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 第155章 火车轨道

第155章 火车轨道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盛唐崛起:从内丹烧水!

长安的节日氛围依旧浓厚,近日才从南中撤回的李积、秦琼和程咬金已经顺利归来,同时他们还带回了被判定为叛贼的李艺和刘黑闼。

李世民对李艺的容忍已经达到了极限,他无法忍受自己的亲信竟然会鼓动自己的儿子篡位,这种行为无异于撕裂他的心。既然李艺已经做出了这种事情,那他自然也要承担起相应的后果。

于是,在这个元宵节的前夕,这两位曾在隋唐时期威震八方的人物,终究还是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李艺和刘黑闼两人虽然已经伏诛,但这件事情的后续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反叛这件事情有不少世家的影子,单单李艺和刘黑闼两人就想造反,无疑痴人说梦。

李世民在元宵节过后,对不少世家终究还是举起了屠刀,早在段纶入狱这件事情中就能看出苗头。

李艺和刘黑闼的叛乱事件,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震撼了整个长安城。尽管他们已经被平定,但这场叛乱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在李世民的眼中,那些参与其中的世家,尤其是背后的主使者,必须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此时的世家们,犹如惊弓之鸟,惶恐不安。他们没有想到,李艺和刘黑闼的叛乱会给他们带来如此大的灾难。一些世家开始秘密地遣散家人,以防不测。而那些被怀疑参与叛乱的世家,则更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世民的决策迅速而果断。他同时派遣了金吾卫、千门卫,将那些涉嫌参与叛乱的世家团团围住。同时,秦琼亲自率领一队精兵,进驻长安城,以稳定局势。此外,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确保朝堂不会受到任何干涉。

随着军队的围困,那些世家开始感到绝望。他们曾试图通过秘密渠道与李世民沟通,希望能够获得宽恕。然而,李世民对于这些世家毫不手软,他下令军队继续围困,同时对那些试图反抗的世家进行了严厉的镇压。

在这场战争中,无数的士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世家,在李世民的铁腕下最终屈服。他们的财富被充公,家族成员被重新安置,而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在瞬间烟消云散。

这次江南叛乱事件中荥阳郑氏受到的牵连最大,这次朝堂革职的5位三品大臣中就有两位出自荥阳郑氏,其他大小官员查办不下一百位。

三品已经是位极人臣了,三位宰辅都是从二品的官职。一品在唐朝都是虚职,一般都是用来给大臣加封的。比如太保、太傅、太师,或者临时职位,比如李世民之前担任的天策上将。

通过这次篡位事件李世民要表达的目的已经非常明确:以后谁敢参与或者怂恿他的儿子篡位,李艺和荥阳郑氏就是一个例子。这次事件后朝堂包括各地方官都在大换血,四品到六品是重灾区,甚至很多七品的县令也被换掉。

就在李世民今年大换血的同时颁布了“贞观定令”,对爵位和勋位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和分类,也提高了已有爵位和勋位的待遇。

李恪和沈无忧因为平叛有功,李恪这次改封为晋王,这原本是封为太子前李治的。除了原来的封地不变外,这次还加入了江南东道的信州。

江南东道新任的总督已经开始上任,这次来的依旧是沈无忧的老熟人——侯君集。在原本的历史中也是一个反贼,不过这次应该是牵扯不到房遗爱事件中,并且江南东道已经被李恪搬空了,这次已经没有了造反的资本。

沈无忧在这次的事件中功劳最大,揭发和剿灭者都是他自己,这次县伯的爵位不变,官职不变,多加了一个勋爵。勋爵一般都是武将用来评定军功的,唐代的勋位级别称“转”,共十二转。从武骑尉(从七品)一直到上柱国(正二品)。

唐代授勋,主要还是根据战功,文官授勋的较少。勋级功劳大小有一定的升级办法。升级到最高,即上柱国,朝廷还要赐一把戟放在家门口以示荣耀。如果有罪,还可以用勋级减罪。(典型的前功抵后过)

这次朝堂评定功勋后,评了沈无忧一个‘上轻车都尉(正四品)’的勋位。杨开和谢知非分别获得了骑都尉(从五品)、骁骑尉(正六品)。

这次吐谷浑的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李靖有什么变化沈无忧还不得而知,但薛礼却是也获得了骑都尉(从五品)的勋位,并用羽林郎将的官身暂领左威卫。

沈无忧托长安船坞制造的船已经交付,历时一年半才建造好,本来这艘船打算送给勾栏的顾妈,被顾妈给婉拒了。那艘烟云号已经让她们勾栏赚的盆满钵满,要是还要沈无忧的这艘船就显得有些唯利是图,还容易得罪沈无忧这个朝堂新星。

烟云号充当牵引船,一路把这艘新船送到了华府,后面组装蒸汽涡轮机当然是由五台山自己干。这艘船大概是两个烟云号的大小,沈无忧打算今年用来托运从抚州生产的铁轨。

五台山的工匠还没有回去,后面他们也会留一部分协助铁轨的生产,还有一部分沈无忧会先教他们基本的土地量测,以后再要铺设铁轨就不用他自己动手。

今年岁日沈无忧没有回到五台山,后面将在抚州规范火车轨道的流程。在这个科技匮乏的年代,制造火车铁轨比较合适采用一次成型的浇筑法,毕竟短时间内不可能再造一台压弯机。

铁水的高温、模具的设计、冷却的速度……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哪怕是现在的他也要带着工匠一直在做对比,模具是一次成型法的关键。

