又将目光扫向火麒麟:“此马颇有灵性,既然闯阵跟随而来,必与公子缘分不浅,公子何不留作坐骑。”

世民连连摇手道:“此马乃追随恩公而来,世民岂可夺人所爱?”

“李靖此身亦属公子,匹马何足道。公子只管留用,只当这畜生替李靖在公子身边效劳了。”

说着,李靖便把缰绳送向世民。世民见李靖这样讲,实感盛情难却,只得伸手接过缰绳。却见火麒麟忽纵身尥蹶,昂首长嘶,不肯靠向世民。世民忙将缰绳交还李靖,并笑道:“看来此马与恩公缘分甚深,世民无福骑乘了。”

李靖无奈,只得接过缰绳,苦笑道:“是这畜生福薄,只配李靖骑乘。”

二人又是一阵倾心吐胆,方才各自回归本营。

两日后,突厥果然解围而去。杨广立即起驾回了东都,忻口寨各路勤王兵马陆续回归本郡。李世民在离开忻口寨之前,先到王仁恭军中去探望李靖。却被告知李靖已被派往前线追踪敌军去了。世民无奈,只得满怀遗憾地离开忻口寨。但他哪里知道,只因这次相遇,他与李靖义结同心,日后一龙一虎,齐心协力,开创了中国历史的一段辉煌盛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