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五十八回 弑君王友恭替罪 投浊流李振报仇

第五十八回 弑君王友恭替罪 投浊流李振报仇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六月。

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及义子、静南节度使李继徽(杨崇本),向全国各藩镇发布檄文,公布梁王朱全忠(朱温)罪状,号召大家一起出兵勤王。

李克用、刘仁恭、王建、杨行密等,也移檄往来,声讨梁王朱全忠(朱温),一个个都声称要兴复唐朝。

西川诸将,纷纷建议蜀王王建,应趁李茂贞实力衰落,夺取凤翔。

节度判官冯涓反对道:“兵者,凶事也。杀戮人民,耗费钱粮,不可永无止境。而今,天下大势,在于河东与宣武,龙争虎斗,互不相让。二者如果结盟,出军巴蜀,纵使诸葛亮再生,也无法抵挡。凤翔乃巴蜀屏障,不如同他和解,双方结亲。没事的时候,大家各自保境安民;有事的时候,把握机会,做出适当反应,这样才绝对安全。”

蜀王王建大喜,道:“卿言甚是!李茂贞虽是庸才,但是名声凶悍,远近皆怕。虽然无法战胜梁王,但足以自保。有他作为我巴蜀的屏障,我们可坐收渔利。”遂与李茂贞交好。

岐王李茂贞派判官赵锽,前往成都,替其侄儿、天雄节度使李继勋求娶王建之女,王建许之。

李茂贞屡次求要供应武器、绸缎等,王建也一一满足。

时巴蜀赋税较重,诸将无人敢劝。

王建寿辰,冯涓献上颂辞,大赞王建的功业,及其对百姓的恩德,然后提出赋税略重,美中不足。

王建大惭,道歉道:“像你这样忠心相劝,将来不愁功成名就。”对他赏赐颇厚。从此将赋税减轻。

梁王朱全忠(朱温),命长子、镇国节度使朱友裕,为行营都统,率步骑兵数万西进,前往讨伐李茂贞等。

梁王又命保大节度使刘鄩,率兵退保同州,看守东都洛阳的西大门。

六月二十日,梁王亲率大军,自汴梁出发,西进讨伐岐王李茂贞。

经过东都,觐见唐昭宗。

去年,梁王进京,见到唐昭宗长子、前太子、德王改封濮王李裕,眉清目秀,而且年龄渐长,心甚厌之,私下对宰相崔胤说:“刘季述政变时,德王曾经玷污过皇帝宝座,怎么能还留在宫内?皇上为什么不大义灭亲?这不是教天下人不孝吗?”

崔胤奏报唐昭宗,唐昭宗询问梁王。

朱全忠(朱温)道:“陛下父子亲情,微臣岂敢私下议论,此必崔胤诬陷!”

唐昭宗到了洛阳后,与何皇后每天忧虑哭泣,恐怕随时大祸临头。梁王朱全忠(朱温)派蒋玄晖为枢密使,贴身监视,唐昭宗一举一动,梁王皆知。

这天,唐昭宗驾临福先寺,对蒋玄晖说:“德王,是朕最喜爱的儿子,梁王为何非要杀他?”

唐昭宗边说边流泪,咬住手指,流出鲜血。

过了几天,梁王抵达河中府。蒋玄晖派人一一告知梁王。梁王深感不安。

梁王朱全忠(朱温)正要西攻李茂贞,恐唐昭宗尚有英气,不免生变,拟早日废长立幼,以便将来篡夺,乃遣判官李振至洛阳,与枢密使蒋玄晖、左龙武统军朱友恭(李彦威)、右龙武统军氏叔琮等,共同谋议。数人只知有梁王,不知有唐昭宗,索性想出绝计,做出弑君大事来了。

这时正是天佑元年,即公元904年,仲秋,八月十一日,离中秋节只有四天。

是夜,乌云遮蔽了月亮,月黑风高。

唐昭宗夜宿椒兰殿,蒋玄晖率部将、右龙虎牙官史太等一百人,夜叩宫门,托言有紧急军事,必须当面奏报皇帝。

夫人裴贞一开门,史太等一拥而进。

裴贞一慌张道:“如有急奏,何必带兵?”话未说完,玉颈上已着了一刃,扑倒门前。

蒋玄晖在后大叫道:“皇上何在?”

