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二十四回 陈景思北上云中 李克用南下蔚州

第二十四回 陈景思北上云中 李克用南下蔚州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却说去年,代北监军宦官陈景思,率领沙陀酋长李友金等,入援京师,到了绛州,将要渡河,绛州刺史瞿稹,也是沙陀人,前来迎接。

他对陈景思说道:“黄巢势力很大,我军兵力不足,未可轻进,不如暂时回到代北,至少募兵数万,方可南下勤王。”

陈景思遂与瞿稹一同回到代北,在云州、蔚州一带,招兵勤王,才十来天,招到三万人,全部都是北方各蛮族青壮,他们听说朝廷有难,都愿意为国效力。只是这些人,个个凶悍,人人残暴,连瞿稹与李友金这样的沙陀将领都感觉难以控制。

李友金、瞿稹等率领大军,就蔚州暂且歇马。

李友金对陈景思、瞿稹道:“新近招募的几万人马,都是蛮族好汉,但是都很凶横残暴,不听我等的号令,只有一个大英雄,堪当其统帅,可令彼等俯首听命。”

瞿稹道:“你说的这个人,莫非你兄长李国昌么?”

李友金道:“我兄国昌,当然英雄,不过廉颇老矣!但是我那五个侄儿,克用、克修、克恭、克宁、克柔等人都是少年英雄,尤其是大侄子克用,武艺出众,勇冠三军,可当大任。”

原来这个李友金,不是别人,正是李国昌的弟弟,李克用的叔父。两年前,李克用造反,即将失败之时,他归顺了朝廷。这也是因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他要为全家族、整个沙陀部落保留希望!

李友金希望乘此良机,召还李克用父子,让他们戴罪立功。于是劝陈景思上表朝廷,请赦李国昌、李克用父子罪,令他们入统代北军士,戴罪立功,为国效忠。

陈景思曾经在大同军、振武军做过监军,和李克用父子做过同事,知道他父子兄弟一家人的威猛,觉得有道理,赶紧上奏朝廷。

不久唐僖宗李儇(李俨)颁诏允许,令陈景思携带诏书,并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作为赏赐,前往漠北的鞑靼部落,招降李克用。

却说陈景思领了诏书和财物等,随带八名校尉,一百名士兵,作为护卫,又招募几名去过鞑靼的向导,一簇人马即刻往北方鞑靼苦寒之地进发,途中越走越冷,越走越荒凉,越走越没有人烟。

有词为证,但见:

风飒飒,草萋萋,云惨惨,雪纷纷。乌鸦栖矮树,孤雁落平沙,霜打板桥千古道,月明茅店一声鸡。

陈景思一行人赶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久来到大同城,勒马有感,遂吟一律云:

持鞭勒马立沙洲,客路那堪满目秋。万叠苍山云惨惨,半泓野水绿悠悠。西风征雁添乡思,寒树归鸦起暮愁,一点忠心思报国,何时恢复旧神州?

陈景思吟罢,部下早已补充了粮草,一行人遂出了大同城,望北进发,过了长城,行了数日,翻过阴山,又行了数十日,一路上已经完全没有人烟,多半是荒凉的沙漠戈壁滩,偶尔有一两个牧人放羊。

这一天来到燕然山野狐岭下,但见此处山高草密,形势险要。正惊疑间,山口突然几声胡哨响,霎时林中闪出一彪人马,一看就是土匪。为首一员大将,头裹黄巾,身穿战袍,持枪跃马,拦住去路,厉声喝道:“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什么人在此经过,留下金银珠宝!否则难逃一死!”

陈景思向前拱手道:“我乃大唐皇家钦差宦官陈景思是也,领着朝廷圣旨,往漠北去调取沙陀大将李克用的,随身携带的只有一份圣旨,哪有什么金银珠宝?烦请将军让路。”

那人听了大怒,喝道:“你那车子里装的,不是珍宝,又是何物?”遂把旌旗一展,众喽啰兵无数,漫山遍野,口里呼喊着不知什么口号,就往陈景思一行人杀将过来。

陈景思部下官兵只有一百人,不堪一击,不久就死伤近半,余众有的被俘虏,有的被盗贼驱散。盗贼们劫夺了诏书、行李及金银财物,呼啸一声径往密林深处去了。

只剩下陈景思一个人,在旷野里放声大哭。哭到累了,自觉没有脸面空手回去,只好跳下马来,解下马缰绳,抛向树上,意欲自尽。

说时迟,那时快,忽有一支雕翎箭飞过来,将绳索打断,掉落地上。耳听得松林远处一声梆子响,陈景思放眼望去,见那边闪出一支围猎的士兵来,打着皂雕旗,旗下拥着一个少年番官,看样子只有十四、五岁。

看他怎生打扮,但见:

身长七尺,面如黑枣,体似狼形,头戴一顶银鼠帽,身披一领锦貂裘,腰系一条狮蛮带,后背插一壶雕翎箭,坐下青靛追风马,手持明晃晃方天画戟。只是稚气未脱,不亚哪咤。

那队人马拥至林前,那少年番官大喝道:“你是什么人,为什么在此寻死?”

