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44章 治学

第44章 治学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44 治学

现在主导”新文化运动“的官员,学者,大多都来自澳洲的学校,各种机构。他们讲事实,摆数据的风格,简直给了华夏大陆的嘴炮一记最狠的耳光。

自然也没有他提前布局的打算,毕竟他的儿子现在已经有好几个。一旦自己遇上不太好的事情,比如死了。以周皇后等人的智商,还是老实呆在澳洲当藩王来的舒服。毕竟也跟着他多年,澳洲地位比较稳。女主人身份很有料。

自然另一个也是他发现,周皇后完全不是田贵妃的对手。心机手段都要差了很多。为了不让后宫最强大的两个女人给他打起来,除了给他们安排了一些皇族财产打理。就是把他们彻底分开。

手心手背都是肉。难怪古代皇宫宫斗如此严重,这争宠还有争宠成功后的获利太丰富了。

正是因为后宫没了一群人,他觉得更没有意思,就开始巡城的监察。

总的感觉,皇城,尤其是南京皇城,做的就比北京皇城好。不仅仅是更小,还更用心。

正反两侧的水泥土,两边都是花坛和树木。还有供人休息的石凳。这些”公共设施“都非常齐全。

”这大明风雨飘摇,尤其是全国都有的瘟疫,你们要做好朕给你们的防疫册子上的内容。

瘟疫蔓延无外乎三种问题,第一,水源被污染了,所以不干净的水,坚决不喝。干净的水要烧热才能喝。放点茶叶什么的,还能预防中暑。对身体很好。

第二就是蚊虫和老鼠等传播物。朕为什么让工部成立卫生署,就是要彻底解决蚊虫和老鼠等害虫的传播途径。原来随地大小便,坚决要不到,可你不能只禁止和宣传,你还要建立足够多的厕所,让他们可以找到地方上厕所。这南京城就不错,厕所很显眼,男女分开也做得好。要推广到皇城外边的京城,乃至全国。没钱就想办法赚钱,儒家那一套经济力量,都是歪理邪说。世界的财富怎么可能是固定不变的,他完全可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多。没看见大明殖民地遍布亚洲以后,国库的税入,每年都在暴涨。哪怕没有前两年抄家收入。今年大明收入超过六千万两白银也不难。换算成银元这不就是1.3亿银元。除了固定的一些开支,多的钱完全可以把这些该做的事做起来。国库的钱花了再去赚。你们得让钱流动起来,他不流动也就是金银贵金属而已,流动起来,才是钱。“

徐光启作为上海人的骄傲,能力还是很牛逼的,工部不仅有原来的四个司,如今还设立了工业司,负责工矿业等发展,规划,建设,投资等。

设立商业司,负责商业规划,发展等,还有国家科学院,还有自己的工科大学,多处工部大学。为自己培养人才。原来完全依靠科举的模式已经被工部大学的”内部特招“取代。

每年的科举考试,也就丢出一些无关紧要的位子给礼部吏部去分给那群进士。

实际上其他部门不都是如此,吏部有自己的吏部大学,培养的精通政治学的各种人才,简直让他们挑花了眼。前几年,儒林还敢罢工威胁了。现在你看他们敢罢工不。纷纷一堆人取代他们。只因为朱由检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这种类似科举的考试制度的新制度,根本不需要依赖那些进士,他们自己就可以特招一大批自己培养的大学生加入。用起来还顺心顺手。

军方也是如此,他们的海军大学,陆军大学,国防大学,什么都有。最近几年都不差钱啊。

朱由检的放射思维,跳跃思维,其他左右也早已经见怪不怪。

”刚才说到哪里来,防治瘟疫,第二就是要搞好环境卫生,在此前,朕对首都环境,简直用厌恶来形容。最近根据相关部门的额报告,好转了很多。不仅仅是大量官僚倒台,尤其是藩王勋贵被流放,导致曾经人口都超过百万的南北两京,如今都已经暴跌到了五十万左右。这个人数很大,遇到了外敌,可以五个挑一个守城呢个,不算守军,动用的协防军都可以超过十万。但更多就没必要。燕京人口太多,还需要南方运输粮食。南京虽然不用,但会增加城市负担。现在就很好。城外居住着也很好吗。打仗了逃入城内就可以了。“

他说了这件事,南北两京人口爆减,和他动不动牵连九族,三族的流放正常不无关系,结果批过不干净的首都,官场自然是倒下一大片。看着首都人口锐减,你就知道他的改革力度有多么恐怖。

堪称六亲不认,好听点叫铁面无私,不好听就是刻薄寡恩。

”这房子瘟疫第三个大问题就是人的固化思维,很多人隐瞒不报,有的官员忌讳,不去处理,结果就闹大了,实际上只要把水源和传播物掐死。其他都很好解决。

可是有的官员他就不去解决,这就必然造成死亡面积扩大。还有就是染了病的不去治疗,去看什么巫医,信什么迷信,西门豹治渠的故事两千年了,难道还没搞明白,相信科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这些都需要你们工部各部门,去处理,对了你们工部的额衙门是不是14个了“。

徐光启急忙道”已经16个了。原本西北内陆的海关司要挂在工部名下,但被户部拿走了。显然被海部拿走了海关,他们很不甘心,这里面的暴利,都知道怎么回事,海军方面交出来的连一半都没有,大多都被他们用来采购新的军舰,大炮,修建据点,花掉了。如果不是户部盯得紧,估计这一半,他们都想报销了。“

