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八十一回 释季兴放虎归山 册刘氏以妾为妻

第八十一回 释季兴放虎归山 册刘氏以妾为妻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可怜这位郭妃,被唐庄宗李存勖奸淫数晚,仍然保不住荣华富贵,只好洒泪而去。李存勖慷慨地赠送了大量金帛,并赐法号誓正,作为最后的恩宠。

刘氏担心他藕断丝连,定要唐庄宗李存勖将她打发到远方。唐庄宗李存勖无奈,命将她送往洛阳,终身为尼。

此事一传,内外共知刘氏权重,相继向她献媚。

宣武(宋州)节度使袁象先,是梁太祖朱温(朱全忠)的外甥,又帮助梁末帝夺位有功,得任宣武(宋州)节度使多年,在任内暴敛百姓,积累私财千万。他第一个入朝,用大车装载珍宝数十万,先贿赂刘夫人,再贿赂唐庄宗李存勖身边其他亲信,于是大家对他交相称赞,简直夸得跟张良、魏征一般。唐庄宗大喜,以为得到贤臣,赐他姓名为李绍安,仍任原官不变。

镇国(陕州)节度使、独眼龙霍彦威,乃霍存养子,第二个入朝,也以金银厚贿刘夫人等,被赐姓名李绍真,也任原官不变,只是将镇国军的军号,改回唐朝时的旧名保义军。

还有护国(河中)节度朱友谦等,相继入朝,无一不打通刘氏内线,得沐皇恩。唐庄宗赐他姓名为李继麟。

此外如梁将戴思远等,也一一贿赂刘氏等,阴结内援,得蒙唐庄宗李存勖恩赐。

段凝既改姓名为李绍钦,仍为宣义(滑州)留后,只是将宣义军,改回唐朝时的旧名义成军。他又结交伶官景进,献宝入宫,刘夫人替他褒扬,竟调任泰宁(兖州)节度使。

康延孝,间谍身份不宜公开,乃以梁朝博州刺史身份入朝,得赐姓名为李绍琛。

梁泽州刺史董璋入朝,厚贿郭崇韬、刘夫人等,仍为泽州刺史。后来竟升任静难(邠宁)节度使。

匡国节度使温韬(温昭图),从前是个摸金校尉,曾经多次率兵盗掘唐朝历代皇帝陵墓。此次因献赵岩首级,仍任原官。他听说袁象先等都通过贿赂得到宠信,也运载金银进京,将刘氏及唐庄宗宠臣贿赂了遍。唐庄宗李存勖召见,再三慰劳,赐姓名为李绍冲,许他仍镇守许州。

至此,他就拥有四个名字:温韬、李彦韬、温昭图、李绍冲。

郭崇韬弹劾他摸金罪状,唐庄宗李存勖不问,只命有司修缮皇陵。

之前,安义(即昭义)军节度使李继韬,已叛唐降梁。梁末帝将安义军,改名匡义军。

梁亡后,李继韬欲北走契丹。唐庄宗李存勖召他入京,他纠结得很,踌躇不前。只是他生母杨氏,善于做生意,积累家产数十亿文,以为钱可通灵,不妨入朝,遂母子同行。一入洛阳,遍赂伶人宦官。杨氏又入宫,厚赠刘夫人金宝,乞求宽大。

刘氏即代她一家向唐庄宗李存勖求情,极力说,李嗣昭乃是功臣,对他的儿子,应该宽大。伶人、宦官等亦替李继韬乞哀,说他本无邪意,只是被奸人所惑,因致犯错,唐庄宗李存勖乃召入李继韬。