昭仪李渐荣披衣先起,开轩一望,只见刀光四闪,料知不怀好意,便凄声道:“宁杀我曹,勿伤大家。”

唐昭宗昨晚酒醉,被喊杀声惊起,从被窝里跳起来,只穿睡衣,光着脚,跑出寝门,正值史太持刀进来,慌忙绕柱奔走。史太追赶不舍,李渐荣抢上数步,以身相护,史太竟一刀砍死李渐荣。

唐昭宗越觉惊慌,双手抱头,欲逃无路,但听得砉然一声,头痛欲裂,立即不省人事,倒地归天,年止三十八岁。

唐昭宗在位前后一十六年半,改元七次。

第一个年号为龙纪,龙的纪元,当时初登基,大权在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下旨讨伐权宦田令孜。朱全忠(朱温)献上大盗秦宗权。出道即巅峰!

第二个年号是大顺,大大顺利,当时更是骄傲自大、头脑发热,下旨讨伐李克用、杨复恭。

后来不断遭受挫折。后面几个年号景福、乾宁、光化、天复,无一例外都含有祈福、祈求安宁的意思。

最后一个年号,天佑。这时,昭宗已经被朱全忠(朱温)控制,成了傀儡,人力无法回天,只有祈求老天保佑了!

这些年号,充分概括了唐昭宗执政这十几年唐朝逐渐衰落的历程。

后来,群臣议定其庙号为昭宗,谥号景文帝。

何皇后披头散发跑出来,巧巧碰着蒋玄晖,连忙向他乞哀。蒋玄晖见她有孕在身,倒也不忍下手。

遂矫诏称李渐荣、裴贞一弑逆,宜立辉王李祚为皇太子,改名为李柷,监军国事。

八月十二日,又矫称何皇后旨意,令太子李柷在柩前即位,李柷为何皇后所生,年仅十三,哪里晓得什么政事,就是唐昭宗死后,匆匆棺殓,何太后以下,也不敢高声举哀,全是草率了事。

梁王朱全忠(朱温)讨伐李茂贞等,驻军永寿,凤翔、静难两镇,闭门坚守不出。梁王乃班师。

十月一日,日食。半年前,司天监王墀曾经预言的星向灾变,真的发生了。

梁王朱全忠(朱温)路过洛阳,闻唐昭宗被弑,佯作惊惶,跌坐在地,道:“奴才们负我,使我受万代恶名!”遂急忙赶到宫中,在唐昭宗灵柩前,伏地恸哭。

然后觐见唐哀帝李柷(李祚),奏称:“朱友恭(李彦威)、氏叔琮不能约束士卒,遂致先皇遇害,应加贬戮!”

即贬朱友恭(李彦威)为崖州司户,恢复原姓名李彦威;氏叔琮为白州司户。不久又令他二人自尽谢罪。

朱友恭系梁王朱全忠(朱温)养子,原姓名为李彦威,寿州人,原来在汴梁经商,为人很讲义气,轻财好义,人称李七郎。

后来,朱全忠(朱温)出任宣武节度使,镇守汴梁。李彦威拜朱全忠(朱温)为义父,为义父到处征讨,立功无数。

朱友恭(李彦威)临死时,向街人大呼道:“朱全忠(朱温),拿我当替罪羊,出卖我堵天下口,但能欺人,不能欺鬼神,你如此丧尽天良,我诅咒你断子绝孙!”

仅仅过了十几日,镇国节度使、梁王长子朱友裕,在黎园病故。梁王大哭。

十一年前,朱友恭(李彦威)曾经诬陷朱友裕,朱友裕几乎被杀。朱友恭(李彦威)的诅咒,怎么就这么灵呢?

嗣皇帝李柷(李祚)御殿受朝,是为唐朝第十四代、第二十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唐哀帝。

尊何后为皇太后,奉居积善宫,号为积善太后。

天平节度使张全义来朝,任命他再次担任河南尹,兼忠武节度使,判六军诸卫事。

又命梁王朱全忠(朱温)兼宣武、宣义、护国、天平四镇节度使。梁王朱全忠(朱温)乃辞归大梁。

薛王李知柔、故相徐彦若,曾先后出任清海节度使。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年底,徐彦若病故,遗表荐封州刺史刘隐,权为留后。

