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六十二回 李存勖夹寨督战 王师范汴梁丧身

第六十二回 李存勖夹寨督战 王师范汴梁丧身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梁太祖即位第二年,蜀国仍称天复八年,公元908年,正月一日。

前蜀高祖王建,登兴义楼。一位和尚挖出一只眼珠奉献,作为新年祝福。

王建大为感动,赐素宴,招待一万名和尚进餐。王建还准备大力赏赐。

翰林学士张格,即唐朝前宰相张浚之子,进谏道:“小人无故伤害自己的身体,应该加以处罚,若是嘉奖,就是伤风败俗。”

王建乃罢。

正月九日,王建前往南郊祭天。

次日,改元武成元年。

前蜀高祖王建义子很多,其中,王宗佶本姓甘,年纪最大,是王建早年在许州刚刚投军时掳掠得来,在军营中长大,长大后十分骁勇,立功无数,遂得不断升职。

王建称帝,王宗佶晋封中书令。王宗佶专权蛮横,骄傲任性,又大量结交朋友,引为私党。王建甚为担忧。

唐道袭本为跳舞的童子,得到王建赏识,现已升职为枢密使。然而,王宗佶仍然直接叫他的名字,不肯称呼他的官职。

唐道袭表面对他恭敬,心中却非常气愤。乃向前蜀高祖王建构陷,将王宗佶贬为太师,并削去兵权。

任命翰林学士张格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格处处迎合王建旨意,又将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悉数排斥。

王建派军,攻克归州,擒获刺史张瑭。

王宗佶自从被免去宰相职位,心中怨恨,暗中招募死士,图谋不轨。又上疏王建道:“于公,臣是朝廷高官;于私,儿是陛下长子。儿自幼跟随父皇,开创基业,直至建国。现在,皇太子尚未确立,此取乱之源也。父皇如果觉得宗懿才能足可继承大业,最好早日册封其为皇太子,而由儿臣担任元帅,统领全军。父皇既已登基称帝,军事最好交给臣子,儿臣请求允许设立元帅府,由儿臣在宫外统御大军,皇太子在宫中早晚向陛下问安。陛下万代基业,由此奠定。”

前蜀高祖王建大怒,忍而不发。又询问唐道袭意见。

唐道袭道:“太师威望很高,文武百官皆怕他,足可统御全军!”

王建更加疑心。王宗佶入宫朝见,脸色、言语皆凶恶傲慢。

王建种种晓谕安抚,都听不进去。

王建命他先行退下,他也不肯。惹得前蜀高祖王建一时心头火起,命侍卫当场将他杀死。

又贬杀其党羽郑骞、李钢等。

李存勖十一岁那年,李克用击败王行瑜,派李存勖献捷唐廷。唐昭宗见他异表,厚加赏赐,且抚摸李存勖后背道:“孩子,你将来必是国家栋梁,他日宜尽忠我家。”

因此李克用对李存勖益加钟爱,又因长子落落、次子廷鸾皆死,特封李存勖为世子。

这时,李克用对李克宁等人道:“此儿志气远大,必能成我遗志,愿你们善为教导,我死无恨了!”

又召李存勖至病榻前,叮咛嘱咐道:“嗣昭镇守潞州,正被梁军团团围困,我恨不能亲身往援,恐怕与他见不着面立了。我死后,丧葬事了,你要与德威等竭力救他,勿令陷没为要!”

停了一会,李克用才能再讲话:“嗣昭忠孝两全,我诸多义儿中,得他最早,爱他最深,可是德威去了半年多,也未能把嗣昭救回来,难道德威忘不了旧日恩怨,不肯为他尽力?你要告诉德威我的意思。潞州包围不解除,我死不瞑目!”

