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怎么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 第55章 收下赵栓子

第55章 收下赵栓子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怎么办?我奶她天天想卖我!!

张芸早上找了不少野菜野果,还挖到两根年份不小的山参,原本打算留着以后有个万一应急,如今全一股脑的拿出来用个篮子装好。

她郑重的带上自家男人和栓子,提着东西走到杨晚家营地。

张芸一家显得很局促,主要是没见过秀才老爷,不知道要怎么行礼。

冯氏看出了她的囧境,笑着提过她的篮子问,“这些可是送给夫子的束修?”

张芸忙点头,对着李夫子说:“是是是,我们乡下人不懂那么多规矩,可也知道读书是要交束修的,”

“如今逃难又遇山匪,条件实在有限,这是家里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希望秀才老爷不要嫌弃。”

张芸说的小心翼翼,赵大义也在一旁紧张的搓着手,只栓子瞪着双大眼睛好奇地打量李夫子,

李夫子点点头,这小子倒是个不怕生的。

“你几岁了?叫什么名字?”李夫子和善的问道。

赵栓子乖巧的走到夫子跟前,双膝一弯“扑通”就跪了下去,结结实实磕了个响头。

爹娘说了要尊敬夫子,要把夫子当成长辈,过年的时候给长辈磕头就是这样磕的,他照着做应该不会错。

“回夫子的话,我叫赵栓子,今年七岁。”

夫子笑着点头,这孩子实诚,口齿清晰,家里教得不错。

一般村里的孩子见了他,无一不是垂着头,大气不敢出,这小子虽然紧张倒也不畏缩,是个不错的苗子。

“这个学生我收下了,至于束修,乱世之中这些俗礼还是免了吧。”

李夫子摆摆手,示意张芸把东西带回去。

冯氏既然牵这个线就说明这家人跟杨家关系匪浅,既如此不如免了束修,乱世之中活着已是艰难,又何必再去计较这些。

张芸坚定的摇头说什么也不愿意带回去,赵大义神色拘谨,磕磕巴巴的说:

“秀才老爷千万要收下,我们虽是乡下人,可也知道拜师读书是需要交束修的,”

说罢又挠挠头,显得更加不安:“只是出门逃难又遇山匪,实在拿不出像样的拜师礼,还望秀才老爷莫要嫌弃。”

说完又朝怀里掏了掏,掏出贴身带着的四两银子,这是他们安家立命的根本,如今为了儿子的前程舍了又如何。

李夫子无奈,捏了捏眉心道:“这样吧,你们带来的吃食我收下,银子就带回去吧,我是不会收的。”

李夫子发了话,夫妻俩对视片刻便也不再强求,只下定决心以后常给夫子多送些吃食。

“秀才老爷仁善。”夫妻俩弯腰拜了拜,这事便定了下来。

条件简陋没有茶水,冯氏便简单用山泉水代替。

赵栓子恭恭敬敬拜了三拜,敬了茶,夫子便又多了个学生。

“以后叫你文淮如何?通文达理,河汉江淮。”

赵栓子对着李夫子又磕了个头恭敬的说:“多谢夫子赐名,我很喜欢。”

以后他就是有大名的人了,赵文淮!

周围的村民见了没有不心动的,都在商量着能不能把自家后辈送过去跟着读书。

可仔细一想又摇了摇头,张芸跟冯氏关系好,有冯氏牵线秀才老爷才收了赵栓子。

夫子看在冯氏的面上没收赵栓子束修,他们可没有那么好运,全家指着这点银子到了新的地界安家立命,怎么会舍得拿来读书。

而且自家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他们能不清楚?

整天挂着两筒鼻涕光着屁股蛋要吃的,都不好意思带到秀才老爷面前显眼,还是不要浪费这个冤枉钱了。

不少村民因为各种原因歇了心思,可也有部分人家一直惦记着。

杨平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他有两个儿子,若是都能跟着读书,总有一个能出息吧。

可想起借狗那档子事,他又暗恨,他连冯氏家的狗都借不到,又怎么能让秀才老爷免费收下他的两个儿子呢?

都怪杨晚那个赔钱货,分不清远近亲疏,这种好事不想着亲戚,居然便宜外人。

可他一个男人又不好跟妇人掰扯,想了想拽了拽旁边低头摘菜的自家媳妇,

“李秀,你以后多去跟冯氏走动走动。”

李秀一脸不情愿,自家男人刚刚才触了霉头得罪了人,这会儿又叫她去走动,这不是上赶着让她去受气吗?

“我不去!你之前还让我离她们远点,说她们一股子穷酸气,怕她们上门打秋风,这会儿干嘛又让我热脸去贴人家冷屁股?”

杨平骂道:“头发长见识短!你没看见多少人想巴结她家吗?人家请了个秀才老爷在家里!”

“多的不说,等咱们找到了落脚的地界,买田置地落秀才老爷名下,一年要省下多少租子?”

“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钱!这会子受点气算什么?我要早知道那老头子是秀才,我能去得罪她们?”

李秀还是不情不愿的,以前冯氏过的不好,被钱氏磋磨的瘦骨嶙峋的,她可没少在冯氏面前显摆。

还说了很多难听的话,如今冯氏过得风生水起,她心里老早不是滋味了,自家男人还让自己去捧她,她实在拉不下这个脸。

见李秀半天没应声,杨平推搡了她一下:“听见没有!”

李秀不情不愿的应了声:“有机会再说吧。”

………

村长家这边。

村长杨大林也拽了拽自家媳妇,

“春桃,有机会多跟冯氏走动走动,我瞧着她家以后福气大着呢!”

刘春桃毕竟是村长媳妇,见的世面多,自家男人也常常跟她聊些工作上的事,眼界自然比李秀高出不少。

她点点头应道:“那是自然,她家能请到秀才老爷坐镇家中必是有些本事的。”

说罢手上的动作一顿,说道:“咱家大志今年十四了,跟她家大丫倒没相差多少。”

这话一说,村长立马知道她的意思,他皱着眉沉思了会道:

“先别急,这事若能办成自然好事一桩,若办不成徒添尴尬。”

考虑了会儿又道:“这样,让大志多在杨家那边现现眼,不用刻意接近,就跟杨三多走动走动,两个孩子见面的机会多了能不能成就顺其自然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