朝廷却任命兵部尚书崔远,为清海节度使,令其赴广州上任。崔远当时尚未出任宰相,行至江陵,听说岭南兵荒马乱,乃返回京城。

去年,朝廷又打算任命宰相裴枢,为清海节度使,裴枢也畏惧路途遥远而没有去赴任。

刘隐厚赂梁王朱全忠(朱温),得他庇护,朝廷遂任命刘隐出任清海节度使,不久更命他遥兼同平章事。

钱镠嫉恨衢州刺史陈璋,命衢州罗城使叶让,行刺陈璋,不料阴谋泄露,陈璋遂斩叶让,投降杨行密。

吴王杨行密有个部将叫马賨,不喜言谈,却也十分骁勇,之前在孙儒部下,任职百胜指挥使。孙儒死,乃投降杨行密,屡次立功,升任黑云指挥使。

一日,杨行密闲谈中,问及他是否有兄弟。

马賨回答说:“我有一个兄弟叫马殷。”

杨行密大惊,道:“哪个马殷?是武安节度使马殷么?难怪我看你的心胸豁达、气度不凡,必非寻常人。自当送你兄弟团聚。”

马賨流泪推辞道:“在下本是蔡州一个老兵,蒙大王不杀,反而擢升高位。武安不远,我兄曾经来信相召,但在下伺候大王已久,不愿离去。”

杨行密坚持,将他送往潭州,亲自设宴为他送行。

马賨抵达潭州,马殷任命其为武安节度副使。马賨屡劝马殷交好吴王杨行密,引以为援。

去年,淮南军曾经包围武昌节度使杜洪于鄂州,长达八个月,眼看胜利在望,不料宁国节度使田頵叛乱,李神福紧急回军平叛。杜洪因此得以苟延残喘两年。

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三月,李神福再次发兵,包围鄂州。

八月,李神福病重,杨行密派舒州团练使刘存,接替其招讨使职务。

去年宁国节度使田頵叛乱平定后,吴王杨行密先任命李神福为宁国节度使,李神福固辞不受。后来索性宁国军撤销,恢复为宣歙道,任命台蒙为观察使。

不久,李神福、台蒙相继去世。杨行密非常悲伤,也病倒在床。

杨行密任命其长子杨渥,时年仅十九岁,出任宣歙道观察使。

右牙都指挥使徐温私下对杨渥说:“大王卧病在床,而嫡长子外派做地方官,一定是奸人的诡计。有一天如果召唤你回来,除非是我的使节,并携带大王的手令,你不要回来。万事小心。”