后面只生产两种铁轨,一种是直轨道,另一种是25度的弯道,也就是说以后转弯只能转25度。这就对道路平整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当然目前五台山到华府这两种就足够应对了,后面的五台山也可以用25度加直轨组成大圆环。

临川的农庄有刘福看着,沈无忧就一直埋在抚州的轨道设计这件事情上。前期对工匠的培训上就没有少下功夫,甚至亲自制作了缩小版的轨道让工匠学习。

首先,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考虑到铁轨承受载荷大、耐磨、耐腐蚀等特点,优选锰钢作为主要材料。同时,为了方便加工和施工,选用高强度混凝土作为轨道基材。在选定材料后,还需对各种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符合性能要求。

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尽的测量工作,包括轨道基础开挖、地形地貌调查等。根据设计图纸,确定轨道的规格、形状等参数,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在这个阶段,要保证测量的精确性和设备的完好性,以确保施工进程的顺利。

当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浇铸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直轨和弯型轨道的浇铸都需要分别进行。对浇铸好的轨道进行修整,确保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

在浇铸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对各项工艺参数进行严格控制,例如混凝土配比、浇铸温度、养护条件等。此外,还需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能够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在这个阶段,质量检查人员要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当铁轨浇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维护和保养。这包括定期检查铁轨的状态,例如是否有裂纹、磨损等情况。同时,要关注轨道基础的状况,防止由于基础沉降等原因导致铁轨变形。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需立即进行处理,如更换受损的铁轨、加固轨道基础等。

在第一个冶炼基地建设完成后,沈无忧立刻带着工匠准备制造轨道的事情当中。浇筑用的模具都是埋在地下的,这样能避免模具中间出现的真空,导致做出来的轨道出现残缺。最后冷却后,再通过滚轮把轨道吊出来。

直轨可以用这种方式,25度的弯轨就没有办法用这种方式了,不过这种轨道用的不多,并且比直轨要短,主要用的还是直轨。制造弯轨也要保持竖状,但是得用滚轮连着模具一起拉出来,最后再把模具打开,弯轨上面的边料去除就是成品。

制造铁轨的所有流程一直到春种以后才确定下来,在铁轨制造这件事情上容不得马虎,铁轨质量直接影响着火车的速度。

在轨道建造出来以后,为了确保轨道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作各种量测工具来检测轨道的几何尺寸、平直度、高度差、锁定位置等各个方面。除了常用的水平仪,还有一些其他的工具和技巧可以用来检测和量测轨道。

轨道尺是一种用来检测轨道几何尺寸的工具,包括长度、宽度、高度等。轨道尺通常由铜或铁等金属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精度和稳定性。在使用时,需要将轨道尺放置在轨道上,然后将轨道尺调整到与轨道面平行,通过观察尺上的刻度来测量轨道的尺寸。

除了轨道尺以外还有最重要的锁定位置检测,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但影响了火车行驶的安全性,还决定了火车的速度。

锁定位置是指轨道与火车车轮之间的相对位置,也是需要检测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没有现代量测工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技巧来检测锁定位置。例如,在轨道和火车车轮之间放置一块薄铁片,然后将一根长度适中的木棍放置在铁片上,通过观察木棍的长度和位置来判断锁定位置是否正确。

现在沈无忧进入了两点式生活,每个月都会去抚州官田观察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剩下的时间则是全力传授和规范轨道的制造流程。

沈无忧在抚州官田的田野中穿行,细心地观察着新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在这个时代,农业依然是社会的主要产业,,所以他每个月都会按时到抚州官田进行观察,确保农作物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

除了田野中的工作,沈无忧还把剩余的时间用在了传授和规范轨道制造流程上。他不仅将火车轨道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工匠们,还制定了严格的规范和操作流程,使轨道制造的过程更加精细和高效。

在这个过程中,沈无忧也遇到了许多挑战。有些工匠们的技术不过关,需要他手把手地教导;有些时候,轨道制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需要他运用经验来解决。

这段时间李恪有问题都不太好找沈无忧,怕这样会打扰到他,毕竟沈无忧在他的印象里,很少如此专注的做一件事情。这也不免让李恪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东西能让沈无忧这么重视?

“薛兄,留步!”

李恪这时候叫住了薛礼,毕竟只有薛礼才最了解沈无忧。

薛礼疑惑道:“晋王殿下?”

李恪直接问道:“沈兄到底要干什么?怎么这几个月都在弄钢铁?我怕他身体吃不消!”

薛礼看着李恪这样,忍不住卖个关子说道:“晋王殿下可知火车乃何物?”

李恪疑惑摇头问道:“火车?”

薛礼忍不住向往说道:“听东家说,这种火车可以自己动,就像烟云号 一样,比马跑得还要快,并且一次可以拉一百多万斤的货物。”

“什么?在地上跑的?一次能拉一百多万斤的货物?这……这不太可能吧?”李恪无不失笑道:“你定然在诓骗我,人力有限,火车这种东西,我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见过了。”

薛礼嘿嘿一笑说道:“放心东家搞得来。”

薛礼说完后向李恪告辞,他还要去例行巡视。只剩下李恪停留在原地,在地上跑的?一次能拉一百多万斤的货物?这种东西在他看来,要么是怪物,要么是神仙的法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