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五代十国演义 > 第九十二回 王延钧僭位改元 李从荣擅兵弄权

第九十二回 王延钧僭位改元 李从荣擅兵弄权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演义!

却说董璋逃走,孟知祥再引兵穷追,至五侯津,又收降东川都指挥使元瓌,遂长驱直入汉州城。

董璋早已弃城东奔,西川兵攻入汉州府第,觅董璋不得,但见有董璋运来的无数铠甲、兵器、粮草,大家争相搬取,无心去追董璋,董璋因此得脱。

只有赵廷隐带着亲兵,追至赤水,又收降东川散卒三千人。

孟知祥命李昊起草文书,慰谕东川吏民,并发檄文责问董璋,说自己将亲至梓州,诘问他毁约的情由,并公布他入侵汉州的罪状。

然后立即率军至赤水,会合赵廷隐军,准备进攻梓州。

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五月四日。

董璋逃回梓州城下,乘坐轿子进城。

王晖迎问道:“大帅率大军出征,今天回来的不到十人,究竟何故?”

董璋无言可答,只向他流涕下泪。王晖却冷笑而退。

董璋入府,刚刚准备吃饭,不意外面突起喧哗声,慌忙放下筷子出去看,略略一瞧,乱兵不下数百,为首有两员统领,一个正是王晖,一个乃是侄儿、都虞侯董延浩,自知不可理喻,急忙率妻子从后门逃出,登城呼指挥使潘稠,令讨乱兵。

潘稠引士卒登城,竟把董璋杀死,砍下首级,献与王晖。

董璋妻及子董光嗣,皆自尽而死。正好西川大将赵廷隐,飞马赶到梓州城下,王晖即开城迎降。

赵廷隐进入梓州,检查、封锁府库,候孟知祥到来发落。

不料孟知祥忽然染病,中途逗留。

李仁罕自遂州到来,赵廷隐出迎板桥。

李仁罕对赵廷隐收服东川的大功,不但没有称赞,反而对赵廷隐欺凌侮辱。

赵廷隐强忍怒火,请李仁罕入城。

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五月十四日。

孟知祥病愈。过了两日,进入梓州。

孟知祥犒赏将士后,对李仁罕、赵廷隐说:“二位将军谁愿意镇守这里?”

李仁罕说:“大帅就算叫我当蜀州刺史,我也接受。”

赵廷隐则根本不开腔。

孟知祥呆了一下,等大家退出,命李昊准备空白任命状,想等待李、赵两位将领互相推让之后,就任命其中一位当东川留后。

李昊说:“从前,梁太祖、唐庄宗,都曾身兼四镇节度使(朱全忠兼宣武、宣义、天平、护国;李存勖兼河东、天雄、卢龙、成德)。而今,两位将军互不相让,只有大帅兼任,才最合适。”

孟知祥乃命李仁罕为武信(遂州)留后,命他返回遂州,而任命赵廷隐为保宁(阆州)留后,再增加蓬、渠、开三州,共有五州,教他前去阆州镇守。

之前,安重诲设保宁军,只有阆州、果州两个州。现在增加至五个州,这是要在李仁罕和赵廷隐之间玩平衡,因为东川有五个州(梓、绵、剑、龙、普),因此保宁也必须有五个州。

保宁军新增加的蓬州,原属武定(洋州),渠、开二州则属山南西道(兴元府);都是董璋之前夺取。这两个藩镇的总部位于大巴山以北,仍为唐朝所有,但它们对位于大巴山以南的各属州,已无力救援。

赵廷隐仍愤愤不平,扬言要跟李仁罕决斗,胜利的当东川节度使,李昊一再劝解,他才接受。

六月七日,赵季良率文武官员联合请孟知祥兼镇东川,孟知祥允许。赵季良等又请孟知祥称王,暂时使用诏书,并且大赏功臣,孟知祥拒绝。

其实,李仁罕、赵廷隐也是故意唱一出双簧,以免被猜忌。

董璋刚刚出兵的时候,山南西道(兴元府)节度使王思同奏报朝廷。

枢密使范延光对唐明宗李亶(李嗣源)说:“如果西川、东川落到一个家伙手里,安抚军民,据守险要,我们再要进取,就十分困难,应该趁他们互斗,早点下手。”