李继韬叩头谢罪,痛哭流涕地说,我知道错了,现在非常后悔,一定重新做人等等。唐庄宗李存勖非常感动,宣布赦免,并且还屡次命他随从打猎,渐渐的又宠爱起来。

独唐庄宗李存勖弟、薛王李存渥,去年曾经差一点被李继韬兄弟杀死,参见第七十八回。他不耻李继韬为人,屡加斥责,李继韬深感不安,又贿赂宦官伶人,乞请还镇。

唐庄宗李存勖偏偏不许。

李继韬送密信给弟弟李继远,叫他偷偷让军士纵火,制造假兵变,想骗唐庄宗派自己回去安抚。不料被人揭发,阴谋败露,唐庄宗下令将他押送天津桥边斩首示众。

李继韬去年投降梁朝时,曾经派两个儿子来洛阳做人质,也一起被杀。唐庄宗又派人去潞州,将李继远逮捕枭首。

其兄李继俦,之前被李继韬囚禁,至此受命袭职,唐庄宗下令,叫李继俦进京朝见。他却不肯马上动身,拖延了十几天,先要出来报怨,将李继韬家产霸占,并将他妻妾一并夺去,恣意淫污。

弟李继达大怒道:“二哥、七弟被诛,大哥没有骨肉之情,毫不悲痛,反劫他财产,淫他妻妾,此等人面兽心,尚堪与他同处么?”乃为李继韬服丧,率部众进攻李继俦,将他杀死,占据牙城。

节度副使李继珂,又招募勇士,攻克牙城,李继达逃回家,将妻子、儿女全部砍死,打算投奔契丹,被追兵赶上,遂自刎而亡。

唐庄宗李存勖闻报,即命将匡义军,仍然改为安义军,命节度副使李继珂权知留后,便算了案。

二太保李嗣昭,本有七子:长子李继俦;次子李继韬;三子李继达;四子李继忠;五子李继能;六子李继袭;七子李继远。至此已有四子被杀,仅剩四子李继忠;五子李继能;六子李继袭三子。

后来,全家迁居太原。大约十年后,母杨氏去世,老五李继能、老六李继袭争夺遗产,严刑拷打其婢女,索取金库藏宝,竟然将婢女打死。婢女家人诬告他二人谋反,皆被斩。

李嗣昭七子,唯有老四李继忠为人宽厚、正直,得以寿终正寝,传其香火。

有一天,唐庄宗在崇元殿设宴,李继麟(朱友谦)、李绍真(霍彦威)、李绍钦(段凝)、李绍安(袁象先)、李绍冲(温韬)等都在座。

席间,唐庄宗对大太保李嗣源说:“你看,对面在座的诸位,以前都是朕的劲敌!今天能与朕一起饮酒,都是你这位前锋的功劳!”

李继麟(朱友谦)、李绍真(霍彦威)、李绍钦(段凝)、李绍安(袁象先)、李绍冲(温韬)等人皆伏地请罪。

唐庄宗笑道:“朕与总管两兄弟之间,话旧而已。你们不要害怕。”

遂厚赏诸人,放他们回镇。

不久,楚王马殷派三子马希范入贡称臣,将梁朝颁发的洪鄂行营都统等印信上缴,并呈报辖区内全体官员名册,请求册封。

李存勖加封马殷楚王兼中书令,对其部属官员,也一一加以任命。

从前,高季昌听说楚王马殷能够得势,多亏了幕僚高郁,因此屡次派遣门客去潭州,在楚王马殷面前进献谗言,又在楚王左右亲信身上下功夫,试图反间。

楚王马殷始终不信,待高郁如初。

高季昌的谣言,竟然传到唐庄宗李存勖的耳朵里。

此次马希范前来朝贡,李存勖看到马希范机智敏捷,对他很欣赏,说:“最近常听说马家势力要被高郁篡夺,马家有你这样的儿子,高郁怎么能够到手!”

荆南节度使高季昌,闻唐已灭梁,非常惊慌,特避唐献祖李国昌讳,改名高季兴,还要亲自去汴京朝见。

幕僚梁震进谏道:“大王系梁室故臣,今唐已灭梁,必将南下征讨,大王派大军据险守卫,都怕难保,奈何自投虎口,任他鱼肉呢?”

