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粥天下周天子 > 第30章 朝野动向

第30章 朝野动向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粥天下周天子!

一进屋便见两个丫头连翘、苏叶站在门口似乎有点百无聊赖;尹翠、张琳则站在床边说话,看来两个女孩子已经熟识,只是尹翠一边和张琳说话,一边睡眼迷糊的直点头,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见进来一大群人,尹翠方睁开眼睛,和几个女孩子急忙施礼,避在一旁。郭威夫妻走到床边,朝床上打量一眼,命丫环搬来椅子,便朝金周二位太医示意。

两位太医走到床边,分别又给薛平平诊视一番,之后对视一眼,脸上俱有些疑惑,转身看看先前那两个站在床边,此时躲到一旁的女孩子,不禁沉思起来。

众人一看他俩如此表情,都有些担忧。清宁与吴氏几乎同时发声询问:“可是……不妥……”“很要紧了吗……”

两位太医这才回过神来,见众人都是一脸的忧色,歉意地摇摇头,金正纯摆摆手答道:“不是,我们俩是看到了不可思议之事,觉得奇怪这才……”见他迟疑一下,周世存接着话说道:“我们是觉得少公子身子恢复得极快,除了身上的伤口未愈,他脉相、体温、呼吸、脸色这诸般状况,都已经与常人无异!”金正纯点点头缓缓说道:“是啊,从院判将他送到太医署诊治,到现在不过才大半天时间,可谓匪夷所思!”

清宁急忙揭开被子握起薛平平小手,又察看他脸上身上情况,转身又急切地问道:“可是……可是他怎么还醒不过来呢?”

郭威这时换了衣服赶过来,听见此话便接着说道:“须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啊!”说罢又朝金、周二人点点头示意一下。

金、周二人随即便明白,这是不想让两位老人家担心,便也接着解释一番,说不碍的,到晚间必会醒来。清宁便让丈夫带三人去正厅叙话,让两位老人家去休息下,自己去准备宴席;正要出门,又看着那尹翠靠在一边瞌睡得直打盹儿,想起这女孩子也是熬了一夜半天,便让丫环领她去睡,房间早已给她准备好了。尹翠却犟着不去,只要守着薛平平。清宁无法,只得笑骂一声“小犟驴儿”,便不再理会。

郭威陪着金、周、赵三人来到正厅,分宾主落座,那张同芝也来相陪。两个少年郭荣、张琼也大人似的来陪,各自站在自己父亲后边。郭威一笑,朝两个少年摆摆手说道:“你们不用在此,都赶了好远的路,先去休息;若是不累,去帮你们母亲。”两个少年便施礼告退。

赵宏殷此次目的倒是最单纯的,就是拜年。

此时拜年,本来是见不见主人都可以走的,有的文人士子甚至投张名贴便走,根本不进主人家大门;他此时若是再来辞别,就有些刻意了,他是武将,本来就豪爽,倒也不再客气,坐下来便笑着问道:“院判这是才从大朝会回来,我可是听说今天的这大朝,差点因为个胡子出了点事!”

所谓胡子,后世指的是土匪强盗,现在则单纯明确的很,指的就是北边的胡人,也就是契丹人。其自兴起立国以来,每每南下侵拢打草谷,实与土匪强盗无异!所以中原人提起胡子都没什么好感。

郭威笑道:“你这消息倒知道的快,这才散朝,你就得了信儿!”

赵宏殷笑道:“倒不是有人去跟我说,我算什么?芝麻粒儿大的一个小官儿,谁跟我来传这些?就是路上遇见开封府的熟人,他们都气得不得了,说是胡子使者在大朝会上,藐视我中原无人,胡说八道,胡作非为!”

