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 第96章 郁闷的斯大林同志

第96章 郁闷的斯大林同志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东北抗日先遣军取得了重大胜利,国人们都在高兴的时候,有的人却不太高兴。

首先就是远在重庆的老蒋,更是对东三省垂涎欲滴,多次派人去延安交涉,希望延安领导能够同意把东北让出来,交给重庆国民党管理,直接被延安领导同志严词拒绝了,想什么美事呢,不服就干!就是有这个底气。

还有一个人很不高兴,那就是苏联的斯大林同志。

本来斯大林是不同意出兵东北的,可是现在日本的军事工业几乎被毁殆尽,遭受美军沉重打击的日本军事工业,基本已无法正常生产,本土的防守都成了问题,更没有办法保障东北的关东军了。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到了崩溃的边缘,根本不可能抵挡住美军的攻势,日军投降只是时间问题,日本人早晚会投降。

对于中国大陆的日军来说,失去了日本本土的补给,而且笼罩在失败的恐惧中,其实已经是弹指可破的。

斯大林也看破了这一点,苏军在这时进攻已是强弩之末的日本关东军,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突然投降,不作为宣战国的苏联是不会有任何好处可得的。

本来苏联在苏德战争中损失巨大,更迫切需要休息和恢复,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可是东北的工业设施和各种资源太诱人了,这不是眼下苏联正紧缺的么。

现在终于找到机会,趁机派兵进入东北。于是斯大林决定出兵150万,准备对已经是老弱病残的日本关东军发动进攻。

可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先遣军突然崛起,竟然不到两个月就打败日本关东军。

斯大林不爽了,叫嚣一亿国民“玉碎”的日本,不是说即便本土失守,也要迁都朝鲜,甚至东北的吗,怎么这么轻易就败了呢。

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的军队变得这么强大了?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于苏联来说,也是一种威胁,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狂蛇他本来就对中国共产党不完全放心,有时担心它成为“铁托第二”。

于是斯大林决定继续派兵,先派五十万苏联红军去中国边境,试探一下东北抗日先遣军的反应。

1945年6月中旬,一列运送白俄罗斯方面军第2混成团全体官兵的军用列车,从德国波美拉尼亚出发,向苏联莫斯科驶去。

他们是去参加胜利阅兵,大家都在兴奋地计划着,检阅之后,将有4年战争以来第一次与家人团聚的机会,还有人在兴高采烈地谈论到什么地方去度假。

但是,局势的变化使他们不得不把这些计划搁到一边。这支队伍中的最高指挥官是红旗第一集团司令员鲍罗多夫,阅兵的第二天一早,他就接到了苏军总参的电话。

总长安东诺夫大将向他宣布了命令,要他带领红旗第一集团军开赴远东,加入滨海军队集群,跨越中苏边境进入中国,帮助中国消灭日本法西斯。

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拍着他的肩膀说:“就这样吧,等我们打垮了日本你再休假。斯大林同志吩咐,要挑选一些既有作战经验,又熟悉这些地方的人到那里去,恰好你是西伯利亚人”。

鲍罗多夫得知,同时编入滨海军队集群的还有与他在欧洲并肩战斗的第5、第25、第35三个集团军。

6月25日,他和另外几个集团军司令一起飞向新的战场。

可是让他不理解的是,中国的东北抗日先遣军不是已经打败了关东军了么,苏联红军过去打日本人是为了什么呢?想不明白的他索性不想了,毕竟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

苏联红军的行动早就被我党的情报人员获取,毕竟这么大的兵力调动,是瞒不了多久的。

1945年7月1日,延安的领导同志收到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情报后,立即召开会议,与几位延安领导商量对策,最后定下来的对策就是,调集东北抗日先遣军的机械化部队到中苏边境集结。

现在东北抗日先遣军已经发展到五十万人了,东三省报名参军的老百姓太多了。

原来我党的土地政策虽然刚刚公布了二十天,但是我党在地方的同志们早就开始行动了,土改几乎与光复东北同步进行,只要抗日先遣军打下一个地盘,紧接而来的就是土改。

我党不愧是一个志在全国政权的政党,必须打破民众中长期存在的以国民政府为正统的观念,确立自己的合法性。

从1945年4月21日进入东北之后,我党就非常重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此东北局先后派出2万多党员干部,下乡发动群众,带领穷人发动土地改革。

使得东北地区的革命热情高涨,为了保住革命果实——分好的土地,年轻人都积极参加革命,开始踊跃报名参加抗日先遣军。

土改改革首先在抗日先遣军的腹地开始,我党负责地方工作的同志开始派工作队下乡,奔赴各地乡村,住进贫苦农民的家里,挨家挨户地宣传土改政策,发动群众清查土豪劣绅和敌伪军组织。

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基层政权,另一方面是为了清查地主的粮食财产和土地,并将这些土地还有浮财分给老百姓。

在获得老百姓的信任后,各地工作队又开始建立农会和民兵组织,防止还乡团的打击报复。

土改政策的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之后的大决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东北抗日先遣军总指挥收到中央的命令后,暗自庆幸和抗日先遣军的同志们早就已经开始行动,修复和修建军事要塞。

抗日先遣军总指挥果断下令李云龙、丁伟、孔捷在中苏边境的各个要塞,增派部队,严阵以待,防范苏联红军进入中国。

1945年8月1日上午9时,苏联红军大约50万苏军受二战名将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的指挥,企图横渡额尔古纳河、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入中国东北,被我东北抗日先遣军阻挡与国门之外。

苏联红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见对岸的中国军队竟然有这么多的坦克部队,阵地防守的相当严密,也不敢轻举妄动,连忙请示斯大林同志。

收到报告的斯大林此时有些郁闷,看来中国军队早就准备好了,根据华西列夫斯基汇报的情况,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先遣军战斗力挺强。

不然也不会轻易的打败关东军,而且华西列夫斯基可不是浪得虚名,他说中国军队很强,那就的确是很强。

斯大林知道自己不仅师出无名,而且苏联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武装力量,并没有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的能力。

首先是薄弱的交通基础设施限制了苏军的战争力量。远东地区的补给命脉西伯利亚大铁路都是单线的,运力无法满足百万苏军的后勤需求。

再加上西伯利亚和驻蒙古的几十个师,这些部队理论上应该有一百万员额,但实际上多是简编的很差的不满员师,战斗力远不能跟苏军的西方集团相比。

中国东北几个大城市要塞化很强,想速战速决不太容易。

苏军从满洲里经海拉尔—齐齐哈尔,沿铁路突击完全要塞化的哈尔滨,会遇到极大困难。

仅仅一个要塞化的哈尔滨对于苏军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障碍,远东军区的苏联红军在这里必然会遭到重大损失。

其实在占领了哈尔滨之后,抗日先遣军的首长们才知道哈尔滨的要塞化程度,这座城市坚固的令人难以想象,之所以这么轻松就被抗日先遣军打下来,纯属日本人日落西山,兵力、装备严重不足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