李亶(李嗣源)命王思同率本战区特遣兵团,秘密准备行动。然而,董璋只几天就失败了,王思同来不及出兵,只好奏达朝廷,说董璋败死,孟知祥已并有两川。

唐明宗商诸辅臣。范延光道:“孟知祥虽据全蜀,但士卒皆是东方人,孟知祥恐他思归为变,亦欲借朝廷威望,镇压众心,陛下不如曲意招抚,令彼自新。”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道:“知祥本我故人,被奸臣离间至此,朕今日招抚故交,也不算是曲意。”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七月。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派供奉官李存瓌赴蜀,宣慰孟知祥。孟知祥已还成都,闻李存瓌持诏到来,即派李昊出迎,延入府第,李存瓌即开读诏书,略云:

董璋狐狼,自贻族灭。卿邱园亲戚,皆保安全,所宜成家世之美名,守君臣之大节。既往不咎,勉释前嫌,卿其善体朕意!

孟知祥跪读诏书,拜泣受命。李存瓌将诏书递交孟知祥,然后与孟知祥行甥舅之礼。原来李存瓌乃是李克宁之子,李克宁妻孟氏,即孟知祥胞妹。李克宁与孟氏被李存勖诛杀,所幸子孙免罪。李存瓌留事阙下,得为供奉官。

孟知祥见甥儿无恙,恰也欣慰。留住数日,便派李存瓌东归,上表谢罪。且因琼华长公主,即孟知祥妻,已经病逝,讣告丧期,又表称将校赵季良等五人,平东有功,乞授节钺。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再命李存瓌西行,赐故长公主祭奠,赠绢三千匹,赏还孟知祥官爵,并赐玉带。所有赵季良等五将,候孟知祥择地委任,再请后命。

孟知祥请求允许自己对西川、东川文武官吏、将士,可以墨敕除官,然后上报朝廷批准。唐明宗准之。

孟知祥遂用墨制,授赵季良为武泰(黔州)节度使;李仁罕为武信(遂州)节度使;赵廷隐为保宁(阆州)节度使;张业为宁江(夔州)节度使;李肇为昭武(利州)节度使。不久,朝廷照此一一下诏任命。

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唐明宗册封孟知祥为蜀王,兼东、西川两镇节度使。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七月,唐明宗出李从珂为凤翔节度使,与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一起控御巴蜀。

又撤销武兴(凤州)军,把所辖凤、兴、文三州,归还山南西道(兴元府)。

八月,唐明宗派工部尚书卢文纪,礼部郎中吕琦,作为册礼使,携带颁发给蜀王、东西川两镇节度使孟知祥的一品官服,前往成都。

八月四日,鼓乐齐鸣。孟知祥头戴自行织造的九旒冕(皇冠),身穿九章衣(龙袍),在盛大仪仗队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前往驿马车站迎接朝廷册礼使,在台阶之下,面向北方,接受封王诏书,然后坐上镶着璧玉的皇家车辆回到王府,在大门口下车,换坐步辇回府。

至此,孟知祥已经控制巴蜀七个藩镇,得蜀望陇,隐然有帝蜀的思想了。

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七月。

武安(潭州)、静江两镇节度使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下令关闭境内包括南岳寺庙。

不久马希声病死,寿仅三十四岁,在位竟不满两年,史家四舍五入,算他两年。

马希声生前并未封王,只是死后,唐廷才追封他为衡阳王,因此也算是楚国第二代、第二位王。

六军使袁诠、潘约等迎武平节度使马希范继位。马希范乃向唐报丧,唐明宗任命他为武安(长沙府)、武平(朗州)两镇节度使,遥兼中书令;两年后,又封他为楚王,此乃后话。

马希范成为楚国第二代、第三位王,史称文昭王。

任命其弟马希杲为静江(桂州)节度使。

马希声,和马希范异母,二人同岁,又在同一天出生,只比他时辰略晚。马希声母乃是袁妃,马希范母乃是陈妃。

从前马希范深受马殷器重。马殷曾经派他去朝见唐庄宗李存勖,李存勖对他也很赏识。马希范对当初马希声继位时,竟一点也不跟自己谦让,心里一直怨恨,所以等他登上王位,对袁妃非常不礼貌。

马希声同母弟马希旺,时任亲从都指挥使,马希范时常无故叱责他。袁妃请求准许马希旺辞职,出家当道士,马希范不允许,下令将他免职,叫人用竹子搭一间屋让马希旺住,并且不准他参加兄弟们的宴会。

