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五十六回 王茂章增援青州 李神福火攻成汭

第五十六回 王茂章增援青州 李神福火攻成汭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

之前,王师范派使者前往晋阳,汇报将对梁王朱全忠(朱温)发动全面的进攻,请他配合作战。

晋王李克用大惊,如此全面的进攻,怎么可能实现!但是王师范已经发动,派人阻止已经来不及,晋王只能回信加以赞许。

晋阳监军宦官张承业,劝晋王出兵勤王,救援凤翔。

晋王遂派军进攻晋州,但是李茂贞失败得太快,唐昭宗已经离开凤翔返回长安,晋王乃止。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派其弟王师鲁,包围齐州。又派军增援夺取兖州的刘鄩。

梁王朱全忠(朱温),准备攻打平卢节度使王师范。为免干戈,决定先派人去劝降。这是个送死的差事,众人皆有惧色,不敢应募。

只有卢曾应募。卢曾初为齐州刺史朱琼从事,与朱琼一起降梁。朱琼死后,他成为朱全忠幕宾,深受信任。但是他性情太过耿直,经常犯颜直谏,得罪了刘扞、朱友谦等人。

卢曾到了青州,拜见王师范。王师范早已陈兵殿下,见卢曾到来,个个拔刀相向。

王师范说:“你背叛朱瑾,安敢来劝我归顺逆贼!”

卢曾正色道:“此言差矣!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非一家之天下也。有德者居之,无道者失之。李唐自宣宗后,昏君辈出,藩镇割据于外,宦官专权于内,早晚必亡。今梁王宽厚待民,礼贤下士,深受百姓拥护。大帅应该看清形势,为平卢全道百姓着想,归顺梁王。”

王师范大怒:“住口!你这个目无君上的逆贼!梁王猪瘟果然要谋朝篡位了!”

遂将卢曾打入囚车,押送淮南。不久后,卢曾被杨行密杀害。

梁王得报,大怒,乃传檄布告天下,派大军北伐。

王师范急忙向吴王、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求救。

四月二十五日,杨行密派大将王茂章率步骑兵七千人,北上增援王师范。

杨行密又派军进攻宿州,作为佯攻。梁王朱全忠(朱温)命大将康怀英,率军增援宿州,淮南军逃走。

梁王又派大将葛从周包围兖州。

再派他侄儿朱友宁领兵救齐州。

朱友宁击退王师鲁,乘胜进抵博昌城下。

朱友宁包围博昌一个多月,不能攻克。

梁王大怒,命刘扞前来督战。

五月底,朱友宁命军士,驱赶十余万民夫,牵上牛驴骡,在城南挖掘泥土,又背木头、石块,修筑攻城坡道,不日完工,霎时,城池陷落,屠城。

朱友宁拔掉临淄等城,直抵青州城下,遂包围青州。又派别将进攻登、莱二州。

淮南大将王茂章,率淮南大军赶到密州,会同王师范弟、莱州刺史王师诲,攻克密州,斩密州刺史刘康乂,任命淮南总游弈使张训,为密州刺史。

六月六日,梁军攻克登州。登州军队西撤。

王师范亲率登、莱二州军队,在青州西之石楼,修建两座大营,抗拒朱友宁。

王茂章率军赶到,在一旁悄悄埋伏妥当。

次日夜间,朱友宁挥兵攻击登州军大营。

军情危急,王师范请求王茂章出兵相助。

王茂章说:“时机未到。”遂按兵不动。

登州大营不久陷落。朱友宁再挥军进攻莱州大营。

天色微亮,王茂章说:“时机到了!全军出击!”

时梁兵皆已疲倦,淮南军突然杀出,王师范也率军还击,梁军大败。

朱友宁大怒,催军反击,自己一马当先,杀入敌阵,行至一座小山坡,胯下马突然摔倒,将朱友宁摔下马来。

朱友宁急忙翻身。平卢大将张土,眼明手快,纵马上前,一刀将他砍为两段!再下马将他枭首,首级送到淮南示众。

平卢、淮南联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米河,杀俘一万多人。

朱友宁,是朱全忠(朱温)二哥朱存的长子,年禁约三十五、六岁。在朱全忠(朱温)子、侄中,最为骁勇,立功无数,也是第一个送命的。

梁王朱全忠(朱温)闻之,大怒,乃亲率大军二十万,星夜赶往青州。

七月十四日,梁王大军抵达临朐,王师范出战,梁王挥军痛击,王师范大败,闭城坚守。

王茂章紧闭营门,示敌以怯,在营中摆设酒宴,集合众将饮酒,待梁兵稍微松懈,立即出寨大杀一阵,迅如闪电。等到梁兵大至,又立刻撤退,回营继续喝酒,绝不恋战。如此不断。梁军大惊。

梁王朱全忠(朱温)登高远望,见其人如此英雄,感慨道:“若得此人,足可平天下!”

