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拯救大明:崇祯 > 第162章 调整部署2

第162章 调整部署2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拯救大明:崇祯!

143 调整部署

朱由检给他们打造了供一家居住的蒙古包,分配给他们大量牛羊等”生产资料“。

就移交给了,卢象升等人。对于西北各省的移民。卢象升还是很乐意的。正如朱由检等人担心的一样。皇太极把人口都拉走了。他们就四五十万人。简直千里无人烟啊。

六月开始,陆陆续续就有五六万户军户(每户四五人),被他们安置在安北各省。老人小孩,骑着马,搬运着毡房的材料,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北上。

急缺人口的各州,各督军府,自然积极接手。

不久前皇太极蠢蠢欲动的准备东征,可把贺人龙,曹变蛟等人吓了一跳。别看安北军有19万人。可是边界线太远了,加上大部分人还要各地放牧。还有割羊毛卖给跑来收购羊毛毛皮等南方商贩。

实际在边界部署的兵力少的吓人。

这一次补充五六万户以后,他们就有了近25万壮丁,按照古东匈奴套路,那也是”控弦之士25万。虽然大部分都是马上步兵,但是随着时间,主要是天天都需要骑着马去分给自己的牧场各地放牧。导致他们越来越熟练的骑射本领必然增加,不增加也不行啊。草原上那么多狼,那么多狗熊,他们要打不过,根本就没有办法把保住吃饭的牛羊啊。

然而到了七月,迁移到安北的西北人口就猛然暴涨。

因为太多人已经确定,颗粒无收了。朝廷的赈灾模式,很简单:移民。

当地土地,住宅由官方买下来。然后在新的移民地点,免费给一块更大的,算是”置换“,并安排新的房屋或者蒙古包。

进入七月后,南北水旱灾害进入高潮。

朱由检都郁闷坏了。但不解决还不行。

按照解决效率。西北人口安置到漠北是最好的,不解决戍边,还有利于加强对西伯利亚的控制。

”陛下,现在情况恶化了。南京方面已经启动了紧急预案,被毁了家园的的灾民,大概120万人,全部移民到北美洲,尤其是密河总督区越来越大,需要大量人口。他们准备在巴拿马登陆,横穿巴拿马官道(后来的巴拿马运河区),在这里东渡,在墨西哥湾借助大西洋舰队的船只,运到北美洲东海岸,加强对北美东部的一幕部署。也一劳永逸的解决后患,现在被淹掉的地区都是低地,靠近河湖的地区,我们干脆把他们退耕还林,省的每年水灾一次,就要救济一次。劳民伤财“。

这就是这个时代官员的特点。干脆一次性搞定。省的明年旱灾,水灾,还得来一次。

”就这么干吧,都已经成惯例了。对了那些土地,不允许私相授予,必须给朕退耕还林。今年淹了一次,我们花一笔巨资一次性帮他们救济安顿好,不要年年都要救济。鬼知道明年皇太极会不会打回来,到时候咱们要没钱,他们就只能等死。没钱,没房子,没食物,不等死还能如何“。

是的,受灾百姓,旱灾的还好,房子什么的都还在,水灾的就倒霉了。这个时代可没啥砖瓦房,都是大水一冲就垮掉的木房子。只要被冲走,这种百姓,肯定立马赤贫

这一次,朝廷给他们配好吃的,用的,贷款搭好房屋,明年再来一次。难道还得继续。

小冰川时期,朱由检都已经麻木了。1644年,大明帝国居然崩溃,必须感谢天灾不断。

他有很多蝴蝶效应,但没能力改变老天爷啊。这又不是神话世界。

”除此外中原四省(北直隶,山东,山西和河南)上个月我们就要20多万户移民去了东北亚。但东北亚虽然地广人稀。但由于冬天太长,加上全国性低温,降水减少,放牧还可以,但种植业就差了很多,也就红薯,玉米等耐寒,耐旱作物有所作为。但大部分,还得指望放牧。

放牧又是粗放型产业,需要的土地远大于农业,却产出更低。实际上东北亚人口接近百万以后,就不适宜更多。否则以后我们还得把他们继续迁到其他地方,完全没必要“。

朱由检点点头,南方人口只能直接同纬度移民,直接去后世的美利坚最好。这次去,可不是去当奴才,而是去当主人的。想想后世着名的《排华法案》他就不会给那群欧洲强盗留活路。