陈景思向前拱手道:“我乃大唐钦差宦官陈景思也,我前往鞑靼,求见沙陀大将李克用。”

少年道:“阁下莫非代北监军宦官陈景思,陈公公?”

陈景思道:“正是在下!”

少年番官慌忙滚鞍下马,扶起陈景思。

陈景思便问:“少将军何人?”

少年道:“我是你要找的沙陀大将膝下义子、大太保李嗣源。我父曾经说起过叔父盛德,不能相会,叔父何不在大唐,为皇上效力,却孤身到此沙漠苦寒之地来寻死,有何缘故?”

陈景思道:“贤侄有所不知。今有曹州一个贼人,姓黄名巢,聚草兵百万,劫掠州郡,只几年功夫,夺了我大唐东、西二京,改国号为大齐,杀戮我大唐之臣民,不可胜数。今圣上逃难到成都府,避其锋芒,召天下各道兵马勤王。朝廷大臣商议,特派我携带圣旨一道,金宝十车,八员健将,一百名官兵,来调取你父子入中原,前去剿灭黄巢,不料来到此处,遇一伙盗贼。金宝圣旨,尽被贼人抢入密林去了。我进退无路,无颜见江东父老,不如寻个自尽,幸遇贤侄到,实乃三生有幸!”

大太保李嗣源一听,勃然大怒,道:“叔父勿惊,待小侄一并夺取回来,交还叔父。”

有诗为证:

景思漠北调虎将,松林蟊贼竟相欺。冲冠一怒声如雷,敢入虎穴夺宝归。

李嗣源绰起方天画戟,跨上青靛追风马,径往密松林索战,刚刚进入林中,忽见一中年黑大汉引三百余喽啰兵,出林外拜伏于地。

李嗣源问他:“你是何人?为何拜我?”

那黑大汉回答说:“在下姓薛,名志勤,字铁山,乃大唐人氏,祖籍蔚州灵丘县,早年在大同节度使李国昌、李克用帐前效力,后来兵败,在此处落草为寇,聚众三百余人,劫掠过往商户为生,刚才同伴谢应达,林外巡山,误将大唐钦差宦官的金宝圣旨劫掠上山,我询问俘虏,才得知原委,我要将圣旨、财物归还给钦差大人,谢应达不从,被我杀了,今献其首级与钦差大人请罪,并愿以部下众人归降,听大人调遣。”

大太保李嗣源一听,下马低头便拜。薛志勤慌忙搀起。

李嗣源道:“原来是伯父,请受小侄一拜!”

薛志勤惊问:“你又是何人,为何拜我呢?”

李嗣源道:“我乃沙陀李大帅膝下义子、大太保李嗣源是也。薛伯父不记得我了?望伯父得便,指点我武艺。”

薛志勤道:“原来是大太保,两年不见,贤侄长高了!我一下子都认不出来了!贤侄少年英武,武艺必然了得。有空一起切磋一下。”

却说陈景思、薛志勤与李嗣源三人合兵一处,并辔而行,径投仙娥河去。

大太保李嗣源先派人快马告报义父李克用。李克用算准时日,知陈景思等人已至界口,遂与其父李国昌,其弟克让、克恭、克宁、克柔,二太保李嗣昭等一起离鞑靼三十里来接,但见那李克用真个英雄好汉,有诗为证:

头戴金盔双凤翅,身披唐猊锁子甲。肩挎宝弓硬如铁,壶中箭头点唇钢,刀悬偃月除奸党,剑挂青虹扫草贼,自幼曾观三略法,英雄出阵气昂昂。

薛志勤拜见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免不了一番闲话。陈景思下马要拜,李国昌、李克用连忙扶起。

李国昌慌忙答道:“振武一别,一晃五年多了吧?久思故人,多年无缘再会,不想今日得以相见,足慰平生。”

陈景思答道:“大唐天下,今为黄巢所夺,东都洛阳,西京长安都已落入贼手,皇上南巡往成都避敌锋芒,想大帅父子武艺超群,人马雄健,必尽忠皇室,臣不辞跋涉,宣旨招汝父子全家,之前罪过,一律赦免,汝父子全家全部官复原职,另有一批金宝,乃我皇赏赐大帅父子,万望即刻发兵勤王,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实国家之大幸也!”