高季兴不从,留二子居守江陵府,只率卫士三百人,竟往汴京朝见。

唐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十一月。

高季兴抵达汴京。唐庄宗李存勖果然打算扣留住高季兴,任命他为中书令,不让他回去。

高季兴大恐。恰好右威卫大将军孔循、泽州刺史董璋这时皆在汴京。这日,孔循做东,宴请两位远道而来的哥哥一起饮酒。

三人当年,都是汴京富户李让家的奴仆。当时高季昌(高季兴)年纪最长,已经成年;董璋次之,只有十几岁;孔循尚幼。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主人李让,早已作古,而当年的三个奴仆,如今已经位居高官,得享荣华。大家边喝酒边畅聊人生酸甜苦辣,不禁十分感慨。

高季兴今年已经六十六岁,垂垂老矣。当年年龄最小的孔循,也已经四十岁了。

酒过三巡,高季兴垂泪道:“唉。老哥哥我,这次不该来,可能回不去了。要交待在这里了。”

董璋道:“唉,大哥,你确实不应该来汴京啊。你和我们不一样,你是列土封疆的大人物。当今皇上既已灭了梁朝,下一步必定南征荆楚,你这怎么自己送上门,来自投罗网,唉!你老糊涂了!你就安心当你的中书令吧!”

孔循说:“大哥,你究竟想不想回去?”

高季兴来了精神:“当然想回去啊!小老弟,你有什么办法?”

孔循道:“办法自然有。来,先干一碗再说!”

三人干了一碗酒。

孔循道:“当今皇上,最宠信的就是刘夫人。只要你多献珠宝,她肯替你说话,大哥你自然能回去。”

高季兴本带了不少金银珍宝,遂厚贿刘氏。

刘氏就对唐庄宗说,新得天下,宜示宽大,不宜扣押高季兴,以免引起各地戒心。

唐庄宗乃对高季兴优礼相待,并赐盛宴。

席间趁着酒兴,唐庄宗李存勖笑问高季兴道:“朕仗着十指,取得天下,现在各镇多已称臣,惟吴、蜀二国,未肯归命,今欲统一天下,应先取吴呢?还是先取蜀呢?”

高季兴暗思,吴国没有山川险阻,容易灭亡;蜀道艰险,高山峻岭,不易进兵。若被他灭了吴国,那他就更强大了。

因此故意答道:“吴地卑下,不如蜀土富饶,蜀国号称天府之国。况且蜀主王衍荒淫日甚,民多怨言,若王师进攻,无患不胜。待扫平全蜀,顺流东下,取吴亦易如反掌尔。”

唐庄宗李存勖大喜,道:“多亏了你!差点误了大事!朕还一直考虑先平定吴国呢。若得巴蜀,再从巴蜀顺江而下,取吴国确实易如反掌!”

乃尽欢而散。次日,即放他归镇。

高季兴闻命,立即辞行南归,一路上披星戴月,快马加鞭,拼命赶路。到了许州,高季兴绷紧的神经才稍微放松,对左右道:“这次犯下两个大错。第一个大错,我不该来。第二个大错,他不该放我回来!”

这天行至襄州,投宿驿馆,山南东道(襄州)节度使刘训设宴热情款待。

宴罢,回到驿站,高季兴刚要睡觉,忽然心里烦躁起来,连行李辎重都不要了,仅率随从卫兵数百人向南方狂奔。逃至南林关,命卫士将守关士兵杀死,砍开关门,仓皇逃走。

果然,这天半夜,刘训接到唐庄宗李存勖飞诏,令他扣下高季兴。到了驿馆,才得知高季兴早已连夜逃走,急忙派士兵追赶,追到南林关,知道高季兴已经逃出辖区,只好据实覆命。

原来高季兴入朝,伶人宦官,屡向高季兴索赂,高季兴虽有馈赠,尚未称他心愿,所以高季兴辞行后,便有一些伶人宦官劝说唐庄宗,扣下高季兴。

高季兴侥幸脱身,回到江陵,紧握梁震手道:“不听君言,几乎回不来。但新朝百战经营,才得河南,便居功自傲,唐帝荒淫好色,对将士刻薄寡恩,身边近臣都是贪婪之辈,怎能久享?我可无虑了!”

乃修缮城池,积蓄粮草,招纳梁朝散卒,每日操练,准备防御。

吴国王杨溥也派使者到唐朝祝贺。

半年前,李存勖刚刚进入郓州时,曾经写信给吴国王杨溥,告诉他已经攻克郓州,邀请吴国出兵,一起夹攻后梁。

东海郡王、大丞相徐温打算派舰队北上观望,看哪方胜,就帮助哪一方。当时智囊严可求说:“如果梁朝邀请我们登陆援救,你用什么理由拒绝?”