郭威微一沉吟,随即明白。若说大朝会上,哪个对契丹人的嚣张最为气愤,无疑要推皇子、郑王石重贵为首;其次则是山南道任职的吴峦,但吴峦很明显被皇帝安抚过了,那人又是个极重大局极有风骨的豪杰,当然不会出尔反尔。

至于石重贵身兼多职,他不但是同平章事、皇城使,还兼着开封府尹,他平时不一定要去开封府去办差,开封府还有一大堆副、属职官呢,如府里的判官等官员,好几个是石重贵的心腹,石重贵觉得在大朝会上受了契丹人的气,他又不是个能隐忍低调的性子,当然要在心腹面前发几句牢骚。不过石重贵还留在宫里议事,并未出来;他这牢骚话也传得太快了些,显然是有心人在发力。

那会是谁呢?此人必是能参加大朝会的朝官,也与石重贵要有些交情能得他信任,才会听到他的牢骚话,可这种人却又为什么要传石重贵的闲话?倒有点不可思议了。

郭威微一思索,便心里有数,当下不接这话头,转了话题,简单向三人介绍了一下今天大朝会的情况,随后又向赵宏殷说道:“赵指挥,你这几天没什么要紧之事,最好在家里待着,禁军中可能要有一番调整。”

赵宏殷一怔,凝视着郭威,见郭威朝他点头,立即明白,心中大喜,急忙应下。

郭威看他明白自己言下之意,也笑着点点头,朝金周二人说道:“郭某职在枢密院,虽然是挂个虚职,再怎么说也有点薄面;太常寺里,郭某可就一点都说不上话了。”

此际虽然武将势大,可文官多清高孤傲,表面上虚与逶迤,实际上多敬而远之。太常寺卿本属朝廷中的九卿之一,当然是文官。同殿为臣,与他们这些武臣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是也是敬而远之。郭威虽有心帮他们一把,但也实属有心无力。

金周二人急忙摇头,金正纯答道:“院判过谦了!我二人虽然也盼着高升,可我们这些人在仕途上,也就算是到头了,能安安稳稳的就不求别的了。”周世乾笑道:“可是俗话说的,乞丐也有三个穷朋友呢!虽然升不了官,可这人生在世,不能光是自家人走动的,也须得有人情往来。院判待人,实诚仗义,下官一直都是极钦佩的,以前是没有机会结识,现在也想借着拜年巴结巴结院判相公,不知院判给不给这个薄面?”

他这话当然是说笑了,郭威笑着摆摆手:“你二位才是过谦了呢!郭某虽有些虚名,却也在这位置上蹉跎了好几年,却当不得相公这话!”说着指着二人笑道,“其余不说,单你二位这回春妙手,结识了就不亏,不定哪天就救了命呢!”

金正纯笑道:“院判说笑了,我二人也当不得的。虽然世人皆离不了医、药二字,可除了我们这些人外,谁也不希望总跟医药打交道啊!”

张同芝笑道:“这话说得就是太过谦了,如今我们家平哥儿不就是二位救过来的吗?等他大好了,肯定要过去给二位磕头的。”

大家又都笑了起来,张同芝看向郭威问道:“文仲,你方才说朝廷里将有大变,可说的是哪方面的?”

郭威看看他,当然知道这位奶兄的意思,只是当着外人不好跟他交底,便点点头道:“是有些变化。朝会后面,陛下匆匆便赐下恩赏,大约近几天便要正式下旨,其中郑王改封齐王,杜重威、杨光远和我那位三哥正式加同平章事,我三哥还由邺都留守改北京留守;计相和凝和成绩加同平章事、中书侍郞衔,正式拜相;原判六军诸卫事、侍卫步军都指挥景延广晋检校太尉、侍卫亲军都指挥;枢密副使张从恩改任宣徽院宣徽使,这些事已经算是定了,看来陛下是想着要将枢密院调整一番了。”