原来当初,周德威与李嗣昭不和,所以李克用有此疑心。

语至此,李克用又令取过平时佩带的箭袋,拔出三支箭矢,分交李存勖,交付一支,谆嘱数语。

第一矢是教他灭梁,第二矢是教他扫燕,第三矢是教他逐契丹。

梁晋世仇,李克用不能灭梁,反被他篡唐,原是一生大恨。

燕指刘仁恭、刘守文、刘守光父子,因后来梁太祖朱晃(朱温)封刘守光为燕王,故称为燕。刘仁恭得到晋王支持,才能入主幽州,不料他父子叛晋降梁,也是李克用所恨。

契丹又是如何与李克用结仇的呢?

原来,三年前,即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契丹夷离瑾阿保机率大军三十万,进攻云州。晋王李克用,亲自统兵迎战,双方互有胜败,遂讲和。二人在云州会盟,结拜为兄弟,相约冬季来临时,共同出兵讨伐幽州刘仁恭与梁王朱全忠(朱温),兴复唐朝。

李克用请阿保机进入自己大帐中欢饮十几天。左右劝李克用趁其酒醉擒而杀之。

李克用道:“仇敌尚未剿灭,反而施诈,失信于天下人,乃自取灭亡之道也。”遂赠送阿保机绸缎数万匹,钱数万贯。

阿保机留下良马三千匹、牛羊数万头。

然而,到了冬季,约定的时间,阿保机并未发兵南下助李克用勤王。

去年,梁太祖朱晃(朱温)受禅,阿保机已经升任契丹首领,他不仅没有同李克用一起进攻梁朝,反而自食前言,与梁朝通好,受梁朝封爵为契丹国王。

所以李克用也引为恨事。李存勖涕泣受命。

李克用对李克宁等人道:“此后亚子就拜托你了,你勿负我!”说到我字,已是忍不住痛苦,一声狂呼,竟尔崩殂。享年仅五十三岁。

时已为梁太祖开平二年,晋仍奉唐正朔,称天佑五年,公元908年,正月十九日。

李存勖嚎啕大哭,非常哀恸。

李克宁等料理丧事,忙乱了好几天。

李克用妾陈氏,本为唐昭宗所赐,即削发为尼,后来又活了二十多年才逝世。

河东监军张承业,本是唐朝宦官,当梁王朱温率兵入京,与崔胤大杀宦官时,曾令各镇悉诛监军。李克用与张承业友善,只杀了一个死囚,冒充张承业,而将张承业藏在寺庙中暂时躲避风头。不久复出,仍然担任监军。

张承业感克用救命之恩,格外效力,至是代为衔忧。他见李存勖久居灵堂,不曾视事,乃入见李存勖道:“大孝在于不坠基业,非寻常哭泣可了。目今梁军压境,大敌当前,我军又人心浮动,谣言百出,一旦有人借机叛乱,祸变立至,请嗣王立即处理公务,尽力操持危局,方为尽孝。”

李存勖这才出来管事,听到军中私议纷纷,也觉惊心。便邀叔父李克宁入室,哭着对他道:“儿年尚幼,未通庶政,恐不足上承遗命,弹压各军。叔父勋德俱高,众情推服,且请制置军府,待儿能成立,再听叔父处分。”

李克宁慨语道:“你是我亡兄世子,且我兄有遗命,何人敢生异议?”遂扶李存勖出堂,召集军中将士,推戴李存勖为晋王,兼河东节度使。

李克宁首先拜贺。将士等亦不敢不从,相率下拜。

只有李克用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托疾不至。有些人见到李存勖也不行礼。

原来,晋王李克用生前,义儿甚多,各种待遇,与李存勖相当者,共有六、七人。其中有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九太保李存质、十太保李存颢、义子李存实等。

李存勖继位,因年龄小,而且之前不怎么带兵,彼等心怀不服,捏造谣言,意图作乱。李克宁久握兵权,正当壮年,为军士所倾向,因此有些人情愿拥戴李克宁。

等到李克宁退归私宅,十太保李存颢、李存实夜晚单独求见。

李存颢挑拨道:“兄终弟及,也是古今旧事,奈何以叔拜侄呢?”