袁妃逝世后,马希旺忧愤而死。

最初,契丹开始强盛时,经常南下剽掠唐卢龙(幽州)所属各州,无处不至。幽州城门之外,契丹骑兵忽来忽去,如入无人之境。唐粮饷供应,都从涿州北上,直接进入幽州,契丹多次在阎沟设伏,掳掠而去。

后来赵德钧(赵行实)任卢龙节度使,在阎沟修筑城池,派军驻防,把良乡县衙迁到阎沟城,运输线稍稍畅通。

幽州城东十里之外,人迹罕至,没有人敢去砍柴或放牧,赵德钧重修城东五十里处的古潞县城(通州),派军驻守,附近百姓,才得以耕种。

又在幽州东一百余里处,筑三河县城,打通到蓟州的供应线。契丹骑兵发动攻击,阻挠筑城工事,赵德钧击退之。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九月。赵德钧上奏朝廷:“三河筑城已毕。”

沿边居民,依赖此城保护平安。

石敬瑭自西蜀还朝,受任六军诸卫副使。他本娶唐明宗女儿永宁公主为妻,公主乃皇后曹氏所出,与李从荣异母,平素互相憎恨,石敬瑭恐因妻得祸,不愿与李从荣共事,屡思外调,免惹是非。

就是范延光、赵延寿,也与石敬瑭同一想法,巴不得早点离开宫廷,省却无数恶气,只恨无隙可请,没奈何低眉顺眼,虚与周旋。

恰好契丹东丹王突欲,是阿保机长子,未能继承契丹帝位,非常怨恨母后及弟弟德光,乃越海奔唐。唐赐姓名东丹慕华,后改为李赞华。就是从前卢龙献俘的各惕隐,也一一授他官职,各赐姓名,其中一人得赐姓名为狄怀忠。契丹派使节前来索还,唐廷不许,契丹遂屡次入寇。

唐明宗欲简选河东镇帅,控御契丹,范延光、赵延寿荐举石敬瑭,及山南东道节度使康义诚。

石敬瑭幸得此机会,立即入阙,自请出镇。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十一月,授石敬瑭为北都留守、河东(太原府)节度使、兼番汉马步总管。

石敬瑭拜命,即日登程。既至晋阳,石敬瑭用部将刘知远、周瓌为都押衙,委以心腹,军事委刘知远,财政委周瓌,静听内外消息,相机行事。

唐明宗调回康义诚,令掌六军诸卫副使,代石敬瑭职。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二月。

定难(夏州)节度使李仁福,也因病去世,子李彝超自称留后。

先前,河西一些藩镇都奏报朝廷,说李仁福暗中跟契丹来往勾结,朝廷恐怕他跟契丹结盟,夺取河右,甚至南下侵略关中。唐明宗李亶(李嗣源)也欲稍示国威,徙李彝超为彰武(延州)留后。任命彰武节度使安从进为定难留后。

偏李彝超不肯奉命,但托词为军民所留,不得他往。

四月,命静难(邠州)节度使药彦稠率军五万人,宫苑使安重益为监军,护送安从进上任。安从进,是索葛部落人。唐明宗又下诏催促李彝超起程。

李彝超拒绝接受,派他哥阿啰王据守青岭门,集结境内党项部落及各蛮夷,图谋自保。

安从进、药彦稠等进驻芦关(靖边南),李彝超派党项部落抄掠朝廷大军后路,剽劫粮饷和攻城武器,朝廷大军从芦关撤退到金明(陕西安塞南)。

不久,安从进、药彦稠再次率军围攻夏州。

五月九日,后唐帝李嗣源(邈佶烈)忽然中风,无法上朝。

五月十五日,李亶(李嗣源)病情稍微好转,到文明殿接见文武百官。

五月十七日夜晚,被围困的夏州城墙上,忽然烽火燎天,那是事先约好的进攻信号。等到次日天亮,各蛮夷混合部队骑兵数千人,果然向药彦稠军发动攻击,朝廷大军统帅安从进派先锋使宋温击退之。