哎,如果不是非洲更远,气候什么的还更差,他不介意加强非洲移民力度。可惜欧洲列强也在那里使劲折腾。时不时抢个劫。安全系数,还没去美洲安全。

毕竟欧洲势力现在还没有深入太平洋。这里是安全的。可是上个世纪就成功称霸大西洋,印度洋的西班牙葡萄牙带路以后,英法荷兰势力都在大西洋,印度洋折腾。

他们实际上势力还太过于薄弱。相比之下,移民美洲更安全。至少不需要想荷兰交保护费。

至于运输能力,没必要质疑。

只要钱到位。海商们,肯定把事情做好。

”我们经过紧密计算,留住了发展空间,觉得,西北三省人口不宜超过400万,其中陕西占据两百万,甘肃一百万,绥远八十万,

山西不宜超过200万,河南不宜超过350万,山东不宜超过500万,河北不宜超过350万,东北四省不宜超过200万,其中除去燕国辽东50万人,实际数量为150万不到。“

相比起历史上崇祯初年,山东人口2000多万,山西近八百万(接近四川人口数目),陕西人口也有八百万,肆虐瘟疫,战乱,各种灾害严重的河南,最严重的时候人口只剩下500万人。

自然,长达20多年的人口海外移民进程,没玩没了的各种自然灾害使劲折腾。这里人口早已经成功腰斩。

朱由检,拿了一张按照颜色分切各省的地图,道:”甘肃,绥远都是西北军事重镇,人口不宜太少。各一百万,按照10选一,也就要地方军十万人“十分之一,是股东兵役比较正常的数字。

按照男女人口各一半,实际上是五个男子抽一个的原则。秦朝和元朝那种五抽一,就有点穷兵黩武的味道。

实际上这个十抽一,并不是都需要服役,只是需要在编,一旦发生 战争,就需要拿起武器,组织起来支援前线。

没办法这就是靠近边疆的悲剧。

”陛下,哪怕把宁夏划入绥远,绥远也没办法养活上百万人口。今年干旱,绥远尤为严重“。朱由检蒙蔽一会后。道”现在大概有多少人“。

”不到80万人。有骑兵15万人,五个人就要一个骑马射箭的“。

朱由检看了看,看地图,最终道:”把外蒙古的西南部的阿尔泰州,和南部的戈壁州,并入绥远省,你们感觉如何,不会连20万人也没办法安置吧“。

1638年的地图,实际上受他上辈子的清朝地图影响。

可实际,作为当权者,他哪里需要受制于人。削弱漠北草原势力,加强中原各省势力,这就是必然。

骑兵众多的绥远省,也需要大量牧场。

”如果这样,应该够了。而且把两州划入绥远以后,绥远就可以省内人口进行调动。可以把权利下放给绥远巡抚。大大提高救灾效率“。

”那就这么办,我们不要被惯性思维限制。外蒙的领地也可以向北进行迁移吗。西伯利亚太大了,我们必须把它重视起来。我是这么考虑的。南北建省,一旦北面的西伯利亚省被打垮了。我们就丢了北方防线。这不科学。我们未来的敌人,肯定来自亚洲西北。西部。朕,觉得南北划分不利拱卫燕京。

你们看,如果被大概50万平方公里的阿尔泰州和戈壁州,划入绥远,绥远省就是一个立足于黄河流域的草原省。进可攻,退可以以戈壁沙漠掩护,阴山长城为基地。进行部署。.....\\\