询问降兵,才知道此人是淮南大将王茂章。

这天下午,梁军无奈撤退。

王茂章知道,只要梁王回过神来,明天梁军还会卷土重来,到时候自己这七千人马,还不够梁王塞牙缝的,遂连夜退兵。

梁王急命曹州刺史杨师厚,率精兵追击。

杨师厚追到安丘辅唐,忽然一支伏兵杀出,原来却是王茂章命先锋指挥使李虔裕,率骑兵五百人殿后。

杨师厚挥军猛杀,李虔裕五百人誓死不退,待到杨师厚把他擒杀,王茂章大军早已走远了。

密州刺史张训,得知王茂章大军已经退走,召集诸将说:“梁王大军很快就要到了,我们怎么抵挡?”

诸将皆说,不如大肆剽掠一番,然后纵火焚城,趁乱退兵。这是目前流行的套路,大家撤兵时都是这么干的。

张训却说:“别人这么干可以,咱们不干这缺德事。”

乃命部将,将各仓库加锁,全部锁好,贴上封条。又在城墙上遍插军旗。先命老弱残兵、步兵上路,自率精锐骑兵殿后。

果然,梁军随后赶到。

梁王朱全忠(朱温),命左踏白指挥使王檀,率军进攻密州。王檀抵达城下,见城头军旗招展,心中疑惑,大军就在城外下寨,过了几天,才派军入城。

王檀见各仓库完整无缺,里面物资齐备,遂不再率军追赶。张训军得以安全返回淮南。

梁王朱全忠(朱温)命王檀为密州刺史。命杨师厚继续包围齐州,自率大军班师回汴梁。

杨师厚驻军临朐,凑集大量粮草、辎重,却又佯言将去密州,将大队人马,一拨拨开拔出营,投密州方向而去。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得报,命其弟王师克率军奇袭临朐。

王师克大军行至中途,突然一声号炮,霎时杨师厚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朝着平卢军密集放箭。平卢军士兵纷纷中箭倒地。

王师克挥军急退。逃至圣王山,突然又是一声号炮,顿时伏兵四起!喊杀声连天!原来杨师厚在这里也埋下了伏兵,刚才故意放他们过去,现在,待他们往回逃跑的时候再来截杀。

平卢军官兵这时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纷纷四散奔逃,不成阵列。

主将王师克勒住受惊的马,大声招呼部下将士:“大家不要慌!赶快列阵!”

尚未列阵整齐,忽然一员梁将挺枪杀来。此人虎背熊腰,身高八尺,满脸虬髯,杀气腾腾!年纪大约四十多岁,正是宣武大将杨师厚!

王师克急忙挥刀招架。

双方战了十多个回合,王师克渐渐不支,拨马便走。

“哪里走!”杨师厚一箭,将王师克射落马下。梁兵赶上前,将他擒获。

杨师厚挥军砍杀,此战杀死、俘虏平卢兵一万多人,擒获平卢将领八十余人。

次日,莱州军五千人增援青州,也被杨师厚埋伏精兵,中途截杀,莱州军全军覆没。杨师厚遂再次挺进青州城下,扎下大营,将青州团团包围。

过了几天,已经是九月中旬,梁将刘重霸,率军攻克棣州,擒获刺史邵播,斩首示众。

九月二十一日,王师范无奈,派节度副使李嗣业,及其弟王师悦,向杨师厚投降。说:“我并不是忘记梁王的恩德,但是韩全诲、李茂贞送来皇上亲笔写的圣旨,要我出兵勤王,不敢不接受。”

这时,梁王朱全忠(朱温)得到消息,说是岐王李茂贞又欲率军逼近京师,恐他再把唐昭宗劫持,因此计划迁都洛阳,得知王师范投降,梁王大喜,派各将领接管青、登、莱、淄、棣等州。任命大将杨师厚为齐州刺史,命王师范将家属全部送到汴梁作为人质,命王师范暂时仍为平卢节度使,只是部下将领都换成梁王心腹。王师范就是一个傀儡。

