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在古代搞内卷,一路封侯拜相 > 第127章 五年弹指间

第127章 五年弹指间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在古代搞内卷,一路封侯拜相!

“哈哈,我什么时候知道的?季于生,在你的好儿子上门炫耀之前,我都不知道啊!”

“我真心实意的待你,想从你身上获得那可笑的亲情,结果我的好父亲,你真的给了我一个大惊喜呢!”

“为了回报你,我送你们一家去团聚好不好?”

季无伤的声音里透着狠意,在场的季家人皆是心生惧意,只觉今日怕是凶多吉少了。

“动手!”

“慢着!”

季无伤顺着声音望去,不知何时他的营地已经被一伙身穿奇装异服的人围住,而为首的人,正是他在海州郡守府有过一面之缘的单存飞。

搜捕之事本来是安闲在负责,最近两日他才掺和进来,没想到运气还挺不错的,这就让他发现了。

“姜回得人啊?你来抓我?”

单存飞指了指后面的人,戏谑道:“不明显么?”

季无伤无所谓的道:“那你就动手吧,季家人就当是本公子送给姜回得赔礼了。”

单存飞笑道:“这季家人自然也包括季大公子啊!”

“呵,那就看你的本事了,走。”

季无伤话音一落,周围的随从立即拔出刀护着他往更深处撤退。

“追!”

只是季无伤显然是有准备的,他们手里虽然有擅长追踪的人,可要在偌大的密林中找几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更何况这期间还下了两场大雨,让追踪越发困难起来,追踪了一段时日没有找到踪迹,便只能放弃了。

至于其他的季家人,姜回也没抓回海州,直接让人送到了东州,交给东州之事的负责人。

至于逃跑的季无伤,她也将情况老老实实的汇报上去了,后续的事情也用不着她操心。

她现在一心都扑在海州的发展上,又是一年风调雨顺,今年的海州又是一个丰收年。

但总体粮食的产量依旧很低,海州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植土豆,也不适合种木薯。

故而海州没什么产量高的粮食,她倒是想种红薯,可惜近几年一直都没有找到种子。

玉米也没找到踪迹,想要找这两样东西,估计得往西方走。

她任海州郡守已经两年了,海州的发展已经完全走上正轨,船坞也开始做大船,待她把指南针搞出来以后,大概就可以派人往海上闯一番了。

海州稳定以后她开始有大把的时间投入实验室中,这期间她除了做了一些能改善百姓生活的物件以外,还将一张改良过后的炼铁方子交了上去。

得到了康帝的大力赞扬,并表示等他率领百官游海州的时候要给她升官。

大康二十五年,正月十五,康帝率领百官从康都出发,一路经过齐州、冀州、东州,最后抵达海州。

姜回率领海州所有官员在码头候驾。

“臣等恭迎陛下!”

“起来吧!”

姜回起身,抬眼望去,算算时间,她已经有七年没有见过康帝了,他的身形依旧挺拔,只是头发已经接近全白,面容也苍老了不少。

这次陪着他来的是公子灿阳和李钟,没办法,鲁关和王旭的年纪已经很大了,经不起奔波,而公子晟要留在康都监国。

康帝在富德的搀扶下慢慢的下了船,走到姜回面前,康帝顿住脚步。

“多年不见,姜爱卿出落得越发大方了。”

姜回连忙回话:“陛下谬赞,臣得陛下体谅,才有今日。”

“当下天色渐晚,陛下不如先到郡守府休息。”

姜回说完,她身后的官员纷纷让开,康帝这才彻底看清了眼前的景象。

一条漆黑的大路直直往前方延伸,道路被中间的花圃一分为二,但仅仅是一半的道路,也比大康境内的绝大部分管道平坦。

而道路两旁种着大小一致的树木,树木后方有不少建筑,洁白的墙壁,统一的制式,墙壁上还写着不少话。

什么“要想富,先修路,多生孩子、多种树。”

“爱护公共卫生,从我做起!”

“为了大康的明天,我们将奋斗终生!”

……

康帝的表情不算好,他怕眼前的一切是姜回搞得表面工作,用爱敷衍他的。

姜回也将他的神色看在眼里,但并不打算解释,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海州究竟怎么样,还是让康帝自己去看吧!

接驾的车队是早就准备好的,康帝看着眼前的马车,着实有些怪异。

“这是海州的公众车,从海州码头跑海州府城的,每人每次只需缴纳五个铜币就可以乘坐。”

康帝疑惑道:“公众车?”

姜回露出一丝尴尬的笑:“这个名字是臣取得,就是用于公共交通的,所有民众都可以乘坐的车。”

“平日里都是用于整座海州城的交通,今日为了迎接陛下,征用了全城的车辆,当然陛下这辆车是新的,没人用过。”

车队缓缓出发,姜回应康帝要求坐在了他身边,一路上都在介绍那些新颖的东西。

海州码头是在海州府城外面的,中间路过了几个村庄,路过第一个村庄时,康帝让车队停了下来。

命令众人在车上等候,自己换了麻布补丁的衣服,带着富德进村去了,看得出,是有备而来。

谁都没想到康帝会来这么一出,劝诫的话全部被驳回只得安排人暗地里跟着。

只是人还未进村就被拦下了,两名青壮用一根削尖的木棍抵在康帝面前。

语气不善的问:“你们从何而来!来我们村做什么?”

康帝有点懵,富德连忙上前挡在他面前,呵斥道:“你们竟敢……”

“咳咳。”

康帝打断了富德的话,解释道:“我们自东州来,路过此地,天色渐晚,想在村中借宿一晚,可否行个方便?”

两名年轻人想了想,收起木棍,爽朗的说:“行,你们来这边登记一下。”

说着将人引入一个小亭子中,递给康帝一本册子和一支铅笔。

康帝看着那本册子,上面画着很多整齐的方框,里面写着姓名、籍贯、进村时间、进村事由、出村时间。

前面已经有人写过了,是进村收山货的商人登记的。

康帝一边写,一边随口问:“你们这村子进人也太严苛了些,老夫在外面行走多年,还是第一次见这种情况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