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 第911章 登 基为帝

第911章 登 基为帝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穿越赵云,从山大王到千古一帝!

大夏六年。

初一上午。

赵云身穿黑色帝王服饰,率领数百名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员,来到紫禁城南门外面,进入太庙祭祀先祖。

紧接着,祭拜英雄纪念碑。

然后。

赵云与百官翻身上马,在礼部仪仗开道之下,沿着一条宽阔的水泥大道向东而行。

道路两旁站满了百姓。

个个身穿新衣,神情严肃。

发现赵云的仪仗到来,百姓们就默然跪拜。

有人格外激动,直接是五体投地的大拜。

随着赵云不断前行,道旁百姓如同多米勒骨牌一样依次拜下,显得非常壮观。

赵云向前行了两里多的样子,就来到了长安城西北角。

隔着宽阔的护城河看向长安城的北面城墙,如同看到一道无限延伸的笔直陡崖。

队伍向前走了一炷香以上的时间,这才到了玄武门外。

穿过玄武门,就来到了皇城的后半部分。

这里的建筑分为三个部分:

最后面是后宫,侧面是下人居住的掖庭宫,前面是太极宫。

太极宫建在高高的地基上面,成为整个皇城最为宏伟的一座大殿。

这是赵云登基的地方,也是大夏帝国举行朝会的地方。

当赵云一行来到太极宫前面广场, 数百乐人立即使用编钟、古筝等华夏传统乐器,演奏出一曲充满高雅和庄严之意的音乐。

无论是赵云还是数百名文武官员,全都不由自主地肃穆起来。

赵云跳下白龙驹,缓步走上三层汉白玉台阶。

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神情严肃地依次跟在赵云身后。

赵云进入高大明亮的大殿之中,径直登上丹陛,来到大气又华丽的龙椅面前,面南而坐。

文武百官分左右站成六列,面向丹陛微微躬身,各自低垂眼皮。

乐曲声音结束以后,大殿里面连呼吸之声都听不到,显得异常安静。

诸葛亮从一旁大步走出,先向赵云躬身行礼,然后面向百官,展开一个亮黄色绸布卷轴,一脸严肃地高声念道:

“华夏儿女勤劳,聪明,善良,友爱。

但自有朝代以来,华夏儿女多数时候处在被压迫、被奴役的状态之下。

当权者对残暴不仁,贪婪无度,以至于无数百姓陷入死地。

为挣一条活路,百姓们不得不以瘦弱之躯迎接刀斧,血洒当场亦前赴后继。

一场黄巾之乱,致使数百万百姓身死,数千万百姓遭受苦厄。

吾赵云,不忍人间惨剧再次发生,于偏僻之所建立大夏。

数年以来!

大夏君臣以身作则,兢兢业业。

大夏将士抛头颅,洒热血,马革裹尸。

大夏百姓头顶烈日,脚踏冰霜,日夜劳作。

上下一心,勤勤恳恳,终于取得举世瞩目之成就。

时至今日!

大夏之国土远胜前朝!

大夏之百姓安居乐业!

大夏之前景无比光明!

吾赵云!

于即刻起,登基即大夏皇帝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朕既为大夏皇帝,自当一统天下!

朕既为大夏皇帝,自当惩戒一切不法!

朕既为大夏皇帝,自当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诏谕天下,咸使闻知!”

赵云的登基诏书,原本蔡邕写了一份。

那份诏书之中,从赵云的祖先秦始皇说起,表明了赵云血统的高贵,祖先的英武。

然后历数赵云之功绩,扬扬洒洒数千言。

赵云一番琢磨以后,最终还是没有采用它,自己亲手写了一份。

他写的登基诏书直白又简单,压根没理祖先和血统。

功绩方面,也只点明夏国是他创建的。

最重要的是!

他在诏书之中,明确规定了大夏后帝的三条职责!

一统天下!

惩戒一切不法!

为天下万民谋福祉!

这意味着!

赵云给大夏的皇帝给出了三条红线。

以后继任的任何皇帝,其行为都不能违背这三条红线。

否则!

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就可以滚蛋了!

蔡邕看过以后,心悦诚服地表示,这份诏书更加大气,也更有意义。

徐庶、华佗、李儒三位阁臣,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诸葛亮轻轻合上诏书,面色肃然地高声喝道:“拜!”

文武百官同时下跪,面朝赵云叩拜。

“山呼!”

“万岁!”

“山呼!”

“万岁!”

“在山呼!”

“万万岁!”

当文武百官伏地叩拜三次,赵云抬起右手:“众爱卿平身!”

文武百官喊道:“谢万岁!”

喊完,方才一齐起身,各自退回班列。

赵云的称帝与朝拜皇帝礼仪,是由蔡邕制定的。

不过。

赵云根据自己对明清王朝的印象,进行了一些修改。

比如,原本人手一张的坐椅,直接被取消了。

哪怕你是亲王,你也得老实在大殿里面站着!

这是为了体现皇帝的至高无上。

或许,还能促使体力不济的老臣知难而退。

众臣完全站好以后,就用期待的目光望向赵云。

赵云微微笑了笑,朝一旁轻轻招了招手。

一名女官马上走了出来,站到丹陛右侧。

先向赵云行了一礼,就高声念了起来。

这是对朝臣的爵位封赏。

首先念的是受封男爵之人。

直到念完五百多个名字,始终没有一个殿中之人的名字被提到。

许多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并有些暗自欣喜,认为自己的爵位至少是个子爵。

这名女官念完圣旨,就拿着圣旨前往朱雀门外,把名单用黄榜张贴在宫门外面的告示墙上。

又一名女官站了出来,念起了子爵的名单。

从低到高,先是三等子爵,再是二等子爵。

念到二等子爵的第一人时,许多朝臣不约而同看向同一方向。

在那里,站着一名身形挺立如剑的中年汉子:史阿!

史阿是禁卫司司正,表面上看只是中规中矩,似乎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

但是,史阿是个十分称职的人。

暗地里,史阿至少挫败了二十起针对赵云和众女的暗杀。

赵云不想让自己和自己的女人出什么意外,自然要对史阿等人进行重重封赏。

接下来念出的名字里面,有五十多人都是在场的文武官员。

这些人心中有些高兴,又有些失望。

高兴的是,自己总算是得到了爵位,真正的成了贵族,光耀门楣。

失望的是,终究只是一个子爵,而不是伯爵公爵之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