杨渥流泪感谢,辞别上任。

淮南道光州,叛离杨行密,投降梁王朱全忠(朱温)。杨行密大怒,派兵包围光州。

光州与鄂州,同时向梁王朱全忠(朱温)求救。

十一月八日,梁王亲率五万大军,从颍州(阜阳)渡过淮河南下,进驻霍邱,增援光州,又分兵增援鄂州。

淮南军退回扬州,坚守不出。梁王命诸将大肆剽掠淮南各州。

倏忽间又是一年,唐哀帝不敢,也无意改元,仍称天佑二年,即公元905年。

一月,淮南大将王茂章将盘踞润州一年多的叛将安仁义平定,聊以告慰病重的杨行密。

安仁义本是润州团练使,勇敢果断,深得军心。前年与田頵一起叛乱,田頵早已失败,他却独自坚持两年。王茂章围攻润州一年多,始终无法攻克。

杨行密曾经派人告诉安仁义说:“你曾经为本王立下大功,破赵锽、败孙儒,只要弃城归顺,仍然用你为节度副使,只是不再带兵。”安仁义不听。

王茂章乃挖掘地道,终于进入润州城内。安仁义率全家登上高楼,人不敢近。

之前,围城军将领往往见到安仁义就破口大骂,只有李德诚待之以礼。

安仁义乃召唤李德诚说:“难得你待我一直坚守礼节。今天就把这天大的功劳赠给你。”乃将爱妾赠送给李德诚,再让李德诚擒他下楼。

安仁义及其子遂被槛送扬州,斩首于闹市。

梁王朱全忠(朱温)派部将曹延祚,率军增援武昌节度使杜洪,守卫鄂州。

二月,淮南大将刘存,攻克鄂州,擒获杜洪、曹延祚,及梁兵千人,押赴扬州,在闹市斩首示众。

杜洪自篡居鄂州,自称鄂岳观察使,后被任命为武昌节度使,前后割据二十年而灭。

吴王杨行密,再降武昌军为鄂岳道,任命刘存为鄂岳道观察使。

不过,两年前,岳州已经被武安节度使马殷占据,见第五十六回。鄂岳道有点名不副实。

梁王朱全忠(朱温),派大军逼近寿州。淮南军高挂免战牌,坚守不出,梁王遂自霍邱班师。

二月二,龙抬头,梁王朱全忠(朱温)抵达汴梁。

唐昭宗共有十子。除了唐哀帝李柷(李祚)外,其余九子皆已封王。

朱全忠(朱温)已决意篡唐,特派蒋玄晖邀集唐昭宗诸子,共宴九曲池。那时联翩赴宴,就是废太子德王李裕、棣王李祤、虔王李禊、沂王李禋、遂王李祎、景王李秘、祁王李祺、雅王李禛、琼王李祥等九人。朱全忠(朱温)殷勤款待,灌得诸王酩酊大醉,即命武士入内,一一扼死,投尸九曲池中。

唐哀帝李柷(李祚)怎敢过问,但将父皇唐昭宗安葬和陵,算是人子送终的大典。

梁王朱全忠(朱温)大哥朱全昱,为人憨厚质朴,并无才能,早前被任命为静海(安南)节度使,梁王自请罢免。朝廷命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独孤损接替。独孤损却嫌安南路途遥远,不肯前往。

又将同平章事裴枢、崔远罢相,明升暗降,任命为左右仆射。

同平章事柳璨,性情奸诈,举止轻浮,举进士及第,不过四年,骤得相位,只知道向梁王朱全忠(朱温)献媚求宠;另外三位宰相裴枢、崔远、独孤损三人,都自负清高,看不起柳璨,柳璨怀恨在心。

张廷范本是优伶,得宠于梁王朱全忠(朱温),朱全忠(朱温)表荐他为太常卿,裴枢支吾道:“张廷范是国家功臣,方得重任,何需乐官?这事恐非元帅旨意,不便曲从。”

梁王朱全忠(朱温)闻言,对左右宾佐道:“我曾经以为裴十四(裴枢小字十四)器识真纯,不入浮党,今有此议,是原形毕露了。”

柳璨正欲推倒裴枢,乐得投井下石,遂在梁王朱全忠(朱温)处进献谗言,并将崔远、独孤损两相,一并牵入,说他们与裴枢同党,将他三人一起罢免。

梁王朱全忠(朱温)遂上疏请罢三相。

梁王又请唐哀帝李柷(李祚)任命礼部侍郎、河间人张文蔚,吏部侍郎、前宰相杨收之侄杨涉,同为同平章事。

杨涉乃是隋朝越国公杨素之后。其家乃世代儒学之家,书香门第。他祖父杨遗直,位终濠州录事参军,客于苏州,讲学为业,因次安家于苏州。杨涉的伯父杨发,曾任福建观察使、岭南节度使;叔父杨收,曾任宰相。其父杨严,曾任兵部侍郎、判度支。

杨涉得到消息,聚全家一起痛哭,称之为“家门不幸”。

初夏,四月十二日,彗星现于西北方。大臣奏请道:“皇上登基,应该往南郊祭天。”

唐哀帝李柷(李祚)下诏,指定十月九日前往南郊祭天。

到了孟夏,五月七日,彗星再次现于西北方,光长亘天,占验家说变应君臣,恐有诛戮大祸。

柳璨遂将平时嫉忌的诸多人物,列作一表,秘密报告给梁王朱全忠(朱温),并且传话道:“这些人都是怨望腹诽,可悉加诛戮,上应星变。”

梁王朱全忠(朱温)尚在迟疑。

判官李振进言道:“大王欲图大事,非尽除此等人物,不能得志。”

看官!这柳璨、李振等虽是帮凶,却比朱全忠(朱温)这个首恶还要坏!