李克用道:“既有圣旨,即排香案迎接。”

陈景思入帐开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道:朕闻乾坤阁辟,盖张广大之兵;日月升沉,实起照临之德。自我高祖,以至于朕,相传一十七代。朕无祖上之能,尽赖文武辅佐。今有曹州冤句县逆贼黄巢,乃王仙芝余党,聚百万之众,侵扰天下。关外一百五十余处州县,尽属黄巢。今朕不得已,车驾远迁于西蜀,行宫尚存于成都。巢贼心犹不足,旦夕招军,意在得陇望蜀。朕今欲恢复大唐,保安家国,争奈内少贤臣,外乏勇将。兹特封李国昌为天德节度使、代北番汉都知兵马使;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沙陀兵马使。昔年叛乱大同诸将士,朝廷一体赦免,有司永不追究。速速发兵关中,剿灭黄巢。待巢贼覆灭之日,乃卿等授勋之时,勿负朕心。

李国昌接过圣旨,读了一遍,递给儿子,李克用也读了,内容与适才宣读的并无不同,二人遂口称“罪臣接旨、谢恩。”

陈景思又献上玉带、金帛等赏赐物品,李国昌、李克用父子再次谢恩。

众人人正在高谈阔论,突然帐外有人大叫。原来是鞑靼酋长听说有客人来到,也来凑热闹。一听说是唐朝皇帝派来的钦差宦官,宣召李克用父子回去勤王的,当即表态,愿出精锐骑兵五千人,助李克用父子剿灭黄巢。

李国昌道:“皇上宣召,罪臣自当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只是老臣年迈体弱,即由我儿克用等率本部和鞑靼精兵万人,即刻回到云州,然后召集旧部,整顿兵马,即可入关勤王。”

父子二人商议,先由李克用与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大将薛志勤等率兵回唐,招募沙陀旧部,先恢复大同、振武两镇地盘,待大同、振武两镇根基稳固,李国昌、李克修明年再率全族返回。

陈景思告诉他们,自己与李友金已经在代北募得三万悍卒,现在正在蔚州歇马。李克用父子大喜。

这时已经是中和二年,公元882年,二月。

李克用每天设宴,款待陈景思,不觉已过十日,绝口不言起兵。

一日会宴,酒至半酣,陈景思趁机问道:“大帅几时动兵?”

李克用酒已半醉,斜眼看了陈景思一眼,说:“现在天寒地冻,草木已枯,人马难行,等到春暖花开,草青沙热,才好动兵。”

陈景思急道:“救兵如救火,皇上和中原百姓盼望大帅,如大旱时盼望甘霖一样,不可迟缓,愿大帅三思之。”

说罢,李克用尚在推三阻四,只见帐后闪出一位女子,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怒已闻。只听她大声高叫道:

“看你枉为丈夫,皇上正在危急之际,专望救援,恨不得一日兵到,为什么要推三阻四呢?妾虽女流之辈,敢领帐下女兵前去灭贼,以慰中原百姓之望。”

陈景思抬头看去,见那女子:

貂裘翠帽,一似出塞昭君;杏脸桃腮,又如貂蝉再世。朱唇微启,开一颗樱桃;皓齿轻掀,露两行碎玉。虎皮裙紧系,恰像吴宫女将;裙下生风,浑如木兰重生。

这女子是谁?就是李克用妻刘氏,善使两口雁翎刀,刀法凌厉,军中不输男儿。

李克用怒道:“你是妇道人家,能有何高见,不必多言!你且退下!”

刘氏说道:“夫君一家,世受国家重恩,不料旧年铸成大错,追悔莫及,现在有了机会,早宜报效,为什么要等到来年春天?何况大唐各镇诸侯皆是好汉,倘有哪一路先灭了黄巢,那时大王有何面目再见皇上和朝廷众臣呢?”