李克宁正色道:“这是体统所关,怎得顾全私谊?”

语未毕,忽屏后有女子窃笑道:“叔可拜侄,将来侄要杀叔,也只好束手受刃了!”

李克宁闻声返顾,见有一人出来,原来是妻室孟氏,即孟迁弟弟孟道的女儿,孟知祥的妹妹。便道:“你如何也来胡说!侄儿怎会杀叔?”

孟氏道:“刘守光子能囚父,侄儿有何杀不掉叔?天与不取,必然遭殃!你道存勖一定是好人么?”

十太保李存颢得了一个大帮手,再用一番甜言蜜语,竭力挑唆,说得李克宁也觉心动,当下叹息道:“名位已定,叫我如何区处?”

李存颢道:“这有何难?只要杀死张承业、李存璋,便好成功。”

李克宁道:“你且去与密友妥商,再作计较。”

李存颢大喜,立即跑去与同党计议,决心奉李克宁为节度使,并将晋王李存勖,及存勖母曹氏等擒获,槛送汴梁,去投降梁朝。

都虞侯、九太保李存质,也是李克用养子,这时亦在座商议,他虽然赞同李克宁取代李存勖,但对投降梁朝,则坚决反对。十太保李存颢怕他泄密,报知李克宁,竟诬称李存质罪状,把他私下处死。

太原人史敬镕,自幼追随晋王李克用,深受晋王宠信。李克宁厚赂之,使其入探李存勖机密。他却入见太夫人曹氏,将李克宁及李存颢等人的阴谋,详细做了汇报。

曹氏大骇,急忙告诉李存勖,李存勖急召张承业入内。

曹氏道:“先王将存勖这孩子托付给你,请你辅佐,如果想更立贤王,只求留我母子二人性命,不要送给仇敌就心满意足!”

张承业道:“老奴拼将一死,也执行先王遗命,太夫人何出此言?”

李存勖哭着将李克宁与十太保李存颢的阴谋详细告知,并说道:“我叔欲害我母子,太无叔侄之情;但骨肉不应自相残杀,我当自动贤,以免祸端。”

张承业勃然大怒道:“臣受命先王,言犹在耳,存颢等欲举晋降贼,大王从何路求生?若非大义灭亲,恐国亡无日了!”

张承业乃与三太保李存璋、五太保李存进(孙重进)、吴珙,以及长直军使朱守殷等定谋,伏兵于王府,诱李克宁、李存颢、李存实等入宴。大家才行就座,伏兵遽起,即将李克宁、李存颢等拿下。

李存勖流泪责备李克宁道:“侄儿之前曾让位给叔父,叔父不取;今儿已继位,奈何出此阴谋,竟欲将我母子执送仇敌,忍心至此,是何道理?”

李克宁伏地,惭不能对。李存璋等齐呼速诛。

李存勖乃取出祖父李国昌神位,摆起香案,祭拜过后,将李克宁枭首,李存实、李存颢等一并伏诛,又令李克宁妻孟氏自尽。李存勖还算顾及家人情谊,祸不及其子孙、亲属。

一场内乱,化作冰销。

从前,晋王李克用放纵部下,很多胡人士兵,凶暴残忍,杀人越货,无恶不作。晋王去世,很多士兵乘机作乱。

李存勖任命三太保李存璋接任都虞侯,令他整顿军纪。

李存璋严明军纪,先将最凶暴、劣迹斑斑的,找出几个人来,全部杀死,杀一儆百。城内秩序焕然一新。

二十多年前,李克用麾下有十三太保,当年平定黄巢之乱,立功无数,名震天下。如今时过境迁,十三员猛将竟然只剩下七位。

十一太保、白袍史敬思,二十四年前,朱温火烧上源驿,为保护李克用,最早战死。如今,其子史建瑭,功夫不亚于其父。

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一向不和,十四年前同归于尽。

四太保李存信,六年前也已经身故。

九太保李存质、十太保李存颢,今年又一起同归于尽。

晋王李存勖命将李建及(王建及)、李嗣肱继任九、十太保。遂将十三太保,再次全部补齐。

即是:

