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 第61章 攻打河源县城

第61章 攻打河源县城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员(旅长)为进一步摧毁敌人对我根据地的分割封锁,将小块游击区扩展为大块根据地,同意了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李云龙的作战计划,批准了李云龙攻打河源县城的行动方案。

李云龙所部多人发起了攻势,一周内先后拔除敌人据点50余处,守卫河源县城的日伪军害怕被歼,只得弃城逃窜,沿途又经地方武装打击,残敌逃至大同等地暂时喘息。

敌人逃跑后,李云龙所部八路军和游击队立即发动群众,星夜加固了城墙、碉堡和军事设施。

随着寒冬季节的即将到来,日伪军为了抢夺粮食,又拼凑了大同、福安、潞阳、水泉等几个县的日军都要增援,几个县的伪军警备队多人,组成“晋西北剿共保安联合军”,跟随日军第29旅团,想要重新占领了河源县城,准备以此重新为基地,对付李云龙所部。

对此,第四军分区领导李云龙等人决定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机,决定分兵,独立团与新三团发动奇袭水泉县城,剩下五个团包括补充团消灭即将进犯河源县城之敌,保卫胜利果实。

经研究,决定此次战斗由七个团,加上河源、平安等县的县大队以及军区直属特务营、侦察营配合行动。

10月28日,独立团与新三团秘密出发,于第二天上午推进到水泉县城附近的靖安镇地区。

在这里,军分区副司令员邢志国,参谋长张大彪主持召开作战会议,进行了最后的部署,并进行了战斗动员。会议后,参战各部队按计划迅速推进,于当日22时到达指定作战位置,形成了对来犯日伪军的包围。

29日23时,攻取水泉县城的战斗打响。独立团、新三团全体指战员在地方武装的协助下,突然发起攻击。击破守城敌人的抵抗,迅速夺取了东门、南门,并一举突入城内,与敌人展开巷战,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反扑。

部分民兵突击组在火力的掩护下,占领了西城门的制高点,又沿城墙向北攻击,并跟踪追入城内,配合独立团、新三团将敌人分割包围。

敌人遭到突然打击,很快溃不成军,残敌在日军的督战下,退入城中的大新寨顽抗,企图固守待援。独立团与新二团各部肃清大新寨外围的敌人后,很快迫近大新寨。

30日拂晓前,八路军发起了对大新寨的总攻,主攻任务交给了独立团。大新寨四周筑有6米高的围墙,4角各有一个两层炮楼,构成火力交叉体系。独立团一营决定以一连为突击队,从大新寨东北角实施突击,攻占东北角炮楼及其东侧的房屋,并调来九二步兵炮和迫击炮各20门实施掩护。

攻击开始后,掩护炮火向守敌猛烈射击,在炮楼一层击穿一个洞,突击队战士冒着枪林弹雨从洞中冲入,很快消灭了尚在炮楼和东侧房屋中顽抗的敌人。敌人为了夺回炮楼,发起了3次反扑,均被打退。张大彪随即命令预备队出击,很快就攻入了大新寨。

残敌见大势已去,立刻放弃防守,企图趁着黑夜分头突围,逃脱被歼灭的下场。有两千多名伪军在日军顾问的指挥下疯狂向县城西北角突围,被新三团,县大队等攻城部队包围,除被击毙外其余全部投降。

还有300多名敌人企图从城北突围,被埋伏在水泉县城外的河源县大队堵住,经过激战,这股敌人全部被歼。

还有一股日伪军两百余人企图向福安县城方向逃窜,途经瓮村地区时,被等候在这里的平安县大队发现,发生激战。敌人几次突围不成,反而被压缩进瓮村村内。

平安县大队随即将村子包围。这股日伪军见无路可逃,自发打死几个督战的日军,很快缴械投降。

30日10时,战斗胜利结束,据统计,此次战斗全歼守敌4000余人,八路军还缴获了丰厚的战利品,大批军需物资。

战后邢志国与张大彪、新三团团长沈泉商量,留下独立团守卫水泉县城,沈泉率领新三团回援据守在河源县城的李云龙等人。

李云龙和李云烨、赵刚几人为了保护河源县城,选择与日伪军在河源县城外展开阵地战,将作战地点选在了河源县城附近的草甸山附近。

这次来犯的日伪军除了留在水泉县城的6000多人,一共有多人进犯河源县城。而第四军分区有两个团去攻打水泉县城,加上补充团一共有多人,虽然这是李云龙等人参军以来,第一次指挥这么大规模的战役,但几人依然信心十足。