王师范又派人命袭据兖州的刘鄩投降,并请求梁王赦免他。

这时葛从周正围攻兖州不下。刘鄩只有五千士兵,却将兖州守卫得滴水不漏,葛从周挥军猛攻,刘鄩命人将葛从周的母亲用轿子抬上城头。

葛母对葛从周说:“刘将军侍奉为娘,并不比你差,媳妇们也很好,人家是各为其主,你休要为难于他。”

葛从周攻势稍缓。

刘鄩将城内妇孺、老弱残疾等不能作战的人,都送出城外,只留下身强力壮者,刘鄩与他们同甘共苦,分享食物,一起坚守城池,军纪严明,兵不扰民,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葛从周围城日久,城内粮尽援绝。

刘鄩的副将王彦温翻墙出去投降葛从周,很多士兵尾随而逃,守城士兵喝止不住。

刘鄩派人追上王彦温,从容地说:“你带走的士兵,不要超过我们之前计划的人数!”

又派人到城上巡查传话,说:“不是奉命派给王副将而擅自出城的,一律诛杀全族!”官兵们疑惧,不敢再逃。

而围城的梁军果然害怕王彦温是诈降,将他擒获,就在城下斩首。城内守军,遂断绝他念,安心守城。

葛从周屡次派人劝降,对刘鄩分析利害,说王师范屡战屡败,早晚被擒或投降,将军何苦呢?

刘鄩回信道:“我奉王大帅的命令守城,不能看到他丧失优势就投降,食人俸禄,为人分忧。”坚决不降。

十月十一日,等到王师范亲自派使者来到,传达王师范的亲笔信,刘鄩乃降。这时离王师范投降已经过去了二十天。

葛从周为刘鄩准备行装,十分优厚,准备送他去汴梁。

刘鄩道:“我乃败军降将,在梁王宽恕我之前,怎么敢骑骏马,身穿皮衣?”只穿素色的平民服装,骑毛驴前往汴梁。葛从周对他更加看重。

到了汴梁,梁王命人赏赐官服,刘鄩推辞,仍穿素服晋见,梁王赐宴,对他十分勉励慰劳,亲自劝他喝酒。

刘鄩道:“在下量很小,不能喝酒。”

梁王笑道:“你夺取兖州,量却怎么那么大?哈哈!”

遂任命刘鄩,为元帅府都押牙,位在宣武一众功臣、旧将之上。诸将皆来参拜,刘鄩端坐,神色自如,似乎原来一直就是这样好多年了。梁王越发觉得他是个奇才。

不久,梁王又上疏朝廷,任命刘鄩为保大节度留后。

王师范继续担任平卢节度使,直到一年半后,梁王派李振接替。王师范及其族属二百余人前往汴梁,监视居住。

自王敬武驱逐安师儒,自称平卢节度使,传子王师范,两代人,前后割据二十三年而败。

不久,葛从周患风疾,请求退休。梁王在偃师赐别墅,授葛从周左金吾卫大将军。后以右卫上将军退休。

又命康怀英为泰宁(兖州)节度使。

却说武昌节度使杜洪,一直依附梁王朱全忠(朱温)。

去年,唐昭宗在凤翔期间,加封杨行密为吴王,兼任东面行营行营都统,又派张浚之子张俨(李俨),作为敕使,常驻扬州督战。

李俨(张俨)来到扬州,杨行密大喜,就在扬州设立制敕院。以后每次重大的人事任命,先报告李俨(张俨),在制敕院自行制作诏书,然后在紫极宫唐玄宗画像前,陈列诏书,由节度使向唐玄宗画像叩头行礼,然后以皇帝的名义发布。李俨(张俨),就成了杨行密的金字招牌。

从此,杨行密得以随时盗用皇帝的名义。

杨行密任命朱瑾为副都统,遥兼同平章事。

今年年初,王师范刚刚起兵的时候,吴王、淮南节度使、东面诸道行营都统杨行密,以朝廷名义,任命昇州刺史李神福为淮南道行军司马,兼鄂岳行营招讨使;任命舒州团练使刘存为副使。率大军讨伐杜洪。

武昌大将骆殷,驻守永兴县,见淮南大军来袭,自知不敌,弃城而逃。县民方诏,出面维持秩序,投降李神福。

李神福大喜,说:“永兴乃是武昌下属的一个大县,足可供应军粮,等于夺得鄂州的一半。”遂围杜洪于鄂州。

杜洪急向梁王朱全忠(朱温)求救。梁王派大将韩勍,率军一万,星夜南下来援。

三月底,李神福与众将,及监军宦官尹建峰等,一同视察前线,望见鄂州城内,堆有许多荻草,遂对尹建峰等说:“今天晚上,我为你们烧掉它!”