大太保李嗣源,今年四十一岁,原名邈吉烈。

二太保李嗣昭,今年四十岁,本名韩进通。

三太保李存璋,老当益壮,原来是李存勖爷爷的旧部。

四太保李存勖,晋王本人,今年二十四岁。

五太保李存进,原名孙重进。

六太保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常年镇守北方,蛮人称他为“威信可汗。”

七太保李嗣恩,吐谷浑人,本姓骆。

八太保李存贞,勇猛无敌,宝刀不老。

九太保李建及,原名王建及,许州人,少从李罕之,今年四十四岁。

十太保李嗣肱,李克修次子,今年二十九岁。

十一太保李存贤,原名王贤,许州人,今年四十九岁。

十二太保李存审,原名符存,陈州人,今年四十七岁。

十三太保史建瑭,白袍史敬思之子,今年三十四岁。

十三太保既已齐整,即将再次出征。

新任晋王李存勖,正拟派大军出救潞州,忽闻唐哀帝暴死于济阴,料知为梁太祖朱晃(朱温)所害,遂全军缟素举哀,声讨朱梁。

部众因周德威外握重兵,恐他谋变,且说他素与李嗣昭不和,未肯出力相援,因怂恿晋王李存勖,调回周德威。

梁朝大将李思安,围困潞州已经七个月,毫无成就,反而损兵折将,将领阵亡四十余人,士兵更是损失上万人,这时只能据守夹寨,无力进攻。晋将周德威等率大军仍坚守余吾寨,不时袭扰。

梁太祖朱晃(朱温),忽然听到晋王李克用死讯,不知真假,御驾亲自来到泽州,并命匡国节度使刘知俊也率军到泽州回合。

梁太祖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三月。

梁太祖下令将李思安撤职查办,褫夺一切官职、爵位,押送原籍充当苦役。又叱责监军杨敏贞监军不力,斩首。

梁太祖在泽州停留十几天,意欲解围班师。

诸将道:“晋王已死,继位的李亚子乳臭未干,听说他要周德威班师,上党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必难长久,不如再包围它半个月。”

梁匡国节度使刘知俊,率精兵一万,攻击周德威军,杀死、俘获不少晋兵,也上疏请战。

梁太祖乃任命刘知俊为潞州行营招讨使,又命增发粮草,允许他再包围十数天,如果不能攻克,就要退兵晋州,休整一下,五月务必率军返回同州。

另派范君实、刘重霸为先锋,牛存节为抚遏使,驻兵长子。梁太祖一面派使者至潞州,谕令李嗣昭归降。

二太保李嗣昭焚毁来书,杀死来使,整兵死守,梁军又复猛扑。

梁太祖在泽州勉强停留数日,恐岐王李茂贞乘虚来攻,截他后路,乃先行返回汴京。

梁军猛攻潞州,李嗣昭与诸将在城楼上举行酒宴,以宽慰军心。突然一支流箭射来,正中李嗣昭的脚,李嗣昭悄悄拔去,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仍然督兵力拒,因此城中虽已匮乏,军心未乱,兀自苦苦支撑。

四月一日,周德威接到命令,班师回到太原,将军队留在城外扎营,独自一人入城,伏在李克用的灵柩上痛哭失声。又以臣礼拜见新任晋王李存勖,态度十分恭敬,大家这才放心。

李存勖得到周德威拥戴,大喜,遂与他商及军情,并提到先王关于他和二太保李嗣昭不和的遗言,令他尽全力援潞州。

周德威十分感动,坚决请求再次前往潞州前线。

梁朝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张文蔚去世。杨涉被贬为右仆射。

梁太祖乃命吏部侍郎于兢为中书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策为刑部侍郎,二人俱为同平章事。