徐温才作罢。

现在,唐庄宗李存勖派使节把消灭后梁的消息,通知吴国及蜀国,两国大为恐惧。

东海郡王、大丞相徐温抱怨严可求说:“你前些时反对我派舰队北上,现在怎么办?”

严可求笑说:“我得到情报说,李存勖刚得到中原,意满志盈,骄傲得不可一世,提拔官员、统御部属没有一定的规矩,用不了几年,内部一定发生变化,我们只须用谦卑的言辞、厚重的贿赂来对付他,保境安民,坐在这里等待。”

唐庄宗的使节下达诏书,吴国拒绝接受。

李存勖再命改换国书,平等相待,称“大唐皇帝致书于吴国主”,吴国回书称“大吴国主上大唐皇帝”,措辞和礼仪,都比照国书上所表达的身份。

有人告发说,寿州团练使钟泰章侵占盗卖公家马匹。

参知政事徐知诰,用国王杨溥的名义,派滁州刺史王稔,前往霍丘巡视,突然进入寿州,接替钟泰章的职务,而调他任饶州刺史。

东海郡王、大丞相徐温把钟泰章召唤到金陵,派陈彦谦再三查问,钟泰章都拒绝回答。

有人说:“你为什么不替自己辩护?”

钟泰章说:“我在扬州时,十万大军,称我为第一勇士。寿州距淮河只有几里,手下的步骑兵不下五千人,我如果有贰心,要投降唐朝,王稔单枪匹马怎能接替!我不辜负国家,即令贬作县令都可以,何况仍让我做饶州刺史。为什么为了表明自己清白,而暴露朝廷的过失?”

徐知诰打算用军法约束各将领,准备逮捕钟泰章审判定罪。

徐温说:“如果不是钟泰章,我早死在张颢之手,今天我们富贵在身,怎么可以忘恩负义!”

命徐知诰教儿子徐景通,娶钟泰章的女儿,化解他的怨恨。

河南尹张全义,因前时邀请梁末帝到洛阳,准备行郊天大礼,被唐军一鼓吓回,见第七十三回。剩下仪仗法物,都没有取回。

此时江山易姓,乐得趋奉新主子,上表请唐庄宗李存勖幸洛阳郊天,说仪仗法物俱备。

唐庄宗李存勖大喜,加拜张全义为太师、尚书令,即择期仲冬吉日,带领家属,由汴京驾幸洛阳。

张全义竭诚迎接,匍伏道旁,怎奈已经七十二岁高龄,年迈力衰,一经跪下,两足已觉酸痛。

唐庄宗李存勖谕令平身,他抬腿想站起来,偏偏一个脚软,又跌倒在地。

唐庄宗李存勖急忙命左右扶持,他才得勉强起身,引导皇帝进入洛阳城。

时为唐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十二月初一日。

当下检验仪仗法物,准备赴南郊祭天。

不料刘夫人别有一番死心,挑剔说仪仗法物并不齐全,不够显示皇家尊贵,须再加制造,方可举行祭天大典。

唐庄宗李存勖专信妇言,遂嘱张全义增办仪物,改期来年二月朔日,才行郊祀大礼。

唐庄宗见洛阳宫阙,较汴京尤为华丽,索性就此定都,不愿再回汴京。

下令定洛阳为京都;

降开封府仍为汴州,废去京城名号。宣武军自宋州迁回汴州。汴京皇宫,改称行宫。

唐朝京城长安,之前已被梁朝改称大安府,设置永平军。

唐庄宗自认恢复唐朝,下令撤销永平军,恢复旧名长安,仍置京兆府,作为陪都,称西京。

晋阳太原府,由西京再改回北京;

北都真定府,废去北都名号,仍旧降为镇州、成德军;

