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自首2【刑侦】 > 第93章 无名骸骨

第93章 无名骸骨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自首2【刑侦】!

题安不解:“人类已经有足够的教训应该明白,今日我若冷眼旁观,他日祸临己身,则无人为我摇旗呐喊。

见死不救不会有罪恶感和负疚感吗?”

赵耀说:“有,他们有。

但在事件发生的当下,他们没有。

因为他们的罪恶感和负疚感,同样被分散到了每一个旁观者身上。

他们的负疚感和罪恶感,会发生在这个事情已经造成恶果之后。

所以,求救的人要知道这个旁观者效应。

就是将旁观者效应产生的责任迅速收集起来,将求助对准某一个人。

坚定地持续地向这一个人发出信号。

这个人瞬间承担的是全部的责任,让他感觉自己对求助者负有不可推卸的救助责任。

责任明确到某个人。

这样得到帮助的概率是最大的。”

题安问:“怎么知道选哪个人?”

赵耀说:“首先就是穿制服的人,穿着制服说明这个人正在执勤的工作状态。

无论是不是他的管辖范围,有没有超出他的管辖能力,他都比别人多一份责任感。

第二就是往固定的商铺里或摊位上跑。

商铺是商铺所有者日常工作的地方,他会更有安全感和掌控感。

商铺是商铺所有者的私人空间,你进入他的私人空间,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的利益共同体。

有人跑进来强行带走你,也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的空间,他会和你同仇敌忾的概率会大。

第三个,找看上去比你强大的人来帮助你,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保护欲和同理心。

第四个,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人,而这个人有同行的人。

判断他们之间谁有话语权,就向谁求助。

人有从众心理,更有慕强心理。

一旦有话语权的人行动,其他人会立刻帮忙。

而怎么判断谁有话语权,第六感。

以及求助后几个同行人的反应。

第五个,不要向正在赶路的人求救,不要向不和你眼神对视的人求救。

一个没时间,一个没心。

这个不用多解释。”

题安说:“一个人在慌张的情况下,不太可能冷静地观察到这些。

所以不仅需要求助者知道旁观者效应,所有人都应该知道旁观者效应。

在别人发出求助的时候,自己在成为看客的那一瞬间会想到,此时的麻木是因为旁观者效应的动物性占据了主动。

在脑中突破了旁观者思维,会积极给予他人帮助。

人毕竟是人,文明是人和动物的区别。”

赵耀说:“所以说啊。心理学是很重要的。人在不自知的情况下,会做出很多行为。

当求助者和被求助者,都明白旁观者效应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救助关系会迅速成立。

对了,还要注意的一点。

求助者不要对救助者提出过高要求。

这样可能使本来可能建立的救助关系瓦解。

最好是说令救助者觉得力所能及的话,且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

即使付出成本,你要迅速给出承诺。

比如‘帮我报警。’和‘帮我赶走要杀我的人。’哪个力所能及?

比如‘请把我送到医院’。

和‘请帮我叫120,费用都是我自己承担。’

哪个可能让救助者意识到自己也可能要付出成本和代价?

还有一点,如果时间只够说一句话,那就是暴露自己受挟持的位置。

越准确越好。

这样即使有旁观者效应干扰下的众人,在事件过后,脑中会反复重复你留下的位置。

他即使不情愿,也会因为要消除脑中的重复信息的干扰,把责任转移给警察而报警。

有实验表明,说位置比说凶手名字报警率更高。

因为凶手名字,救助者会产生有可能遭受凶手报复的恐惧心理。

利他的前提是不损已。”

题安说:“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受教了。”

赵耀笑,“行吧。咨询费请我吃饭啊。我很贵的。”

题安说:“好好好。你贵你贵你最贵。

我针对这个要写一份材料,作为下次普法宣传的内容。

除了谴责,深究之后找出办法,才是根本。

我们不能高估人性,也不能低估人性。

它复杂,但并不深奥。”

赵耀说:“行。你写着。

我把我脸上干巴了的面膜摘下来。”

所有的线索,在公交车公司闪现一下又中断了。

题安只能从大学防空洞里面发现的骸骨再开始查起。

申曼上的大学不在本省。

题安请示了上级,和兄弟单位取得了联系。

题安留叶行之在队里继续盯线索,主持日常工作。

自己和肖鸣先后坐上了去外省的高铁。

因为是十年前的案子,且没有立案,没有资料可以查找。

题安只能求助当时刑警队已经退休的刑警队队长。

这位曾经的队长名叫林晓光。

他退休的时候是按书记级别退的。

这位曾经的林队长,题安也听过他的大名,在位期间屡破大案要案。

题安去林书记家里找他。

他正在书房练书法。

装修简单却古朴的家里,到处摆着林书记的书法作品。

题安和林书记握手的时候,赞叹他不仅是缉凶拿恶的铁血神警,也是一位笔性墨情的艺术雅客。

题安的话没有恭维,出自内心,但林书记很受用。

当即邀请题安指教他新写的字。

题安说自己不懂字,但能看出字如其人,林书记的字刚劲洒脱,有骨力。

林书记立即说,如果题安不嫌弃的话,他送题安一幅字留个纪念。

题安连忙道谢,说一定珍藏,

一阵寒暄之后,题安表明来意。

题安说:“林书记。我这次远道而来是想问您一件十年前的案子。

因为当时没有立案,只出了警。

所以没有资料可以查。

但因为最近一个案子,牵扯到了十年前的案子,所以才找到了您这里。”

林书记很有修养,他连忙摆手,“不要叫我书记。

叫我林队长吧。

我这辈子,最引以为豪的,就是队长这个称呼。

题队长,你说十年前的案子,是什么案子?”

林队长给题安边倒茶边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