没办法,钱如果买成军舰等,就是海军部管辖,可如果交上去白花花银子,呵呵,就得求着户部给钱了。地位都变了。难怪各个部门都想着办法”合理避税“。

而这种都是很正常的博弈,比如更严重的地方督抚截留银子的问题,户部也要管和他们斗一斗。最终交上来多少,留下多少。都要有个数有个比例。

毕竟每个省都想把税收花在自己的辖区,自己的民众手上,那样更容易出政绩,赢得人心,安抚暴躁的各地议员。很多朱由检安排给各省的政治人物,比如北方边关修要塞,修渠道,疏通运河,哪一个不要钱。各省户部各署衙门,不可能都交上去。至少留下属于他们的驻军军饷和官员俸禄这是必然的。不可能运来运去浪费时间精力。

这种制度,实际上还是户部中央和地方户部的博弈。反正最近几年仗着各种灾害和地方不稳,北方五省基本上没上交一毛钱给南京中央。五省总共收入八百万了,可却花掉差不多的两千万两。朝廷每年还得给他们补贴1200万两,用来新建水利,堡垒,训练军队,最关键还是赈济灾民。按照三十税一的农业税。还废除了徭役和赋,以及人头税。考虑到北方穷人数量因为气候等问题越来越多,必然下降的财产税和个税。需要补贴就很正常了。

就这样,不想后院起火的朱由检等人还不得不持续补贴。就连澳洲都能结余八百万了用于投资民生,地方建设,燕京直辖的五省,却是个赔钱货。

难怪俾斯麦反对德意志扩张殖民地,好的地方都被英国占据了,剩下的投资和产出不成正比。你说去占领那些穷山恶水有何意义。

这或许也是大明朝放弃了大量赔本的关外地区的原因。就连古代都很富庶的中原地区,在这些年都朝不保夕。你就知道更远的地方是什么情况。

如果不是为了军事战略,国家战略,如果只算经济账,辽东等地丢了也就丢了。反正每年都很亏。

自然国家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得算政治账。处于国防安全考虑,北方不能丢,更不能乱,那么没问题了,砸钱吧。

历史上没钱砸的崇祯吊死了。这个时代,朱由检显然牛逼很多,还是经济学大师。他自己封的。

也就半桶水。但已经超过这个时代的人太多了,

随后朱由检看完皇城,很满意,大致上做到了他想要做到的一切”南京皇城可以作为全国的模板了。那么下一步就看看城外的京城,龙蛇混杂,治理难度可不小“。

徐光启也头疼这个君主的精明。在皇城拖了几天。京城早已经被工部等衙门调动起来,干嘛,后世应对检查都会干什么。

打扫卫生啊。

相比起皇城都是要脸的高素质人才居民,城外的京城可就不一样了。

虽然他们不断按照皇城标准去推进城市建设。但这才几年,也就把公路平整了,把厕所等修了起来。其他的高标准。自然没达标。

尤其是卫生问题,朱由检几次三番提了,如果他们还不去重视,就是作死。朱由检这个皇帝可是”官场屠夫“。在人才济济的大明。他不介意换一个更努力的官员,而缺乏官员的,太平洋各地岛屿的州县,却几乎没人愿意去当官。朱由检不介意把这群有些能力,但犯错的官员派过去,级别不降低,但条件恶劣一千倍。

然后朱由检检查京城的时候,就发现虽然很多地方都还在拆迁建设,但已经砸了钱的一些工程已经看得见成功。

比如白色的厕所,就按照标准一公里一处。还是砖瓦结构的。实际上也不需要很大。还有马路,作为首都,几百年首都,工部的人很明显用了心思。水泥不够,他们就结合水泥和原本的各种地砖,大理石,红砖等铺好。走起来虽然没有水泥路面光滑,但远比水泥路面省钱。也更高效。朱由检就见识了大明首都的繁华,已经居高不下的房价。

不过这个时候的房屋,大多都是院子,一个个围墙把他们各自隔开。类似后世北京四合院。

因此别看南京很大,实际上户数并不多,因为土地都被浪费了。朱由检就知道很多院子里,很多人都自己种菜。没办法,南京物价高啊。

这也算是这个时代的特色。看起来全国1.5亿人很多。可还没有到后世14亿的拥挤,更何况现在已经无限下降到一亿以下。随着印度和爪哇岛以及美洲打开局面,非洲太远了,只能靠运输南洋奴隶去挖矿和开发了。虽会想到,欧洲人把非洲黑人运到美洲不毛之地开发。可大明的商人还需要运输南洋人口去非洲。

至于原因,就在于认同感。南洋人口毕竟还是黄种人,互相联姻没有压力。可非洲,除了北非,都是黑人的世界。

黄种人的世界观,很明显吃不消。于是南洋那些被赶走的人就被他们带去了非洲,按照海岸线密密麻麻居住着沿海和其他殖民据点。

这群人被征服以后也很顺从。甘越充当走狗急先锋。整合满清使用大量汉奸是一个道理。都是黄种人,到了非洲,反而没那么多矛盾了。因为他们一致对外,对付黑人土着。

于是被移民抢走田地的南洋各地人口就以飞快的速度涌入非洲。葡萄牙,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撑不住。也难怪荷兰人要翻脸。

以大明如此疯狂像世界蔓延,以后好地方不都被这群人占领了。东方文化圈冲击了西方文化圈。最终出战的荷兰被揍得鼻青脸肿。顺便还丢了开普敦在内的非洲殖民据点。未来牛逼的布尔人,估计要夭折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