“你这是吹牛皮!”尹建峰和众将都不相信。

晚上,李神福派部将秦皋,带几十名士兵,乘坐小艇前往滠口(汉口北),在树顶上高举火把。鄂州城内守军看到,以为是梁王援军到达,焚烧荻草呼应。众将乃服。

韩勍率军,进驻滠口,派人通知荆南节度使成汭、武安节度使马殷、武贞节度使雷彦威,请他三镇一起救援武昌。

雷彦威是雷满之子。雷满前年底已经去世,子雷彦威继任,自称留后,朝廷也不敢不追认。

吴王、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也派人联络马殷,约为同盟,并结拜为兄弟,共同抗拒梁王。

马殷与众将商议,大将许德勋道:“梁王虽然蛮横霸道,然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是天下兵马元帅,师出有名。大帅一向拥护朝廷,自然不能与梁王翻脸。而对吴王,也不可得罪,可以暗中配合,表面上不能被梁王抓住把柄。”

马殷赞同。

荆南节度使成汭(郭禹),已经累次加封为荆南节度使、江陵尹、三峡等州观察处置水陆催运等使、兼中书令、检校太师、检校太尉、上柱国、上谷郡王,食邑三千户,正准备扩充地盘,遂率水师十万,顺长江而下。

其水师巨型战舰,历时三年才建造完成,比起冯弘铎的舰队,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旗舰,名唤和舟;稍小的,名唤齐山、截海、劈浪等,名号繁多。

掌书记李珽劝道:“每艘战船需士兵千人,又装无数粮草辎重,非常沉重,转向不灵,掉头不易,遇到紧急情况,难以迅速反应。而淮南军队,一向行动敏捷,战术灵活,我们如何与他争胜?况且马殷、雷彦威等,对我皆是虎视眈眈,是敌非友,怎么能不加防备?不如,派一位勇将进驻岳州巴陵,主力大军停在对岸,严守营垒,不用出来作战。最多一个月,淮南军粮尽必退。鄂州之围自解。”

鄂州、江陵府、岳州,州城都在长江边上。鄂州在东,江陵府在西,而岳州在中间。长江在岳州拐了个弯,江陵到岳州,长江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而从岳州到鄂州,却是从西南流向东北,因此三地呈三角鼎立之势。岳州,正是控扼江陵府、鄂州、潭州、朗州的水路要道。

当时,岳州正处于荆南、武贞(朗州)、山南东道、武安(湖南道)、武昌(鄂岳道)五镇的交界处,说它是五镇通衢之地,一点也不为过。从朗州、潭州水路进入长江,都要经过洞庭湖出岳州。

李珽的建议正中要害。

可惜成汭不听。

荆南水师大军,浩浩荡荡,继续向东方进发。

武安节度使马殷,与武贞节度使雷彦威日夜密谋。

马殷派大将许德勋,率水师一万;雷彦威派大将欧阳思,率水师三千,在荆江口秘密会师,计划趁虚袭击江陵。

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五月十日。

两镇水师联军,一举攻克江陵府,将江陵城内的居民和财物,掳掠一空。

消息传到荆南军中,成汭(郭禹)水师官兵,突然间发现自己家破人亡,又担心亲人安危,遂军心涣散,兵无斗志。

李神福听到成汭(郭禹)大军逼近的消息,亲自乘坐轻快小艇侦察,见其战船虽然高大,不过互相之间联络不便。

李神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五月十二日,李神福派部将秦裴、杨戎等,各率轻便小艇,在君山一带水面,迎头攻击荆南水师,顺风放火。

霎时,烈焰当空,浓烟滚滚。荆南战船,几乎全部被烧毁。

荆南水师全军覆没,成汭(郭禹)投水而死。李神福俘虏荆南残余战船二百多艘。

成汭(郭禹)自袭据江陵,篡居荆南节度使,前后十五年而灭。

韩勍得到消息,率梁军急退。

却说许德勋自江陵凯旋,路过岳州。岳州刺史邓进忠大开城门,杀牛宰羊劳军。

许德勋晓之以利害祸福,邓进忠遂降,举家迁居长沙。

自邓进思袭据岳州,自称刺史,去年刚刚去世,传弟邓进忠,前后割据十八年而降。

马殷命许德勋为岳州刺史,邓进忠为衡州刺史。

蜀王王建欲趁岐王李茂贞衰落,出兵袭击秦、陇二州。

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四月。

王建派判官韦庄,前往朝廷进贡,探听消息,顺便与梁王朱全忠(朱温)结盟。

去年,梁王进攻李茂贞时,王建命义子王宗贺等趁机出兵,夺取了山南西道。

梁王便做个顺水人情,先请朝廷下诏,正式任命王宗贺为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

梁王又派押牙王殷,携带礼物前往成都报聘,晋见王建。

王建设宴款待,酒席间,王殷道:“蜀中军队虽多,皆是步兵,缺少战马!”

