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66读书 > 我的兽宠是大腿 > 第44章 授人以渔

第44章 授人以渔

66读书 www.66dushu.com,最快更新我的兽宠是大腿!

离开之前,许多的村民前来相送,他们带来新鲜蔬菜,土特产等,让池天悯带回府去。

看到满满一推车的蔬菜瓜果,池天悯心中动容,真诚待人,收获的必将是真心以对。

回府的路上,池天悯突然想到,自己的匠作之路被药神掐断,那以后谁为农人带来新的农具?

池天悯是个有始有终的人,现在农人的生活向好,他想要维持这样的趋势。

今天一整天都是休沐日,所以晚上池天悯也是不用修行。

他将自己关在房间,制定了一份计划书,为农人谋福利的计划书。

第二天早上,池天悯找到药神,他要花几天时间来执行这份计划,修行需要暂停几日。

“师傅,前面我为农人制造农具的事您应该清楚,现在我无法修行匠造之术,但此事还需有个了结,所以我要花几日时间来处理,请你允准。”

池天悯说完,便把自己制定的计划拿给药神看。

药神看完后,满意的点头:“不错,做事有始有终,尽快处理,然后安心的修行。”

得到药神的同意后,池天悯找到他的专属管家吕叔以及绿竹,他们二位是他最信任的人。

池天悯的计划其实很简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虽然无法再研发新农具,但他可以传授研发之法。

研发新的农具,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匠作知识,关键在于灵光一现。

池天悯可不会小瞧广大民众的智慧,只要给他们提供指引,他们便能创造出源源不断的智慧发明。

池天悯现在的‘悯少匠作铺’已经步入正轨,分店也正在逐步向周边扩张,收益不菲。

池天悯的计划是准备运用匠作铺的收益,建立一家匠作学院。

学院从周边乡镇征集一部分对匠作之术感兴趣的农家子弟,传授他们匠作之术。

他们不一定需要多么的有天赋,制造农具,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匠作知识。

只需要他们掌握基础的匠作知识,再结合农事生产,便可以创造出适合农事生产的器具。

农人贫苦,池天悯打算免费教学,只要通过筛选,便可以提供免费食宿,相信不少农家子弟会前来学习。

为了进一步加大学院的吸引力,凡是匠作学院结业的学子,将可以优先安排到匠作铺工作。

‘悯少匠作铺’的待遇优厚,现在可是不少农家子向往的地方。

这是一份双赢的计划,池天悯为学子们提供学习条件,学子们结业后又为匠作铺做贡献。

池天悯是计划的制定者,计划的后续执行,则是全权的交给吕叔和绿竹。

吕叔和绿竹从身份上来说,都是池天悯的仆人,理所应当的执行他的安排。

但在池天悯心中,他们是从小照顾他,陪伴他的亲人,自然不可能让对方白干。

他准备将匠作铺和匠作学院的收益,一人给他们分一成。

可别小看这一成的收益,对于绿竹他们来说,这已经算的上是重金。

起初吕叔和绿竹坚决不接受,还是在池天悯强硬的命令下,他们才勉强接受。

吕叔和绿竹的效率很高,很快便按照池天悯的计划去执行。

一时间,在帝都的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均出现关于匠作学院招生的告示。

为了基础修行,昊辰国哪怕是乡民,也是认识一些字的。

看到这个告示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不解,村民们围着告示议论纷纷。

“匠作学院是干嘛的?娃不干活去学习劳什子匠作。”

“免费提供食宿咧,而且结业就可以去‘悯少匠作铺’作工。”

“唧唧歪歪啥,你们没看这个匠作学院是悯少开的么?悯少能坑我们?”

“我c,还真是悯少要办学院,那我可得让我家小子早点去报名,晚了就没名额了。”

人的名树的影,池天悯现在在农人中的地位可是极高,有他的招牌做保证,那还有什么不放心。

第一个跟着悯少的小瑜村,现在可是富的流油,这一次说不定是一次新的机会。

匠作学院的选址还在进行中,所以报名是在‘悯少匠作铺’进行。

于是很快的,城中的悯少匠作铺便被农人们围的水泄不通。

不少没看到告示的农人以为又是出了新的农具,也纷纷向前打听。

当得知是悯少开的匠作学院要选拔农人子弟时,他们也加入报名的大军。

短短三天时间,便有成千上万的农人子弟前来报名,成为帝都的一桩盛举。

起初大家以为只有男子才可报名,当得知女子也可报名时,更多的农人子女加入报名队伍。

一时间帝都热闹非凡,堪比三年一次的朝廷科举和武举。

与科举与武举不同,大家知道考核的科目是什么,对于匠作学院的考核,没人知道是考核什么。

学院既然与匠作相关,那考核必然与匠作之术有关,许多人临时抱佛脚,买了些匠作书籍学习。

报名的人种,不乏一些不入流的匠者,他们修行无望,希望借着池天悯的招牌,谋一项生计。

如果是考核匠作之术,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毕竟他们虽然不入流,但总比农人子弟要好。

对于考核筛选科目,池天悯心中早已有计划。

匠作之术其实与前世的数理化有着许多的关联,果真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池天悯把前世的某些数理问题,转换为灵武大陆农人看的懂的问题,出作考题。

这些题目考究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匠作创造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约定的考核时间很快到来,报名者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考场。

当他们看到考题时,所有人都是一脸的懵。

“今有鸡兔同笼,头共20个,足共62只,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一片青草地,每天都长出一样多青草,这片青草可供27头牛吃10天或23头牛吃15天,那么这片草地可供21头牛吃几天?”

……

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考题,许多考生都是一头雾水,头大不已。

只有部分思维敏捷之人,可以解答部分的问题,从中脱颖而出。

池天悯没想到的是,就是他的这一份小小的考题,却不断演化,后来成为无数匠作大师收徒考核的标准。

当然这一切都是后话,通过本次考核,池天悯也成功筛选出合适学习匠作之术的农家子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