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 第25章 他,见不得丑恶!

第25章 他,见不得丑恶!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一个时辰以后。

一支出使匈奴的使团,从徐无城的西门飞驰而出。

使团共有十二人。

以公孙康为正使,赵云和秦亮为副使。

公孙康成为出使匈奴的使团正使,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因为,当今的护匈奴中郎将是王柔。

护匈奴中郎将,负有监视南匈奴王庭之责。

实际上,这个职务掌握着匈奴所有高层的生杀大权!

上一任匈奴单于呼征,就被上一任的护匈奴中郎将张修杀了。

由于张修没有事先通知朝廷,流程不对,张修被朝廷论罪斩杀。

张修的接任者,就是王柔。

护匈奴中郎将的直属兵力并不多,2500人而已。

但是,匈奴王庭的大小王们,根本不敢反抗护匈奴中郎将。

南匈奴深入大汉腹地,过于依赖大汉,一旦反抗朝廷,经济体系就会崩溃。

绝大多数的匈奴人,都不想反抗大汉。

如果匈奴单于非要举旗造反,别人就会盯着他的脑袋。

只要割下叛乱单于的脑袋,去向护匈奴中郎将请赏,有可能得到护匈奴中郎将的举荐,从而一步登天,成为匈奴人的新王!

自从南匈奴投靠大汉以来,共有九位单于由护匈奴中郎将举荐册立,超过十位大王死于护匈奴中郎将之手。

公孙康能和王柔,能够扯上一定的亲戚关系!

有了这层关系,公孙康就可以扯起虎皮当大旗,对于夫罗和须卜单于进行威慑。

秦亮表面上是秦基的亲兵队长,其实是秦基的内侄。

这次出使,秦亮和赵云一起,担任副使。

剩余的九个人中,三人是于夫罗派往徐无城的信使,四人来自公孙府,两人来自都尉府。

来自公孙府的四个人,全是公孙康的亲兵。

来自都尉府的两人,却不是秦亮的亲兵。

秦基认为,有赵云的保护,秦亮根本不需要什么亲兵。

秦基万万想不到,当赵云听到使团的配置以后,气得差点心态炸裂。

这是因为!

赵云出使匈奴的目的,一共有两个。

其一,

把匈奴兵引过来,令其驻守徐无城,然后解除管子城之围。

其二,

为了扣留大部份礼物,获得自己的第一桶金。

第一个目的,做得再好也对他没有好处。

他之所以去做,完全是出于恻隐之心。

第二个目的,则与他的前程有关。

秦基以公孙康为正使,进一步确保了赵云的第一个目的,却彻底毁了赵云的第二个目的!

这让赵云还有什么念想?

虽然很气,但他终究是个普通人。

没有属于枭雄的狠辣,也没有属于权贵的冷漠。

为了管子城万余百姓不被吃掉,为了徐无城四万军民都能活下来,他不得不陪着使团走一趟。

他暗自决定,做完了这件事,立即离开!

这件事也给赵云提了个醒。

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

依他的智谋和见识,根本算不准秦基这种老官僚的心思。

至于刘虞,就更算不准了。

一时之间,赵云投奔刘虞之心都淡了。

他彻底冷静下来,打算先等等看。

等到秦基将徐无城之战的功劳薄送上去,看看刘虞到底会赏自己个什么官。

使团一路西行。

十分幸运,他们并没有遇到叛军大队伍,因而没有绕道。

第二天下午,他们进入范阳郡的方城县地域,在这里追上了于夫罗的三万大军。

和于夫罗交涉的任务,是由公孙康完成的。

也不知二人到底说了些什么,结果还算不错。

于夫罗的大军原地停了下来。

三千匈奴骑兵,随着来自都尉府的两名亲兵,加速赶往徐无城。

使团的下一个任务,是赶往南匈奴王庭。

南匈奴王庭位于西河郡,处于匈奴左部的大本营。

但是,须卜骨都侯是匈奴右部出身的。

当上单于以后,他便把王庭迁到了匈奴右部的大本营:祁县。

他们此时位于幽州范阳郡的方城,祁县属于并州太原郡,两地相距一千多里。

骑马每天能够行进两百多里,预计行程七天左右。

管子城。

公孙瓒站在城墙上面,看了看晚霞灿烂的天幕,又看向人喊马嘶的叛军军营。

叛军正在撤除营帐,分明是打算离开了。

公孙瓒沉思一阵,当即赶回帅府,对一丛将校说道:

“一定是赵云把援军搬来了!

而且,援军已经离此不远,实力也远远强于城外叛军。

所以,他们才急着撤离。

我等被围了这么久,岂能让他们就此逃了?

我决定!

全军出击!

务必要将敌军牢牢拖住,以待援军到来!”

众人全都明白,公孙瓒是想在援军面前立个大功,从而保住平叛大将的地位。

但是,城中现在一共也只有一千三百多骑,两千余青壮组成的步兵,万余百姓。

这些人用于防守一座小而坚固的城池,勉强是够用的。

拿去冲击两三万人的大营,则是相当危险。

有心相劝,却又不敢。

因为!

公孙瓒是个强硬且狠辣的人。

你敢忤逆他的意思,他直接就把你杀了!

于是。

当丘力居和张纯的联军撤出去两三里路的时候,公孙瓒率军追上来了。

丘力居万万没有想到,公孙瓒的胆子会这么大。

事实上!

