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 第72章 锦州之战

第72章 锦州之战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1945年4月21日零时十分,东北抗日先遣军40万大军兵分三路从内蒙东部城市赤峰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

为配合东北抗日先遣军部队作战,延安领导命令120师骑兵部队,129师骑兵部队陆续前往赤峰集结。

120师所部由绥远现地一路向东行动,晋察冀军分区所部由察哈尔、热河现地向东行动。

与此同时抗日联军教导旅由旅长周保中副旅长李兆麟的率领下,跨越中苏边界进入中国,这是一支坚持东北抗战整整14年的光荣部队,从今天起,抗联教导旅将同东北抗日先遣军并肩作战,向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最后的攻击。

东北抗日先遣军进攻关东军,这让国人无比振奋。

次日,这一消息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新华日报》还罕见地在正文中用上了加粗的大字,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先遣军在今晨零时十分起,以地面部队在东部边境向日军进攻”,“四十万以上的东北抗日先遣军,今天从赤峰出发,沿三个方向的前线,攻入东三省”……

4月21日上午,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正式开始攻打锦州周边县城。

4月23日,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路军成功攻克绥中,塔山,切断了北宁路,将华北与东北之间的联系切断了,我军已经彻底将锦州关东军孤立在了锦州。

日本关东军为了解决锦州的危机,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组织东进和西进兵团各两个师团,从锦西、葫芦岛和新民、沈阳进军支援锦州。

延安的领导在电报中强调:集中力量打锦州,只要打下锦州,就可以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1945年4月23日,在集中了1000门喀秋莎火箭炮以后,配上其他上千门重炮,2000多门九二步兵炮等其他火炮,抗日先遣军第一路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

东北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李云龙向第一兵团各纵队下达了攻击锦州的部署命令:

以第3纵队和第4纵队第17师、炮纵主力,配属特种兵战车团,组成北突击集团,统归第3纵队司令员沈泉指挥,从城北和西北并肩向南实施主要突击。

以第5、6纵队及配属的炮纵一部,组成南突击集团,由第5纵队司令员张亮凯统一指挥,从城南向北突击。

以第5纵队及配属的第7纵队炮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从城东向西实施辅助突击;炮纵余下1个团由炮兵纵队直接指挥,实施远程炮火支援。

总攻时间定于4月23日上午11时。

为了攻下锦州,东北抗日先遣军前所未有地投入了5个多纵队16个师兵力,共约13万人。

集中了炮纵和各纵队的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等重炮720门,加上各式大小迫击炮总计1600余门,还有150辆坦克,兵力、火力均极为强大。

一次战斗中能投入如此之多的重型兵器,这在我军建军18年的历史上还绝无仅有,怪不得李德胜同志笑谈说“我们八路军现在兵强马壮了”。

反观困守锦州的日本关东军,136师团、138师团、139师团、148师团、149师团,人数虽有近10万之众,但重型火炮仅有470门,在火力对比上落入了绝对劣势。

总指挥曾经对攻击坚城锦州的千万种担心,瞬间化在了一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炮火霓虹之中。

到了后来的总攻长春之时,总指挥干脆大撒把,让李云龙去搞!这就是通过锦州战役打出来的胆气,中国大陆上再没有一支日军部队能挡住东北抗日先遣军的雷霆一击了。

抗日先遣军第一兵团对锦州越围越紧,塔山方向的东进兵团迟迟过不来,沈阳的西进兵团更是没动静,日本关东军守军真是毛了脚了。

此时锦州城内也一片混乱,由于构筑的防御工事主要在外围,城内阵地设施很少,各部队只好在驻地附近杂乱无章地修筑工事,根本形不成体系。

8、9万大军拥挤在狭小的城区内,外无救援,士气低落,已现败象。

日军守军司令官田木康夫无奈之下,于4月24日凌晨命令步炮协同向城北侧的第一兵团阵地发起反击,以试探第一兵团的虚实。

由于城内楼房的遮挡,日军炮兵没有合适的观察所,因而只能向外瞎打,加上缺少炮弹,仅有的炮火力量也失去了效力。

还没等打上几炮,就遭到了东北抗日先遣军的猛烈炮火压制,根本无法抵挡,很快便偃旗息鼓了。

下面就该轮到抗日先遣军了,24日9时,第一兵团攻城炮火开始试射,根据弹着点修正射击诸元。

10时整,上千门火炮同时对锦州发起火力准备,其势如排山倒海,无数火球砸向锦州。

这是我党建军以来,第一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集中使用如此大量而密集的炮火。

在日军司令部的田木康夫大为震惊,他终于意识到,锦州已经完了。

按照原定的攻城计划,炮火准备时间长达100分钟,分段射击并向前延伸,掩护各攻击部队进入阵地,沿交通沟迅速接近城垣,爆破突破口,然后再发起冲击。

不过情况有了意外变化。在担任主攻的北集团方向,集中了100多门重炮和全部150辆坦克,炮火准备计划最为周密,准备一举砸开城防。

然而还在炮火准备期间,西北方向配属第3纵队的坦克分队就已提前出动,第3纵队第一梯队第5师的尖刀连也跟着发起了冲锋。

这时要是还按照原定的炮火准备计划,就有可能伤到接近城垣的自己人。

在前沿指挥的第3纵队第5师参谋长汤贺清当机立断,命令炮兵火力提前向纵深实施延伸射击,并提前发出了冲锋信号。

第5师各主攻连此时已沿提前挖好的3000米交通沟接近到了距守军阵地仅60米位置,接到命令后便如猛虎般直扑城垣,仅用5分钟就将其突破,于24时45分杀入城内展开巷战。

汤贺清参谋长是抗日先遣军部队中的有名才子,他指挥的第3纵队第5师被东北抗日先遣军指挥部评价为“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突击力最强,进步快,战斗经验丰富”“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

位于第3纵队5师左翼的8师速度也不慢,在强大炮火支援下于24时50分突入城内。

不过,最先突破锦州城防的却不是主攻方向的北集团,而是助攻方向的南集团。

在第一兵团攻城的炮兵力量分配上,南集团第5、6纵队获得的炮火支援较少,因而更注重提前接敌。

当炮火准备还没有延伸射击时,第5、6纵队第一梯队就发起了冲击。

其中从东南侧进攻的第5纵队第25师75团于24时20分从太子街方向突破城垣,并肩攻击的第26师76团31连在突破城墙时还打出了一个“四竖红旗”的英雄事迹。

从西南侧进攻的第6纵队第21师61团突击队于24时25分登城成功,第20师58团也紧随突破。

在设计锦州城防时,日军司令官田木康夫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城北,因而兵力配置较强。

他没有想到,首先被抗日先遣军突破的却是城南。不过,第一兵团南北方向被突破的时间相差不大,两把尖刀迅速杀入城内,田木康夫是怎么也招架不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