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德意志风暴 > 狼,初露狰狞

狼,初露狰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德意志风暴!

将衣服上的褶皱烫平,希特勒将其穿好,他来到镜子前,又把细微处做了做调整。

这是他新购置的等身镜,作为一个“名人”,他必须注重仪表,每一次出行,都要尽善尽美,何况今天还是一次特别的外出。

霍夫布劳斯酒馆的集会非常成功,希特勒甚至将其称之为“轰动慕尼黑的壮举”,这里有些自吹自擂的成分,但是效果终究还算不错。

得益于他的煽动,德国工人党的发展非常迅速,党员数已经超过了两百人,兴奋的希特勒甚至印制了党员证,为了制造大党派的气势,这个党员证以“5”开头,他的编号是“555”,并不是很靠前,但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

“这个党派需要变革,需要铁一般的意志,所有成员都应该如同莱茵金属制造的大炮一样,坚硬,耐久且充满力量。”

这是他在党员代表大会上,对工人党发表的看法,在他看来,这个以前如同“茶话会”一样的政党必须做出改变,它不能再松散下去,必须能够团结在一起,必须能够领导这个国家。

为了改变,政党需要一个领袖,一个能将所有人团结在一起的领袖。

他的主张很偏激,这引起老党员的不满,他们喜欢的方式,是大家高谈阔论,彼此交换想法,共同做出决定。

而希特勒不同意,他认为这是懦弱,是一事无成的表现,他要求建立党魁制度,这个党派只能有一个领导者,他的意志是绝对的,所有人必须服从。

这种分歧是不可调和的,工人党面临分裂的危险,然而希特勒并不在意,因为他已经拿到了胜利的钥匙。

将头发收拾得一丝不苟,希特勒微微皱眉,新换的发型虽然能够遮挡那处缺损,却让他看上去有一点儿滑稽。

“该死的家伙,终有一天,我会找到你,然后把你的头发剃光。”

这让他想起那个青年,一时有些气愤,但是在不断的自我催眠下,他还是尽可能的将眉头舒展,精神抖擞地离开房间。

穿过街道,希特勒来到一处酒馆,临近中午,这里人声鼎沸,在午餐前喝一杯啤酒,对慕尼黑人来说,是非常惬意的享受。

“快过来,我的战友。”

当希特勒站在人群中四处眺望时,一个声音传来,他转过头,发现那是一个没有鼻头的军人,他向着自己挥手,笑容满面。

恩斯特.罗姆,一名陆军军官,他的外表很独特,不仅鼻头被打掉,脸上还有一道弹痕。

但是这种“缺陷”,被他自己视为“荣耀”,他是战争的活纪念碑,他的那张脸,就是标志。

来到罗姆面前,希特勒与之热情拥抱,他们算是“一见如故”,在工人党内相识,然后就建立了亲密的“战友之情”。

“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辛克莱少尉……”

与罗姆同在一桌的,还有三名军官,他们穿着军装,佩戴陆军标识,但他们并非现役军人,而是来自自由兵团。

一个掺杂了现役军人和退役老兵的混乱组织。

罗姆在弗兰茨.冯.艾普上校组建的巴伐利亚自由军中任职,是一个坚定的民族主义者,他带领士兵推翻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然而在平定叛乱以后,自由军团却陷入了迷茫。

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魏玛政府只是把他们当做“刀子”,现在用完了,然后就扔在角落不闻不问。

罗姆感觉到迷茫和无助,于是开始寻求其他依托。

他加入了一个松散的小政党,除了一起喝喝茶,骂骂共产主义,就再没有其他事情做。

原本没当一回事儿,直到希特勒的加入,两个人都是老兵,他们有许多共同话题,最关键的,他看到了契机,从希特勒身上看到的,改变自己,改变巴伐利亚,甚至是改变整个德国的契机。

“阿道夫是真正勇敢的人,他拥有铁十字勋章,并且能够直面那些‘十一月的罪人’,当面呵斥,无畏他们的威胁……”

作为希特勒的铁杆盟友,罗姆一直在帮希特勒建立“人设”,甚至帮着他吹捧,评价他为“唯一能够拯救德意志的人”。

“感谢罗姆上尉,但是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只是一个老兵,和千千万万的战友一样,我们痛揍法国人,脚踢英国人,然后,被那些红色分子和犹太人出卖,才有如今悲惨的下场。”

希特勒先是表示罗姆的评价太高了,但是随后,就把话题引到红色革命和犹太人身上去。

在慕尼黑,这不是两个命题,而是一个命题,因为当初巴伐利亚红色起义,就是由一个犹太人领导的。

库特.艾斯纳,一名犹太商人的儿子,独立社会民主党人,当初推翻君主制,建立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这个犹太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他很快就被支持君主制的极端人士刺杀,但是在自由军团中,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太便宜他了,他应该受到审判,然后送上绞刑架。