魏州兴唐府,仍为东京。

此外如华州感化军,复为镇国军;同州忠武军,复为匡国军;许州匡国军,复为忠武军;滑州宣义军,复为义成军;陕州镇国军,复为保义军;潞州匡义军,复为安义军;朗州武顺军,复为武贞军;延州保塞军,改称彰武军;宋州宣武军,改名归德军;晋州定昌军,改名建雄军;安州宣威军,改名安远军;耀州静胜军,改名顺义军;邓州新置威胜军。

所有天下官府名号,及寺观名额,曾经梁室改名的,一律恢复唐朝旧名。

唐庄宗李存勖,自认为是中兴唐朝,自己把自己看成汉光武帝刘秀一般。凡是唐朝制度,一律恢复。

首先是宠信宦官。之前,崔胤、朱温大杀宦官,梁朝用男子、宫女担任一切宫廷职务。各地监军,要么废除,要么使用普通文官。

现在,一律按唐朝制度,改回由宦官担任。宦官逐渐干涉军政。节度使率军作战时,或到朝廷晋见,总部军政就交由监军宦官决定,有些监军宦官忽视甚至欺凌侮辱统帅,仗着皇帝作靠山,与节度使争权夺利。因此,各镇官员对监军宦官无不咬牙切齿。

之前,李存勖身边,已聚集有宦官五百多人。现在,李存勖下诏,征集全国各地宦官,唐朝末年大杀宦官时漏网的,各藩镇以及民间躲藏的宦官,遂全部回到皇宫。

更有不少男子,见到皇帝喜欢宦官,纷纷净身入宫。皇宫里的宦官,多达一千多人。

其次是重用士族子弟。一些没有才能、未立功劳的士族子弟,只因门第高贵,就登上高位。豆卢革、卢程、韦说、张宪等皆是如此。

宰相卢程,本来没有什么本事,也没有功劳,只是因为门第高贵,才当上宰相。果然才不称职,罢为左庶子。

郭崇韬引荐尚书左丞赵光胤,豆卢革引荐礼部侍郎韦说,俱授为同平章事。

赵光胤父亲就是赵隐,在唐朝曾经担任宰相。他的哥哥赵光逢,在梁朝曾任宰相。

韦说出身京兆韦氏,是韦孝宽的八世孙。他的伯父韦宙,曾任唐朝宰相。他的父亲韦岫,在唐朝曾经担任福建观察使。见第十六回。

其实赵光胤是轻率好夸,喜爱表现,实际上,根本不知道如何处理政事。他的哥哥赵光逢原任梁朝宰相,退休后紧闭家门,不跟外界来往。赵光胤不时前往探望,讨论时局,向他请教。

赵光逢不胜其烦,在房门写上:“请不言中书事!”

韦说也不过谨慎持重,遵守常规办事而已。

二人都没有相国材略。只是因为门第高贵,才被推荐。

事实上,现在后宫、宦官、伶人当道,单靠这几个庸夫,怎能主持大局呢?

之前,岐王李茂贞派使者入贺,信中以叔父辈自居,言辞傲慢。后来,李茂贞听说李嗣昭诸子被杀的事,又见李存勖迁都洛阳,大惊,以为他是针对自己,乃派其子李继曮奉表称臣,态度十分恭敬。

李茂贞自唐朝灭亡后,虽然史家并不承认,但他事实上建立独立王国岐国,与刘守光的燕国,堪称五代十国之外的第十一、十二国。岐国前后长达十七年。

李茂贞自唐僖宗光启二年,即公元886年出任武定节度使,后来又占据凤翔等镇,割据至今,已有三十八年。

这时,唐朝号令所及,达到四十四镇、一百六十六州。约占唐末国土的三分之二。

至此,唐朝领土,增加至:凡四京、六府、三十六藩镇共一百一十八府州。

四京即:京都洛阳河南府;西京长安京兆府;北京并州太原府;东京魏州兴唐府;

三十六镇即:天雄(东京魏州兴唐府、博州、贝州、相州、卫州、澶州);

河东(北京并州太原府、忻州、岚州、石州、汾州、宪州、麟州、辽州);

成德(镇州、赵州、深州、冀州);

义武(定州、易州、祁州);

安国(邢州、洺州、磁州);

横海(沧州、景州、德州、瀛州、莫州);

卢龙(幽州、涿州、檀州、蓟州、顺州);