见周德威退兵,梁朝君臣上下都以为,潞州不久就可攻克。梁太祖遂准许刘知俊继续围困潞州。

潞州前线,夹寨内梁军,也不再严密戒备,甚至取消了侦察敌情的侦骑。

消息传到太原,晋王李存勖与诸将商议道:“潞州,是河东的屏障。失去潞州,河东难以独自生存。盗贼朱温,畏惧的只有先王,听说我新近继位,认为我不懂带兵打仗,更加骄傲自大。我们如果挑选一支精锐骑兵,急行军闪电攻击,出其不意,一定可以打败他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传播声威,奠定霸业,就在这一举!”

张承业在旁应声道:“大王所言甚是,请即起兵。”

张承业又说:“可以派人联络岐王李茂贞,与蜀王王建,请他发兵协助,牵制梁军。”

李存勖道:“监军所言极是。”遂派判官王缄,前往凤翔,然后再往成都。诸将皆赞同。

李存勖乃命丁会为都招讨使,率周德威等自太原立即出兵。五天后,大军即抵达潞州城北之黄碾,距离潞州只有四十五里。

天佑五年,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五月一日,晋军在三垂岗扎营。

次日凌晨,大雾弥漫。晋军继续前进,直趋梁军夹寨。

夹寨内,梁兵尚在梦乡,并无任何警备。晋王大军突然杀到,梁兵顿时大乱。

晋王李存勖命周德威、李嗣源兵分两路,一攻西北角,一攻东北角,挖土填平壕沟,再纵火焚烧栅栏。当时,晋军战鼓如同雷鸣一般,晋军士兵呐喊声震动天地,晋兵个个如狼似虎,手中统执着火具,连烧带杀,闯入夹寨内,吓得梁军东逃西窜,七歪八倒。

刘知俊这时还在睡觉,陡闻晋兵杀到,好似迅雷不及掩耳,慌忙披衣穿鞋,整甲上马,召集将士等,出寨抵御。

梁军已经崩溃,梁兵四散奔逃。梁军大将符道昭(李继远)情急狂奔,用鞭向马尾乱挥,马反惊倒,把符道昭掀落地上,来不及爬起来,凑巧周德威追到,手起刀落,将他剁成两段。

刘知俊一见形势不妙,领了数百败兵,拨马逃走。

梁军损失的将士高达数万人。晋军缴获梁军粮草、辎重、兵刃,堆积如山。

败报到了汴京,梁太祖惊叹道:“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克用虽死犹生!若似我诸儿,简直猪狗不如!”

后人有诗叹道:

晋阳一鼓奋雄师,夹寨摧残定霸基。生子当如李亚子,虎儿毕竟扫猪儿。

却说夹寨已破,周德威至潞州城下,大声呼叫二太保李嗣昭开门,道:“先王已薨,今嗣王亲自来援,破贼夹寨,贼兵都遁去了。快开门迎接嗣王!”

二太保李嗣昭闻言,竟弯弓搭箭,欲射周德威。

左右连忙劝阻,李嗣昭道:“恐怕此人已经为贼人所擒,投降贼人,贼人使他来诳我呢!”

左右道:“他既说嗣王自来,何不求见嗣王,再作区处。”

李嗣昭乃答周德威道:“嗣王既已到此,可否一见?”