他在现在撤离,只是因为他的探马打听到,数千匈奴骑兵入了徐无城。

同时,慕容鲜卑已经答应了他的借道请求。

他不想被匈奴骑兵的主力追着打,就决定提前撤走。

既然公孙瓒要出来送死,丘力居便没有客气。

他率五千骑兵围上去,围住公孙瓒的千余骑兵一通狠杀。

眼见麾下骑兵越打越少,援兵却始终没有出现,公孙瓒几乎崩溃了。

最后,他带着二百余骑,向西突围而去。

面对一群残兵败将,公孙瓒恨恨然道:“此战之败因,在于援军延误战机!来日我定要狠狠告他一状,为战死者讨一个公道!”

然而,他们一路向西,始终都没遇上援军。

倒是遇上了张举麾下的一支乱兵。

为免把最后一点本钱也折损了,公孙瓒选择了避战。

一连走了两天,距离徐无城只有十余里了。

从一个山民口中,公孙瓒得到了援兵的真相。

徐无城派出千余匈奴骑兵,持续骚扰丘力居部,把丘力居吓走了。

公孙瓒想象中的大量援兵,其实是不存在的。

“赵云该死,竟然没有搬来援军!”

公孙瓒破口大骂,用来掩饰他一直在和空气斗智斗勇的事实!

为免再次丢人,他并未贸然靠近徐无城。

而是派出一名亲信,乔装打扮混入城去。

同一天。

赵云等人路过了常山郡。

这里是原主的故乡。

按照原主的记忆,他家中还有个哥哥。

为免暴露底细,赵云选择了一过家门而不入。

过了常山郡,赵云就看到了更多的乱世景象。

道路上,行走着许多骨瘦如柴、眼神空洞的流民。

流民们全都衣衫破烂,有些人甚至没有衣服穿。

只用杂草编了一张草帘子围在腰间,勉强可以遮羞。

他们裸露在外的身体是漆黑的,名副其实的皮包骨头。

有些人脸上也没有肉,两颊和眼窝全都深陷下去,与骷髅架子高度相似!

对于他们依然活着的事实,赵云感到震惊。

道路旁边,不时就可以看到一具黝黑的尸体。

有些尸体已经腐败,发出令人作呕的恶臭。

有些尸体还算新鲜,却往往都会缺少一些肌肉组织。

出于恻隐之心,赵云特意多买了一些麦饼。

当他骑马路过一些带孩子的妇人时,就会扔一两个麦饼下去。

虽然,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但他觉得,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强!

有一次,赵云去较为隐蔽的角落里方便,发现一条野狗正在啃着什么。

仔细一看,被啃的东西,竟然是半个婴孩!

赵云简直又惊又怒,狠狠地甩出腰间的环首刀,将那条野狗斩杀当场。

回来后他依然心绪难平,便将事情向众人说了。

却被众人教育了。

“那个婴孩,多半是被父母遗弃的。”

“是啊,留着他,就要缴纳口算钱。”

“我记得,幽州的规定是,婴孩150文。”

“年年都得交呢。”

“长大一些,就要缴更多。少年300文,成人500文。”

“出生在穷人家的婴孩,十个有七个一生下来,就被父母溺死了。有人下不了手,就把孩子放到路边。结果,就便宜了野狗。”

“出生在穷人家的婴孩,就只怪自己投错了胎!”

原主八岁就随师傅学艺,学到十六岁半下山。

回家不久,就应募加入了军队。

这样单纯的经历,让原主的心灵单纯而善良。

至于穿越过来的灵魂,作为一个普通人,他被灌输了满脑子的善良和正义。

两者结合,就是现在的赵云。

善良,成了他潜意识里的东西。

一切恶毒的言行和选择,都让他本能的排斥。

听了众人的话,赵云不自觉又想起那些无人掩埋的路倒尸,以及行尸走肉一般的流民。

作为一个骨子里很善良的人,他就感觉心里很堵!

偏偏!

他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发泄。

公孙康看了赵云一眼,轻描淡写地说道:“你我出身世家,还是多想想世家的事吧。穷人命贱,并不值得同情。”

赵云一听,心中那无处发泄的怒火,顿时宣泄而出。

“公孙康,往前倒数多少代,你的祖先也就是个穷人!

你祖宗付出努力,让你爬到了穷人头上。

到了现在,你就不把穷人当人看了?”

公孙康皱了皱眉,满脸不爽地盯着赵云:“你什么意思,想为穷人出头?”

“不!我是说,穷人也是人,和我们没有太大区别。同情他们,是人性!”

“你说,我没有人性?”

“你都不把同类当人看了,还敢说自己有人性吗?”

“赵云,你对我放尊重些!”

“没有人性的东西,我干嘛要尊重?”

眼见两人直接吵了起来,秦亮连忙开始劝解:“好了好了,你们都少说两句。又不是什么大事,何必伤了和气?”

赵云很想说,这就是大事。

但是,他也清楚,和这些人讨论这些,其实是全无意义的。

和于夫罗分手以后,使团只剩下七人。

分别是:

公孙康,赵云,秦亮。

以及公孙康的四名亲兵:李二虎,杨朋,王强,周胜。

如果他把秦亮也怼了,他就连个说话之人也没有了。

赵云没有再说话,公孙康也闭上了嘴巴。

公孙康的那四名亲兵,看赵云的目光却变得不善起来。

赵云在心中冷笑。

如果他的心肠硬一点,无视徐无城和管子城数万人的死活,他现在就可以把现场众人全部杀光!

然后,他就可以带着所有财货,全无心理负担地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