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27章 改变从一点一滴开始

第27章 改变从一点一滴开始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27 改变从一点一滴开始

那么御史言官有没有意义,也是有的,一群人不畏强权,敢和高官斗争,绝对需要这种人。

因此锦衣卫和青衣社就在秘密招募这群人,干嘛,派到各地去监视各地官员。为下一步全国性反腐做准备。

然而执掌青衣社的曹化纯,方正化,杜勋,以及执掌锦衣卫的刘知敏,洛思恭,李玉珪也没想到

居然还有人跟他们抢人。

朱由检得到消息,都有些生气了”他们拉走了多少人。“

曹化纯道”解散以后,我们只招募了两成,不愿意和我们为伍的辞官返乡的两成,其他六成都被东交民巷的13个藩国的使馆重金拉走了。看来这些国家的藩王,一个个野心都不小啊。他们国内人才不够,都来这里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因为准备重新启用的熊廷弼,就被梁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亲自劝说请去了凉国担任大将军。并且在上个月突然发兵十万,就是熊蛮子亲自带队,十万从甘肃镇边军精炼重新整顿后的凉国军队,不久前就干净利落的把占据哈密王的吐鲁番部蒙古瓦剌部打垮。然后新疆东部被吐鲁番占据的哈密卫就重新并入了大明。但可惜管理者却是朱由崧。

由此可见历史上表现不好朱由崧被清朝文人描写成傻逼外加荒淫无道的昏君的朱由崧,一点都不昏庸。这个和每个取代前朝的王朝本能黑前朝一样,想想共和国知道21世纪才逐渐恢复了常凯申将军在抗日战争的意义,再次之前,他的定位只有一个:反动派,大军阀,独裁者。

却不知道这个光头校长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一个爱国者。自然他也卖国。

由此可见政治人物的复杂性。官方的标榜都不靠谱,唐朝李世民可以黑杨广到了极致。却一句不提,没有他修的大运会,安禄山打下洛阳后,唐朝没了东南粮草也就要亡了。没了运河帮助,唐王朝哪里能缓的过劲。

于是朱由检猛然发现,他也被教科书骗了。当凉国打下来吐鲁番汗国以后,占据了新疆东部以后。他的人口,版图,还有因此缴获的战马,骑兵,会给凉国制造多么大的额效应,最关键这一战以后。不被他重视的藩国们,脱胎换骨。有了和朝廷抗衡的实力。而且比朱元璋时期还只是藩臣不同,朱由检为了诱惑他们,居然还把国号给了他们,这不等于给了他们自立门户的一个新的凝聚点、

重夺哈密卫的朱常洵一下子也成了着名人物。被东林党等各大势力争先恐后的吹捧。想干嘛。取代自己?

朱由检很厌恶,你们不知道皇帝我已经有第一个儿子了,还是太子(历史上1629年他才有第一个儿子,这个时代,他的女人们比较争气啊)。

被恶心的朱由检,很恼火,可是他知道这种人才流失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大家看人才标准不一样。他的要求也许太高了。纪要文武双全,还要有和他差不多的世界观,人生观,太难了。

因此他失去了明末三杰的两个,袁崇焕加盟了燕国,这是他允许,还帮着劝说的。熊廷弼加入了凉国,这算是被截胡了。自己好不容易保住这家伙的老命,估计这老小子也没想到会被起用,于是在一直没官当,突然朱由崧这个凉国太子学起了刘备三顾茅庐。他如何能抵挡。

如今明末三杰,他就剩下一个全能还低调的孙承宗了。

这几个算是天启朝最牛逼的了。在崇祯朝牛逼的卢象升,曹文昭等人还没有闪耀光芒以前,这几个人每一个都非常珍贵。

以前拿着三国演义当玩物,如今却把它当军事谋略的藩王们可想而知,满世界挖掘人才。太监宫女他们要。文臣猛将,他们更是争先恐后。

毕竟有了牛人,他们就可以对外扩张了。

分藩国的时候,朱由检就已经给了他们地图,并且允诺,打下的都是他们的,朝廷一律予以承认。

然后就看着原本就不小的凉国版图扩大了几倍。看来熊廷弼不光对付满洲八旗牛逼,对付没落的蒙古鞑子一样手到擒来。甚至由于蒙古各部日薄西山,战斗力越发不行,还没有八旗军能打。被他用力过猛,他拿着对付努尔哈赤的全力对付吐鲁番汗国,结果就是,吐鲁番汗国被他偷袭,一个月不到就被灭国了。

就连朱常洵这个胖国王都震惊于熊蛮子的额牛逼。感觉赚大了。于是更加不计代价去挖人。有这种猛人。凉国称霸西域的梦想还会远吗。至于打回中原。朱常洵感觉在兰州是不是要进行一次军事演习的孙传庭不会太乐意他的进入。在大炮不如人家的时候,他觉得还是找软柿子捏一捏比较好。

实际上,夏国国王朱常庻就觉得自己也可以雄起一波。自己这个西夏总不能还不如党项人的西夏。

最关键成功把固原总兵杨麟,宁夏总兵贺虎臣拉入帐下以后。他也并不缺精兵良将,反而缺少土地。他不可能去找严密戒备的孙传庭的麻烦,那么在蒙古人暴露自己的弱点以后,他就准备去找鄂尔多斯 蒙古部落的麻烦了,谁叫你是邻居列。

而在此之前,他们需要人才,而明朝大范围废除军户和卫所制度,总会有一批漏网之鱼被他们抓到。

因此他们在南京把五军都督府的人才拉走大半以后,又来拉备裁撤的都察院的官。哎,朱由检感觉自己好像再给未来的政敌送人才。

”没抢过就没抢过吧。不过你们的戒牒也要多多派到13个藩国去,咱们不能被他们反噬了。咱们的目的是他们帮我们抵御外辱。而不是搞内战。“

曹化纯欲言又止”陛下的改革,国内沸腾,那群人加盟了各地藩国,恐怕很难会帮陛下说好话。估计还巴不得要把陛下赶下台“。

朱由检发现这就是一个死结。他要改革就会得罪人。要么国内造反,要么加入各大藩国,和他作对。除非他不进行改革。否则这个宣泄口就必须有。

相比起他们去加入李自成的起义军,他觉得13个藩国,还在可控范围,至少这些藩国暂时还没有解决蒙古各部邻居威胁以前,都会忙着向外扩张,缓解他们的内部矛盾。毕竟打仗就会有缴获,就会有新的土地,也会死人,死掉养不活的多余人口,这几乎是必然。

尤其是今年崇祯元年的秋收,北方旱灾几乎难以控制,越往北越惨。这些藩国藩王如果不把大明的土地宅院卖了,估计不一定有钱救济国内的灾民和控制住国内的军队。

你让他如何,任何事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有八大藩国帮他解决九镇边军的军户和卫所问题。他同样需要填入这个无底洞进去,还有留在国内的藩王,同样不是省油的灯,同样还是会成为他改革的阻力。

在这个情况下,他选择抓大放小。

八月以后,燕京的百官们开心了,一直在喋喋不休弹劾他们的言官御史们都领了盒饭了。

大明朝最不务正业的两大职业,祸害,宦官被拆除一半多。言官彻底被打到了。

于是他们耳根子就清净了。

按照计划,朱由检下一步干嘛,反腐吗。

肯定不能。因为全国秋收开始了,意味着户部的征税最关键的最忙碌的一段时间开始了。因此在这整个九月。他就看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