周德威退告李存勖。晋王李存勖亲至城下,仰呼李嗣昭。

李嗣昭见李存勖身穿白色盔甲,确信父王真的死了,不禁大哭起来。李嗣昭自小就跟随李克用,李克用在诸义子中,最疼爱李嗣昭,李嗣昭也最有帅才,很早就能独当一面。

士兵们大半年来神经紧绷,已经接近崩溃,闻他痛哭,个个都忍不住嚎啕大哭,他们倒不全是为李克用悲伤,而是尽情释放压力。

李嗣昭下城开门,迎李存勖入城。李存勖好言慰劳,并述李克用遗言。

李嗣昭这才与周德威相见,彼此释嫌,欢好如初。

周德威请率军南下进攻泽州,李存勖令与李存璋等一起前往。

幸亏,梁太祖派龙虎统军牛存节为潞州抚遏使,自西京洛阳率兵前来接应夹寨,至天井关,遇见溃兵,才知夹寨被破,他料到晋军必定要南下进攻泽州,便号令军前道:“泽州地据要害,万不可失,虽无诏命,亦当趋救为是!”

大众都有惧色,说:“晋军锐不可当,我军兵少,寡不敌众!自取其辱尔!”

牛存节道:“见危不救,怎得为义?畏敌先避,怎得为勇?诸君奈何自馁呢!”遂举起马鞭,麾众北进。

到了泽州城下,泽州刺史王班,一向不得军民之心,听说晋王大军即将杀到,城中军民惊慌失措,已有叛意,部分不法之徒,竟然四处纵火,趁机抢劫,又打算夺取城门,迎接晋军。

王班兵力不足,只能坚守子城,正打算放弃外城。牛存节急忙入城拒守,抓捕叛乱分子,维持秩序,众心乃定。

牛存节刚刚入城不久,周德威等率晋军就到了,当即开始围攻,连续十三天,又是挖掘地道,又是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变着花样攻城,牛存节多方抵御,始终无懈可击。

好在刘知俊收集残兵败将,来援泽州,周德威乃焚去攻城器械,退保高平。

晋王李存勖,亦引兵返回晋阳,论功行赏。

任命周德威为振武(朔州)节度使,遥兼同平章事。更拜监军宦官张承业为兄长,编入家谱,赏赐丰厚。又正式拜见张母,向她叩首,厚加馈赠。

晋王李存勖下令各州县举荐贤才,罢黜贪官污吏,宽免租税,抚恤孤穷,平反冤案,禁止奸盗,境内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又训练士卒,严明军纪,禁止烧杀抢掠,禁止伤害平民。骑兵一律步行,只有见到敌军,才能骑马;任命分配后,各自遵守,不准越界,不准交换,不可随意逗留,不可躲避危险,分兵数路前进时,会师时间,不准超过一刻钟。如有违法,一律斩首。坚持信赏必罚,军队面貌立即焕然一新。

起初,晋王李克用出兵勤王,诛杀王行瑜时,唐昭宗准许晋王墨敕除官,就是可以用皇帝名义封官拜爵。

唐末很多人都这样做,例如梁王朱全忠、蜀王王建、吴王杨行密等。所以唐末很多没有大功、没有朝见过皇帝的人都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师”等,甚至封王封侯,多是地方藩镇的乱封滥赏。“检校”一类的官职更是满天飞。还有很多人把自己的部将封到别人地盘上做节度使、防御使、刺史,根本不可能上任。