六月,唐明宗李亶(李嗣源)连续十几天没有接见文武百官,洛阳城里人心惶惶,有人甚至暗中逃到深山荒村,或索性住到军营。

秋季,七月六日,李亶(李嗣源)竭力支撑着病体登广寿殿,人心才安定下来。

安从进、药彦稠继续进攻夏州。

夏州城是赫连勃勃兴筑的统万城,城墙坚硬,像钢浇铁铸,刀砍砍不破,锥凿凿不进,真是固若金汤。而党项部落一万余名骑兵又在四周原野游弈,时时抄掠朝廷大军的粮饷补给,朝廷大军没有地方可以牧马。

而山路险要狭窄,关中每供应一斗粟米或一捆草料,都要数串钱之多,人民困苦,财力枯竭,不能负担。

变军首领李彝超兄弟登上城楼,对安从进说:“夏州穷苦贫困,并没有金银珍宝进贡朝廷,本来没有什么可以留恋,只因为祖父、老爹世代相传,守卫这块土地(拓跋思恭即李思恭取得夏州,传李思谏、李彝昌、李仁福、李彝超,已经五十三年),不愿意失去。这座可怜渺小的孤城,就算朝廷大军把它攻占,也没有什么可以夸耀,何必劳师动众,耗费钱财?请你替我上疏奏报,如果允许改过自新的话,将来万一派我出击,愿意担任先锋。”

朝廷大军粮饷不继,乃有退志。廷议以夏州僻远,不若权事羁縻,省得劳师费财。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已经老迈,得到报告,也得过且过。

七月八日,下令命安从进班师。

后来,有知道李仁福秘密内幕的人说:“李仁福害怕朝廷把他调到别的藩镇,所以故意扬言结交契丹作为外援,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想不到却引起朝廷误会,发动这次讨伐之战,无功而返。”

自此以后,定难看不起中央,每次有人叛变,都暗中跟变军联络,好诈取贿赂。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患病,长久不能痊愈,而讨伐夏州又告失败,军队中开始传出谣言。

七月十一日,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对驻防京师军队,依照官阶,分别颁发优厚的赏赐。然而无缘无故的赏赐,反而鼓励士卒更加骄傲放纵。

十月,自称定难(夏州)留后李彝超上表谢罪,自陈并无意叛唐,不过因祖父世代相守,上下沿袭,所以不愿迁徙,乞求恩准留镇。

十月十九日,唐明宗李亶(李嗣源)下诏任命李彝超为定难节度使,姑息了事。

唐朝外事粗定,内乱复萌。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子女可考者,共四子三女。

已故昭懿皇后夏氏生有三子,长名从审(继璟),被元行钦(李绍荣)所杀;次名从荣;又次名从厚。

曹皇后生有一女,即永宁公主,乃李亶(李嗣源)长女,进封魏国公主,已经嫁给石敬瑭。

唐明宗次女封兴平公主,进封齐国公主,已经嫁给赵延寿。

唐明宗继位后,宫人生幼子从益,又有宫人生永安公主,尚未成年,皆由花见羞抚养。

李亶(李嗣源)因常年在外征战,娶妻较晚,属于老来得子,倍加溺爱。

从前,早在天成元年,公元926年,李亶(李嗣源)刚登基不久,李从荣大概十五、六岁左右,小小年纪,即受命为天雄(魏博)军节度使,遥兼同平章事。

次年,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又授年仅十四岁的李从厚为同平章事,充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李从荣闻李从厚位出己上,未免怏怏不乐。

又次年,徙李从荣为河东(太原府)节度使,兼北都留守。

不久,李从荣又与李从厚对调,出任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

两人为一母所生,性情却绝不相同。李从厚谨慎小心,虽然是弟弟,却颇有老成态度;而李从荣轻浮毛躁,喜欢自吹自擂,专与一班官二代浮薄子弟,赋诗饮酒,自命不凡。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屡次派人规劝,终不肯改,也只好付诸度外。教之不从,奈何置之。

长兴元年,公元930年,封李从荣为秦王,李从厚为宋王。李从荣既得王爵,开府置属,更招集许多淫朋狐友为僚佐,日夕酣歌,豪纵无度。

一日入谒内廷,唐明宗问道:“你在军政余暇,所习何事?”

李从荣答道:“闲时读书,或与诸儒讲论经义。又作诗千首。”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道:“我虽不知书,但喜闻经义,经义所陈,无非父子君臣的大道,足以益人智思,此外皆不足学。我见庄宗好作诗歌,毫无益处,你是将家子弟,文章、诗歌并非自幼学习,必不能工整,传诸人口,徒增笑柄,你不必效此浮华!”

