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 第98章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

第98章 美国用原子弹轰炸日本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亮剑之李云龙成上将!

中苏边境问题解决之后,斯大林命令苏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带领苏联红军开始撤军,并调遣苏联远东舰队配合苏联红军,进攻朝鲜的日军。

1945年7月29日,在美军太平洋关岛基地第20航空队司令部里,一批指挥军官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上下达了一项新的、极为特殊的作战任务。

美国战略空军司令官斯帕思宣读了一道命令:“第509混成大队要在1945年8月3日以后,在气象条件允许时,尽早对下述目标之一目视投掷原子弹。目标是:广岛、小仓、新泻、长崎。”

这时,绰号为“小男孩”和“胖子”的原子弹,已经完成制造和技术检查,并秘密运到了提尼安岛上的空军基地。所需的零部件,也由“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于29日送到,正在加紧组装。

从7月27日到8月1日的6天时间里,美国飞机连续出现在日本各大城市上空,不断散发《波茨坦公告》和传单。

在传单上警告说,如果日本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将会遭到更加猛烈的空中轰炸。每次传单散发完之后,紧接着就是一次普通炸弹的猛烈轰炸。

8月1日,执行原子弹轰炸任务的美军第509混成大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演习。8月2日,航空队司令官下达了正式的原子弹轰炸命令,确定用7架b-29飞机出击,首先轰炸广岛。

其中1架飞机运载原子弹,由大队长保罗﹒蒂贝茨上校亲自驾驶;另有两架飞机担任观测,还有3架飞机直接担任气象侦察。

此外,还有一架飞机作为预备队,留在硫磺岛机场待命,随时准备替换可能发生故障的飞机。还指定了两架飞机,在原子弹轰炸后,负责进行作战效果检查。而美军第20航空队,则负责担任海、空援救任务,以防不测。

8月5日下午,执行轰炸任务的原子弹完全准备就绪。一名核技术人员把一小块铀固定在弹壳内,然后把这颗5吨重的“小男孩”放置在早已挖好的小壕沟内,再打开b-29飞机机身腹部的舱门,把原子弹升起来装入飞机,牢牢地固定在机舱内。

8月6日凌晨,3架负责气象侦测的飞机首先起飞。2点45分,装载原子弹的飞机机组人员共12人一起登上飞机,做好了起飞出发的准备。

不一会,保罗﹒蒂贝茨上校便驾驶他的82号飞机,迎着微微的暖风,滑至A跑道的起飞线上。

这架飞机的机头上,写着保罗﹒蒂贝茨上校的母亲的名字——“埃诺拉·盖伊”。这是在头一天,他才让机务人员专门写上去的代号。在跑道两侧,停着几辆消防车和救护车。

2点49分,塔台传来命令,飞机马上起飞。保罗﹒蒂贝茨上校又慎重地检查了一遍飞机的所有仪表。随即,他启动飞机,松开刹车,加大油门,飞机风驰电掣般地向前方冲去。

然而,由于飞机整体太重,上面除了装有5吨重的原子弹以外,还有2.65万升汽油,这是必须备足的燃料。飞机以每秒80米的速度全速滑行,眼看就要到达跑道尽头了,可是飞机仍然抬不起头来。

这时,保罗﹒蒂贝茨万分焦急,浑身已被汗水浸透,他恨不得把脚踩进油箱里。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用尽全力把驾驶杆往上一推,在距离跑道尽头只有几米的地方,机头终于抬起来了,离开了地面,慢慢向上爬升,在夜空中飞向他们的第一个会合点——硫璜岛。

2小时后,“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顺利抵达硫璜岛上空。当它与担负照相和侦察任务的两架飞机会合后,它们编成“V”字队形,在晴朗的太平洋上空,沿着324度航向,直接飞向日本四国岛。

随着保罗﹒蒂贝茨上校率领的飞行编队渐渐接近日本,空中的乌云也多了起来。见到这种情景,机组成员们都有些担心,他们都担忧到时候目视瞄准受到妨碍,轰炸不准确,效果不好。