他越说,越觉得正确。卢象升等人哪有精力管理南部一堆戈壁啊。干脆划给绥远省。这样绥远的百万百姓就可以有更大空间进行腾挪。更有利于支援安北总督区。

“除此外东方州,也可以并入靠近首都的热河,更有利于资源库伦方向。

朕,认为,叶尼塞河——唐努乌梁海山脉一线,是我们第一道防线,然后贝加尔湖-色楞格河一线以东为第二道防御体系。

如果这两处都丢了。那么绥远和热河,还有辽宁,黑省也将承担国防防务。。

也就是说,如果不想天子守国门,我们就必须以内蒙古高原的绥远省,热河省,东北亚的黑省和辽省,为基地,构建整个内防御体系。

然后以安北为基础构建外防线。“

所有人很快被他说服,因为这种防御体系,对燕京防线更有利。尤其是现在皇太极忙着抵抗毛子入侵,顾不上自己的时候。就有时间进行重新部署。

”如果这样,我们就需要大规模调整行省辖区了。但比起原来那种南北设置,东西设置,更有利于我们应在来自西方的强敌“。

就这样,南北分设的西伯利亚省和外蒙安北省,不到一年。就被朱由检分拆。

南部地区并入了绥远,用于安置绥远的灾民。灾民可以再巡抚衙门调配下在,直接去阿尔泰州等地放牧就可以了。不需要跨省配合,调动。

同样东方州等地,并入热河,这样热河由防守变成进攻。用于更庞大的牧场的他们,可以放牧更大范围区域。

剩下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外蒙古高原,和辽阔,但人口稀释的西伯利亚合并,然后按照贝加尔湖和色楞格河为边界线。分割成东西两省。

”陛下,如果这样,那就需要陛下重新命名了。“

很快他们就确定了两个核心城池:库伦和乌里雅苏台。而现在的核心城市和林,作为统筹的总督府所在地。

然后诸位大臣就开始找新名字:漠北省,,岭北省,安北省,边疆省,。。。。

”这样,色楞格河以东的,以库伦为中心(后来的乌兰巴托啊),设岭北省,孙传庭担任第一任岭北省巡抚,镇节库伦城。辖区贝加尔湖和色楞格河以东,包括勒拿河流域的东伯督军府辖区。

调整以后,务必从南到北加强对整个新岭北省的控制和布放。还要承担支援西部省的支援义务。

以乌里雅苏台为核心,设奉天省,奉天省者,奉天承运也,曹文昭兼任奉天省巡抚监管中伯督军府,贝加尔湖以西,都划给奉天省,务必抵挡西北强敌。\\u0027\\u0027\\u0027\\u0027\\u0027\\\

自然,命名什么的都是次要的。核心还是建立奉天省以后,皇太极将会直面一个对手:曹文昭的奉天省。

岭北省,是元朝的设置,包括整个额尔齐斯河以东的西伯利亚和外蒙古地区。是忽必烈干掉弟弟阿里不哥(1219-1266)以后,抢走了阿里不哥领地后设立的。首府在和林城。

也就是成吉思汗称霸亚洲的汗庭所在地

按照这个调整,西北军,也就是三边总督辖区人口就有近400万,包括陕西,甘肃和绥远。人口下降了,但辖区扩大了。15万西北军的辖区扩大到外蒙古南部。

同样洪承畴执掌的热河省也扩大了辖区。大量来自山西的军户并入了热河,进一步壮大了热河的军事实力。作为拱卫首都的北部省份,辖区都快比青海还大了。

然后就是山东和北直隶,人口直接移民去了人口稀缺的东北四省。

这样一调整。居然成功缓和了中原七省的人地矛盾。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人地麻烦。

随着小冰川气候越来越过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至于河南,很不幸,由于没有生产“九边精兵”。只擅长农业的河南人口,直接移民海外了。

朱由检没办法啊。巴西,密河等都报告缺人。国内刚好人地矛盾由于天灾再次爆发。于是。近200万人,扬帆出海,年底陆续抵达密河和巴西。

尤其是上巴西,北方是寒冬的时候,南半球还是春夏之交。很多人直接就下船安居巴西了。地广人稀的巴西总督自然巴不得都留下。

这就是殖民地多的好处。

一度中断的官府移民,再度开启。这绝对是烧钱大户。虽然土地不值钱,但船票,和安置人口却需要大量财力物力。

对此,朱由检并不在意,相比起饿死人,还是很有必要牺牲的。

至于你说搞什么工业革命。哎,这可是17世纪啊。原始积累也不够啊。这个时代的官员,你指望他们去发展工业吸引人口。

还不如一劳永逸的海外移民来的干净。

由于没有大规模饿死人,瘟疫也没有扩大化。但是一直在养猫和放蛇,消灭鼠疫的传播物的老鼠比较成功的西北,和山西,倒是成功扼杀了鼠疫泛滥。

但是倒霉的河南却突然爆发瘟疫,让朱由检闻之色变。

这可是17世纪啊,这玩意治好难度不亚于后世的癌症。一个感冒都要人命的时代,除了隔离,也没啥其他办法,不是说饿死他们,而是把他们困在一个区域,不允许离开。东西会有人专门补给。

为了不让更多人倒霉只能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