李从荣勉强答应,心中却不以为然。

只是当时安重诲尚任枢密使,遇事往往抑制,李从荣一向敬惮,故尚未敢胡来。

待安重诲已死,王淑妃花见羞、宦官孟汉琼居中用事,授范延光、赵延寿为枢密使。范延光以疏属见用,没什么威望。赵延寿本姓刘,为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养子,冒姓赵氏,因巧佞得幸,娶唐明宗女兴平公主,遂得执掌枢要。

孟汉琼原来是赵王王镕的奴仆,狡猾伶俐。王镕死后,无所依,见唐庄宗李存勖专门宠信宦官,便净身入宫,想要博取前程。他一向攀附花见羞,得以升任宦官总管。

这时,范延光、赵延寿虽然是枢密使,但眼见安重诲因刚愎自用而遭杀身之祸,所以每次谈论军政大事,都不敢坚持己见。

于是孟汉琼跟王淑妃花见羞竟得手握大权,朝廷大臣对二人都心怀畏惧。

先前,皇宫费用如果稍微超过预算,安重诲都会据理力争,并奏报皇帝,因此,没有人敢提出非分要求。

现在,孟汉琼干脆以皇后、淑妃的名义,直接到国库里支用金银财宝,根本不通知枢密院和三司,而且在支用时根本没有文件,全凭孟汉琼一句话,所支用的钱财、物品,多到无法记载。

因此,李从荣对二位枢密使都瞧不上眼,任意揶揄。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正月,加秦王李从荣为尚书令,兼官侍中。

加封凤翔节度使李从珂为潞王。封四子李从益为许王。封皇侄、天平节度使李从温为兖王,护国(河中府)节度使李从璋为洋王,成德(镇州)节度使李从敏当泾王。

李从益只有三、四岁。乳母王氏,本宫中司衣,因见秦王势大,欲借端依托,为日后计,乃暗中唆使小从益至唐明宗前,求见秦王。

唐明宗李亶(李嗣源)以为幼儿思念长兄,人情常事,乃派王氏带往秦王府找哥哥玩耍。

王氏见了李从荣,非常谄谀,甚且装出许多媚态,殷勤巴结。李从荣最喜奉承,又见王氏有三分姿色,乐得移篙近舵,索性将小从益哄出,令侍儿抱他见王妃刘氏,自与王氏搂入别室,做了一出鸳鸯梦。

待至巫山云收雨散,再订后期,且嘱王氏伺察宫中动静。王氏当然依嘱,仍带小从益回宫。

从此王氏常出入秦王府,传递消息,所有宫中情事,李从荣无一不知。

却说闽王王延钧杀兄篡位,见第八十八回。他以为天下太平,乃荒于政事,崇尚佛教。据闽数年,剃度和尚数万人。当时天下,以闽国和尚最多。

奉国节度使兼建州刺史王延禀,乃是王审知养子,手握重兵,又位居福州上游,乃不听号令,派人直接向唐朝,请求退休,并任命其子王继雄为建州刺史。唐明宗许之。

唐明宗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四月。

王延钧患病,不能视事,王延禀竟留次子王继升权知奉国留后,率长子王继雄,点起水陆大军,自建州来袭福州。

四月十五日,王延禀进攻西门。王继雄进攻东门。

王延钧忙派侄儿、楼船指挥使王仁达率军抵抗王继雄。

王仁达在船上埋伏精兵,然后竖起白旗,假装投降。

王继雄毕竟缺乏江湖经验,信以为真,登船抚慰,被王仁达一刀杀死,将其首级,悬挂于西门。

时王延禀正要纵火攻城,忽然见到儿子的人头,血迹模糊,放声大哭,悲痛欲绝。建州军军心浮动。王仁达乘势杀来,建州军遂崩溃。左右亲兵用斛抬着王延禀逃走。

次日,王仁达追兵擒获王延禀,捆绑至闽王王延钧帐前。

王延钧病已少愈,面责王延禀道:“兄弟曾经对我说过,要我好好继承先人的遗志,不要麻烦你再来一趟,今日烦兄弟至此,莫非因为我不能继承先人遗志么?”