李克用哈哈大笑道:“贤妻良言!你说得对!我差点误了大事!我立即调遣人马,准备起程。”

于是,传下号令,不管能否备齐粮草,明日务必起兵。

李嗣源、李嗣昭、薛志勤等收拾粮草,多带干粮炒面,次日一大早,李克用点起部下番汉人马,约有精兵一万,皆是骑兵。大军离了仙娥河,南下望中原进发。但见旌旗蔽日,剑戟如银,鞍辔争驰,果然人马雄健,分外精悍。

一日,大军正行,前面哨马回报,已到黑水河。

陈景思暗想:“李克用父子,贪着代北悠闲,懒上中原搏命,待我将黑水河的故事细说一番,看他如何?”

陈景思说:“大帅曾识这黑水河故事否?”

李克用回答道:“我乃一介武夫,焉能知之?”

陈景思于是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乃是民间传说,不知是真是假。

据说昔日汉元帝有一位皇妃,名叫王昭君,颇有姿色,无缘恩宠,却被奸臣毛延寿画了真容,献给匈奴单于。于是昭君被选派与匈奴和亲,出塞到此,见漠北是夷狄地界,不肯前去,遂投此河而死。大帅不信,我记得有词一篇为证,名道《木兰花》:

望昭君渐远,流粉泪,湿征鞍,塞雁南飞,行人北渡,无限关山。烟花顿成消索,问琵琶,今后与谁弹?惟有清风明月,教人怨恨长安。梨花不奈风寒,叶落粉香散。问长安,彩鸾人去也,想神仙,何日到人间?试问他愁知多少?投黑河,流水潺潺。

又有诗为证:

黑河流水响潺潺,不断阴云蔽玉关,红粉无颜从北虏,琵琶身后向谁弹?

李克用说:“世间有此烈女,沉埋于此,实在太可惜了!”

陈景思又道:“就算一个女子,也喜欢中原繁华,不肯留在塞北苦寒之地,何况大帅你,乃是大唐重臣!”

李克用叹道:“你说得完全正确!”

又行不数日,只见一台,巍然高耸,势若接天。

李克用问道:“此是何处?”

陈景思答道:“此汉李陵台也。”

李克用又问:“李陵是谁?为什么这里有个李陵台呢?”

陈景思说:“昔汉武帝派李陵率五千步兵来漠北征伐匈奴,被匈奴八万骑兵包围,李陵兵少被擒,为了顾及部下生命,不得已投降匈奴。后来见到苏武,苏武这个人坚持了十九年都不肯投降,李陵倍觉惭愧,就在此处,拔剑自刎。后人与他立下此台,以纪其事。”

有诗为证:

旷野云低恨满怀,长安西望李陵台,关河万里秋风起,黄叶一天鸿雁来。持节还乡悲壮士,屈身降虏叹庸才,贤愚千载春秋笔,懒上云楼酌酒杯。

李克用问:“你是中原人氏,应该从来不曾到漠北来,这漠北的故事,如何知道?”

陈景思道:“我自幼入宫,曾经陪伴皇子读书,也算饱读史书,有何事不知?”

李克用说:“我读书只读兵书战策,只求精通兵法,熟谙韬略,以为这些更重要,岂知书里还有忠臣烈女之事。”

陈景思说:“此皆先朝遗迹,特以记事,不足为羡,前面有一苏武庙,苏武这个人真是个忠臣啊!”

李克用问:“何以见之?”

陈景思答道:“苏武也是汉武帝时人,汉武帝派来漠北,作为使节,被匈奴单于扣留,令他投降,苏武坚贞不屈。时值隆冬,单于把苏武关起来,不给饭吃。苏武饿了只能吃毡上的皮,渴了只能吃雪。单于又派苏武到北海边上牧羊,说:待到公羊生子,才能放你回汉朝。苏武不论风霜雪雨,放羊时手里一直拿着汉朝使节配备的礼杖,十九年后,始得归汉,那时礼杖上的毛都掉光了。后来连匈奴人都为他立庙,以旌忠烈。”

有诗为证:

漠漠平沙际北天,忠臣困此实堪怜。餐毡啮雪终归汉,持节曾经十九年。

陈景思与李克用在马上谈古论今。李克用大喜,叹道:“公公,你真是博古通今!”