此时郭威口中提到的北京非后世之北京,乃是当今皇帝发迹之地河东太原。京字原意是建在高处的高大房屋,后引申为王朝建都之处,意为京师之地高高在上,凌驾于天下所有城池。

我国历代许多王朝都曾实行过多京制,在平定天下定都之后,还会因各种原因再定下东西南北各京,只是其原因不同,也导致其地不同。如夏商之际,经常迁都,夏代的都城在千年之后都成了让无数专家学者头痛的大问题;商代都城能确定的有好几个,但发掘出最多最确切文物最后能确定的是殷墟所在地安阳;西周有东西两京,即西京镐京和东都洛阳,平王东迁至洛阳,表明东周开始而西周灭亡;汉代亦有两京,长安和洛阳,汉高祖刘邦本想定都洛阳,只是被大臣们劝谏才西迁,由萧何规划筹建新都,这才有了光耀千古的世界第一古都——大汉京师长安;到了东汉还有个南京,不是后世江苏那个省会,而是当时的汉光武帝刘秀发迹的家乡南阳;隋唐两京为西京长安、东京洛阳,唐代也有个北京即太原,因为唐高祖李渊起家之地是太原;唐末朱温挟持唐帝从长安迁都洛阳,后篡唐自立,也是洛阳长安视为东西二京;再之后后唐从太原攻灭后梁,定洛阳为京师,太原则为北京;直到后晋再到后汉,京师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北京太原。到了宋代则有四京,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南京应天即后世商丘,北京大名。北宋覆灭赵构南逃,至杭州再建南宋,杭州成为事实上的京师,但在官方称谓中则一直是“行在”、临安,在朕即国家的王朝时代,顾名思义,行在即皇帝出行所在,临安即皇帝临时居住地,其名义上的京师还是东京汴梁。

众人一听,这信息量可有点太大了,朝廷重臣一下这么多人晋升改任,莫非要有什么大动作?都有些惊讶,随即便看向郭威,他可是枢密院院判,还有个兵部侍郎的虚衔,其职仅在枢密使、枢密副使之下,看似在朝廷重臣间的资历和功劳还有点浅薄,但那要看跟谁比;郭威无论是论功劳还是论资历,都要比现在枢密院处理日常事务的那两位直院要高多了,枢密使桑维翰出使契丹未回,副使张从恩改宣徽使,那么这位郭院判会不会再进一步?

郭威笑着摇摇头,浑不在意:“我这个枢密院院判,本来就是陛下为安抚我而任命的,我在枢密院中也没多少事,这回大概是要让我去任外职了。”说着又不见痕迹地朝张同芝、赵宏殷两人瞥了一眼,“不过,还得一段时间。”

张同芝点点头,以示自己明白。就凭二人这兄弟情意,郭威也不可能不把自己安置好了就去外地,不看连才结识不久的赵宏殷都给安置了嘛,何况是自己,当下便放了宽心。当然会有些遗憾,若是郭威给他安排个京职,郭威却去了外地,那就又少了照应。他是那种能实在做事,却不能独当一面的小官僚,能得义弟把他的事安置妥当就成。

赵宏殷也点头微笑,示意自己明白。

这时郭荣走来,向父亲施礼说道:“大人,宴席已经备好了,是否请几位长辈入席?”

大人是汉人称呼至亲尊长专用。稍有地位的人家中,子女称父亲为爹爹之类,一般是在私下里比较亲昵的场合;称其为大人,则多是在有外人的情况下,就如现在这样;如称祖辈,再加上个老字,称为老大人;汉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非称呼至亲尊长,是不会也不能称呼别人为大人的,那相当于直接喊不相干的人为亲爹!至于官场上互称大人,那还得好几百年,直到晚清时期,汉人气节尽丧的时候。

当然草根阶层的贫民百姓家庭,就没那么多穷讲究了。

郭威便站了起来,招呼道:“三位是贵客,轻易不登门的,今天来郭某家中,又是大年初一,尚勿嫌郭某简慢,请随郭某入席。”说罢便和张同芝兄弟两个,引着三人来饭厅入席。

郭威虽是枢密院院判,但他这院判以下还有两个直院,平时里都是枢密副使张从恩主事,那两位直院协助,他若在京里,也经常过去在自己值房里坐坐,他又不去争权夺利,更不多管闲事,那些人巴不得的,当然更不会有事没事的来烦扰他。

如今奉旨办差才回来,儿子又在重伤中,他这几天就是不去,皇帝也能谅解,枢密院里更没人找他的碴。金、周、赵三人则都是轮班当值,才下了差的,今天一整天都是空闲,几个人也算是意气相投,围坐小饮。

宴中并不用侍女服侍,两个少年郎郭荣和张琼又出来见了客人,随后便立在旁边服侍。五个人边吃边聊,倒也爽快,一直到傍晚方才结束。辞别之前,金周二位又去看了看薛平平,见他依然昏睡,便又给他把了把脉,检查一下,并无什么异常,又叮嘱一番也就放心离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