大同(云州、应州);

振武(朔州、府州、寰州);

雁门(代州、蔚州);

威塞(新州、妫州、儒州、武州);

护国(蒲州河中府、慈州、隰州);

匡国(同州、禧州)。

归德(汴州、宋州、亳州、颍州);

天平(郓州、曹州、濮州、单州);

平卢(青州、淄州、登州、莱州、齐州、棣州);

泰宁(兖州、沂州、密州);

感化(徐州、宿州);

忠武(许州、陈州、蔡州);

义成(滑州、郑州);

河阳(孟州、怀州);

保义(陕州、虢州);

顺义(耀州);

安义(潞州、泽州);

彰武(延州、丹州);

保大(鄜州、坊州);

忠义(襄州、房州、郢州、复州);

威胜(邓州、均州、唐州);

安远(安州、随州、申州);

建雄(晋州、绛州);

镇国(华州、商州);

凤翔(凤翔府、陇州);

静难(邠州、宁州、衍州、庆州);

彰义(泾州、原州、义州、渭州、西武州);

朔方(灵州、盐州);

定难(夏州、绥州、银州、宥州)。

此外,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闽王王审知、荆南节度使高季兴皆奉表称臣,奉唐正朔。

另外,吴越王钱镠,据有两镇十一州;

楚王马殷,据有三镇十八州;

闽王王审知,据有一镇五州;

南平王高季兴,据有一镇三州;

静海(安南)节度使曲承美,据有一镇十一州。

以上诸人据有八镇、四十八州,名义上都奉唐朝正朔。

不肯听从唐朝号令的,只有蜀国皇帝王衍、南汉国皇帝刘?、吴国王杨溥三人。

而这三人,都派使者通好,不敢为敌。

天下一统,唾手可得。自安史之乱以后,一百六十八年来,还从没有过这样的大好局面!

当时引得唐庄宗李存勖志满气盈,不是出外游畋,就是深居宴乐。简直就把唐懿宗的喜好,全盘照搬。

刘夫人善歌舞,唐庄宗李存勖自己也是能歌善舞。他想要取悦刘氏,曾经亲自粉墨登场,与伶人共戏于庭院中。

这比起唐懿宗来,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伶人给他取了个艺名,称为“李天下”。唐庄宗李存勖也以“李天下”自称。

一日在庭院中四下张望道:“李天下!李天下!”

伶人敬新磨,竟上前打了唐庄宗李存勖一个耳光,唐庄宗李存勖失色,其他伶人大骇。

敬新磨从容说道:“李天下只能有一人,尚向谁连呼两声呢?”李存勖乃转怒为喜,厚赏敬新磨。

过了几天,唐庄宗去中牟县打猎,践踏坏庄稼无数。中牟县令叩马谏道:“陛下为百姓父母,奈何践踏百姓庄稼,令子民饿死沟壑呢!”

唐庄宗李存勖恨他多言,怒斥他,还想判处他死刑。敬新磨假装责骂道:“你是县令,却不知我天子喜欢打猎么?奈何放纵百姓在此耕种,有碍我皇驰骋狩猎呢!你罪当死!”

唐庄宗听了此言,也不禁哑然失笑,乃赦免他罪,仍为中牟县令。

只是伶人成员复杂,有几个能如敬新磨一般?

李存勖又因夫人刘氏爱看戏,经常召入伶人演戏,多多益善,诸伶人出入宫廷,不免拿文武百官开玩笑。

群臣侧目,不敢发言,有些官员竟然反过来依附伶人,取媚深宫。

不久即为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正月。

唐庄宗李存勖派皇弟李存渥,及皇子李继岌,同往晋阳,迎曹太后、刘太妃至洛阳。

刘太妃道:“陵庙在此,若同往洛阳,过年过节时,何人奉祀呢?”因此情愿留居晋阳,为曹太后饯行,涕泣而别。

其实,刘太妃说的只是表面。她本是李克用的正妻,曹太后本是李克用的妾室,现在,两人身份地位颠倒,如何不尴尬!若去洛阳,更是自找难看!