李克用与陈景思聊着天。李嗣源、李嗣昭、薛志勤等催兵速行。

过了苏武庙,不远就是居延海。行不数里,忽听山坡后一声炮响,金鼓齐鸣,旌旗蔽日,闪出一支兵来,当先一员青年将军,身长八尺,威风凛凛,大喝一声,拦住去路。

看他是谁,怎生打扮?但见此人:

头上戴一顶吞龙头、撒缨珠、亮闪闪金色头盔,身上披一副损枪尖、断箭头、衬香绵黄金甲,外面罩一领绣虎戏凤大红袍,腰间系一条七宝麒麟带,脚下穿一双兽皮虎尾靴,肩挎一张龙角六钩弓,攒一壶铁梨杆雕翎透甲箭,掌中一杆丈八蟠龙亮银枪,胯下骑一匹通体赤色火龙驹。叱咤一声山岳动,略施计谋鬼神惊。

李克用闻报,勒马向前观看,见他眉清目秀,气概雄奇,温声问道:“来将是谁?可通姓名。”

那将答道:“我乃镇南将军姓周名德威,表字镇远,朔州马邑人也。来者可留下金宝,放你过去!”

李克用大喜。

陈景思大惑不解。问李克用道:“大帅喜从何来?”

李克用对陈景思笑道:“此人颇有韬略!人称红袍周德威,文武双全,不仅武艺出众,而且熟读兵书,洞悉奇门遁甲之术,才堪比三国周公瑾、诸葛孔明。我正想着要派人去招他效力,不料他自动送上门来了。待我设法收服他。”

随即举起手里的大刀,向对面大声答道:“吾乃雁门节度使、沙陀兵马使李克用是也,久闻镇远公大名,原来将军就是。听说你乃世之英雄,文武全才,胜过三国周瑜,人称诸葛再世。不料你竟然在此落草为寇。何不改邪归正,弃暗投明,跟我同入中原,剿灭黄巢,恢复大唐天下,建立功勋,与你同享荣华富贵,立奇功于当世,留芳名见史册,胜过在此绿林中埋没,千载只一污名耳!”

周德威哈哈大笑,道:“你也是反唐逆贼,前几年叛乱大同,逃居鞑靼,苟延残喘。要我从你,不是改邪归正,而是明珠暗投!”

李克用大怒,飞马抡刀直取周德威,周德威挺枪来迎,两马相交,战上一百余合,不分胜败。

周德威暗思:“这大汉刀法不乱,精神倍加,待我故做破绽,诱他赶来,用箭射之。”

又战数合,周德威佯输诈败,虚架一枪,拨马便走,李克用高声大喝:“小贼走那里去!”飞马赶下阵来。

周德威取弓在手,搭箭当弦,猛回头尽力射来,喝声:“反贼看箭!”

李克用一眼大,一眼小,看得真切,听得弓弦响处,一抬手,周德威射的箭已被李克用接在手里。

周德威见箭射不中李克用,勒回马来,大叫道:“反贼,我料你会接箭,却不会射箭。”

李克用道:“我射的是百步穿杨,倒挂针鱼之法,有名九杖连珠箭.岂似你偷射此无名箭!”

周德威道:“连珠箭何足为奇,你能于三百步外,立一面红旗,旗角上绾着一根金簪,簪上挂一条马鞭,一箭射去,箭中金簪上,马鞭落地,我便跟你去剿灭黄巢!”

李克用暗思:“我若射中金簪,名扬天下,倘若不中,却不将我清名玷污在居延川下。”

正说间,只见空中一群皂雕飞过,李克用道:“我不射那死物,我射那行中第二只飞雕下来你看。”

周德威道:“死物尚不能够,还能射什么飞雕,还是行中第二只?果能如此,我便下马归降。”

李克用道:“这是夷狄地界,射中一雕,你不下马,谁与你作证?”

周德威道:“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绝不食言!”于是从箭袋中取出一支箭,折为两段,“你若射中那第二只飞雕,我若不下马归顺,如同此箭。”

李克用心思:“凭我的手段,射中一雕,亦未可知。看运气吧!苍天保佑!”吸口气,当即拽满宝弓如满月,猛射一箭,弓弦响处,雕早落地。雕群受惊乱飞,也不知被射中的是不是飞雕行中的第二只。

后人有诗赞云:

克用英雄盖世骁,贯雕箭去响云霄,阵前不必千钧力,降服红袍将最高。

又有诗赞云:

一箭神威贯碧空,飞雕落地草梢红,三军未上中原去,先建居延第一功。

李克用射落一只飞雕,众兵齐声喝采,周德威慌忙下马,纳头便拜。

周德威道:“大帅威震天下,末将倾慕已久,早想投奔,恨不得机缘。今日得遇,实乃三生有幸!大帅神箭,古今罕有,德威愿从大帅以充马前步卒。”

周德威又道:“方才言语多有冒犯,请大帅恕罪!”

