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 第16章 玉瓷出炉

第16章 玉瓷出炉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时间来到第二天出窑的时候,沈无忧带着周山,刘喜一群人来到陶窑前。连薛礼都没有在学堂工地跑过来看东家做出什么宝贝来。

周山向沈无忧问道:“东家是不是可以出窑了?”

周山之前被沈无忧的工序给看的自己没信心了,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徒。

沈无忧对周山说:“差不多,开吧!”

周山听完马上开窑,这批周山按照沈无忧的方法瓷碗瓷瓶瓷杯按照不同大小都做了十个,周山也对沈无忧的工艺很有信心。

“东家!这!这究竟是什么瓷?怎么烧出来跟玉石一样?”周山拿着一个瓷碗颤跑到沈无忧面前问道。

薛礼三人看这瓷碗也都围过来,薛礼瞪着瓷碗说道:“这是玉还是瓷?难道真的是泥土烧出来的?”

赵钱看着瓷碗吃惊问道:“是啊,东家这瓷我在其他地方也从没见过,这是你这些天带着周山做的?”

赵钱这两天和刘喜一直在誊写沈无忧的算术,这两天都迷到算术里面去了。用算术里面的方法记账算账会提供极大便利,赵钱和刘喜都是在长安有见识的在誊写的时候就一直在讨论这算术可以运用的地方,越是讨论越是心惊算术能辐射的范围太广了。

沈无忧对这种程度还不满意说:“这个叫玉瓷,只是染料还是不够好。目前只能做到这样了,以后我会再改进的。只是目前我们没钱了,这碳烧不了几天。”

刘喜对沈无忧讲:“东家要不先做出一些,我和钱掌柜先用牛车一起拉回长安。到时候第一批资金我再带回釉和石炭,这种和玉一样的瓷根本不愁卖。”

沈无忧点头说道:“好,到时候薛礼也跟你们一起,你到了长安以后拿两套我们自己做的玉瓷给秦府和程府,我再写封信帮我交给我师父孙思邈。”

沈无忧接着说:“按照这个标准再接着做,你们几个今天给周山打下手都辛苦下争取明天能出炉四车玉瓷。”

赵钱向沈无忧问道:“东家这玉瓷到时定价几何?”

沈无忧道:“瓷碗四个一套卖两贯,不单卖。瓷瓶根据大小你到时候看着定不能少一贯,一个酒壶加四个杯子三贯。”

薛礼听完倒吸一口凉气,一贯是一千钱足够一家子生活一年了。结果人家一年还买不起一个瓶子。刘喜和赵钱倒是觉得很正常,毕竟这玉瓷很明显就是给长安的贵族用的。普通人买不起大户人家不差这点。

沈无忧给他们两个安排好就去书房了,现在孙思邈房间已经被沈无忧用来当书房了。这玉瓷做出来沈无忧心想以后把院子扩建一下,以后说不定还经常有人要来。再说以后自己有本事了把师父‘救出来’给师父养老住的舒服。

沈无忧先给孙思邈写了封信,先问了下孙思邈的近况再告诉孙思邈自己最近干了些什么都没有隐瞒。把自己想扩建一下房子的事情征求一下意见,最后还写了让孙思邈注意一下李承乾的腿,沈无忧记得没错唐书上记载的就是接下来的一两年。

写完信后沈无忧把今天玉瓷的所有工序全部写了下来留作资料。这玉瓷最重要的就是两道上釉的时间和最重要的染料,目前沈无忧用到的染料是自己蒸馏出来的原色和大量的水稀释出来的。只要染料做不出来玉瓷这种东西只此一家!

周山虽然有薛礼他们打下手但还是一直忙到深夜,沈无忧终于体会到了老板让员工加班的心情。不过晚上他们忙完的时候特意做了宵夜以示安慰。

次日早上在薛礼护送刘喜赵钱去长安后沈无忧对周山道:“接下来还要辛苦你了,对了听说你还有两个兄弟?我给他们开一贯的月钱你说他们会不会来?”

周山没有任何犹豫说:“当然来,东家莫说一贯我们这行做到老都没有见过两百钱的月钱。”

“好你先做出下一批货物然后再去请他们,一贯月钱你们都一样。”

沈无忧把陶窑交给周山后就来到学堂工地,看进度学堂梁架明天就能搭起来了。

“沈大人,我们村的学堂快盖好了。”赵娃这些天每天都要来看盖学堂见沈无忧马上跑过来。

沈无忧看着赵娃打趣说:“是啊,到时候我们村的赵娃也会是个饱学之士了。”

“那可不,以后就是十里八地都找不出来的读书人啦。”赵娃说完还挺了挺胸。

沈无忧看着赵娃说:“那我让你问问有多少人愿意读书你有没有弄清楚啊?”

赵娃饶了饶头说:“十四个!都是八岁以上的,村里大人都说让沈大人少负担些。”

沈无忧问完就让赵娃跟自己回家,带赵娃回家后拿出一个方正的扁盒子递给赵娃。

赵娃问道:“沈大人这是什么?”

沈无忧将赵娃手里的盒子打开上面的盖子对赵娃说:“这里面装的是沙子,给你们练字用的。可以一直用,省的到时候你们还要到处在地上乱画。这个送你,你再给其他人看一下,让他们也做一个到时候上课的时候带着。”

赵娃听沈无忧说完就开始试着用手在上面乱写然后对沈无忧说:“那沈大人这个送我了吗?”

沈无忧点头回道:“对,送你了不过你要告诉其他人怎么做的,要是过两天上课都不知道那我可要惩罚你。”

赵娃听完后一脸高兴之色的蹦蹦跳跳的出去了。

学堂开学的日子就今天就到了,不少村民特意路过学堂想听听自己的孩子们学的都是什么。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从学堂一直传到在田地干活的村民耳中,不少村民觉得里面的某个声音就是自己家娃娃。

一个村民在对旁边干活的村民说“你听听,我家柱子的声音。”

另一个村民辩解说:“那明明是我家大壮的声音。”

其他村民看着这两个在争吵的村民也不上前劝说,相视一笑后就在低头干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