他自称不是德共,但是却和德共同样可恨,何况他还流着犹太人的血,更是罪加一等。

所以巴伐利亚自由军,对共产主义者和犹太人充满仇恨,他们充当着打手身份,拥有武器和严密的组织架构,他们不是正规军,但却和正规军无异。

他们是希特勒极力要争取的对象,他本身就是军人,他希望工人党能够成为一个严密的“机器”,像军队一样可以让他如臂使指,将所有反对者全部碾碎,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

“是的,我们必须把他们揪出来,然后清算他们的罪行。”

一名军官举着拳头,面色愤怒,希特勒很好地引起一个话题,这些军人很单纯,战争占据了他们一半的人生,所以心思要比一个十岁孩子还要单纯。

他们被成功激怒了,这让希特勒后面的话,可以轻易地深入他们内心。

“是的,我们必须清算他们的罪行,但是魏玛政府和巴伐利亚当局在阻止,他们根本不关心军人的诉求和委屈,他们只在乎,谁能帮他们搞到钱。”

希特勒在拱火,他把矛头从德共和犹太人,转向了魏玛政府和巴伐利亚当局,他要走上顶峰,就必须把这些拦路者全部碾碎。

“我们同意,阿道夫先生,您的话直指本心,我们依然有很多敌人,我们不能就此罢手。”

另一个年轻军官也义愤填膺地出声附和,他们已经被希特勒洗脑,成为了忠实的猎犬。

作为话题的引导者,希特勒一直在灌输自己的思想,德共,犹太人,巴伐利亚当局,魏玛政府,这些都是敌人,国家的敌人,德意志的敌人。

有罗姆在一旁添油加醋,这场对话非常成功,三名军官没有一个人超过三十岁,他们都是从战场上走下来,长期的军旅生涯让他们变得十分单纯且容易相信人,特别是军人,他们坚信,德意志的军人绝对不会对战友背后开枪。

于是希勒特抓住了他们心中最敏感和柔弱的部分,成功增加了三名同伴。

不,不是三个人。

“我们会把您的话,转达给其他有正义感的战友,请放心,我们一定会跟随您,最终战胜那些敌人,让德意志重新崛起。”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三个年轻军官已经备受鼓舞,他们要走了,回到军营,把希特勒的思想,传达给同伴。

站起身,希特勒和他们一一握手拥抱,看着他们离开酒馆,回到军营,作为忠诚的鹰犬,去把自己的意志传播出去。

然后换回更多的鹰犬。

“埃普上校已经同意了您的会面要求,事实上他对您很感兴趣,这场会面安排在明天下午,届时我会来接您。”

三名年轻的军官回去了,但是罗姆并没有走,他带来一个消息,同时也是一个邀请,希特勒非常看重的一个邀请。

罗姆能够进入弗朗茨.冯.埃普的巴伐利亚自由军,不是偶然,除了担任自由军高级指挥官之外,他还是梅尔上尉的继任者,一名“间谍指挥官”。

因为红色思潮泛滥,于是重新组建的国防军为了防止发生“基尔港水兵叛乱”那样的起义,便成立了一系列部门,比如政治处。

但是除了政治处这种明晃晃的部门外,也有一些部门是隐形的,罗姆就隶属于这样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部门,宣传处。

宣传处,表面上是宣传国防军,他们具有明显的民族主义倾向,印刷海报,组织集会,在军队中进行民族主义宣传,以增强国防军的凝聚力。

但是他们还有另外一个任务,那就是派遣“间谍”,对军队和社会进行监控,任何具有“颠覆倾向”的组织,都会成为他们的监视对象。

希特勒就来自宣传处,他参加工人党会议不是偶然和突发奇想,他是带着任务去的。

换言之,他也是一个“间谍”。

只不过,希特勒已经决定不再受到束缚,他有自己的思想,他要改造这个小党派,让他成为自己攀上高峰的阶梯。

而罗姆却把自己深深植入了军队,他接替了原来宣传处负责人梅尔上尉的位置,某种意义上说,他现在是希特勒的上级。

但是他没有把希特勒当做下属,他们依旧保持平等的关系,因为他把希特勒看作希望,改变现状的希望。

所以他尽心尽力,甚至引荐了巴伐利亚自由军的最高指挥官,冯.埃普上尉,如果这次会面取得进展,那么整个巴伐利亚自由军,都将成为希特勒的臂膀。

“非常感谢,罗姆上尉,我一定尽力劝说,让埃普上校加入我们的政党,然后一起向着理想前进。”

希特勒对这个消息感到非常震惊,他激动地握住罗姆的手,声音甚至有一丝颤抖。

“这是我应该做的,战友。”

罗姆一把将希特勒拥入怀中,表达着自己的支持。

而希特勒也在心中熊熊燃起火焰,如果争取到埃普上校加入,那么他就有足够的力量,扳倒党内那些迂腐的家伙,将工人党,打造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铁板。

像莱茵金属制作的大炮一样,坚硬,耐久,充满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