朱全忠(朱温)乃奏贬独孤损为棣州刺史,裴枢为登州刺史,崔远为莱州刺史,吏部尚书陆扆为濮州司户,工部尚书王溥为淄州司户,已经致仕的太子太保赵崇为曹州司户,兵部侍郎王赞为潍州司户。

此外所有名门士族子弟,或由科举进士及第者,而得入三省台阁的大臣,稍有声望者,一律贬窜,朝堂为之一空。

李振还不肯罢休,更劝朱全忠(朱温)斩草除根。原来李振屡试进士科,终不及第,所以深恨士绅,欲把他一网打尽。

乃再贬裴枢为泷州司户、独孤损为琼州司户、崔远为白州(博白)司户。

时为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六月一日,唐哀帝李柷(李祚)下诏,令上述人等就地自杀。

此日,梁王派兵至滑州白马驿,截住裴枢等朝廷高官三十余人,尽行杀死,投尸黄河之中。

裴枢,出身河东裴氏,终年六十五岁;

独孤损,出自鲜卑贵族独孤氏;

崔远,出自博陵崔氏;

陆扆,出自吴郡陆氏,终年五十九岁;

王溥,出自太原王氏。

这就是震惊天下的白马驿之祸。士族名门精英,被一网打尽!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受到重创,要一百年以后才能慢慢恢复。

可笑崔远、裴枢二人,先后被任命为清海节度使,二人皆畏惧岭南艰苦,不肯去广州,后来刘隐才得以成为一方诸侯,开创了南汉国。如今死到临头,二人不知后悔当初不肯去广州不?还有独孤损,被任命为静海(安南)节度使,也是不肯前去。

李振始得泄恨,笑着对朱全忠(朱温)说:“这些名门士族,平常自诩为清流,今天投之黄河浊流中,教他们永远也洗不清。”

梁王朱全忠(朱温)亦含笑点首,引为快事。

时李振每次从汴州到洛阳,朝廷一定有人被杀或被贬,因称李振为“鸱鸮”。李振对朝廷百官,态度傲慢,如同对待奴才一样发号施令,旁若无人。

柳璨意犹未尽,又将已经致仕的司空裴贽,贬为青州司户,再令其自杀。裴贽也出自河东裴氏,与裴枢同宗。

又将已经致仕的太子宾客柳逊,贬为曹州司马。

柳璨的黑名单上还有十几人之多,张文蔚极力营救,方才作罢。

当时文武百官四处逃难,无人敢来朝廷。

柳璨既诛杀、贬黜同僚,因恐人心未服,特召前礼部员外郎、知制诰司空图来朝廷,欲加重任。

司空图乃泗州临淮人,本见朝事无望,弃官隐居河中府永济县王官谷,昭宗屡次征召皆不至,至是不得已入朝,假装年老体衰,举止失措,连笏板都跌落在地。

柳璨于是传诏,说他沽名钓誉,难列朝廷,可仍放还,这数语正中司空图心意,便飘然出都,往依昭义节度使丁会。

忠义(襄州)节度使赵匡凝,与其弟荆南(江陵府)节度使赵匡明二人,眼见梁王即将篡位,乃西与王建结亲,东与杨行密结盟,声言匡复。

梁王朱全忠(朱温)闻之大怒。

八月。梁王令杨师厚带兵南征。

杨师厚一连攻克忠义军的唐州、邓州、复州、郢州、随州、均州、房州等七州。

梁王朱全忠(朱温)亲率大军南下接应,驻扎汉水北岸。

九月五日,杨师厚就谷城西童山砍伐树木,在阴谷口建造浮桥。两天后,朱全忠(朱温)大军渡过汉水南下。

次日,赵匡凝率军两万,在汉水南岸建立营寨。杨师厚进攻,大破赵匡凝,直抵襄阳城下。

当天晚上,赵匡凝率部下保了家小,乘船顺江而下,逃奔扬州,归顺吴王杨行密。

杨行密笑他说:“你在襄阳,每年把金银绸缎运送给盗贼朱全忠(朱温),今天失败,却来投靠本王!”