只有晋王李克用坚持不这样做,任命官吏,非常慎重,每次都奏报朝廷,等候批准才实行。

直到现在,李存勖才开始行使这个权力,用唐朝皇帝的名义自行任命官吏。

之前潞州被围近一年,经李嗣昭抚治,劝课农桑,宽租缓刑,不到数年,军城完复,依旧变作巨镇。自是与朱梁争雄,成为劲敌了。

楚静江(桂州)节度使、遥兼同平章事李琼镇守桂州,已经八年了。李琼去世,楚王马殷派其弟、永州刺史马存,暂代桂州刺史。

去年,武贞(朗州)节度使雷彦恭,率军剽掠荆南,又进攻楚王马殷占据的岳州。

梁太祖命荆南节度使高季昌、楚王马殷南北夹击,讨伐雷彦恭。雷彦恭向吴国求救,吴军增援失败,反而损兵折将。见上回。马殷军遂包围朗州。

雷彦恭环绕着朗州城墙,挖掘河道,把沅江(洞庭湖支流,流经朗州城南)的水引进去,加强防守。

楚国大将秦彦晖,紧闭营门一个月有余,并不出战,雷彦恭的防范因此稍微懈怠。

五月二十二日,秦彦晖遂派裨将曹德昌,率勇士趁夜从水洞进入城里,然后在城里放火,内外呼应,城里军民霎时混乱,秦彦晖军队大声呐喊,鼓声震天,攻破朗州城门,杀进城里。

雷彦恭乘轻快小艇逃奔扬州。后来,吴国象征性地任命雷彦恭为淮南节度副使。

秦彦晖生擒雷彦恭的老弟雷彦雄等,押送汴梁斩首。

雷满自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占据朗州,传子雷彦威、雷彦恭,共三任,前后二十八年而败。

先前,澧州刺史向瓌跟雷彦恭互相勾结,甘当爪牙,为虎作伥。现在,也投降楚国。向瓌自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占据澧州,前后亦二十八年而降。

从此,朗、澧二州属于楚国了。

汴梁。

梁朝“夹寨”溃败的众将跪在建昌宫门外请求治罪。梁太祖朱晃(朱温)因刚刚得到马殷的捷报,心情高兴,将他们全部赦免。

另行嘉奖牛存节保全泽州的功劳,擢升为六军马步都指挥使。

梁太祖因韩建尽忠梁朝,又善于发展农商,亦加他同平章事,兼侍中,又兼建昌宫使。

梁太祖下诏,将忠武军改名为匡国军。忠武军原来驻扎许州,现在却是同州。

匡国军改名为忠武军。匡国军原来驻扎同州,现在则是许州。

保义军改名为镇国军,驻扎陕州不变。

梁太祖朱晃为人好色淫荡。侄儿朱友宁死后,其妻入宫侍寝,颇为受宠。

这日,朱友宁妻正在梁太祖怀中缠绵,突然痛哭失声。朱晃连忙追问何故?

朱友宁妻泣不成声地说:“陛下化家为国,全家人都恩宠无比,只有你的侄儿友宁,最为可怜,五年前的今天,他死在王师范的手上,至今大仇未报,实在切齿难忘!”

梁太祖道:“友宁是朕的侄儿,朕如何不心疼?只是王师范业已归降,杀他,徒令天下人耻笑。以后谁还敢投降于朕?朕已称帝,君临天下,当展示宽大,方能叫天下人归心。”

朱友宁妻听了,愣了一下,半天才回过味来。老色鬼这是不肯杀王师范了?

当下撒泼打滚,不依不饶,非要朱晃杀死王师范一家。梁太祖拗不过,遂派使者将王师范全家老幼,一个不留,全部杀死。

梁太祖开平二年,公元908年,六月十日。

使者来到王师范家,按照梁太祖旨意,叫士兵在王家府邸旁边,挖了一个大坑,然后入内传旨:“逆臣王师范,丧我骨肉(指朱友宁),杀我幕宾(指卢曾),罪大恶极,全族赐死。”。

王师范接旨谢恩罢,对使者说:“死,无人能逃。请允许我摆设最后一次家宴,全家老小吃饱后上路。然而长幼有序,尊卑有度,请不要让尸体杂乱无章,按照长幼顺序,先小后老。”

使者表示同意。王师范遂命摆下宴席,全家人按长幼尊卑顺序一一落座就餐。席间,大家从容告别。

宴席进行中,屠杀开始,先从最小的儿童开始,押到大坑边斩首,尸体丢入大坑。其他人照常饮酒,神态自若。王师范全家共二百多人,一起遇难。王师范享年仅三十五岁。

使者回报梁太祖,梁太祖心下也觉得一阵难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