王建怒道:“巴蜀一带,千山万水,骑兵来此,并无用武之地。不过,蜀中并不缺少战马。请你多留数日,与你一同检阅!”

于是王建集合蜀中各州战马,在星宿山下,举行大阅兵,计有军马八千匹,私马四千匹,队伍整齐,操演熟练。

王殷不禁叹服。

王建入蜀之前,本是骑将,入蜀之后,向边境蛮族买马,多年累计,才达到这个数目。

八月十三日,前渝州刺史王宗本(谢从本),建议义父、蜀王、西川节度使王建,趁机袭据荆南。

王建许之,命其为开道都指挥使,率军东下三峡。

荆南节度使,原来共有八州,其中澧州、朗州被雷满占据,另外成立武贞军。从此,荆南就只剩下六州,沿长江一字排开,自西向东,依次是忠州、万州、夔州、归州、峡州、江陵府(荆州)。

王宗本(谢从本)大军东进,忠州、万州空虚,并无抵抗。

十月,大军行至夔州,正好夔州刺史侯矩,跟随成汭(郭禹)增援鄂州,成汭大军溃败,成汭投水而死,侯矩率残兵败将刚刚逃回夔州,见西川大军到来,遂献城归降。

王建命侯矩仍为夔州刺史,改名王宗矩,收为义子。

蜀中幕僚一致认为瞿塘峡形势险要,可作为蜀中屏障,遂放弃进攻归州、峡州的计划。

王宗本乃自夔州南下,袭据施州(湖北恩施)。

王建任命王宗本为武泰节度使。武泰节度使又名黔中节度使,驻地黔州(彭水)。

王宗本因黔州地处蛮荒,多瘴气瘟疫,请将节度使驻地,迁往涪州(涪陵)。王建许之。

荆南(江陵府)节度使成汭(郭禹)死后,王建袭据其西部三州,荆南只剩下东部三州,即荆州、归州、峡州,被武贞(澧州)节度使雷彦威派兵占据。

雷彦威弟弟雷彦恭,暗中勾结忠义(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赵匡凝派大军大举南下,雷彦威军不敢接战,退回朗州,被雷彦恭囚禁。

雷彦恭自称武贞节度使。

忠义军遂取荆、归、峡三州。赵匡凝令弟赵匡明为荆南(江陵府)节度留后。

当时,朝廷势力衰微,各藩镇多不进贡朝廷,只有赵氏兄弟,听从朝廷号令,进贡从不间断,还算是方镇中的两位忠臣。

宰相崔胤,铲除宦官后,自兼判六军十二卫事。

此时,六军名号虽在,实际却基本解体。

崔胤看出梁王朱全忠(朱温)已经靠不住,随时可能篡位,表面上同他十分亲热,暗地里密谋兵权。

乃上奏昭宗,请设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左右神策为六军,每军遴选步将四人,每将招募士兵二百五十人;骑将一人,招募骑兵一百人。六军共计六千六百人,担任皇宫警卫。

这样的禁军规模,比起从前,缩水了很多。朝廷缺钱,无力维持大军。

昭宗许之,命六军副帅、京兆尹郑元规,在街头竖立告示,公开募兵。

崔胤又派人传信给梁王说:“京师离李茂贞太近,不可以没有防卫措施,而六军只剩下空名,建议招募兵员补充,也为殿下消除西方的忧虑。”

梁王朱全忠(朱温)知其心意,表面同意,暗地里却派心腹官兵,前去应募,作为内应。

崔胤与郑元规,以及威远军使陈班等,兴高采烈,命人日夜赶工,制造兵器铠甲等。

宰相裴贽,撤销宰相职位,明升暗降,调为尚书左仆射。任命礼部尚书独孤损,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前宰相张浚,家住永宁县,先前唆使王师范起兵。现又与邻近各藩镇,暗中联络,密谋对抗梁王朱全忠(朱温)。