李克用慌忙丢了手里弓箭,下马扶起周德威,道:“素知镇远公乃是忠义之士,深慕高名,今天幸得相见,他日匡扶天下,我必当重用。”

随令周德威为行军司马,参谋帷幄,运赞军机。周德威顿首拜谢。

李克用、周德威等率军,日夜兼程,不久,到了云州,李克用乃设立帅府,命人四处召集旧部。

从前的部将李存璋、康君立、史敬思、盖寓等,自李克用一家逃避鞑靼,分别收集大同、振武两军残兵败将,各有精兵数百人不等,藏匿附近山林中,闻讯率兵来归,李克用大喜,厚赏众将。

大军进入蔚州,与瞿稹与李友金率领之前招募的部众,共三万精兵,合兵一处,日夜操练。

这时不断有番汉壮丁,多是侠勇尚武的好汉,到蔚州来投奔李克用。但是这些人个个争强好胜,不服他人,打架斗殴那是家常便饭。李克用也不免心烦意乱,于是召集众将商议。

周德威献计说:“我查阅各军名册,目前我大军有五万一千多人。可挑出最勇猛的三千士兵,编为中军、亲卫。其余可分为十二个都,每都四千人。大帅帐下现有两位太保。不如再比武选出十位太保,凑成十二太保,将全军分成十二都,每四千人为一都,由十二太保各领一都。”

李克用大喜:“如此甚好!只是每都下面,如何配置?”

周德威道:“每都四千人,可分为四个营,每营一千人。其中一个神箭营;一个重骑兵营;一个轻骑兵营;一个工兵营。每个营除太保做大将外,配副将四人。每一百人为一队,配队长、对副各一人。每十人为小队,设小队长一人。”

周德威说:“事急从权。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边地悍夫,性格狂暴易怒,一旦有人不听号令,容易出乱子。但是只要是将领的武艺令他们佩服,必定死心塌地。可在校场比武,选拔武艺最高最强者五十八人,考核带兵训练和用兵打仗之法,选出十位太保、四十八位副将,其余的为各级军校,选出五百个队长,五千个小队长。全军五万多人,全部都要参加比武。即便是从前就追随大帅的旧部,也一起参与选拔,方可服众。”

李克用皱眉道:“五万多人,人太多了,若要一一比试,没有一、两个月,哪里能比得出结果?”

周德威道:“可如此这般,三、五日即可完成比武。”

李克用听了周德威建议,大喜,立即吩咐下去,做好准备,明日开始比武。

次日一大早,全军吃罢早饭,即到校场集合。先将全军分成若干小组。大将李存璋、薛志勤、康君立等现有的将领,作为种子选手,分散到不同的小组参加比试,以免强者过早自相残杀。

第一轮比步射。在教场设立一千个靶子,比试者在靶子前一百步站定,每人十箭定优劣,得出胜者三万九千余人。落选的一万二千人,编为十二个工兵营,每营一千人。

第二轮比骑射。比试者从五百步外放马,奔向靶子,离靶子五十步时,发完五箭,得出胜者二万七千余人。被淘汰的一万二千人,编为十二个神弓营,每营一千人。

第三轮比负重。比试者身背六十斤沙袋,跑一千步,得出优胜者一万五千余人。被淘汰的一万二千人,编为十二个轻骑兵营,每营一千人。

第四轮比摔跤,任意两人捉对比试,胜者进入下一轮。因为有一定的偶然性,失败者可以进入复活赛,连胜两场即可复活,重新参赛。经过三轮比试,得出优胜者三千余人。被淘汰的一万二千人,编为十二个重骑兵营,每营一千人。

第五轮比马战,最后的三千余人,任意两人捉对比试,各选最擅长的兵刃进行马上对抗,得出优胜者数百人。淘汰的三千人编入中军。

第六轮比格斗,最后的优胜者数百人,各选最擅长的两种兵刃进行对抗,得出优胜者一百人。淘汰的五百人为队长,各领兵一百人。

第七轮比兵法,最后的优胜者一百人,比带兵训练,领兵打仗,行军布阵,等等,由李克用、周德威、盖寓、陈景思等人一同面试,决出名次,前十名名列十二太保,各率一都,领兵四千人。其余四十八人,为副将,各带兵一营,听太保号令。落选者皆为各级军校。

如此几轮比试,费时不长,四、五天即选拔完成。共选出武艺出众又善于领兵者十人,都是人人佩服的名将,与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一起,号称十二太保,令其各统帅一都,四千人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