赵匡凝说:“之前我是地方官,向朝廷进贡,理所应当,怎么能说是送给盗贼。今天投靠大王,正是因为我不肯服从盗贼!”杨行密待之甚厚。

自赵德諲入驻襄阳,自称山南东道节度使,传子赵匡凝,前后割据二十二年而灭。

梁王朱全忠(朱温),讨厌忠义二字,遂恢复山南东道旧称,取消“忠义军”称号,任命杨师厚为山南东道留后,继续南下,进攻荆南节度使赵匡明。

九月十一日,赵匡明率军两万,向西投奔蜀王王建。王建待以客礼。

赵匡明自袭据荆南,前后仅三年而败。

荆南牙将王建武,向杨师厚献城归降。

梁王朱全忠(朱温),任命部将贺瓌为荆南留后。

这边,梁王朱全忠(朱温)夺得山南东道、荆南两镇,声势大振。

那边,蜀王王建,不甘落后,派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宗贺,率军进攻昭信节度使冯行袭驻扎的金州。

昭信军本为金商道,东西正处于山南东道与山南西道之间,南北正处于佑国军(废都长安)与荆南军之间。

王宗贺连战连捷。

九月二十日,冯行袭弃城逃奔老巢均州。

朝廷乃于均州,设戎昭军,任命冯行袭为戎昭节度使,驻扎均州,又将房州划给他管辖。

冯行袭部将全师朗,献城归降王宗贺。王建将他收为义儿,改名王宗朗,降昭信军为金州道,任命王宗朗(全师朗)为金州道观察使,另将渠州、巴州、开州划归金州道。

去年,唐昭宗遇害后,朝廷派告哀使司马卿前往通知蜀王王建,今年才抵达成都。

西川掌书记韦庄替王建谋划,令武定(洋州)节度使王宗绾(李绾)质问司马卿道:“巴蜀将士,世受皇恩,去年,听说皇上被迫迁都,我们前后上疏二十多次,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批示。不久前,有汴梁逃兵来投奔,我们才知道先帝已经遇害。巴蜀将士,枕戈待旦,日夜都想为先帝报仇。不知先生前来,有何指教?”

后来,蜀王王建,在成都建立行台,面向洛阳方向,嚎啕大哭,行三拜九叩大礼,遥奏道:“自此圣驾迁往东方,皇家诏命,从此中断,请准许臣暂时建立行台,依照郑畋故事,代表皇上封官拜爵。”

十月一日,朝廷下诏,任命梁王朱全忠(朱温)为各道兵马大元帅,允许开设大元帅府。

梁王父亲名叫朱诚。为了避讳,之前已经将义成军改名为宣义;现在,又将成德军,改名为武顺军。这些都是柳璨为了讨好梁王而做出的安排。

梁王朱全忠(朱温)就任各道兵马大元帅,欲乘胜进攻淮南,准备亲督大军自襄州出发。

敬翔谏道:“我们出兵两个月不到,就收复山南东、荆南两镇,开拓疆土数千里,远近皆惊,当养威自重。不如还军,以后另寻战机,再进攻淮南。”

大元帅朱全忠(朱温)不听,全军出动。

十月七日,大军进抵枣阳,道遇大雨,尚不肯回军,再自申州进至光州,路险泥泞,人马疲乏,天气已经入冬,士兵尚穿单衣,很多士卒逃亡。

朱全忠(朱温)派人招降光州刺史柴再用,道:“柴存,你与本王本是故人,何故为他吴王效力?归顺本王,用你为蔡州刺史;以后立功,节度使任你挑拣。不归顺,大军屠城,玉石俱焚!”

柴再用登城据守,在城墙上,全副武装,毕恭毕敬地向梁王下跪叩头说:“光州城小兵少,不值得大王冲冠一怒。大王只要先攻克寿州,我怎么敢独自坚守!”

梁王大军,在光州城下逗留十几天,又继续东进,直趋寿州。

不料中途迷路,绕道一百多里,又遇连绵冬雨,待赶到寿州时,淮南军早已坚壁清野,严阵以待。

梁王大军,再打算围城,却连扎营的树木都找不到一颗。没奈何敛兵退归。

光州刺史柴再用,引兵抄截梁军后队,斩首三千级,获辎重数以万计。

朱全忠(朱温)悔不用敬翔之言,很是烦躁,因急欲篡夺大唐国祚,乃返回汴梁。

戎昭军节度使冯行袭携带厚礼前来汴梁晋见梁王。梁王感他忠心,命杨师厚助其进攻金州。王宗朗(全师朗)纵火焚城,逃奔成都。

冯行袭收复金州,见金州残破,上奏朝廷,请求将金、商、均、房四州,俱归戎昭军,而将节度使衙署,迁往均州。

梁王朱全忠(朱温)干脆在金州、商州设立武定军,保举冯行袭兼任武定(金州)节度使。

至此,共有两个武定军,另外一个是王建的武定军,节度使驻利州。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