王延禀惭不能答,即被王延钧喝令推出,枭首示众,恢复原来姓名为周彦琛。

留守建州的王继升,与弟王继伦等,率众逃奔吴越国。

王延钧派弟、都教练使王延政往抚建州,慰谕军民。唐明宗李亶(李嗣源),任命王延政为建州刺史,闽地复安。

王延钧渐萌骄态,更迷信神佛鬼怪,宠信道士陈守元、巫师徐彦林、盛韬等,建宝皇宫,极尽奢华,命陈守元为宫主。

宝皇宫宫主陈守元等,妄称奉宝皇敕命,对闽王王延钧道:“你如果能避开王位,潜心修道,可当皇帝六十年!”

王延钧道:“替寡人问一问宝皇,当了六十年皇帝后,又会怎样?”

陈守元作法完毕,次日一早回复道:“昨天晚上,我上天庭启奏宝皇陛下,宝皇宣旨,六十年后,大王名列仙班,成为大罗仙主,长生不老!”

巫师徐彦林也道:“北庙崇顺王曾经觐见宝皇,所言与陈守元一模一样!”

王延钧深信不疑。

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十二月。

王延钧命其子王继鹏主管军政大事,自己离开王位,出家做道士,道号玄锡,潜心修道。

长兴三年,公元932年,三月。

三个月后,修道功德圆满,再复位为王。

后来,王延钧又上书唐廷,说楚王马殷,吴越王钱镠,统加尚书令,今两王皆殁,请封臣为吴越王、授臣尚书令。

唐廷置诸不理。王延钧遂不通朝贡。

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正月。

宝皇宫宫主陈守元,妄称在王延钧故居有黄龙出现。闽王王延钧,下令把故居改称龙跃宫。

因此前往宝皇宫,接受宝皇敕令,返回王府后,即登基称帝,立国号为闽,自己改名为王鏻,是为闽惠宗。改元龙启,龙启元年即长兴四年,公元933年。

从前,王审知在位时,崇尚节俭,王府很是简陋。从此,王鏻(王延钧)大修宫殿,务求华丽。

追尊王审知为太祖,立五庙,置百官。

尊生母黄氏为皇太后。

命部属李敏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命皇子王继鹏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仍兼威武节度副使;

命亲信吴勖为枢密使;

命福建中军使薛文杰为国计使。

升福州为长乐府,从此独霸一方。

不久,又封皇子王继鹏为福王,充宝皇宫使。

五月。闽中地震。闵惠宗王鏻(王延钧)再次离开宝座,潜心修道祈福,命福王王继鹏监国。两个月后,方才复位。

不过,他颇有自知之明,知道国土狭小,人口不多,对吴国、吴越国、南汉国都小心相处,不开战端。

唐廷鞭长莫及,力不能讨,遂由他逞雄。

闽惠宗王鏻(王延钧),既僭称皇帝,素性猜忌,委任权奸,任命薛文杰为国计使。

闽惠宗王鏻(王延钧)喜爱奢侈华丽,薛文杰因此敛财求宠,暗中调查富户隐私,抓住把柄,没收财产。遇到清白人家,往往诬陷他犯罪,严刑拷打,用大锤锤击嫌犯前胸后背,甚至将铁烧红,灼烫胸膛。抄没来的财产,充作国用,以此王鏻(王延钧)得以大兴土木,穷极奢华。

王鏻(王延钧)因此对薛文杰愈加宠信。

薛文杰与道士陈守元、巫师徐彦林、盛韬等沆瀣一气,朋比为奸,结党营私。

凤翔,重云山。

一座依山而建的道观内,一老一少两个道士正在练武。老道士须眉皆白,但是精神矍铄,目光炯炯有神。年轻人约莫二十岁,肌肉发达,面色刚毅。正是晖道人和王彦超。

练武结束后,王彦超给晖道人献上香茗:“师父,请饮茶!”

晖道人道:“彦超,你来重云山多久了?”

王彦超一愣:“这...六、七年了吧?”

晖道人道:“八年了。师父会的功夫、兵法,已经全部教给你了。你且下山,追寻前程去吧!”

王彦超噗通一声,跪在晖道人面前:“师父,您要赶彦超走吗?师父,我不走!徒儿不要什么前程,徒儿陪师父一辈子!”

晖道人道:“你是富贵之人,怎么能屈居在这大山里呢?你还是还俗呗!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乃是一位明主,你先回家探望父母,然后就投奔太原府去吧!”

王彦超感念师父的诚意,终于告辞而去。晖道人赠送盘缠,又为他准备了盔甲、服装,一匹骏马。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