正在这时,机组收到了伊扎利驾驶的的气象侦察机发来的气象通报:广岛天气良好,不会影响投弹。接着,去小仓、长崎进行侦察的飞机,也相继发回了气象通报:可以投弹。

保罗﹒蒂贝茨决定,及时赶往第一目标,并向指挥部发回电报:轰炸广岛!就这4个字,对广岛市民来说,真是太不幸了,等于对他们判了死刑。

此时正是夏季高温,这一天,广岛天气晴朗,城市上空异常炎热。在广岛时间7点09分,市区响起了一阵防空警报,因为美军的数架飞机飞入了广岛上空,却没有轰炸,而是盘旋几圈后,又飞离而去。这是一种迷惑战术,就是为了欺骗日本人。

8点整,广岛上空又出现了3架飞机,也就是保罗﹒蒂贝茨上校率领的原子弹轰炸小组。虽然这时下面的城市里也及时发出了防空警报,但飞机下面的广岛市民,好像没听见一样,根本不当回事。

因为这一年来,美军飞机不断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而广岛却未遭受到多大的破坏,人们对防空警报早就习以为常了。

虽然警报响起,但市民很少有人进入防空壕进行隐蔽的,他们不以为美军是要来轰炸广岛,因为刚才的美军飞机,也是转几圈就飞走了。

他们更没有想到,美国即将对广岛进行原子弹轰炸。市民们有的在工作、有的在家里、有的正走在大街上,还有的正在仰着头看天上的飞机。

8点06分,“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飞越广岛县东部的松永观察哨上空,8点13分通过西条上空。8点14分17秒,投弹手菲阿比报告:“发现目标,广岛就在前面!”

保罗﹒蒂贝茨上校听到报告后,心花怒放!因为他在仪表上看到,飞机仅比规定的时间晚了17秒钟,就飞到了指定地点,算是基本准时。

1分钟后,飞机弹舱门打开,“小男孩”滑出了弹舱,向地面砸去。保罗﹒蒂贝茨知道,43秒钟后,原子弹就要爆炸了。

此时,广岛市的NhK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古田正在广播防空警报:“敌3架大型机已通过西条上空,继续西飞,要严加……”还没等他念完稿子,“小男孩”就在相生桥东南150米的外科医院上空爆炸了,这时正是8点16分!

“小男孩”离舱50秒后,在距地面600米的空中爆炸,立即发射出令人眼花目眩、刺激神经的强烈白光,随即传来震耳欲聋的大爆炸声音。

顷刻之间,一团酷似蘑菇状的烟云开始向上腾升,全市立即被这一团黑暗的烟云所淹没。

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强烈光芒,使地面上的人们双目失明;爆炸冲击波形成的狂风,所到之处,把所有的东西都摧毁殆尽。广岛顿时化为焦热的火海,广岛被摧毁了。

1945年8月9日上午,日本内阁在皇宫举行战争会议,讨论如何结束战争的问题。

会上意见不一,争论不休,几个死硬派法西斯分子依然不肯屈服,还在叫嚣“一亿玉碎”“血战到底”。

10点58分,与会人员还在争吵,这时又传来美国飞机向长崎投掷了和轰炸广岛一样的“特殊炸弹”,也就是遭到了美国人命名为“胖子”的第二颗原子弹的轰炸。

这一次,“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的驾驶者,则换成了查尔斯·斯维尼少校。

按照原来的计划,美国的第二颗原子弹,是准备投在小仓的。可是,由于当时小仓的天气突然变得很不好,不利于准确投弹。

携带“胖子”的美军飞机进入小仓上空几次,都没有发现目标,后来决定改为轰炸长崎,让小仓躲过一劫。

10点多钟,“埃诺拉·盖伊”号轰炸机飞临长崎上空,发现这里的天气也不是很好,也影响准确投弹,城市上空云雾很浓,不能用目视直接看清目标,只能依靠雷达引导轰炸了。

10点58分,在即将准备用雷达指挥投弹的一瞬间,突然发现云层中有一个缝隙,能够看清楚长崎市区的境况,机组随即决定改为目视轰炸。

长崎地处山谷,当天又没有风,特殊的地形阻碍了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部分冲击波,因而使这次轰炸所受到的破坏,总体上要比广岛轻得多。

杜鲁门之所以对日本使用原子弹,是急于想赶在苏联占领朝鲜之前使用原子弹,是为了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以便日后在解决东亚问题时掌握发言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