很快李云龙就率领麾下八路军把日伪军围在了草甸山,八路军阵地上一共摆满了上千门火炮,炮弹无数,这就是李云龙等人的底气,加上这次来犯的敌人有多一半是伪军,在李云龙等人的眼里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战斗很快打响,李云龙率部展开了猛烈围歼。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斗,第四军分区冒着巨大风险要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胜则大胜,败则大败。

尽管伪军战斗力极差,但日军29旅团官兵素质佳,整体战斗力很强。该旅团长池田奉武更是一员悍将,指挥部队占据草甸山后,花大力气构筑了工事。

草甸山是石头山,质地坚硬,没法像在土山上那样开掘工事。而且八路军包围攻击速度很快,日伪军也没有充裕时间完成工事防御。

然而该旅团官兵不愧为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有条不紊进行作业。他们利用草甸山各山头的自然地形选择有利的位置,借助悬崖峭壁、山体凹处、石峰石柱等山体结构,用堆砌、爆破等手段垒石作业,用一晚上就筑起了很多简易堡垒。

对于上山的便利通道,日军士兵还用很多大石块将之堵上,以增加攻山的困难。

在阵地防御上,池田奉武设置两线防御,其中一线是外围山头,部署了少量部队,起到警戒和迟滞作用。

二线阵地以草甸山主峰及几个山头为核心,从山腰到山顶建立了纵深梯次分布的阵地,均以一定兵力防守。预备队则配置于高地反斜面,利用山洞和石棚等为隐蔽,防备炮火,随时准备投入反击。

在火力配系上,严密组织了三层交叉火力,接近山顶部署了迫击炮、山炮和重机枪,形成远射火力;山顶至山腰中间,部署了轻机枪和小炮、掷弹筒、火箭筒,形成中程火力;

山腰部署了轻机枪、步枪和手榴弹等火器,形成近战火力。每层火力均自成体系,独立交叉,控制自己射程内的战场。后一层又能超越前层和利用间隙射击,起到补充和支援作用。

池田奉武的火力布防果然严密老辣,几乎不留死角地覆盖了草甸山各主要阵地。

该旅团装备日军所有混编的各种武器,像重机枪、掷弹筒,三八大盖步枪、轻机枪、小炮等,有效平衡了火力与后勤的关系。

不过,由于这次日伪军进入太行山区作战,交通不便,重炮兵和战车等兵器无法跟进,只好留在后方,这就严重削弱了该旅团的战斗力。

八路军对草甸山发动总攻后,战斗立即打成了白热化。双方对每一个山头和突出部都进行了反复争夺,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多次不顾伤亡发起冲锋,几经拉锯,直至短兵相接,刺刀见红。

草甸山地区杀声震天,浓烟滚滚,弹雨如注,血流成溪,真是罕见厮杀鬼神惊!

八路军猛攻两夜一天,付出了较大代价,虽然夺取部分阵地,但仍受阻于敌核心阵地前。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外围的敌人援军越逼越近,战场形势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

此时,李云龙命令将炮兵团和各步兵团的火炮全部投入战斗,以手中的上百门美制105毫米榴弹炮、九二步兵炮组成强大压制炮群,以步兵掌握的迫击炮、步兵炮为随伴炮火,分层发射,远近结合,猛烈打击据守在草甸山的敌人。

炮兵一发威,形势顿时改观。日伪军的外围阵地大部丢失,两万人马拥挤在以主峰为核心的几个山头上,队形非常密集,而掩体却不够用。

八路军发射时根本不用瞄准,炮弹打上去就能伤及一大片,而崩起的碎石乱飞更是加大了日军的伤亡。

只见草甸山上到处火光闪闪,散碎石块和人尸马体四下飞溅,守军无法抵挡如此猛烈的炮火,人皆嘶叫,马惊乱跑,陷于极为悲惨的境地。

就这样,在八路军炮兵的排山倒海攻击下,不到3天时间,池田奉武和他率领的日伪军就被全歼于草甸山地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