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非常讲究尊卑。妻妾的身份,绝对不能搞混。

像吴国,杨溥建国称王时,王太妃的称号,只能给嫡母史氏。后来史氏去世,才能把这个称号授予生母王氏。参见第七十五、七十六回。

而李存勖尊生母曹氏为皇太后,嫡母刘氏为皇太妃,参见第七十八回,在当时算是犯了大错。刘太妃虽然心胸宽阔,不肯计较,但是心中肯定难以释怀。

曹太后遂驾临洛阳,唐庄宗李存勖迎她居于长寿宫。

此外还有唐庄宗李存勖的正妃韩氏,次妃伊氏,也一起到来,分居宫中,母子团圆,妻妾欢聚,唐庄宗李存勖开筵接风,畅饮通宵,自不消说。

独有这位貌美心狠的刘夫人,外人面前假装高兴,暗中非常焦灼。她一心想的就是皇后的位置,一意盅惑唐庄宗李存勖,希望达成夙愿,唐庄宗李存勖也颇有意允许,只因韩、伊两夫人,位在刘氏之上,终究不便越次册立,所以一直拖延,纠结不已。

李存勖已经错了一次,这次不敢轻易再错。

刘夫人屡次设谋,未见成效,前次唐庄宗拟举行郊天大典,她也借故阻挠,从旁力阻,非要唐庄宗李存勖立她为皇后,然后再举行郊天大典。

唐庄宗李存勖虽然同意改定郊天大典日期,终究皇后未定,此次韩、伊两夫人,又已到来,眼见得正宫位置,要被她两人夺去,当下情急智生,急忙嘱托伶人宦官,运动宰相、大臣。

豆卢革素来模棱两可,谁也不得罪,自然乐允。

只有郭崇韬位兼将相,刚正不阿,平常看不起伶人宦官,在他那里不容易说上话。

刘氏乃委托一位郭崇韬的故人子弟,前去游说郭崇韬。

郭崇韬正虑伶人宦官用事,对自己不利,见了故人子弟,谈及顾虑,故人子弟便答道:“为伯父大人打算,不如请立刘氏为皇后。刘氏专宠,伯父大人深知,主上早有意册立为皇后,惟恐您不肯同意。如果伯父大人能主动提出,上结主欢,内得后助,虽有千百奸人,也无法撼动伯父大人了。”

郭崇韬不禁点头称是,遂与豆卢革等联名上书,请立刘氏为皇后。唐庄宗李存勖欣然从之。

因郊天大典日期已近,郭崇韬献上劳军钱一亿文。

李存勖好奇地问:“郭爱卿,你怎么这么有钱呢?”

原来,枢密使郭崇韬位高权重,刚刚抵达汴京、洛阳时,梁朝大臣及各地节度使、刺史等官员纷纷拜见他,送上金银财宝等厚礼,郭崇韬全部照收。

有人劝阻郭崇韬,说这些都是贿赂,怎么能收!就算要收,也不能公开收!你也不知道避嫌!

郭崇韬道:“我居高位,身兼将相,自己的俸禄都花不完,根本不需要外财。可是梁朝不一样,贿赂成风,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世仇,我如果不收他们的钱,他们必定心怀恐惧,与我们作困兽之斗。我只是为了天下安定,暂时收下,早晚献给皇上。”

二月一日,郊天大典如期举行。唐庄宗李存勖首献,命皇子李继岌为亚献,皇弟李存纪为终献。礼毕退班,宰相以下,依次称贺,还驾皇宫,宣诏大赦天下。

二月十五日,册封刘氏为皇后。

这时洛阳已建太庙,皇后刘氏既受册宝,遂乘皇后凤辇,卤簿鼓吹,行庙见礼。她本是个脂粉班头,更兼那浑身上下的珠冠玉佩,象服华裙,愈显出万种妖娆,千般婀娜。洛阳士女,夹道聚观,暗自称羡。

她还宫后,众人相率朝贺。

只韩、伊两夫人,很是不平,不肯来朝。

唐庄宗李存勖乃封韩氏为淑妃,伊氏为德妃。

后人有诗叹道:

漫将妾侍册中宫,禁掖甘心启女戎,纵使英雄多好色,小星胡竟乱西东!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