恰巧,梁王朱全忠(朱温)的侄儿,即朱存次子朱友伦,留在京师宿卫,与神策军友人一起打马球,忽然从马上栽下来,头部着地,不治身亡。

今年,前不久,朱存长子朱友宁在青州阵亡。朱存遂绝后。

梁王朱全忠(朱温)又悲又怒,怀疑是崔胤故意为之,下令将一起打马球的十几人,全部杀死陪葬。又派另一位侄儿、朱全昱之子朱友谅接替宿卫。

梁王朱全忠(朱温),暗中布置篡唐,恐张浚作对,乃命佑国节度使张全义,将他秘密铲除。

永宁县吏叶彦,曾受张浚器重,暗中通知张浚子张格,叫他早日逃走。张格哭着不肯。

张浚对张格道:“你留下来不过是一起死,如能远走高飞,还能为张家留后!”

张格大哭,磕头辞别。叶彦派义士三十人,护送张格,渡过汉水,经荆南,入蜀投奔王建。

月黑风高夜。

张全义派牙将杨麟,率军扮成盗贼,前往张浚府邸,将其全家老小,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岐王李茂贞,之前忝居尚书令,而梁王朱全忠(朱温),仅为守中书令,职位比自己低,心中不安,屡次上疏请求辞职。

唐昭宗遂命其改任中书令。

之前,梁王打败静难节度使李继徽,见其妻美貌,遂将其妻带走,日日侍寝。

梁王朱全忠(朱温)虽然年过半百,却精力旺盛,到处征战,所向披靡。

这天,忽然得了汴梁消息,说张妃抱病甚剧,势将不起,乃回汴梁探望。

朱全忠(朱温)返回汴梁,见爱妻张丽华僵卧病榻,已是瘦骨如柴,奄奄待毙。

顿时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不免洒了几点英雄泪。

张妃闻有泣声,顿时惊醒,勉强睁开双眼,向外瞧着,见朱全忠(朱温)立在榻前,眼含老泪,便强振娇喉,凄声问道:“大王已回来了么?”

朱全忠(朱温)连声称是。

张妃道:“妾病垂危,不日将长别大王了。”

朱全忠(朱温)越觉悲伤,握住妻手,恻然答道:“自从同州得配夫人,到今已二十多年,不但内政仗卿主持,就是外事亦赖卿参议。今已大功告成,转眼间将登大宝,满望与卿同享尊荣富贵,再做几十年太平帝后,那知卿病至此,如何是好!”

张妃亦流泪道:“人生总有一死,死亦何恨!况妾身得列王妃,已经超越祖宗荫德,还想甚么尊荣富贵,就是大王也算备受唐室厚恩,唐室可辅,还须帮护数年,不可骤然废夺。试想从古到今,有几个太平天子,可见皇帝是不容易做呢!”

朱全忠(朱温)随口应道:“时势逼人,不得不尔。”

张妃叹道:“大王既有大志,料妾身亦无能挽回,但上台容易,下台难,大王总宜三思后行。果使天与人归,得登九五,妾尚有一言,作为遗谏,大王肯听么?”

朱全忠(朱温)含泪答道:“夫人尽管说来,无不乐从。”

张妃半晌才道:“大王英武过人,妾身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请大王不要太过贪恋女色,少杀人!方能长保富贵,乞大王切记!妾死也瞑目了。”

说至此,不觉气向上涌,痰喘交作,延挨了一昼夜,竟尔升天。

朱全忠(朱温)失声大哭。宣武官兵亦人人垂泪。

原来朱全忠(朱温)生性残暴,每遇违抗,杀人如草芥,部下将士,无人敢劝谏,独张妃出面救解,只用几句温柔话语,能使铁石心肠,熔为柔软,所以军士遭祸,赖她存活者,不可胜计。

朱全忠(朱温)有妾侍二人,一姓陈,一姓李,张妃亦和颜相待,未尝加害。就是朱全忠(朱温)所掠归的朱瑾妻,已出家为尼,张妃也时常额外供应衣食,不使匮乏。史家称她以柔婉之德,制豺虎之心,可为五代中第一贤妇。

张妃受唐封为魏国夫人,生子朱友贞,为朱全忠(朱温)第四子。后来朱全忠(朱温)篡唐室,即位改元,追封张氏为贤妃,不久又追册为元贞皇后。

后人有诗咏道:

巾帼聪明胜丈夫,遗箴端的是良谟。妇言不用终罹祸,淫恶难逃身首诛!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